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

紀靈這個時候在做什麼?

他在準備進攻陳國。

汝陽是三地兵力最多的一座縣城,足有兩萬多兵馬。

這顯然與西華南頓加起來不過一萬多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那爲什麼袁術要單獨在汝陽佈置大量重兵?

因爲這裡處了是抵禦陳國的橋頭堡以外,同時也是天下名望的汝南袁氏之根基所在。

整個汝南郡,袁家都是首屈一指的大世家,人心所向,根深蒂固。

而汝陽則是袁家發源地,袁術自然要派重兵駐守。

那現在西華被進攻,紀靈要不要救?

要救,但不能去硬碰硬。

他手裡的兵馬,再加上南頓的兵馬,湊到三萬人還是沒有問題。

可這樣一來,汝陽就沒有兵力防守,所以最多派兩萬人去,汝陽乃至南頓兩地都得留一點人。

然而他即便派出兩萬援軍,加上西華城內的守軍,總兵力也只有兩萬七八千人,不到三萬,跟孫堅趙雲的兵力相當。

何況他們是從野外去馳援,如果人家圍點打援,對於紀靈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

以紀靈的水平,倒不至於能夠想出圍點打援這麼高明的戰術。

他只是在擔憂如果他把汝陽與南頓的兵馬調走,敵人忽然襲擊汝陽,導致汝陽被攻破,袁術會大發雷霆而已。

汝陽袁家根基所在,袁術還有很多親戚住在這裡,一旦汝陽被破,紀靈討不到什麼好。

所以他只能去想別的辦法。

那麼當我方兵力與敵方兵力相差不大,且我方還要守三座城池,兵力嚴重分散,不能完全保證據點能夠防守住的時候,我方守將該怎麼做?

袁術正親領大軍與劉表的大軍對峙,暫時分不出兵來幫他。

引兵馳援西華的話,汝陽就在身後,且平輿就在南頓正下方,整個豫東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四面都有被突破繞開的風險。

所以在想了兩天之後,紀靈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偷家。

這是一個很容易就能想到的問題。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

既然汝陽不能失,那麼就至少要保證汝陽安全的情況下,想到退敵之策。

進攻陳縣!

陳縣與汝陽近在咫尺,孫堅大軍出動,根據細作來報,此時的陳縣非常空虛,只有約四五千人。

而且孫家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能夠佔領陳縣,孫堅必然方寸大亂,難以維繫。

即便暫時沒有把陳縣攻下來,圍魏救趙嘛,整得好像誰不會一樣。

想做就做,

紀靈確定了這個想法之後,幾乎是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日,就在城中留下五千人馬,一邊率領一萬五千人出城,一邊派人去南頓,讓南頓守將陳簡派五千人來協助他。

由於袁術地盤太大,而且要防禦的敵人實在太多,四面皆敵,所以在北面汝陽這一帶防守陳國的兵馬不到四萬,西華七八千人,汝陽兩萬,南頓一萬。

但這樣的兵力已經非常雄厚了,孫堅兩郡之地加起來,才三萬人。除了自己帶的一萬五千人,陳縣留守五千人,其它五千人還得分散在陳國樑國十多個縣中,平均每個縣留守兵馬不足五百,可見孫堅的兵力有多捉襟見肘。

不過孫堅的兵力也只是相對於袁術來說,要知道在亂世之前,每郡郡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四五千左右,平均分到每縣也就那麼幾百人而已,因此與其說孫堅實力不行,不如說袁術是狗大戶。

