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

第二更。

——

張飛燕以退爲進,帶着諸部賊兵退回到楊氏。

楊氏不大,是個中等的縣城,容不下數萬賊兵進駐,張飛燕與諸賊帥相約,各部均只帶一半人馬入城,餘下的一半人馬駐紮縣外。

分兵駐紮縣內、縣外,成掎角之勢,既減輕了縣內的壓力,也有利守城防禦。

入駐縣內的賊兵各部涇渭分明,張飛燕和傾向於他的雷公、楊大目等諸部渠帥多駐在縣東,楊鳳和傾向於他的諸部渠帥多駐紮在縣西。

縣寺在張飛燕的駐區內,這一日早上,他登上縣寺內的高樓,展目遠眺城外。

雷公、楊大目等渠帥隨從在他的左右。

楊大目居高臨下,俯瞰縣西。

楊氏縣本就不是人口大縣,離廣宗、下曲陽又都不遠,深受去年張角之亂的兵害,縣中的住民越發稀零,十室九空,放目望去,縣西的裡中、街上幾乎不見百姓,盡是一股股東遊西蕩的賊兵。——相比縣西,縣東的情況好很多,張飛燕的軍紀雖然也稱不上嚴格,但較之楊鳳等部的軍紀卻要好上許多,賊兵大多被拘束在城頭和新建的兵營裡,於街上閒逛的不多。

“張帥,老帥剛剛亡故,楊鳳這個狗子就拉幫結夥,不知意欲何爲!”楊大目憤憤地說道。

雷公冷笑說道:“還有說麼?顯然是覬覦張帥之位,所以私底下小動作不斷。”

立在雷公左邊的一個渠帥說道:“張帥,楊鳳不止拉幫結派,並且對你的軍令陽奉陰違,你前幾天命他遣人出營巡弋河岸,以防荀賊偷渡,他當面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卻只派了四五百人出營,那麼長的河岸,四五百人能巡個什麼?”

楊氏西邊、南邊都有河,西邊是源自井陘的洨水,南邊是源自趙境的汦水,河岸線很長,只憑張飛燕一部是看不住的,張飛燕選擇放棄癭陶、退回楊氏就是爲了調荀貞、郭典過來,因此爲了能及時發現荀貞、郭典的行蹤,張飛燕給諸部賊兵都分配了任務,但是楊鳳對他的軍令卻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有點敷衍了事。

楊大目湊近張飛燕,低聲說道:“張帥,楊鳳居心叵測,留之必爲後患,不如?”

張飛燕收回遠眺城外目光,轉臉問道:“不如怎樣?”

楊大目舉起右手,狠狠地往下一劈:“不如趁荀賊、郭賊還沒有來,先把這狗賊殺了!”

“胡鬧!現在外有大敵,正是咱們應該聯手抗敵之時,豈能反生內亂?”張飛燕瞪了楊大目一樣,斥道,“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楊大目悻悻然地應了聲諾。

張飛燕復投目城外,不知他想到了什麼,眉頭緊鎖,面色沉鬱。

雷公問道:“張帥,有什麼不對麼?”

“我總覺得不踏實。”

“不踏實?”

“咱們到楊氏幾天了?”

雷公掐指就算:“六天了。”

“是啊,整整六天了,……癭陶卻怎麼半點動靜也無呢?”

“張帥此話何意?”

“我數萬人馬駐兵楊氏,距高邑只三十里之遠,按常理而言之,高邑必然會爲之震動,王芬十有**會下令荀公、郭典北上擊我楊氏,可卻怎麼六天過去了,癭陶還無動靜?”

楊大目插口說道:“這還用說麼?此必是荀、郭懼畏張帥威名,故而不敢出城。”

“非也非也。且不說荀公知兵善戰,非常人也,不一定會畏懼我楊氏兵多,就算他畏懼了,王芬是漢刺史,只要王芬給他下令,他也不敢違背。”

“那可能是王芬沒有給他下令吧?”

“這個可能性很小。……你們又不是不知,斥候接連回報,說癭陶、高邑間信使頻仍,五天內來回了兩撥信使。信使來往的如此頻繁,這定是王芬在給荀公、郭典下軍令。”

“既然如此,荀、郭又爲何按兵不動,不肯出城?”

