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養蠱

麻沸散的功效確實厲害,但有個缺點就是必須合着酒喝,功效就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烈酒配麻沸散,在太史慈強行灌下去沒多久,劉辯就直接倒在地上,像是死了一樣,氣息微弱,徹底昏了過去。

如果不靠近,去摸脈搏的話,光試探鼻息,還真有可能渾水摸魚,就這麼糊弄過去。

不過閻忠也沒認爲麻沸散可以瞞過別人,他只是走出來,淡淡地對衆人說道:“王允自知必死,逼迫天子喝下毒酒,又服毒自盡了,爾等散去吧。”

“天子死了?”

李利有些不敢置信,走過來納悶道:“怎麼這麼容易就死了呢?”

閻忠平靜地道:“死了就死了,李校尉與郭校尉這次反攻長安,本就是要殺死天子,爲太師報仇。反正一個活的天子對我們也沒有用處,就把他的屍體拖去城外葬了吧。”

“中丞,要不要我來幫忙?”

伍習湊了過來,露出討好的笑容。

閻忠擺擺手:“不用,好歹是天子,我曾經也是朝廷大臣,就由我來親自去給他安葬吧。”

太史慈與侯栩以及幾名宮女宦官一臉悲慼地擡着劉辯的屍體走出來。

李利湊了過去,伸長了脖子道:“伯父,我長這麼大,還未見過天子長什麼樣呢,讓我瞅瞅,就看一眼。”

閻忠攔住他,笑着說道:“天子有什麼好看的,跟我們一樣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現在最要緊的是儘快去城中劫掠糧草和錢財,將來我們西涼人要想有宏圖霸業,就得佔據關中,坐擁這些財富纔是,你還不快去城中劫掠?”

“好吧......全聽伯父大人安排。”

李利和伍習被閻忠攔住,雖然沒有靠近過去摸一摸天子的屍體,但親眼見到衆人擡着個臉色慘白的少年從他們身邊經過,瞅了幾眼,確實沒什麼好看的,便率領着自己的部下各自散去。

也許有人奇怪,爲什麼伍習李利這些人對於天子的態度好像並不怎麼看重,似乎一點都不懷疑閻忠的話,也不考慮天子會不會假死?

然而歷史上,李傕郭汜就曾經差點把天子跟王允一起處死,還是樊稠勸住了他們,這才改成劫持天子居爲奇貨。

再加上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的口號就是要殺死天子和王允,爲董卓報仇,因此在他們這些人認知裡,就算抓住了天子,也是要被處死的,現在死和待會死沒什麼區別,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見把伍習李利這些人糊弄過去,閻忠也鬆了一口氣。

他搶在李傕郭汜樊稠這些人前面找到天子,就是害怕李傕郭汜樊稠這些人回過味來,明白皇帝的重要性。

現在能夠無驚無險地把皇帝運走,確實是一件相當幸運的事情。

當下,在他的安排下,太史慈侯栩等數十名軍情司的探子穿着西涼軍的軍服,悄無聲息地擡着劉辯出了城,往東而去。

而閻忠本人則留了下來,他需要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離開,不然如果今晚上他就走了的話,傻子都能猜到這裡面有問題,李傕郭汜等人必然懷疑皇帝被他藏了起來,

反倒讓劉辯的去處存疑,不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這個時候李傕郭汜這些人還在城內大肆劫掠,歷史上他們的部下抓住了王允跟天子,送到他們的面前。李傕郭汜在處死王允之後,還想對天子下毒手,被樊稠勸住,這才繼續在關中爲禍。

現在沒有人把天子帶來他們面前,這些人自然沒有想那麼多,主要也是關東軍的威脅就在旁邊,他們只想將長安朝廷處理之後,再劫掠一番,帶領士兵回西涼老家。

因此攻下長安之後,李傕郭汜樊稠王方等人則大肆派兵劫掠,搶奪財寶,在城內城外殺害無數百姓,史書記載“關中無復人跡,長安化爲廢墟。”

這場動亂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整座城市才徹底安靜下來,除了偶爾的慘叫與哀嚎,便再也沒有了喧囂與吵鬧。

熊熊的火焰還在燃燒,各處宮殿淪爲廢墟,街道上、百姓家中、宮殿內,四處都是屍體,鮮血像是染紅了整個長安城。有些殺紅眼的西涼人,甚至在劫掠財寶的時候,連身邊的同伴都開始下手,以至於發生了很多起爲了財物而引發的西涼軍內亂。

騷亂持續了一整夜,或者說,現在的局勢已經不是李傕郭汜他們所能夠控制得了的,士兵們到處散落,即便他們想要約束,短時間內也根本無法命令他們,像破蜀之後,鍾會之亂,士兵殺瘋了,在成都殺了好幾天才平息。

由此可見,亂兵之中,除非現在李傕郭汜王方樊稠他們立即去召集各級軍司馬、曲軍候、裨將、裨將等中級軍官,勒令各自部下平息騷亂,不然至少在短時間內,這場殺戮還得繼續持續。

