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廢帝

劉備關羽張飛陳暮回到自己軍營裡。

如今軍營已經被拆卸下來,打包成數十輛馬車輜重,隨時可以離去。

“董卓無緣無故妄言廢立,我心難安,要不過幾日再走,等朝議之後,看看是個什麼結果?”

坐回自己主位之上,劉備嘆息一聲,向陳暮徵求意見。

陳暮連連搖頭道:“大哥,太皇太后懿旨讓你領青州牧,是爲了讓你平定冀州叛亂,如今冀州叛軍猶在,徐州與兗州也是皆有亂象,此朝廷之時,你不應該再管了,還是應當剿賊爲主。”

“話是這麼說......”

劉備遲疑。

總覺得自己要是這麼離開,說不好朝廷就會發生什麼大事。

陳暮勸道:“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哥要是還逗留在洛陽,說不好就會被董卓攻訐,向太皇太后彈劾,到時候就不好辦了。大哥且安心去,我留在洛陽觀察局勢,若有不對,我儘量阻止。”

在歷史上,漢靈帝死之後,由於天子年幼,皇帝詔令反而沒有法律效應,由兩位太后垂簾聽政,長秋宮與永安宮政權奪利,導致朝廷政出多門,沒有形成統一。

比如當時董太后就命自己的侄子董重爲驃騎將軍,以此來與何進對抗。結果被何進兄妹先下手爲強,聯合朝臣將她趕出皇宮。

自此以後,何太后一家獨大,皇宮的政令,也基本由她來頒佈,在短時間內,相當於有了皇帝的權力。

包括後來何進被宦官誘騙入宮殺死,其實並不是何進不想殺宦官,而是何太后將宦官給保護了起來,何進拿自己的妹妹沒有辦法。

如今的局面是董太后沒有被趕出皇宮也沒有被謀害,又變成了政出多門的情況,二宮各有詔書懿旨下達,政令沒有統一。

劉備這個青州牧,其實還是因爲當初他仗義執言的結果。

本來按照董卓的意思,是想隨便弄箇中郎將打發了,讓他去冀州與叛軍硬碰硬。

董太后下達懿旨的時候,已經回宮的王鈞提醒了她,說是當初若不是劉備,董太后已經遭了何氏兄妹的毒手,司隸校尉再怎麼樣,也不能無故降職,應該用同等官職對待。

董太后覺得王鈞說得有道理,這才把中郎將改爲青州牧。

由於這份懿旨沒有何太后阻撓,所以就有了合法性,劉備要是不走,董卓向董太后進讒言,說劉備抗旨不尊,那確實是對他很不利。

因此劉備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行離開吧,四弟,你要密切關注,萬不能讓董卓得逞。”

“我盡力。”

陳暮點點頭,心中卻道,我盡力讓董卓得逞。

過了幾日,在閻忠的幫助下,董卓聽聞部將李肅與呂布是同鄉,於是讓李肅帶上赤兔馬與金銀珠寶,前去遊說呂布。

呂布果然被利誘,殺死丁原,率部歸順了董卓,自此,董卓在洛陽總算是一家獨大,握有話語權。

到七月初,先帝漢孝康帝以珠襦玉匣入殮,安葬在了文陵,總算是入土爲安。

在安葬了漢康帝以後,董太后於七月中旬召開了朝議。

朝議之上,只有太皇太后與陳留王。

何太后與少帝並未出現。

這一次不同於上次宴席,是爲朝議,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北宮的德陽殿。

今日的朝議,其實就是董太后與董卓謀劃的廢帝開的朝會。

之前董卓說了三步計劃,其中第一步趕走劉備已經達成,第二步,南軍已經被董承執掌,進一步削弱了袁紹,雖然袁紹手裡還有部分豫州叛軍未遣散,但數量很少,只有三萬多人,

已經不足爲慮。

因此現在可以進行第三步計劃,廢帝!

董太后俯瞰羣臣,率先說道:“先帝臨終之前就有意立董侯爲帝,這是諸卿知道的事情。只是礙於何進與何氏勢力,朕亦不得不作罷。如今何進身死,少帝怯弱無能,朕垂簾聽政,依伊尹、霍光故事,扶持董侯,諸卿以爲如何?”

董卓立於太皇太后身側,與董承左右護衛,按劍俯視百官,朗聲說道:“今上闇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奉先帝遺詔及太皇太后懿旨,廢帝爲弘農王,立陳留王爲帝,有不從者斬!”

