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

都說五十而知天命,人老了知道理想實現之艱難,對於年輕之時的抱負就不再執念了,但是對於荀悅而言卻絕非如此。

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家境貧寒卻又世家出身,荀悅近乎是一個完美的人。在其年輕之時,天下沒有幾人才學德行能夠與之媲美。

曾經其也是躊躇滿志、滿腔熱血,想要憑藉一己之力整肅朝綱、扭轉大漢之頹勢,但只可惜未逢其時。靈帝昏聵、宦官當道、外戚稱雄,一個大好青年卻始終未能一展抱負,年紀輕輕就憤然隱居山林,一呆就是幾十年。

歷史上其最終爲曹操所徵召,任黃門侍郎,累遷至秘書監、侍中。放棄了自身的理想,將自己的一腔抱負和思想寄託於書籍之上,轉而著書立說。看似豁達,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但現如今的荀悅卻並非如此,其才華雖然未能施展,但是其理想卻在袁術的手上實現了大半。消除土地兼併、嚴正法律、宣揚德行、勸農科桑,這一切都在大楚麾下成爲了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荀悅的心情已經由原本無奈的“豁達”,變成了真正的執念盡消,心中的鬱憤一散而空。

人活着,總要有些精神寄託。荀悅這一生,不貪權勢,不好酒色財氣,幾乎可說的上的無慾無求,就連子嗣都沒有一人。年輕時的理想又幾乎已然實現,他自然要找些樂子來填滿自己內心的空虛。

在袁術的推波助瀾之下,諸葛亮這個徒弟自然成爲了他的一大寄託,荀悅幾乎是像對待親兒子一般對待其。而荀諶的另一大寄託,就是漢人了。這兩大執念,無論是從哪方面而言,荀悅都要走這一趟。

在這個民族主義空前強大的時代,袁術對外侵略的計劃一出,所有有識之士都震動了。無論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以漢人的驕傲,還是站在自身的立場上以自身的利益,對外之戰能滿足所有人的渴望和需求。

袁術釋放出的這頭猛獸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醞釀已經徹底爆發了,就連袁術也阻攔不住。大勢所趨、無人能擋,人心所向、無人能敵,在無形之中不知有多少的困難險阻都被消弭,爲袁術的一統天下之戰省下了無數麻煩。

現如今,不光是百姓渴望袁術一統天下,天下九成以上的世家都是如此。而且他們還希望此事越快越好,或明或暗的不斷盡力幫助着袁術。

原因很簡單,以往他們在亂世之中才能謀求更多的利益,一個混亂的天下是他們所希望的。可是當袁術再次放出了分封開疆這個大殺器,所帶來的利益就絕非前者可比。利益之差如此明顯,誰都不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他們自然想要盡力幫助袁術結束這個亂世。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唯有利益,纔是永恆的。袁術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將無數人都和他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自然無往而不利。

……

“身毒方面,恐怕不會歡迎我們跟着他們一起去考察吧?”荀悅問道。

“自然,雖然我們大楚包裝的很好,前朝打造的形象也很成功,但是對方畢竟是一個接近帝國的大國,沒有蠢人。他們不可能放心將和平寄託在我們的仁慈之上,該有的提防還是會有的。”諸葛亮說道:“更何況,就是他們歡迎,我們也不能去。若是被對方利用,大肆宣傳逼迫我們站隊,從而引起貴霜的警惕,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那你是打算率軍隱藏行徑前往了?”荀悅問道。

“荀師所言不錯,亮正是打算率領小股精銳部隊隱匿前往。不過,此行尚需一個善於隱匿大軍的將領。”諸葛亮道。

“那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我軍之中,最善於隱匿者就是魏延將軍,因此亮想奏請陛下將其調來。”

荀悅聞言,微微搖了搖頭:“孔明,你可知陛下所籌劃的國內一統之戰不出半年就要爆發了。這個時候你將魏延將軍調來,恐怕不妥吧!”

“此事亮也知曉。可陛下爲了此次之戰籌備多年,屆時文臺、漢升、子義等將軍皆會參戰。如此強大的陣容,袁紹必敗無疑,少一個魏延將軍影響不大。更何況魏延將軍的軍團天賦本就不適合正面作戰,用於此次行動在合適不過了。”諸葛亮理性的分析道。

荀悅聞言,苦笑着搖搖頭道:“孔明啊!你爲人就是太過冷靜了。這麼分析從理論上而言確實沒錯,但是你卻忽視掉了人心。”

“人心?”

“凡事皆以人爲本,人心纔是令人最難以捉摸的,也同樣是最爲關鍵的。若是忽視了人心,再好的計劃和安排也會出紕漏。”荀悅語重心長的說道。

馬謖有才,甚至可說是才華橫溢,能在諸葛亮南征南蠻之時提出攻心爲上一語,真可謂是天下奇才。街亭之敗,不是敗在馬謖的能力之上,而是敗在了其心之上。年紀輕輕、恃才傲物,一心想要施展才華、一鳴驚人,對上司馬懿這個老狐狸,敗的不冤。諸葛亮善於識人,識人之才、識人之德,但卻不善識人之心。

“文長性格如何你清楚,他和文遠之間的那些事你也應該聽說過。現在大戰在即,你把他從前線調過來,讓他陪我們去幹這種偷偷摸摸而且毫無戰功之事,你說他能樂意嗎?”荀悅道:“到時恐怕文長難免會對你心存怨憤。”

諸葛亮略微思索一下,頓時明白了荀悅的意思:“那依荀師所言,應該招何人前來呢?”

“你不要單純的從擁有隱匿類型軍田天賦的方面去想嘛!不會參加一統之戰又有領兵之能的也就那些個人,你覺得何人合適?”荀悅提醒道。

諸葛亮聞言,面帶瞭然之色不假思索的出聲道:“周公瑾!”

荀悅點了點頭:“公瑾現在奉陛下之命於南海訓練水軍,將其調來想必他不會介意的。而公瑾的軍團天賦,可說是我見過的最爲強大的軍團天賦之一。尤其是在我們接下來的這種行動中,其作用更是無可比擬。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不少意料之外的麻煩。此次讓他隨同前往最合適不過了。”

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九十章 敬酒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送禮的袁紹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爭將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七百三十五章 袖袍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三百一十五章 軟禁學子第四百六十章 羞怒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衝撞四百七十章 攻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五百八十四章 所謂資敵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八十九章 栽贓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九十七章 追擊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七十九章 黃祖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六章 政事
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九十章 敬酒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送禮的袁紹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爭將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七百三十五章 袖袍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三百一十五章 軟禁學子第四百六十章 羞怒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衝撞四百七十章 攻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五百八十四章 所謂資敵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八十九章 栽贓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九十七章 追擊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七十九章 黃祖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六章 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