只是地主家也有沒餘糧的時候,周圍的窮鬼一擁而上,要將袁術這個大戶撕成碎片,劉表孫堅趙雲加起來有五六萬兵馬,已經在汝南腹地攪風攪雨,讓他不得安生。

作爲地主家最忠實的奴僕,紀靈自然要替主人分憂。

廣袤的豫東平原上,最前面的三千先鋒部隊開路,八千中軍位於隊列中間,四千後軍加上數千輜重部隊,浩浩蕩蕩地開赴百里外的陳縣。

一般來說,要想支持一萬大軍長期征戰,需要的輜重部隊最少得數倍於戰兵。但紀靈本來就只打算儘快攻破陳縣,所以糧草輜重也沒有帶太多,就那麼一萬多石,支持大軍十天足矣。

經過兩天的行軍,到第五天日入末黃昏初時,陰雲暗日暮靄朦朧中,一連下了數天的春雨突然停了,幾道久違的夕陽斜輝,透過厚厚的烏雲,映照在被雨水浸透的土地上。

在地平線的盡頭,紀靈騎在馬上,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那座陳國的治所陳縣,城池並不高大,像是沙砌的城堡一樣渺小,但誰都清楚,從遠處看做不了任何參照,要想查看實地情況,還得親自去觀望一番才行。

“傳令三軍,先停下歇息,我去找駐紮營地。”

等到抵達陳縣城外,離城池約四五里之地的時候,紀靈對自己的副將吩咐了一句,自己則帶領數十隨從,騎着馬匹登上了一處丘陵,四處翹望。

軍隊駐紮都是有講究的,一是要開闊,二是要有水源,三是要有森林,像孫堅趙雲的營地就駐紮在穎水河畔的開闊地帶,方便觀察敵情,可以砍伐樹木製造營地,同時還不會造成缺水,讓士兵不能生存的後果。

人不吃飯可以餓很多天,但不喝水的話,幾天就會死,除了馬謖以外,大部分古人都清楚得很。

陳縣最大的河流是狼湯渠,就是鴻溝。

此水自滎陽流入陳留,再東南至陳國入潁水,過郡四,行七百八十里,爲楚河漢界之所在。

紀靈站在丘陵之上,藉着傍晚一點夕陽的餘暉,正在尋找軍隊駐紮之所。

而此時此刻,陳縣的城樓之上,孫策正在眺望這邊。

從汝陽到陳縣的距離很近,如果是在後世,開車一個小時。但在此時,以每天五六十里的行軍速度,需要走兩天。

所以紀靈從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天,同時也是孫堅趙雲圍攻西華的第四天出發,一直到兩日之後,纔在傍晚時分,堪堪抵達陳縣樓下,準備駐紮營地,明天就攻城。

但他們來的時候,沿途要過一些鄉亭村莊,這些鄉亭村莊不止有百姓,還有陳國各地的鄉三老,亭長等基層官員。百姓在附近活動,看到紀靈大軍往陳縣方向進發,自然會告訴鄉老亭長,鄉老亭長一邊帶領他們逃難的同時,也會派人向陳縣城中報信。

因此幾乎在紀靈到達城外的同時,孫策和劉寵駱俊,也已經得知了消息,動員起全城的兵馬,在城牆上戒嚴起來。

一般來說,古人行軍很難瞞得住,畢竟你就算想快點前進,不去劫掠沿途百姓,但凡鄉亭中有基層官員沒有叛變,騎上一匹馬想要報信還是沒問題。這使得幾乎是在紀靈抵達城外的時候,城中就已經做起了準備。

不過紀靈也並沒有直接進攻的打算,他行軍兩日,到城外的時候都已經天黑了,雖然從汝陽帶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一來天色太暗,對於夜盲症的士兵來說很艱難,二來士兵也比較疲憊。

所以他準備明日開打。

只是孫策卻不這麼認爲,在晚霞的微風之中,藉着陰雲散去後,傍晚夕陽的一點餘暉,遠遠地看到城外僅僅只是幾千先頭部隊,後方還有大批人馬正在趕來,敵人的隊形稍稍有些雜亂,並不是很整齊。

在越來越黑的夜幕下,還能看到先頭部隊已經正在緩緩地向着狼湯渠的河邊靠攏過去,顯然是打算在河邊安營紮寨。

“伯父,我看他們纔剛剛抵達城外,應該是準備找一個地方駐紮。此時他們的士兵毫無戰心,如果我們趁着這個機會襲擊,他們必然不會想到,不如我帶兵出城一戰?”