未央宮中,城內依舊是水深火熱。而他們這些主要高級將領則根本沒有約束部下的想法,而是繼續讓他們劫掠財富,爲將來逃回西涼的時候再做打算。

現在他們坐在這裡開會,則是商討下一步的計劃。

畢竟皇帝死了,王允也死了,就得想想將來他們要怎麼辦了,是繼續留在關中,還是西去回涼州老家,這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在西涼軍中,五大中郎將地位最高,李傕郭汜當初也不過是牛輔的左右校尉而已,沒那麼大地位。

而除了五大中郎將,就是閻忠作爲董卓的謀主地位最高,被衆人追捧。

因此閻忠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主位上。

左右兩邊則是李傕郭汜,然後依次是樊稠張濟王方賈詡等人,最後還有一人,那就是李儒,他被放了出來,也因爲是董卓的謀士而可以繼續坐在這裡。

“誠漢先生,天子真的死了?”

這是賈詡問的第三遍,剛纔是私下裡問了兩次,現在是當着衆人的面問。

閻忠翻了個白眼道:“諸多將士親眼看到的天子與王允的遺體,其中還有李校尉的侄子李利,這難道還有假?”

賈詡眼珠子亂轉,心裡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看向閻忠的目光閃爍,本想提問天子的屍體現在在何處,可猶豫片刻,最終還是沒有問出來。

閻忠一直在盯着他的臉色,見賈詡沒有說話了,心裡鬆了一口氣,還好賈詡是個貪生怕死的人,怕得罪自己幕後的人,如果換了李儒的話,也許自己可能就要糟糕。

說起李儒,李儒現在面目憔悴,臉色蒼白。在董卓死後,關中失去了一名領導者,作爲一名有眼光的謀士,他自然很清楚董卓死後,會造成什麼後果。

西涼軍中諸將沒有人能夠取代董卓的地位,衆人誰都不服誰,哪怕是讓閻忠坐在主位上,也僅僅只是看在他的威望和名氣,而不是畏懼他。

所以現在的李儒根本沒有心思放在皇帝身上,而是在考慮自己將來該怎麼辦,是找個雄主輔佐,還是隱姓埋名了此殘生。

“誠漢先生,現在我們已經反攻長安。天子與王允都死了,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李傕憂心忡忡地問道:“是不是應當回西涼老家了?”

接下來?

接下來當然是看你們自相殘殺了。

閻忠在心裡冷笑一聲,表面卻擺擺手道:“回西涼老家做什麼,西涼乃貧瘠之地,又如何比得上關中富裕?當年始皇帝與高祖一統天下,就是靠着關中。如果要想有所作爲,自然要佔據此地,先平滅了韓遂馬騰,雄踞關中之後,才能放眼天下。”

“可是......”

幾個人互相對視,都不說話。

放眼天下當然是件好事。

可問題是這裡誰做老大,誰當小弟,就得分個子醜寅卯出來。

以前董卓是老大哥,他們是小弟。

現在董卓死了,連名義上的老大皇帝也沒了,那他們各自領兵,誰統領他們,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當然了,我也只是個建議,聽不聽就在你們自己。”

閻忠淡淡地說道:“而且我也知道你們現在是什麼顧慮,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兵鋒迴轉西涼,現在劫掠了關中之後,大家有錢有糧有兵,如果能夠擊敗韓遂馬騰,在西涼招募大量的羌人和涼州人爲士兵,坐擁那麼多兵馬,再殺回關中奪取糧地,則將來雄踞一方,成爲諸侯王,也不是不能了,現在路指給你們,剩下的就只能看諸位手段。 ”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王方等人眼裡閃爍,目光都忌憚地看着對方。

而賈詡和李儒卻頗爲驚愕地看着閻忠。

閻忠當着衆人的面,將這麼好的戰略方案分享給他們,擺明了是在二桃殺三士,在玩離間計。

不過賈詡和李儒的想法不同,賈詡是先入爲主,隱隱猜測到閻忠已經早投了他人,這一招恐怕是在爲幕後之人掃清關中障礙,爲將來奪取關中做足準備。

而李儒則是以爲閻忠在用一招狠毒的計策,選出一名雄主來輔佐,說得難聽點就是在養蠱。

等這些人互相廝殺之後,剩下的那人,就可以取代董卓,成爲雄主了。

因此兩個人在聽到閻忠的計策後,居然都沒有說話。

賈詡是明哲保身,他怕自己泄露秘密之後,就被閻忠幕後之人記恨上,從而招惹殺身之禍。

李儒是覺得閻忠這個計策不錯,如果真能選出個雄主出來,他就去輔佐,豈不美哉?

廣個告,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所以一時間,智力低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王方這些人猜不到閻忠的心思。

智力高的賈詡李儒二人,則是心有顧慮或者心中贊同。

雙方竟是都隱隱默認了閻忠的想法。

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三章 盧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
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三章 盧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