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

荀攸的建議很快就徵得了曹操的同意,畢竟濮陽城裡只有四萬曹軍,而他們則要面對十幾萬的漢軍,確實有些捉襟見肘。

就在曹操同意了增兵後,他又對羣臣說道:“現在泰山郡和沛國城裡只有萬餘兵力,想要擋住青徐二州的漢軍恐有些吃力,本公欲在招募五萬兵丁,不知諸公可願將你們的私兵借與本公調配?”

曹操可是知道這些世家門閥裡都有自己的私兵,而且人數還不少,所以曹操纔想要借用一番。現在兗、豫二州的青壯都被他招去了大半,因此也只能將兵源放在了這些世家門閥的身上。

而以荀家、陳家、鍾家、王家、杜家等爲首的家主們,在聽了曹操的話後,也不由得是變了變臉色。他們手中的私兵可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家小的,又怎可如此輕易地拿出來交與別人。

而這時的荀彧不由得是嘆了一口氣道:“我荀家願出私兵三千交與主公調配,同時再送上萬擔糧食以爲軍資。”

聽到荀彧的話後,曹操頓時是大喜地說道:“文若不愧是本公的左膀右臂,也唯有文若深得吾心啊。諸公們,我想你們也應該知道劉子安的新政吧,一旦讓劉子安攻入了兗、豫二州,你們覺得那些私兵和土地還保得住嗎?與其這樣還不如與他血戰到底。若有機會在戰場上幹掉了此人,那這天下豈不又恢復了平靜,到時諸公的私產恐怕又會增加不少吧,而且其影響力也更勝往昔。”

曹操的話確實讓不少人都心動了起來,他們爲什麼會反對劉贇的新政,就是因爲他們世家門閥佔了大漢王朝大半的土地。而且稅收及糧食也大半落在了他們的手裡,使得大漢皇權越來越沒落,甚至連皇上的聖旨也出不了雒陽城,這才最終導致了皇權與世家門閥的爭利,而使大漢朝日漸的衰敗,外敵入侵、諸侯割據。

不過自從劉贇橫空出世後,那可是囊括四海、併吞八荒,死在他刀下的外敵及世家不知凡幾,這也使得大漢王朝是逐漸地恢復了底蘊。由於劉贇太過強勢,也使得他成爲了世家門閥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特別讓世家門閥感到絕望的是,劉贇所頒發的新政。在新政中土地成了國有資產,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劉贇按人頭來分配土地,凡多出來的田產一律收爲國有,然後在分配給那些沒有土地的百姓們。

同時劉贇還在稅收上減免了一切的苛捐雜稅,這也使得百姓們徹底擺脫掉了世家門閥的剝削和壓迫,讓越來越多的人是擁護起了劉贇的新政來。

其實劉贇這麼做就是爲了削弱世家門閥的影響力,讓世家門閥的家主們知道誰纔是這大漢王朝的統治者。正是有了這些矛盾和衝突在裡面,所以世家門閥也對劉贇是恨之入骨。

現在荀家第一個站出來響應了曹操的決策,而其他門閥的家主們在互相看了一眼後,也不得不將家裡的私兵和糧食是分派了出來,最後一統計私兵竟籌到了三萬人,而糧食更有數萬擔,這可把曹操給樂的不行,當場他就拍板將人馬是派往了濮陽城和泰山郡等地。

而就在曹操增兵之際,徐榮統帥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到達了邊境線。當他在得知了濮陽城裡的消息後,立刻找來了田豐和張昭,並與兩人商議道:“現在濮陽城裡有曹兵四萬,而他們的主將則是李典李曼成。此人跟隨曹操多年,也算得上是一代名將了。而且此人尊崇儒學,頗有儒將之風,很不好對付啊。”

聽了徐榮的介紹後,張昭想了想,便說道:“主公要在冬季來臨之前拿下兗州的橋頭堡,而我翼州大軍又何嘗不想拿下這濮陽城來。若強攻濮陽城不僅損失慘重,很可能還會耽誤了主公襲擊酸棗和封丘的時間,我看不如分兵吧。一路人馬繼續攻打濮陽城,而另一路人馬則饒過濮陽直接攻打臼環津,只要拿下了臼環津就能擋住白馬城裡的曹軍了。”

臼環津乃是黃河南岸的一處渡口,這裡只駐紮了兩千曹軍。若強行登岸成功,倒也能阻擋住白馬城裡的曹軍。

就在徐榮覺得張昭此計可行時,田豐卻指着沙盤說道:“與其攻佔臼環津,還不如強攻範縣。範縣離白馬最近,只有半天的路程,而且拿下此城後,我軍進可攻退可守,實乃最佳的橋頭堡之一了。”

聽到田豐的話後,徐榮苦笑了一聲,便說道:“元晧兄,其實某早就想到了這範縣,可是要攻打範縣就得度過眼前的黃河。而範縣南岸的黃河水域則是河彎水急、石多灘險,根本讓我們的戰船是無法靠岸,這又如何攻得下那範縣的城牆來。”

聽徐榮這麼一說,就連張昭也是皺起了眉頭來。而這時的田豐微微一笑,便說道:“豐乃鉅鹿人氏,又豈可不知範縣水域的兇險。豐早年進京之時,曾與一老翁在範縣水域渡舟,豐親眼見他操駛輕舟便渡過了那片水域。當時豐曾好奇地問那老者是如何渡過的這片水域,而那老者則哈哈一笑道;範縣水域五險十三灣,只要繞過了這些險地便可如履平地般的到達對岸了。而允聞只需找到居住在岸邊的老船家們,便可有驚無險地到達對岸了,到時定能打範縣一個措手不及。”

田豐的話讓徐榮聽後是大喜,只見他立刻召來了高覽,又派給他了一萬大軍,便讓他去攻打範縣。

而高覽再領了徐榮之計後,一刻也沒有耽誤,立即率一萬大軍就趕往了範縣的對岸。當高覽在對岸處真找到了幾名操舟的老船家後,這纔將自己的來意是告訴給了他們。當幾名老船家在得知漢軍要攻打範縣後,是義不容辭地就答應了下來。

這次渡河的戰船是從河內調來的,當幾名老船家上了戰船後,也立刻當起了領航者來。

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宮八卦陣 (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撤往西川 (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銅牆鐵壁第三百二十三章 膽怯的劉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六十四章 北中郎將盧植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二十二章 漢靈帝劉宏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二百零八章 生擒許攸第二十六章 家宴第六十四章 北中郎將盧植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戰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四十七章 建鹽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禍亂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水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遷都還朝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二百八十八章 盡得人才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孫劉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戰來臨第五百三十七章 鄧賢請罪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斬殺烏延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解困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二十八章 才女昭姬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水關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四百六十一章 進攻會稽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內應第七十一章 廣宗城破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討要官職第四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製造亂象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
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宮八卦陣 (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撤往西川 (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銅牆鐵壁第三百二十三章 膽怯的劉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六十四章 北中郎將盧植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二十二章 漢靈帝劉宏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二百零八章 生擒許攸第二十六章 家宴第六十四章 北中郎將盧植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戰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四十七章 建鹽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禍亂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水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遷都還朝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二百八十八章 盡得人才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孫劉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戰來臨第五百三十七章 鄧賢請罪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斬殺烏延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解困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二十八章 才女昭姬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阻擊烏桓聯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水關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四百六十一章 進攻會稽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內應第七十一章 廣宗城破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討要官職第四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製造亂象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