這一次袁紹也在場,當即正準備挺身而出,還未等他發話,就看到一人驟然跳出來,大喝道:“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太皇太后與驃騎將軍何故廢嫡立庶?”

衆人看去,驚訝地發現居然是平日裡左右逢源的尚書令陳暮。

自先帝去世以後,陳暮在朝中的存在感已經很低。因爲尚書令這個職位本來就不高,雖然權重,可如今中央亂成一片,地方政局也不穩,因此尚書令的權力遭到很大打擊,使得大家已經很少再去關注他。

沒想到在這個關口,陳暮居然跳了出來反對,說了大家都想說的話,滿朝文武不由萬分佩服,陳子歸當真是義士也。

“不錯,尚書令所言甚是。雖有先帝遺言,但一無詔書,二無詔令,則遺言又怎麼能算數呢?所以太皇太后與驃騎將軍此舉,乃不符合禮法之舉,臣等恕難從命。”

“臣等恕難從命!”

包括袁紹、荀和、盧植、張津、王允等大臣紛紛反對。

除了他們,宗正劉虞也站起來說道:“廢立之事,若先帝有命則應當通過宗正,於族譜之上勾勒劃去帝位。太皇太后雖是先帝生母,卻非劉氏宗族之人,如何有權力管劉家之家事?”

“你!”

董太后被劉虞的話說得差點沒氣死。

董卓大怒道:“太皇太后爲今上與陳留王祖母,這亦是太皇太后之家事。爾等過問太皇太后家事,是要造反邪,汝等視我手中之劍不利否?”

噌!

陳暮拔出寶劍,大聲呵斥道:“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袁紹一頭霧水。

這感覺。

有點奇怪。

總覺得,這話好像是自己要說的,卻被人搶了。

很難受,但卻說不出來的感覺。

無奈之下,袁紹也同樣拔出劍來,大聲道:“尚書令所言,正是吾所言也!”

董太后大怒道:“袁本初,你這大膽狂徒,當初率兵入宮的事情朕還未找你算賬,今日還敢說大話,仲穎,將這狂徒斬殺!”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

“朝議之時,不可妄動刀兵。”

“袁本初年輕氣盛,當初誅殺宦官,也是正義之舉,不可言殺也。”

衆臣在袁隗的帶領下,紛紛勸解。

閻忠和李儒也勸說董卓,門外的禁衛這纔沒有進來把他們這羣反對廢帝的人斬殺。

陳暮說道:“既是太皇太后之言,臣無語而對,請罷臣官。”

“準了。”

董太后大手一揮,同意陳暮辭官。

陳暮當即扭頭就走。

一旁的廷尉吳恭跟着他出來,二人疾步往洛陽監獄的方向而去。

“董卓爲人殘暴,現在還未動手是因爲沒有反應過來,一旦反應過來,必然大肆搜捕我等反對廢帝之人,我們應該儘快離開洛陽。”

陳暮邊走邊跟吳恭說道。

吳恭點點頭:“原來尚書令當初問我密道之事,是因爲這個緣故,放心,獄卒終日把守,我們隨時可以走。”

“現在就離開,遲則生變。”

陳暮加緊了步伐。

今日朝議上他之所以站出來,一來攫取聲望,二來有羣臣與閻忠幫忙,董卓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殺他。

但自己畢竟不像袁紹那樣有四世三公的背景,現在董卓一時間被攝住,可能不會立馬動手,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是追殺他之時。

這次可謂富貴險中求了,三位老大哥離開了洛陽,就剩下自己,要不是自己早有後手,這次換了別人,恐怕得死個幾次。

事實上陳暮猜得沒錯,朝議之上,袁紹等黨人紛紛辭官離開,袁隗則附和太皇太后與董卓,承認廢帝。

等朝議結束後不久,董卓就開始大肆搜捕他們這些人。

其實就是在除掉何進的舊部,以此削弱何太后的勢力,確保廢帝之事順利通過。

陳暮當初看尚書檯的秘密文件,發現洛陽監獄當中有一條密道可以直通城外,因此特意與吳恭交好,到了今日終於發揮作用。

從密道出來後,騎上準備好的馬匹,當下就飛奔往東而去。

這個時候老大哥他們還在半路上,三哥張飛早就得了自己的吩咐,應該還在河內郡等自己,只要過了黃河,到了懷縣,有張飛在,自己就安全了。

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八十章 平青州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端午節請假條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請假條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八十五章 炮!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請假條。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
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八十章 平青州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端午節請假條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請假條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八十五章 炮!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請假條。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