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

李驤慨然說道:“我有一計,若能按之行使,足能滅此殘賊!”卜己大喜問道:“是何計也?”

李驤說道:“皇甫嵩遣傅燮、荀貞去擊白馬,自帶兵留守韋鄉,以威脅我軍,使我不敢出城去援白馬。彼之此計觀之甚毒,破之易矣!咱們也可以如他一樣,兵分兩路,一路兵多,而故意裝出兵少之樣,急急去援白馬;一路兵少,而故意大張旗鼓,做出兵多之樣,徐徐前去韋鄉。”

卜己說道:“一路兵多,做出兵少之樣,急援白馬;一路兵少,做出兵多之樣,徐去韋鄉?”

李驤點頭說道:“然也。”他對自己想出的這個計策甚是自得,驕傲地環顧帳中,按劍說道,“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皇甫嵩兵分兩路,一擊白馬,一留韋鄉,用的就是虛實之計,咱們也用‘虛實之計’回敬他!咱們分兩路出城,一急援白馬,一徐去韋鄉,他見此狀,必不敢攔擊我援白馬之部!”

堂上諸人細細思之,覺得李驤說的有理。設身處地,換了他們是皇甫嵩,在有一路“人多兵衆、大張旗鼓”的敵人氣勢洶洶、迎面襲來時,恐怕也是不敢輕易離營,貿然去攔擊援白馬之黃巾兵的。皇甫嵩留在韋鄉,是在牽制濮陽城裡的黃巾軍,但若是按李驤此計,皇甫嵩又反被“徐去韋鄉”的這支黃巾兵給牽制住了。衆人盡皆大喜,有人拍案稱讚:“真妙計也!”

卜己說道:“卿之此計固妙,可若是皇甫嵩不顧我‘徐去韋鄉’之部,或是被他看破我去援白馬的纔是主力,又該怎麼辦呢?”

李驤說道:“就算被皇甫嵩看破也無所謂,他若是悍然出營,攔擊我援白馬之部,則我徐去韋鄉之部就可從後擊之。我城中之主力也可趁機急出城,直搗其中軍。如此,前有我援白馬之部,後有徐去韋鄉之部,中有我城中主力,三處發力,皇甫嵩便是知兵善戰,當其時也,定也是無計可施。”

一人問道:“白馬城外有傅燮、荀貞所統之萬人……。”不等他說完,李驤就打斷了他,說道:“不錯,可白馬城內也有韓立的五千兵!當我三路合擊皇甫嵩之時,傅燮、荀貞若敢輕動,則韓立便可帶部從城中出來,亦從後擊傅燮、荀貞。”

堂上衆人有幾個閉上眼,假想若是出現這種情況,將會是怎樣一個局面:韓立、荀貞和傅燮、援白馬之黃巾軍、皇甫嵩、去韋鄉之黃巾軍以及濮陽的東郡黃巾主力,六支敵我的兵馬將會形成有一個亂戰。最西邊是韓立的五千兵,其次是荀貞、傅燮的萬人,接着是援白馬之黃巾兵,然後是皇甫嵩的萬人,再接着是去韋鄉之黃巾兵,濮陽的東郡黃巾主力則在皇甫嵩部的側翼,對着其中軍。這一番亂戰若是展開,很明顯,佔上風的將是東郡黃巾。

卜己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卿此計真可謂萬無一失。”霍然起身,顧視諸將,“便按元欽此計行之!”

……

韋鄉,皇甫嵩接到軍報:濮陽城中出來了兩支兵馬,遠遠望之,一路旗幟如林,約有五千人,徐徐往韋鄉而來,一路旗幟較少,行軍的規模也較小,可能有兩三千人,急往白馬而去。

聽完軍報,皇甫嵩啞然失笑,笑對帳中諸將說道:“小兒伎倆。”

帳中諸人裡一個軍候蹙眉憂心,說道:“東郡賊分兵兩路,明顯是針對將軍此前之分兵而來。他城中總共只有兩萬人馬,不可能分出八千人出來,這兩路人馬之中必有一路是虛張聲勢。”

另一人接口說道:“不錯。他若是真敢派八千人出來,那麼濮陽城中的防備必就空虛了,一旦出城之賊被我軍擊潰,濮陽城唾手可得,卜己必不敢冒這樣的危險。以下吏愚見,他派出城的這兩路人馬雖然號稱八千,實際上至多五千人就不少了。不過話說回來,五千人雖然不多,可若分不清他這兩路那一路是虛、那一路是實,對我軍而言也是個麻煩啊!”

