第66章 攻破濮陽

郡守府,橋瑁再次回到這裡,心中唏噓不已。

他在獄中,並沒有受到什麼折磨,只是臉色蒼白,顯得有些憔悴。

橋瑁看着跪在一旁的陳旭與典韋兩人,他的眼中充滿複雜的神色。

這兩人曾經都是朝廷逃犯,被他藏匿在家中。好不容易等到天下大赦,兩人憑着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不想,朝廷不但沒有獎賞,反而要致兩人於死地。

他們身上的傷口,橋瑁也已經看到。對於兩人反出朝廷,橋瑁亦是無話可說。事實上,就連他自己,也對朝廷有些心灰意冷。

亞聖孟子曾經說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這個時候的士人,尚且不像後世那樣,深受儒家忠君的思想所束縛。這個時代的儒家思想,也並未如同後世那樣,已經變質。

漢末諸侯並起,固然有很多人打着忠君愛國、維護漢室正統的旗幟。

但是,他們中間有很多人,仍然是爲了自己手上的權力奮鬥。

誠然,其中不乏一些真正的忠臣,但是在那些大族眼中,漢室的利益,遠遠比不上家族的利益。

就連很多地方官吏,亦是隻知故主,不知朝廷。

這種說法可能有些嚴重,但是,確有其事。

漢代徵召人才,使用的是察舉制度。這種制度,固然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是,被察舉者因察舉人而走上仕途,之後必對察舉者感恩戴德,視其爲恩主,併爲之效命。

這樣,就極易產生宗派行爲,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演義中說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正是有這個制度的影響。

所以說,漢代的儒士,固然忠於漢室,卻並非愚忠。

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橋瑁心中很矛盾。對與漢室的失望,他從他族父橋玄哪裡就早已看到。只不過以前有橋玄這座靠山,他在仕途上亦是非常順利。

直到天下大亂,他看到靈帝仍然不肯嚴懲宦官,反而縱容他們變本加厲的陷害忠良,橋瑁才感到由衷的心寒。

此時,他仍不願意背叛漢室,卻又沒有辦法指責陳旭等人,只好不發一語,獨自一人走出郡守府。

“橋公!橋公!”

陳旭喊了幾聲,起身趨步跟隨橋瑁。奈何橋瑁卻不理會他,直接朝監獄的地方走去。

來到獄中,任憑陳旭、典韋如何說話,他都是不發一語。只是回到曾經關押自己的地方,走進去後坐在地上,閉目養神。

陳旭說得口乾舌燥,見橋瑁仍是不爲所動。無奈之下,只得吩咐帳下士卒,謹守牢獄,莫讓橋瑁出了問題。自己卻給橋瑁施了一個大禮,而後出去處理衆多的濮陽事物。

奪取濮陽之事,真是順利得有些不敢想象。

東門官兵被逼譁變,南門官兵的武器也被繳獲,雖然當時沒有譁變。但是陳旭出現以後,振臂一呼,本就心中有間隙的豪強私兵與官兵,自然是不戰自潰。

收攏了三個城門的官兵,陳旭已經擁有兩千餘人。北門官兵,見到自己以前的袍澤,也紛紛倒戈。如此,濮陽城居然戲劇般的被陳旭完全掌控。

控制住濮陽城以後,陳旭就派人,捉拿了那些派了私兵幫助兵曹掾史守城的豪強。

至於天使張庸,以及兵曹掾史,更是被陳旭在第一時間抓了起來。

處理了一下身上的傷口,見濮陽已經完全被控制住,陳旭才舒了一口氣。放鬆下來,頓時覺得頭暈目眩。

他本來就在牢獄之中就受到很多折磨,出來之後,先是跟着衆人一起奔波勞累。而後又要下達命令,處理郡中事物。

忙碌起來的時候,尚且沒有感覺;閒了下來,頓時覺得身體有些吃不消。

這時,除了防守城門以及巡邏的將官,大都數人聚集在郡守府。他們看到陳旭的臉色,紛紛出言詢問。

陳旭定了定神,環顧四周。直到這時,他纔有時間細細打量前來救援他的衆人。

這些人中,除了陳家村子弟以及李郭等人以外,還有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努力搜尋着腦海中的記憶,陳旭纔想起來,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陳靜以前結交的朋友。

陳靜逃出濮陽以後,一邊派人向陳家村報信,並且交代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一邊帶人北上魏郡,尋找王延,想向他求救。

陳旭一直擔心被十常侍陷害,所以在東阿城的時候,才故意給王延射了一封沒有箭頭的書信,期望能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這件事情,陳旭早就跟陳靜說過。以王延的性情,只要陳靜前往,他必定會出兵救援陳旭。

故此,陳靜才北上求援。

只是衆人都沒有想到,張庸居然如此肆無忌憚。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先是殺了三十幾個陳旭的親兵,而後又要殺掉陳旭、典韋。

若非陳青當機立斷前來救援,若加上兵曹掾史帳下全是庸才,逼迫官兵倒戈,恐怕陳旭、典韋現在早已身首異處。

收回思緒,陳旭連忙說道:“我身體並無大礙,你們無需擔心。”

擡起頭,看着一旁已經長出鬍鬚的李郭,陳旭眼眶微熱,動情的說道:“長其兄爲我之緣故,甘願以身犯險,前來濮陽救我,旭感激不盡!”

