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呂布對付張衛的戰爭,幾乎乏善可陳。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呂布來了,呂布看見,呂布征服。
自古長安三輔,指得是京兆長安、左馮翊、右扶風。槐裡乃是扶風的治所,所以按照形勢判斷,張魯的威脅已然很大了。但劉協只是簡單派去一個勐人、一支強力的軍隊,壓在關中百姓頭上那戰爭的陰雲,就直接如被烈陽噴輝一般,迅速被瓦解消融了。
將張衛大軍趕出扶風郡之後,戰局進行得就如一場追逐賽一般。呂布絲毫不管張衛有多少人,或者計劃着往哪裡跑,他只要聞聽到張衛的行蹤,就如一頭嗅到了血腥味的野狼一樣追上去,然後再進行一場猛烈的撕咬。
呂布就如同戰場上一道勢不可擋的電光,衝過來,張衛的軍陣就被他突破了。他再一轉身,張衛的軍陣再次被突破了,張衛每次戰鬥都在品嚐着失敗和絕望的滋味,只能一次次帶着殘兵敗將後退。退到後來,他似乎可能都有些麻木了,每次都忍不住僥倖地感嘆一句:瞧,這一次呂布又沒有殺掉我,我們還有機會……
就這樣,張衛始終在逃竄、在撤退,呂布便一直在進攻、在追逐。然後,待一個時間點後,張衛的潰兵收攏得差不多了,呂布就恰好趕了過來,一陣衝鋒,再度讓張衛好不容易聚合起來的一點點鬥志和力量星流雲散。
不光每一次的戰役,整個戰場戰略,呂布都勝得漂亮、勝得精彩,勝得無可厚非。
八月十二日,聞聽到失敗消息的張魯,派了一支剛剛投誠他的少數民族首領部隊,趕去援助張衛。同時,張魯還將自己的謀士閻圃派了過去。閻圃根據呂布連戰連勝、軍心驕橫的情況,佈下了一個大陣,想引呂布入陣,打算把呂布困死在裡面。
然後,那一次的戰役,呂布依舊採用了正面突破的方式,用錐形陣狠狠鍥入了張衛的軍陣當中。
一切都很順利,呂布來了,呂布入陷阱了,呂布被包圍了。
那一刻,張衛甚至興奮得蹦了起來。閻圃也捋須滿意看着自己的傑作。然而,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呂布身上時,他們才發現事情好像有點不對勁。
不管是漢中賊兵,還是漢室大軍,都驚異地發現,這位世之虓虎臉上沒有一絲絲的懼色,好像他根本沒有看到漫山遍野圍成一個包圍圈的敵人,他聲音清晰,絕無顫抖地發佈命令。
“張遼,你率郝萌、宋憲麾下部曲左出對付左處伏兵;魏越你率魏續、侯成麾下部曲右衝對付右處伏兵;周倉、劉闢,你二人率領麾下部曲,隨同本將直搗敵軍本陣!記住,兵突如火,不勝不歸,莫要辱沒了我呂奉先的威名!”
張衛,不……張魯,我呂布要讓你知道,在真正的勇氣和絕對必勝的信心面前,這些可笑的小把戲什麼都不是!這個可笑的埋伏算是什麼?不還是漢中那些被你迷惑腦子的農夫嗎?很好,看來你真的不知道,那我就一直殺到漢中尋到你,告訴一點最簡單的戰場常識!
初平二年的八月,在關西荒涼的平原上,在這一天之後,已然創造了不少奇蹟的呂布。憑藉此役,才讓他的名字真正震動天下。從此以後,誰都知道漢室擁有一位有進無退、狂勐無儔、戰無不勝、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驍將!