“所以我才覺得不對勁,覺得不太踏實啊。”

樓梯上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兩個親兵引着一個滿頭大汗的斥候奔到樓上。

這斥候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張飛燕近前,來不及跪拜,急聲說道:“將軍,荀賊出城了!”

張飛燕精神一振,面現喜色,哈哈大笑,說道:“總算出城了!”問道,“何時出的城?”

“昨天下午。”

“現到哪裡了?”

“算其路程,應該已快到柏人了。”

張飛燕呆了一呆,愕然問道:“柏人?”

“是。”

“趙郡的柏人縣?”

“是。”

柏人在癭陶的西南邊,距癭陶三四十里。

雷公、楊大目等渠帥亦是愕然,雷公說道:“荀賊回趙郡了?”

斥候答道:“是。”

“這不可能!”張飛燕的第一反應不是相信,但斥候不會說假話,他很快鎮定下來,負手在樓上踱步,陷入沉思,喃喃說道,“柏人?柏人?”

雷公、楊大目等人不敢打擾他,面面相覷地站着,等他思考的結果。

張飛燕停下腳步,令道:“拿地圖來。”

親兵取來地圖,鋪展到地上。

張飛燕蹲到圖前,一邊細細看圖,一邊細細揣摩,喃喃說道:“柏人、柏人。……荀公就算懼我楊氏兵多,不敢來擊我楊氏,也不應該退回趙郡啊,難道他就不怕我軍再擊癭陶?又或者是他別有圖謀,退回趙郡只是虛晃一槍,是爲了迷惑我軍?”

他的目光從柏人移到柏人北邊的高邑,又移到高邑東邊的楊氏,又移到楊氏南邊的癭陶,打着圈地看這幾個地方,繼續喃喃自語地說道:“如是爲了迷惑我軍,那他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不經意間,楊氏東北數十里外的一座縣城被他的目光掃了一下。起初他沒在意,但當這座縣城第二次被他無意中看到時,他忽然靈光一閃,忙把欲待轉開的目光定住,落在了這座城上。

“張帥?”

張飛燕緊緊盯着地圖上的這座縣城,喃喃說道:“阜城。”

“張帥?”

“阜城!”張飛燕總算找到了讓他心裡感到不踏實的原因,霍然起身。

他蹲的時間太長,起身太猛,眼前一黑,險些摔倒。

楊大目眼明手快,急忙把他扶住。

“快,快!立即傳我軍令,調精兵出營,趕去薄落亭一帶。”

一個親兵應諾,轉身待走,張飛燕又改變了決定,把他叫住,轉令雷公、楊大目:“不,此事事關重大,讓別人去我不放心。老雷、老楊,你們兩個親自帶兵去!”

雷公、楊大目一頭霧水,應了聲諾。

楊大目忍不住問道:“張帥,爲什麼去薄落亭?”

雷公也納悶,說道:“張帥,你剛纔說阜城,阜城怎麼了?”

“對,還有阜城!阿武,你立即趕去阜城,傳我軍令,命阜城守將務必要守好城關,告訴他,就說荀、郭二人極有可能會奔襲阜城。”

……

張飛燕見機得算快了,只可惜還是晚了。

昨天下午荀貞出的癭陶,入夜後留下輜重營,全軍輕裝疾行,改道向東,復折向西北,三更時就從薄落亭一帶渡過了汦水,一夜間奔行了六七十里。

當張飛燕命楊大目、雷公趕去薄落亭一帶以及命親兵“阿武”趕去阜城傳令時,荀貞部離阜城已經不遠。楊大目、雷公還沒到薄落亭,親兵阿武也纔剛出楊氏不久,阜城已被荀貞攻克。

阜城守兵不多,又無防備,當荀貞部就如神兵天將也似出現在城下時,軍紀鬆散的賊兵還以爲是張飛燕派來的友軍,幾不費吹灰之力,縣城便已易主。

來給阜城傳令的親兵阿武騎快馬奔行了大半天,快傍晚時到了城外,遠遠望見飄揚在城頭的“荀”字旗,不由叫了聲苦。

縣城既已非賊兵所有,他不敢近前,打馬待走,卻被一隊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趙郡騎兵追上。

阿武逃之不及,嚇破了膽子,滾落馬下,伏地大叫:“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兩句交戰不斬來使!我是來使,我是來使!”