看到這一幕,孫策忽然奇思妙想,出了主意。

駱俊連忙說道:“不可,敵人兵馬上萬,我們只有數千人,如何能與他們在城外鏖戰?還是據城死守,方纔是上策。”

哪知道孫策的話非常對劉寵的胃口,對駱俊不滿道:“大丈夫敢爲人先,連伯符尚未滿二十都有勇氣出城進攻,孝遠作爲一地之長,怎麼能畏敵如虎呢?”

“不是畏懼,是伯符之言,乃小兒之見。祖榮也是當年提刀上馬,在陳國死戰黃巾的沙場宿將,也該明白敵衆我寡,守城纔是正道吧。”

駱俊堅決不同意。

劉寵想了想,說道:“不若派千人去試試,如果敵人指揮有當,我們就不強求。如果敵人亂了陣腳,則趁勢猛攻。反正天色馬上就要暗下來了,就算奇襲不成,想要撤回來還是簡單。”

“這......”

駱俊一時猶豫,因爲劉寵說得沒錯。

現在已經到傍晚,馬上就要黃昏時刻,夕陽大半邊身子都已經落下了地平線,天馬上就要黑了,即便奇襲不成功,藉着夜色掩護逃回來還是沒問題。

想到這裡,駱俊遲疑道:“倒也不是不行,不過伯符不能去。”

“爲什麼?”

孫策睜大了眼睛,他早就想馳騁沙場了,現在這個機會眼看就要來了,憑什麼不讓他去?

駱俊說道:“戰場刀槍無眼,你若是出了意外,我們如何向州牧交代?”

“額......”

劉寵本來是支持孫策出戰的,結果駱俊這句話,反倒也讓他猶豫起來。

確實。

戰場刀槍無眼,如果孫策戰死,等孫堅回來,他們還有顏面去面對孫堅?

因此即便是劉寵,也不再支持,轉而說道:“孝遠說得有理,既然如此,伯符你就在城中等候,就在城樓上看着,由我親自領軍出城一戰!”

“什麼?”

“不行!”

孫策和劉寵幾乎同時迴應,孫策是驚愕,劉寵則是反對。

劉寵毫不遲疑地道:“即便派人去奇襲試探,讓一偏將領數百人攻擊,再讓另一偏將接應即可,你親自去怎麼能行,若有閃失,陳國豈不是失了一臂?”

“是啊,伯父乃陳國柱石,怎麼可以以身犯險,還是我去吧。”

孫策也嚷嚷着。

哪知道劉寵咧嘴一笑:“你們說話不算,州牧走前說了,我現在是城中主將,軍中一切都得聽我號令。門牙將孫策何在!”

孫策幾乎條件反射地低頭拱手:“末將在!”

“命你留守城中,以作策應!”

“額.....唯.....”

孫策不情不願地應了一聲。

劉寵又對駱俊說道:“國相我命令不了,不過你現在也命令不了我,朱治何在?”

被孫堅留下來輔佐劉寵的督軍校尉朱治已經是陳縣軍職第二高的人,不過因爲劉寵是主將,所以現在朱治要聽命於他。

聽到劉寵點將,朱治站出來說道:“末將在!”

“點齊一千人,隨我出城!”

“唯!”

朱治領命而去。

駱俊無語。

他現在很後悔當初爲什麼不勸孫堅收回任命劉寵爲留守主將的命令。

早從黃巾之亂起,他就知道劉寵是個徹頭徹尾的莽夫。

喜歡練塊,勇武過人,曾經親自率領兵馬在黃巾中殺個七進七出。

現在五十多歲的老頭了,以爲他能改改性格,結果還是不服老,硬要出城一戰。

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該反對到底的。

不過現在也沒用了,劉寵目前是最高軍事統帥,掌握全城兵權,駱俊也只能幹看着,無能爲力。

當下,在駱俊與孫策眼巴巴地注視中,劉寵回到府中,穿戴好盔甲,從家中取出整日打磨,依舊鋒利無比的寶刀,像是撫摸情人一樣輕輕地撫摸着閃爍着銀輝的刀背。

“老朋友,我們已經多少年沒有並肩作戰了?十年了吧。”

劉寵喃喃自語。

輕彈刀面,薄刃發出龍吟一般的聲音,像是在迴應它的主人。

走,今日就帶你出去殺個痛快!

