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四周的山林樹葉婆娑作響,像是勁風呼嘯而過,震得華雄身後騎隊馬匹緩步後退。

這天生自帶擴音器的嗓門確實驚人,隔着三十餘丈,耳朵嗡嗡作響。

華雄瞳孔一縮,雙腿猛夾馬腹道:“我來與你一戰!”

誇下西涼良駒撒開了蹄子飛奔而去,三十餘丈的距離,就是60多米,像是轉瞬即到。

長刀在手中打了個旋兒,華雄整個人像是與胯下馬匹合爲一體,大刀裹挾着風雷之勢,轟然向着張飛頭顱劈下。

眼看這勢大力沉的一擊就要將張飛連人帶馬給劈成兩截,熟料張飛只是咧嘴一笑,橫舉丈八點鋼矛。

砰!

重重一擊打在矛杆上紋絲不動,僅僅只是讓張飛的馬匹微微後退了一小步而已。

怎麼可能!

華雄瞪大了眼睛,自己這一擊的力道有多大他是清楚的,哪怕不能將敵人鋼矛武器劈開,怎麼樣也得將對方武器壓下幾分。

按照以往殺敵的經驗,利用自己的大力氣,即便武器被架住,只要將敵人的武器壓到對方的肩頭位置,大刀改劈爲削,直接就能削掉敵人的腦袋。

現在人家就這麼舉着鋼矛,竟是動都不動,甚至連顫抖都沒有,高下立判!

難道是那兩塊奇怪踏布的緣故?

華雄之前就注意到了馬鞍,但卻不知道有什麼作用,現在想起來,可不就是用來借力的嗎?

但他已經來不及細思,張飛微微一笑,露出一嘴的白牙,雙手猛然一擡一推。

籲!

一股恐怖的巨力涌來,竟然將華雄倒推了出去。

好在華雄反應還算快,就在要跌落下馬的瞬間,棄刀雙手環抱馬匹頸部,在空中轉了個圈,硬生生又爬回了馬上。

坐下的北地良馬也頗有人性,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主人的失利,轉頭就狂奔往自家騎隊跑去。

“將軍!”

華雄身邊的副將與數十名護衛當即奔馬前來準備救援。

但此時張飛的身後像是漫天塵土飛揚,噠噠的馬蹄聲從山谷道路盡頭的拐角涌來,似有千軍萬馬正奔騰而出,像他們殺去。

“有伏兵,快撤!”

精銳的西涼騎兵戰士看到這一幕,紛紛招呼着調轉馬頭回撤。

倒不是他們害怕,也不是不敢打硬仗。

而是他們是經過長途跋涉,沒有休整過的隊伍,如果敵人以逸待勞,這場仗沒法打。

更何況徐榮給華雄下達的命令也是跟上敵人,儘量拖延住敵人的腳步即可,千萬不要和敵人的重甲騎兵硬碰硬,很吃虧。

作爲戰術天才的徐榮很清楚,真打起來還得靠他的主力精銳步兵團,華雄的輕騎兵團儘量還是避戰爲主。

華雄也算很嚴格地執行了徐榮的命令,在發現敵人可能有埋伏之後,第一時間轉頭就撤。

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張飛哈哈大笑,身影塵土飛揚,過來數十名騎兵。

“三將軍!”

“四弟已經埋伏好了嗎?”

“埋伏好了,就等他們逃跑的時候撞個正着。”

“那我們也追上去,殺個痛快。”

張飛嘿嘿一笑。

那華雄確實有點水平,要知道自己那力氣本身就不小,再加上有馬鐙借力,尋常人被自己一推,怕是連人帶馬都得被掀翻。

沒想到那華雄居然只是被打落了刀,在馬上翻個身還能駕馬逃跑,西涼人控馬的水平,確實比幽州人厲害。

這個時候陳暮正在邯鄲以西一處連綿起伏的丘陵之中埋伏,成羣結隊的戰馬躲藏在野地之中。

等華雄的隊伍過去之後,他們才從幾裡外的山林野地裡鑽出來,在寬闊的官道上列好隊伍等敵人回頭。

這一戰打的是心理戰術,陳暮這邊是以逸待勞,他料定華雄的輕騎不敢與自己的重騎相抗,必然會仗着輕騎速度折身逃跑。

於是他就將人馬牽至野外山地躲藏,等華雄回頭的時候,正好與他們遇上。

也許有人奇怪,帶那麼多輜重和馬匹可以進入山林嗎?

然而當年我軍四渡赤水,飛渡金沙江的時候,三萬多人,同樣帶大量輜重和馬匹,靠着一雙鐵腳板,可是在貴州雲南那樣山勢比眼下還陡峭十倍,百倍的地形迂迴穿插作戰。

甚至在過金沙江的時候,馬匹都變得四項全能,學會了跳水、游泳、坐船等多項技能,那難度可比現在高了萬倍不止,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帶着馬匹進入野外山林裡躲藏起來,幾乎不算什麼事,只需要安排好斥候偵查,注意敵人動向即可。

那邊華雄很快撤退過來,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當他們拐過蜿蜒的道路拐角,就看到了前方一列列整齊列隊的幽州玄甲重騎,正靜靜地等待他們。

官道雖然寬闊,但實際上也只能容許十餘騎並列,再多的話就不好列陣,所以不論是敵我雙方,都是列的一字長蛇陣,依次排序。

奔騰的馬匹在西涼軍嚴格軍令之下,井然有序地放緩了速度,終於在雙方隔着七八十丈的距離停下。

場面一時間變得無比安靜,除了馬匹不停打的響鼻,以及士兵沉重的呼吸聲以外,就再也沒有了其他任何雜音。

陳暮遠遠地在一處小山坡上眺望,身邊數十名護衛貼身保護,與戰場離了有兩百多米,看得不是很清楚。

但他能夠看到,如一條黑蛇的玄甲重騎同時舉起了手中的環首刀,場面局勢瞬間變得殺氣四溢。

“這地方可不是給你們選的墳場,老實點聽話的話,還是乖乖回去給徐榮報信吧。”

陳暮看着戰場左側故意放出來的缺口,喃喃自語。

這片區域是在哪裡?

