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

“三國之謀伐 小說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洛陽城南城,臨北巷,荀和的宅子裡,外面瓢潑大雨還在下,十一月的洛陽冷得像是在冰庫裡。

wωw •ttka n •C O 別看洛陽四面環山,北接太行王屋,西臨崤山伏牛,但屬於盆地結構,東面沒有什麼阻攔,一旦東北方向降溫刮東北朔風的話,那洛陽同樣也會跟着降溫,特別是在全球未變暖的漢代。

荀和家裡放着烤爐,他現在已經被何進闢爲將軍府掾主簿,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等少數幾個萬石高官擁有自己開闢中朝的權力,稱爲開府儀同三司。

作爲大將軍的主簿,荀和在理論上是將軍府的三號人物,僅次於將軍長史和將軍司馬,但實際權力,得看何進的地位。

可惜何進既不是霍光也不是粱翼,現在中央權力都掌握在宦官手裡,準確來說,應該是掌握在漢靈帝手裡。即便他貴爲大將軍,按照地位來說還在三公之上,整日也不得裝聾作啞,不敢於宦官抗衡。

“這風每天這麼吹,下一場雨,反倒更舒服些,不然也太刺骨了點。”

烤爐上燙了一壺酒,蒸騰的熱氣直冒,雨點滴滴答答地打在屋檐下的木廊上,濺射進了門口,木地板溼漉漉的。外面天色已經暗下來,陰雲密佈,風雨嘩嘩作響,打得木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陳暮盤膝坐在爐前,腳上蓋着毛毯,腦子裡卻是在想,整天這麼跪坐着真費腿,是時候發明凳子了。

荀和給陳暮倒了一杯酒,笑着說道:“你每日在鴻都館寫字練畫,也會覺得冷?”

“鴻都館都是書籍,又鄰近宮門,最忌諱炭火,所以館內不允許有火。這凜冬若是不關上門窗,裡面像是在冰天雪地裡,怎麼不冷?”

陳暮搓了搓手,冬天寫字練畫最慘,手都凍出凍瘡,本來還算白皙細嫩的手背龜裂開,變得粗糙無比。

今天回家後就發現了門縫裡塞的一張小紙片,趙恭來找他,沒看到人,就留了信件。

不知道荀和找他來有什麼事情。

但這種事情也不用猜,呂強被下獄轟動朝野,就算在鴻都館都能知道消息。

畢竟呂強是常侍中唯一清正廉明的好宦官,

滿朝上下很多官員都欽佩他的爲人,同時他也是勸漢靈帝開黨禁的主力,若不是他,黨人還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荀和大抵就是爲呂強而來。

“天冷就得飲酒。”

荀和給自己也倒上了一杯。

兩人笑着輕抿了一口溫酒,陳暮放下酒杯,漫不經心地說道:“聽說北宮伯玉反了。”

“反了。”

荀和點點頭:“還逼迫了兩位涼州名士。”

“動靜不小吧。”

“挺大的,聚衆十餘萬。”

“我之圖讖術如何?”

“神鬼莫測。”

“呵呵。”

陳暮笑了笑,裝模作樣道:“老夫掐指一算,你今天來找我應該是爲了呂常侍。”

荀和無奈道:“這還用算?”

“這件事可不太好辦。”

陳暮摸着下巴,倒也不是不能辦,關鍵是他拉攏黨人,是想以後黨人替他揚名。

自己已經幫了他們一次,沒有好處的事情誰費盡心思去幹?

而且皇甫嵩和王允之事讓他對黨人不至於有太多好感,這些人當中真有氣節的人只是少數而已,大部分都是世家之流只顧自己利益。

畢竟真有那濟世救人的想法,洛陽城外每天還有無數人餓死呢,也沒看到這些人出了多少力,幫助了多少災民。

洛陽上的三公九卿哪個不是家財萬貫,曹操家花得起一億買三公,崔家也花得起五千萬,其他像楊氏和袁氏,都是資產數十億的富豪,買個幾十萬石糧食幫災民渡過這個冬天並非難事。

但除了少部分人開粥放糧以外,也就漢靈帝還算勉勉強強有點良心,用他賣官鬻爵的錢掏出來養災民,但漢靈帝那吝嗇性子怎麼會不心疼,前兩天還聽王鈞抱怨天子整日在愁缺錢的事情,就可以看出那些所謂士人的真正秉性。

“能想到辦法嗎?”

荀和很乾脆地說道:“什麼條件你可以隨便開,只要我們能辦到。”

陳暮感受到下巴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鬍鬚,笑了起來:“說話是一門藝術,一番言語講得好,是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的。要想改變張讓和天子的想法,我倒是姑且可以試試。不過如果能拿一筆錢出來就更好了,天子愛財嘛。”

荀和臉色略微尷尬,他哪有什麼錢,現在全靠自己的堂弟接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我真的沒有錢,上次從侯栩那買的那批東西,還是從諸多友人那裡借的錢,實在無錢了。”

八廚個個都是有錢人,畢竟八廚的名聲就是慷慨解囊來的,沒有錢怎麼慷慨嘛。不過上次已經拿了一筆錢,而且荀和還把那批價值兩百萬的禮單送還了張讓,黨人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沒有撿到芝麻還丟了西瓜,現在怎麼掏得出錢來。

“要是沒錢的話,那我得另想辦法,這樣你可就得欠我一個大人情。”陳暮斟酌着用句,緩緩開口問道:“我兄長如今在濟南當國相,現在正需要有用的官吏,你荀家是有累世家學的望族,你這一支有幾人?”