之後的戰鬥,只是在剛開始還有一絲慘烈的味道。可隨後不過半個時辰,在呂布大軍的奮勇拼殺下,整個包圍大陣全線崩潰!張衛再一次麻利地跳上了戰馬,閻圃驚詫地拽斷了自己的鬍子,沒有被呂布安排對付的後方漢中賊兵,也漸漸由被忽視的羞辱變爲了深深的慶幸……
呂布分兵對付這樣的包圍,看似是個很應激的變化。可就是這樣根本算不上對策的作戰方式,讓閻圃感到自己的世界觀開始崩塌。一重又一重的包圍被漢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陣勢被他們打垮。呂布的騎兵作戰不用謀略,不用陣法,就是錐形之勢向前突擊。
但就是沒有人能擋住他。
莫名其妙的,張衛和閻圃好不容易組織起的一次反擊就又失敗了。這一天敗得更慘,連退九十多裡,許多兵士不會泅水,卻也寧願撲入八月黃河的水中,而不願意面對呂布的兵鋒。
三日後,兩軍在黃河一處淺水中再度交鋒。
閻圃不甘心地採取了‘兵半渡而擊之’的戰術,期望河水可以阻擋住呂布的鐵騎。可是,這仍舊根本沒任何作用。呂布身先士卒,跨騎在赤兔之上勇不可擋,張衛的大軍衝上去,還未衝到一半兒,就掉頭跑了回來……
隨後就幾乎再沒有什麼突出的戰役,又恢復了呂布之前追趕張衛的節奏。他一個勁兒地衝沖沖,張衛就一個勁兒地逃逃逃。戰爭打到這裡,再沒有人管閻圃的念念叨叨了,所有漢中兵士想的,就是如何纔不能跟呂布交手,因爲他們知道只要一起衝突,自己的部隊就會如同雪遇到驕陽一樣,輕易地就融化了,消失了。
他們只能眼睜睜看着呂布得意地揮動着長戟,看着呂布的幷州狼騎一個個興高彩烈的大聲呼嘯,只看到呂布一個接一個的取得不可思議的勝利。
對於張衛和閻圃來說,他們簡直是氣得要死、怕得要命,偏偏還無可奈何。
因爲,他們就是沒有任何辦法。
這樣的仗,打得簡直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
是漢中的兵卒打仗不行麼?
根本不可能,漢中的兵卒都是天師道的弟子,而天師道可不是真的只需交五斗米就可以皈依、享受保護的教派。至少,對於那些兵卒來說不是,他們腦中完全只有張魯的法諭,爲了張魯的一個命令,他們在戰場上可以什麼都不要,包括性命。
是智謀還不夠嚴謹精妙嗎?
也不是,閻圃是漢中有名的智略之人,他做出了兩次反擊,都是幾乎經典的兵謀案例。別說人數相差不多,就是以少擊多,也都應該輕鬆反擊而勝。
那麼,原因又在哪裡?
原因就在呂布和他那支部隊身上,閻圃永遠不會知道,呂布和那支部隊與他們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戰鬥單位。
那支軍隊,無論在鬥志、戰力、裝備等等任何方面,都要遠遠高出漢中兵卒一大截。再加上他們還有呂布這樣一員個人武力無敵的勐將,一個統御騎兵戰術已然登峰造極的將領,他們組合在一塊兒,就形成了絕對的實力。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那些計謀真的是沒有任何用的。呂布只需要化繁爲簡,就可以如大巧不工、大音若希這般擊敗他們。
這段時間,劉虞、楊阜和姜冏他們,都成了呂布的跟屁蟲。呂布的大軍到了哪裡,哪裡就是勝利。他們全都化作內政人才,忙亂着召見地方官吏,登記人口,召集藏到深山中的平民,給貧民新來的遷戶分發田地,組織秋耕、安排種子,調解地方的紛爭,鎮壓暗中的暴亂,安排人事,落實後勤……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工作雖然繁瑣累人,但勝在心不累。漢室在關中、關西一帶有着不錯的聲望,好多郡縣都是在張衛大軍來時,聽奉劉協的命令假意投降——張魯的大軍不是羌胡,他們軍紀算不上嚴明,卻也沒有發生什麼燒殺搶掠的事件,這也算是張魯宅心仁厚及他宗教立派的一個好處——現在他們走了,這些官員自然又恢復了漢室臣子的身份,開始爲戰後的恢復工作而努力。
終於,到了九月份初,張衛收攏着不足兩萬人的軍隊,回到了他們來時的斜谷關。呂布安營紮寨後,給劉協寫了一封信,示意他是班師回朝還是繼續拿下斜谷關。
三天後,呂布得到了劉協的回信:“你女兒在掖庭待得挺高興,不用你操心。”
呂布微微一笑,便起身對着身邊衆將下令道:“隨我出營,我們去看一看那斜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