這隊趙郡騎兵約有二三十騎,帶頭的是個甲衣鮮豔的騎士。

聽得阿武亂叫,數十騎紛紛大笑。帶頭的騎士呸了聲,不屑地說道:“亂賊也敢稱‘軍’、小賊也敢稱‘使’?你是褚燕派來的吧?”

“是,是。”

“知道乃公是誰麼?”

阿武偷覷他,見他甲衣華麗,想來定是荀貞帳下那幾個勇名在外的重將之一,猜了幾個名字,卻都沒有猜對。

這個騎士悶悶不樂,乾脆自道名字,說道:“記住了,乃公是潁川高子繡!……,回去告訴你家賊帥,就說阜城已被我家中尉克復,我家中尉與癭陶郭府君、高邑王牧伯聯軍相約,欲與你家賊帥會獵於楊氏。”

шωш¤ тт kǎn¤ ℃o “是,是。”

沒想到趙郡的騎兵居然沒有殺他,親兵阿武喜出望外,連聲應是,待這個自稱高子繡的繡衣美甲騎士帶隊離去,他爬上自家的坐騎,拼命打馬,屁滾尿流地去了。

回到楊氏,親兵阿武把高素的話原封不動地稟與張飛燕。

“荀公聯軍郭典、王芬,欲與我會獵於楊氏?”

賊兵的渠帥多不識字,不懂這句話的意思,雷公眨巴着眼,問道:“‘會獵於楊氏’是什麼意思?”

張飛燕苦笑說道:“會獵就是會戰,……荀公這是要逼我等退回常山啊!”

張飛燕是個聰明人,一聽荀貞的這句話就明白了荀貞的意圖。

兵法之道貴在出其不意,哪兒有仗還沒打就先把己軍的目的告訴對方的?荀貞如果真想和他“會獵於楊氏”,是絕不會送這句話過來的。很明顯,荀貞這是在告訴他:阜城已經被我佔據了,楊氏已經陷入了漢兵的半包圍圈,而且你的糧道也已經不安全了,如果你老老實實地退回常山郡,我就放你一馬,如果你不退回去,你就等着兵敗身亡吧。

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77 布植黨羽養虎豹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9 聖如仲尼也好名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74 花開是爲迎卿來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6 延攬勇士(下)59 吾候諸君久矣13 倏忽如白駒過隙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30 臨大事從容不迫98 戲忠建言攻山陽32 督郵一怒(中)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9 鍾繇17 推功相讓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17 無賴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45 欺人34 馮家4 豫州乳虎第一威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34 大勝(上)13 陳買盟結田與曹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89 智勇兼備褚飛燕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54 詐死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2 郡兵曹椽14 陽城治吏(上)23 劫人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 光和六年(上)81 捕拿張直(上)38 列得嚴陣詈以挑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26 鄉中四姓51 故事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 倏忽如白駒過隙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3 光和七年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4 性格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2 文高初見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4 張讓賓客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9 高子繡髡髮代首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32 君爲虎士33 督郵一怒(下)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9 道人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6 恩威並施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30 將戰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30 將戰
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77 布植黨羽養虎豹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9 聖如仲尼也好名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74 花開是爲迎卿來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6 延攬勇士(下)59 吾候諸君久矣13 倏忽如白駒過隙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30 臨大事從容不迫98 戲忠建言攻山陽32 督郵一怒(中)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9 鍾繇17 推功相讓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17 無賴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45 欺人34 馮家4 豫州乳虎第一威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34 大勝(上)13 陳買盟結田與曹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89 智勇兼備褚飛燕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54 詐死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2 郡兵曹椽14 陽城治吏(上)23 劫人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 光和六年(上)81 捕拿張直(上)38 列得嚴陣詈以挑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26 鄉中四姓51 故事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 倏忽如白駒過隙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3 光和七年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4 性格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2 文高初見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4 張讓賓客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9 高子繡髡髮代首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32 君爲虎士33 督郵一怒(下)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9 道人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6 恩威並施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30 將戰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30 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