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

“奉孝,爲了一個張任而養虎爲患,你說主公這麼做真的好嗎?用不用我們暗中出手,或者借刀殺人?”袁軍大帳中,黃忠皺着眉道。

“無妨,主公這麼做自然有他的思量。更何況以我江東的強大,就是留下劉璋這麼一個毫無根基的少年又能如何?難道他還能蹦躂起來?”郭嘉倒是毫不在乎地說道,不過他眼中隱藏着的那一絲謹慎卻表現出他對這事的些許擔心。

“劉璋此人不過一庸碌之才,爲人懦弱、胸無大志,不足爲慮。可告知劉焉,若是張任來投,吾保他一家老小安然無恙。”再次念着袁術傳過來的信件上的消息,黃忠喃喃道:“主公可真是惜才啊!爲了一個張任,竟然敢留此心腹大患。”

郭嘉不緊不慢的飲一口茶水,在軍中他不飲酒:“主公惜才這是衆所周知的,如今這一招也算是千金買馬骨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釣上來一兩條大魚。不過這筆買賣確實不虧,這個張任可是真有本事啊!”

黃忠想起那個一身肅殺氣息的穩重青年,贊同的點點頭:“確實,能帶着那幫魚腩士卒撐到現在,真的堪稱是一名將,比之嚴顏還要強上一分。”

“主公既然已經決定,那麼我們就不要再多想了。大不了日後我多關注一下劉璋就好了,他必然是要被遷往金陵的,到時候毫無根基,量他也做不到什麼。”

“不過真沒想到劉焉竟然真會同意主公的條件,我以爲他現在已經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了呢!”

“劉焉不傻,越是看似瘋狂的人其實越是冷靜,他明面上看起來已經怒火中燒了,但實際上比誰都清醒,這最後一條後路擺在他面前,容不得他不妥協。”郭嘉不屑道。

對於劉焉這種在關鍵時候纔有的英明神武,郭嘉是真的看不上。當年郭嘉爲什麼離開袁紹?不就是看透了他也是這種人嘛!

平時昏庸,遭遇逆境的時候英明,那有何用?若是遇上的都是像劉焉這樣平庸的人也就算了,可是要在袁術、曹操這些英主手上失敗一次,恐怕就會萬劫不復了。

再加上優柔寡斷,這種性格缺陷太過致命,所以郭嘉在所有人都看好袁紹的時候果斷離開了他,到處瞎逛之時聽聞袁術來冀州,他纔去碰碰運氣、試探一番。

要說歷史上曹操的成功真的多虧了袁紹啊!一開始披着袁紹的虎皮,才能在羣雄環伺之下在兗州站穩腳跟,而麾下的荀彧和郭嘉,都是先投奔的袁紹,發現袁紹並非明主才轉投的曹操。

而荀彧的投奔意味着什麼?荀家的支持,曹操麾下大半的頂尖謀士可都是通過荀彧的舉薦得來的。再之後的官渡之戰,也是袁紹這個豬對手一手把曹操推上了北方霸主的寶座。

歷史上袁家的這倆兄弟那可真的是一對雷鋒啊!一個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東吳;另一個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曹魏。劉璋和劉表也差不多,犧牲了自己成全了西蜀。這四個人堪稱是漢末的活雷鋒啊!一手培養起了三國。

……

“沒錯,只要你在城破之後投降袁軍,太子殿下就可安然無恙。”吳懿肯定的說道。

看着張任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吳懿嘆了口氣:“袁術確實是個英主,惜才。他很看重你的才能,所以寧願放太子一馬也要將你收入麾下。你放心,最後不需要你主動投降,黃忠會來親自再三前來請你的。而且此事的內幕,除了你我之外只有陛下知道,就是太子殿下也不知情。”

作爲敵人的一方雄主袁術竟然這麼看重張任這麼個地位低於自己的將軍,吳懿的心中真是五味陳雜。說不清是羨慕嫉妒還是悲嘆。

“張任不過一介草莽,何德何能能得江東之主的看重?真是可笑。”張任自嘲的說道。

看着張任被如此重視卻不慶幸和自傲,反而還有些悲嘆的樣子,吳懿心中一嘆:人比人氣死人啊!要是這等待遇落在自己頭上,自己早就高興的找不到北了吧!