荀和目光閃爍,這是打算要用人來換取幫助。他這一支來源於神君荀淑兄長一脈,名氣不如雖然荀淑那一脈大,也不像自己那八個堂叔有八龍之稱,但光一個荀昱就舉世聞名。

要知道荀昱的名氣可是與李膺齊名,在八俊之中是僅次於李膺的存在,如果按照這個排名的話,那就是天下名望之中排行第五,可謂聲名顯赫。

荀昱的子孫後代目前就只有荀和在世,而荀彝荀衢都是荀和叔父荀曇的兒子,是自己的堂兄弟,目前他這一支代理族長就是荀衢,包括自己的兒子,已經過世的荀彝的兒子,加上荀衢的兒子,都算在他這一支裡。

細算起來,包括自己在內,應該有七人。

荀和緩緩吐了一口氣,淡淡地道:“陳子歸,你是讓我這一支遷往濟南?”

陳暮笑着點點頭:“不錯。”

“我荀家世代居住於潁川,故土難離,此事恐怕不好辦。”

荀和搖頭拒絕。

先不說如今族中大小事務都在自己堂弟荀衢手裡,單說即便是他有這個權力,也不願意這麼做。

荀家世居潁川,乃當地最有名望的宗族,田產阡陌無數,家學典藏也無數,這些都是一個家族最重要的財富,他怎麼可能放棄這些遠離家鄉去其它地方?

更何況現在這個年月一地太守也不安穩,隨時都有可能調去其它地方或者被罷黜,一旦陳暮的兄長失去權力,那他荀家如何自處?

這是一個用腳指頭都能想到的問題,所以荀和根本就沒有一點要考慮的打算。

陳暮卻說道:“其實也不用那麼急,只是讓你家人去一兩個出仕就行,我聽說你的堂侄荀攸今年已經27歲,還未出仕,不如就他如何?”

很多人以爲荀攸和荀彧的關係很近,實際上他們的關係已經遠,追溯起來,要往上追五代,也就是到神君荀淑的父親,八俊之次荀昱的祖父,才能算一個祖宗。

所以實際上荀攸和荀彧是兩支族人,荀彧那一邊算是主宗,荀攸這一支則算是分支,論起遠近親疏,荀和纔是荀攸的親堂叔父。

聽到陳暮只要求讓荀攸一個人出仕,荀和沉默了片刻,說道:“此事我要修書一封,回去問問我那堂弟荀衢和堂侄荀攸的意見,今日恐怕難以給你答覆。”

“嗯,還得儘快,我看呂公熬不過十二月。”

陳暮點點頭,得個荀攸就不錯了,他也沒想着荀家叔侄一鍋端,荀和現在已經上了他的套,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總歸是該能看清楚誰纔是歸宿。

一直以來,陳暮也不害怕改變什麼歷史軌跡。因爲有一條歷史軌跡是他不可能改變的,那就是漢靈帝會死。

他一旦死,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矛盾就百分百會爆發,畢竟這事關誰能掌控少帝。

何進就算與張讓關係親密,也不可能不關心自己外甥的帝位。

更何況宦官集團可是密謀要打算把劉辯廢掉,轉立劉協爲皇帝,這纔是何進與宦官衝突的根源。

因此即便後來董卓進不進京,都無關於天下一定會大亂這個事實,區別只是在於到了那個地步,誰會掌控權力而已。

一旦何進和宦官同歸於盡,那麼中央權力就會空出來,不管是董卓上位還是劉備上位,其實結局都是一樣的。

只是相比之下,董卓無比暴戾,會引得天下羣起而攻,劉備則能撈個好名聲。

事實上到了那一步, 陳暮肯定不會阻止董卓收攏何進何苗以及西園兵馬,等到董卓兵強馬壯之際,劉備與他碰一碰,再兵敗狼狽逃出洛陽,那個結局纔算完美。

畢竟漢獻帝也是個燙手山芋,在董卓曹操手裡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了劉備手裡,那劉備肯定頂多做個霍光,沒辦法做個篡位的王莽。

所以到時候陳暮必然會策劃導致劉備失敗,這算是改變了歷史,也不算改變歷史。

因爲他需要到那種程度大漢纔會破滅,破而後立,即便會死無數的人,也總比繼續當個裱糊匠粉飾着腐朽的王朝要強得多。

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

這世間,可不止漢帝國一個王朝,輔佐君王征伐寰宇,謀奪天下,纔是我輩謀士應該做的本份。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00章 意在荀攸)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七十章 等人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章 賄賂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請假條請假條第二章 孟德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七十章 出兵端午節請假條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四章 冀州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
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七十章 等人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章 賄賂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請假條請假條第二章 孟德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七十章 出兵端午節請假條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章 奇襲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四章 冀州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