位於武安與邯鄲之間的山區。

在後世,屬於響堂山風景區北部的一處丘陵山脈。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這裡西面是武安,東面是邯鄲,北面是邢臺,南面是安陽。

看上去四面交通發達,但這是以後世現代背景來看。

在當時,這裡幾乎是鳥不拉屎,背靠太行山脈,附近除了武安縣以外,方圓數百里再沒有城鎮,可謂人跡罕至,與世隔絕之地。

這也是華雄奇怪於爲什麼他們要走這裡的緣故。

因爲再往北走,長達數百里的太行山腳,都是崎嶇山路不說,沿途路徑難走,還沒有縣城補給,行軍十分困難。

而他們埋伏的地點則剛好位於三岔路口,這個地方與當初四弟兄跟着盧植打仗時,遇到的羅市賊何良的那條三岔路口相同。

一個在靠近武安的方向,往東北的方向是去易陽縣城西北面永年鄉的路,往東南的方向,就是去當初遇到羅市賊的那條三岔口,這條路就是他們來時的路,通往邯鄲。

而陳暮派去的兵馬堵住的道路,便是往永年鄉的那條路,他之所以放開一條口子,逼華雄退往邯鄲,就是在向徐榮提供一個錯誤的信息——他要去易陽。

“殺!”

短暫的沉默之後,以阿大阿二,張龍趙虎等玄甲重騎中層將領爲首的衆人,率先發出了沉悶的喊殺聲。

厚實的鐵甲在身上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由於負重太多,奔馬的速度並不快,卻正因爲不是很快,氣勢如泰山一般壓頂而來,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和衝擊力。

西涼軍中不乏重甲騎兵,那支騎兵是董卓的寶貝疙瘩,也是董卓最後的家底。這支隊伍的統帥是給了牛輔,即便是新收的義子呂布都沒有給。

然而徐榮這次是以輕騎追趕,步兵尾隨。同時以朝廷命令,讓冀州刺史王芬,調冀州各地郡兵前來圍剿,並沒有重騎兵跟隨。

實際上這次追擊陳暮,董卓也算是下了大功夫,不僅全國通緝,還命令徐榮華雄帶兵過來,力度非常大。

曹操刺董之後,也不過是命令各地郡守縣令派兵追捕,並沒有派兵,追捕的力度很小。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改名換姓,走鄉間小路,輕易就逃出了包圍圈,跑回了陳留老家,然後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

而這一次由於忌憚劉備如今的聲望和地位,董卓在李儒的建議下,決定利用陳暮要挾劉備,派大將徐榮親自出馬。

冀州各地郡兵現在已經十分空虛,主力被朱儁調走前往幷州與鮮卑作戰,而冀州叛軍在黨人的命令下,已經退兵,各地豪強收回了自己的家兵,又蟄伏於各縣鄉野,冀州目前處於兵馬空缺階段。

但徐榮用太皇太后詔令,還是調到了魏郡、趙國、鉅鹿、安平、清河等冀州南部五郡的兵馬,總計有兩萬多人,加上自己帶的步兵,總兵力接近三萬,合圍陳暮的一千騎兵。

想跑出包圍圈,還真不太容易。

但不容易不代表做不到,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爲嘛。

西涼騎兵在玄甲重騎衝鋒之後,就陷入了短暫的散亂,華雄越衆而出,高聲道:“往邯鄲方向撤軍,我來斷後!”

轟隆隆的騎兵如潮水般向着右側道路奔騰而去,東面的正前方玄甲重騎奔來,眼看要將他們攔腰截斷。

華雄帶着百餘死士,悍然向着他們發起了衝鋒。

以只有皮甲的輕騎對抗重甲的鐵騎!

這是死亡衝鋒!

當兵刃交接的一瞬,第一排西涼騎兵就紛紛倒下。

他們的環首刀甚至劈不開敵人的鐵甲,只在鐵片上劃出一道痕跡,而敵人的斬馬刀卻輕易將他們砍下馬去,即便還活着,也被奔馬踐踏而死。

緊接着第二排,第三排,百餘騎士只排列了不過七八排,短短的一瞬之間,不到數十息的功夫,就全被斬於馬下。

除了華雄與他的副將還在堅持着,這些死士幾乎消亡殆盡,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大部隊沒有被敵人攔腰截斷,成功突圍,仗着輕騎的速度,飛一般向着邯鄲方向撤去。

“走!”

在狹窄的官道上打退數名鐵騎圍攻之後,華雄知道再不走就要被敵人淹沒,招呼一聲副將,勒馬轉身一個大力迴旋劈砍,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了包圍圈。

副將緊隨其後,二人快速往三岔口方向跑,不料他們身後的玄甲重騎沒有跟來,卻有一巨漢怒吼道:“華雄休走,吃我一矛!”

張飛又殺來了。

副將一咬牙道:“將軍先走,我來斷後!”

說罷回頭挺槊刺向張飛。

華雄玩命的拍打馬臀,再回頭看的時候,已經看到自己的副將被兩回合斬於馬下,咬緊牙關,拼命地奔跑!

陳暮張飛在這裡的消息,他一定要活着回去報告給徐榮,讓徐榮派大軍來剿滅他們!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44章 重甲對輕甲)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一章 茶藝請假條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一章 茶藝請假條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