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膽大的丁奉

士燮通過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提醒,及時制止了士徽的叛變。

士徽雖然是士燮的繼位人,但實際上他的年紀也不小了,但士燮雖然年過六旬,但很明顯還是精神抖擻,其整日裡活蹦亂跳,可夜御數女,沒有一點要掛的跡象。

士徽嘴上不說,但心中有時候卻在犯嘀咕。

他很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活過這位親爹。

確實士燮在歷史上活到了九十虛歲。

在那個平均壽命極低的時代,士燮的存在就猶如活王八成精一樣,無了敵了。

就在士徽心中憋着這口氣卻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周瑜的使者呂範找上了他,並按照周瑜的說法,一頓爲他洗腦,說士徽有天縱之才,王霸之氣,憋屈在交州這邊塞一地,未免有些太過於屈才了。

他可以幹一番大事業的!

人不怕沒本事,就怕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

士徽就是這樣的一種人。

他在呂範的忽悠下,居然真的相信自己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不世英主,他居然想鬼使神差的想在南山祭天的時候,發動兵變,軟禁自己的父親和叔父們,成爲交州之主,然後在揮師北上,和周瑜一起平分江南。

不得不說,真是相當有勇氣的抉擇與行動力。

若是沒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來跟着瞎攪和,說不定士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可能超過李世民。

但天下諸事,皆是以成敗論英雄。

很可惜,他沒成功。

……

聽完了士燮說的話之後,司馬懿問道:“敢問府君打算如此處置此事?”

士燮的神色變的有些落寞,他長嘆口氣,頗是無奈的道:“他畢竟是老夫的兒子……經過此事之後,老夫日後自然不可能讓他繼位,但卻不忍殺他,還請二位理解。”

諸葛亮輕輕的搖擺羽扇,點頭道:“人誰無子?天下誰人不爲父母?府君此行,乃在情理之中,亮能夠理解,只是……”

說到這,諸葛亮長嘆口氣,搖頭不語了。

士燮的心一下子有些緊張。

這小子幹什麼呀?有什麼屁就放唄?長吁短嘆的,整的老夫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

我一把年紀,你別老大喘氣嚇唬我行不?

“諸葛小友此言何意?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唉,還是不說的好。”

士燮急了:“小友不必如此,咱們有什麼話可直說,老夫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

司馬懿在旁邊道:“我師弟這個人臉皮薄,有些話不好張口……算了還是我替他說吧。”

士燮打第一眼瞧見司馬懿,就知道他臉皮厚的跟城牆一樣,他一張嘴,怕是準沒好事。

這倆人在自己面前,一個是糖,一個是鞭子。

士燮緊緊的盯着司馬懿,道:“你說吧,老夫聆聽教誨。”

司馬懿對着士燮長作了一揖:“不敢,不敢……在下只是想說,府君愛子心切,並及時遏制變亂,保住交趾郡,這一切都在我和師弟的眼中,但老師本人卻不在這裡……他眼下在彭城國,遠在千里之外,所有的事,都是從旁人口中聽來的,未必能體會的像我們這般真切……特別是府君平定了叛亂,卻不殺士徽,老師怕是摸不準府君的脈絡……容易生疑的!”

士燮尋思了一下,點頭道:“有理……那依兩位小友的意思,老夫當如何向丞相表示忠心?”

司馬懿聞言,笑了。

“府君乃是一州之長,雄據交趾的英雄豪傑,這當中該如何行事,又哪是我們兩個小輩可以指手畫腳的?”

士燮用手輕輕的捋着白鬍子,在廳中往來踱着步子。

他一邊走,一邊低頭沉思。

少時,卻見他突然站在了原地。

“老夫願意出兵,前往南昌,相助丞相擊破周瑜……還請兩位小友隨同老夫通往,也好做個見證,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諸葛亮心中暗贊,這老傢伙真是一點就透。

若是論及智謀或是用兵,諸葛亮和司馬懿自然不懼周瑜,但當下最難的就是他們手中沒有可用之兵!