劉寵將刀插入鞘中,背上弓箭,在家人們的簇擁下,走出家門,騎上了戰馬,一拍馬臀,身邊二十餘騎,就向着城門的方向奔去。

城門口朱治早已經在等待着他,見劉寵到來,身邊的士卒全都緩緩讓開一條道路,讓劉寵走到了城門口。

“開門!”

劉寵高聲道。

城門緩緩打開,二十餘騎兵在最前面,緊接着所有的士兵魚貫而出,到了城外。

在孫策和駱俊的注視下,他們看到劉寵命令士兵以錐形陣排列,自己的騎兵在前,充當錐頭,然後一聲令下,千餘士兵,悍然向着數裡外的敵軍殺去。

此時此刻,紀靈正在指揮着士兵在城外安營紮寨,同時命令士兵砍伐河邊樹木,準備製作營寨柵欄。

誰也沒有想到,城中居然還敢主動出擊,向着他奔來。

當他在山坡上遙望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第一時間是感到錯愕,然後又啞然失笑,對左右說道:“這城中守將是瘋了吧,居然敢出城一戰?”

左右說道:“恐怕他們以爲將軍在命令士兵安營紮寨,沒有防備呢。”

“呵呵。”

紀靈笑了笑,他確實沒怎麼防備,但傻子都知道,不可能讓所有戰兵都去忙活。

所以他選定地址後,就讓前軍三千人在外圍警戒,讓其餘一萬兩千人加上數千輔兵,總共兩萬人在河邊準備營地。

如果他犯低級錯誤,讓所有士兵全去安營紮寨的話,確實有可能被突襲,可紀靈又不傻,基本常識還是有的,身邊依舊留有可以戰鬥的軍隊。

這對於劉寵來說,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因此幾乎是當劉寵衝到狼湯渠河岸邊的時候,紀靈就已經聚集齊所有人馬,這些兵馬原本或是在河邊休息,或是在身邊駐足,現在全都靠攏過來,形成了防守圓陣。

“糟了,敵人有防備!”

藉着天地間最後一抹餘暉,駱俊隱隱約約看到數裡外敵人迅速圍攏過來,大驚失色。

孫策扶着城牆,手捏成拳頭道:“我帶人出城去幫伯父。”

“不可!”

駱俊立即阻攔:“祖榮會有自己的判斷。”

劉寵有自己的判斷嗎?

有。

可他很老了。

這一戰,也許是他這輩子最後的一戰。

史書裡記載他勇武過人,善使弓弩,卻不知道,王位已經束縛了他太久。

如果不是宗室的話,劉寵更願意去做一個馳騁沙場的大將軍。

馬革裹屍,就是他最希望的看到的結局。

所以當他哪怕看到敵人反應迅速,居然提前結陣的時候, 劉寵依舊咧嘴一笑,舉起了手中的刀,高呼道:“殺!”

“殺!”

士兵勇猛地衝入了陣中。

然後城上的孫策看到劉寵衝入了敵陣,很快就有數名敵方將領將他團團圍困住,廝殺在一起。

如果是年輕時候的劉寵,或許不會懼怕,可他五十多歲了,太老了。

只一會兒,他就體力不支。

駱俊睜大了眼睛,嘶吼道:“祖榮,你瘋了!”

離了數裡,劉寵已經聽不到了。

孫策只是呆呆地看着,因爲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看到劉寵被打落了馬下,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最鋒利的錐形陣,遇到了防禦力最強的圓形陣,幾乎是一觸即潰。

衝入陣中的數百人頃刻間就被絞殺。

剩餘的人在朱治的帶領下,已經準備開始撤退了。

而此時。

孫策卻軟軟地靠在城牆上,像是癱瘓了一樣。

眼淚不停地流淌。

他永遠,永遠地失去了一位喜歡他,愛護他的長者。

“出城,死戰!”

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請假條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請假條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請假條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
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請假條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請假條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請假條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