李郭聞言,搖頭說道:“前番文昭怒殺張其一家,可惜某沒能幫上忙,心中一直愧疚難安。”

“後來文昭招募義兵,某深覺無言面見文昭,故此未來投奔。今日能夠來此,幫忙拯救文昭與國輔,心中才覺寬暢。”

聽到李郭的話,陳旭才恍然大悟。

當初他把獵虎的錢財分給李郭,李郭信誓旦旦的說,等他安頓好家中老母,若是陳旭與張其發生衝突,他定然會來相助。

卻沒想到,他剛剛離開不久,陳旭就動手殺人,致使他沒有履行諾言,於是心中常覺羞愧。

所以陳旭當上義軍首領之後,他纔沒有帶人前來投奔。

這件事雖然怪不得李郭,但是他素來敬重豪傑,重諾輕生。無論如何,他總歸是沒有履行諾言。

想通這點,陳旭正色說道:“長其兄何故心懷愧疚?我殺張其之事,就連本族兄弟亦未曾提前告知,又豈願連累長其?”

陳青也知道這件事情,一把拉住李郭,說道:“若是長其兄因此羞愧,將置我等陳家村子弟顏面何存?此話長其兄休要再提。”

衆人寒暄了一會兒,陳旭突然對着陳青問道:“阿青,濮陽城防守如此嚴密,爾等是如何混進來的?”

按理說,今日兵曹掾史對於濮陽的防守,絕對算得上是非常嚴密了。他不知道前來救他的幾百人,是如何混進來的。

若是他們不能混進濮陽,救出陳旭。哪怕與官兵相遇,沒有陳旭的勸說,單憑陳虎等人,也絕不會讓官兵們臨陣倒戈。

聞言,陳青哈哈一笑,拉住身旁的一個青年說道:“我等得以混進濮陽,多虧雙巍兄相助。”

擡眼望去,陳旭感到這個少年有些面生,不由滿臉困惑。

好似知道陳旭心中的困惑,陳青就開始解釋,他們是如何混進濮陽的。

原來,那日呂高在街上大罵官兵,被早已混進城中的李郭碰到。

李郭雖然沒有陳旭這般出名,在鄉中好歹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呂高素來敬仰那些有名望的人,再加上他經常喜歡買些野味下酒,就跟李郭這個獵戶認識了。

在呂高看來,與李郭這等有些名聲的人交往,卻是遠遠勝過那些地痞流氓。故此,他也願意與李郭來往。

李郭只是一介平民,能夠與呂高這種豪強子弟相交,自然也是倍感榮幸。一來二去,兩人關係就越來越好。

那日李郭碰到呂高,把他拉到一個偏僻之地,對他又是哀求、又是恐嚇。

再加上呂高本人也敬仰陳旭,並且官兵剛剛將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抓去,他心中正惱怒着。

於是乎,呂高就答應了李郭的要求,將前來救援陳旭的人,安插在他們呂家的車隊中。

呂家乃濮陽豪強,守城的將領自然認識他們的車隊,也不檢查,就放車隊進城,這才讓他們混了進來。

第884章 決定第87章 擇婿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625章 殤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61章 相爭第625章 殤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172章 放風箏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30章 議事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582章 挑選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205章 罷兵第11章 訛詐第272章 少年第329章 虐呂布第508章 出巡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91章 王延第62章 孤膽英雄第786章 噩耗第525章 兩封信第516章 再審第24章 國輔第530章 議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54章 約戰第385章 鴻門宴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659章 誣陷第286章 劍道第626章 建言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6章 甦醒第481章 春耕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007章 託孤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960章 登岸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42章 子午谷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33章 離間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30章 缺糧第655章 鬧事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769章 吳懿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66章 攻破濮陽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9章 名揚州郡第487章 臨江仙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章 東阿對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456章 中伏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475章 逃脫第608章 盜竊案第247章 反攻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02章 馬驚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3章 黃巾退兵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73章 暴走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70章 詐城第458章 大逆轉第109章 報仇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119章 噩耗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35章 初戰虎牢
第884章 決定第87章 擇婿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625章 殤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61章 相爭第625章 殤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172章 放風箏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30章 議事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582章 挑選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205章 罷兵第11章 訛詐第272章 少年第329章 虐呂布第508章 出巡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91章 王延第62章 孤膽英雄第786章 噩耗第525章 兩封信第516章 再審第24章 國輔第530章 議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54章 約戰第385章 鴻門宴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659章 誣陷第286章 劍道第626章 建言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6章 甦醒第481章 春耕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007章 託孤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960章 登岸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42章 子午谷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33章 離間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30章 缺糧第655章 鬧事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769章 吳懿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66章 攻破濮陽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9章 名揚州郡第487章 臨江仙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章 東阿對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456章 中伏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475章 逃脫第608章 盜竊案第247章 反攻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02章 馬驚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3章 黃巾退兵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73章 暴走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70章 詐城第458章 大逆轉第109章 報仇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119章 噩耗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35章 初戰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