但事到如今,一切終於迎刃而解了。

……

諸葛亮和司馬懿攛掇了士燮出兵南昌,和他們一起對抗周瑜。

南昌城這邊,周瑜已經開始連續對城池中人進行過了幾次試探。

經過試探之後,周瑜發現,南昌城似乎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難以攻打。

對手不過都是庸碌之輩,什麼陶應,郭圖,劉闢,嚴白虎云云……根本沒什麼像樣的本事,面對自己的攻勢和計謀,他們弱的就像是孩子一樣。

唯有呂岱,賀齊等人倒是有些本事,可以和周瑜適當的較量一下,但也不足爲大患。

若不是爲了保全實力,周瑜早就把南昌城攻破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一點一點磨損南昌城的士氣和實力,只等士燮的大軍一到,便可以一鼓作氣,輕而易舉的攻克南昌城。

南昌城此刻正處於一片慌亂,民心不定,軍心不穩。

而這,正是周瑜想看到的。

但是周瑜千算萬算,卻還是忽略了一點,他以爲南昌城中的將領和兵馬,就是陶商留在此處的全部力量。

但是他錯了。

除了城中的兵馬之外,陶商還在南昌城的周邊,留了一隻暗棋。

這隻暗棋,就是他最小的徒弟,丁奉。

山中無日月,丁奉已經忘了他奉陶商之命來到南昌周邊的山林駐紮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但毫無疑問,這段時間一定是非常的長,丁奉感覺自己都快變成野人了。

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比丁奉更能吃苦的了。

周瑜對南昌施壓,丁奉不是不知道,但他一直沒有任何動作。

因爲在派他緊隨着劉闢和郭圖來南昌城之前,陶商就叮囑過丁奉,別人是明,丁奉是暗。

出擊的時間,以及如何出擊,全都由丁奉自己做主。

但務必一擊必中。

丁奉謹記着老師的教誨。

他在等待着一個機會,一個周瑜放鬆警惕的機會。

前一段時間,周瑜剛到南昌城,時機並不成熟。

但是現在,周瑜已經勝券在握了,想來他應該會大意的。

這種時候,是他最爲放鬆的時候,也是丁奉可以出手的時機了。

丁奉的手底下有四個營,每營一千士兵,而輔佐他的,則是陶商指派給他的四個校尉。

這一日,丁奉將這四個校尉全部召集起來,告訴他們,自己今夜要向周瑜的軍寨發動進攻。

而且他的目地很明確……就是要一擊必殺,乘亂除掉周瑜!

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八百二十一章 流言蜚語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狼狽結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二百九十四章 東吳德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敗給了袁術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做客糜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董卓孫女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內鬼第三百八十六章 諸葛亮的眼光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八百二十七章 糾纏第四百八十五章 忐忑欲出逃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陶氏的動作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二十八章 徐晃的重傷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目標是假和尚(第三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五百六十八章 如此盟友第二百一十七章 薦 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的恍惚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一千零五章 自盡第八百五十章 武陵蠻夷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五百二十九章 劫天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琅琊諸葛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二百二十章 袁術出兵(第一更,今日四更)第八百二十章 難 題第五百五十章 烏巢,攻耶,不攻耶?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五百八十三章 鑼震馬營
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八百二十一章 流言蜚語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狼狽結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二百九十四章 東吳德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敗給了袁術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四百六十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做客糜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董卓孫女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內鬼第三百八十六章 諸葛亮的眼光第六章 皆非善輩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八百章 定許昌第八百二十七章 糾纏第四百八十五章 忐忑欲出逃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陶氏的動作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二十八章 徐晃的重傷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目標是假和尚(第三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五百六十八章 如此盟友第二百一十七章 薦 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的恍惚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一千零五章 自盡第八百五十章 武陵蠻夷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五百二十九章 劫天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琅琊諸葛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二百二十章 袁術出兵(第一更,今日四更)第八百二十章 難 題第五百五十章 烏巢,攻耶,不攻耶?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五百八十三章 鑼震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