“公義你的才能,城下的袁軍再清楚不過了。你不必妄自菲薄,也不需要爲此哀嘆。陛下論起才能確實不如袁公,落得如此結局也是天命。還望將軍你能以大局爲重,保全住陛下的最後一絲血脈啊!”吳懿誠懇道。

和張任的赤膽忠心不同,吳懿早就心向袁術了。能夠名正言順的投到袁術麾下他可是求之不得呢,劉焉的安排可以說是正中他的下懷。

劉焉估計也是看出吳懿的心思,所以才順水推舟也將他列入了投降的名單之中。

畢竟吳懿和那些無良的世家不同,吳懿的父親和劉焉可是至交,甚至不惜隨着劉焉千里迢迢來到益州。而且時至今日,吳懿也是一點對不起劉焉的事情都沒有做,只不過是想要找條退路罷了。

人之將死,其心也善。劉焉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所以順手幫了吳懿一把。

當然,劉焉這麼做也有他的考量,他可不是個老好人。

張任作爲他的託孤之人還是有些不太妥。畢竟此人雖然不錯,但是太過執拗、不善變通,作爲敗軍之將投奔於袁術麾下,日後說不定會弄出來什麼事端。相對而言還是吳懿這個相對圓滑而又可靠之人比較放心。

想想劉備拿下西川后,吳懿混的有多好就能看出來此人的手腕有多麼圓滑了。妹妹成爲了劉備的夫人,自己深得劉備信任。等劉備死後,這貨死抱諸葛亮的大腿。到最後成爲了漢中都督,官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領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落得了個善終。

以一介敗軍之將混成這個樣子,足見此人爲人處世手段之高明。而且還眼光長遠,一眼就能分辨出真正的大腿是誰。

歷史上這貨是怎麼敗給劉備的?主動要求領兵支援被活捉,然後成爲了第一個投降的將領。對於這麼個第一個投降與己的敵方大將,劉備自然要厚待,這樣才能懈怠接下來守軍的鬥志。然後吳懿就成爲了討逆將軍。

劉備死了之後,諸葛亮基本是大權在握,自成一派,朝中有不少人聯合對抗與其。就包括劉備當年留下來挾制諸葛亮的另一個託孤大臣李嚴。這貨立刻看清諸葛亮纔是蜀國不可或缺之人,果斷抱大腿,聯合諸葛亮一起搞死了李嚴,順便在北伐戰爭中混得了不少的軍功,繼續扶搖直上。

有這麼個善於投機和自保而且值得信任之人的護佑,劉璋才能放心。

“大將軍看來是心向袁術啊!竟如此說話,卻不知主公該如何想?”張任意味深長的看了眼吳懿,緩緩道。

吳懿也不生氣,微微一笑:“公義所言不錯,某確實更看好袁公。而主公也知道此事,要不也不會派我前來作一說客來勸導你了。”

張任略顯驚訝的看了吳懿一眼:“大將軍倒是坦誠,怪不得過去在主公和世家之間搖擺卻還如此吃香,爲人處世果然是一絕。”

“些許小聰明,登不上大雅之堂,比不上將軍的真本事,讓將軍見笑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五百七十五章 逃離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百九十九章 勸說稱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五章 抉擇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八百二十二章 差距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戰書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涼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十二章 參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狼馴化成羊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一百零六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五十三章 抉擇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五章 衆叛親離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五百八十六章 反擊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七百零二章 消耗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戰書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五百七十五章 逃離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百九十九章 勸說稱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五章 抉擇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八百二十二章 差距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戰書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涼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十二章 參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狼馴化成羊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一百零六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五十三章 抉擇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五章 衆叛親離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五百八十六章 反擊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七百零二章 消耗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