又一人接口說道:“不錯。萬一他來我韋鄉的這一路是‘實’,那麼我部如果貿然離營,去截擊援白馬之賊,豈不是就要進退失據了麼?”

好幾個人問皇甫嵩:“賊之此計甚毒,將軍緣何說是‘小兒伎倆’?”

“兵法之道,在精、在專,不在故弄玄虛。”

帳中一人說道:“孫子云:‘兵者詭道也’,將軍爲何反說兵法之道在精、在專?”

皇甫嵩笑道:“誠然,孫子說過‘兵者詭道也’,可這個詭道卻不是故弄玄虛啊!何爲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是詭道。今觀東郡黃巾賊,他們既不是‘能而示之不能’,也不是‘用而示之不用’,更不是‘利而誘之’、‘實而備之’,正如方纔諸君所言,他城中只有兩萬守軍,此次派出城的最多五千人,而卻竟又分兵兩路,這不是自己削弱自己麼?他若是合兵一路,我還覺得有點麻煩,分兵兩路?他們這是在自取其亡也。”顧盼帳中,笑對諸將說道,“兵法的‘詭道’是一回事,實力又是一回事。實力不夠還要用‘計’,這不是詭道,這是學兵法未成,只學到了皮毛。”

聽了皇甫嵩所言,帳中諸人恍然,一人問道:“將軍所言之‘精’、‘專’,指的便是實力麼?”

“不錯,觀古之戰事,固有分兵以取勝者,然更多的還是依靠優勢的兵力來擊敗敵人。楚漢相爭,高祖皇帝敗於彭城是因爲項羽奇襲之計,而最終垓下一戰,項羽自刎烏江,爲何?當其時也,楚兵十萬,漢兵六十萬,堂堂之陣,項羽力不能敵。七國之亂,條侯與大將軍率三十六將軍進討,遣奇兵斷吳楚之糧道固爲奇計,然最終之獲勝依靠的卻還是精兵追擊。行兵打仗,正奇兩道,正爲根本,奇不過是輔助罷了。故此,東郡賊分兵兩路出城,自以爲得計,於我看來,卻這是小兒伎倆罷了。”

皇甫嵩說着話,柱劍立起,面容一整,環顧衆人,說道:“軍令!”

諸人紛紛起身,行禮應道:“請將軍令。”

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0 擒賊先擒王(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35 集合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31 除惡務盡2 二李陰與澤賊通44 而今本爲多事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 寇至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6 東漢諸侯王99 月黑雁飛弓馬逐5 風雪夜刺(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 道人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8 西鄉薔夫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3 大獲豐收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 高子繡髡髮代首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0 文直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81 擒賊先擒王(中)14 賊困屋中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8 原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 光和七年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1 太守行春(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6 聞寇28 辰彼碩女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8 士族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2 道是襄陽德珪來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 虎士26 決勝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6 爲君請功32 君爲虎士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9 二荀優劣89 從徵汝南(中)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4 膽大妄爲豫州兒35 潛光爲養羽翼成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54 滅族(下)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3 荀成善納奉孝策9 書箋反覆修棧道81 不足憂懼劉玄德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49 登門4 豫州乳虎第一威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6 虎狼之威(上)35 褒貶由人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32 君爲虎士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70 今才知君是誰人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5 大勝(下)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
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0 擒賊先擒王(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35 集合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31 除惡務盡2 二李陰與澤賊通44 而今本爲多事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 寇至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6 東漢諸侯王99 月黑雁飛弓馬逐5 風雪夜刺(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 道人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8 西鄉薔夫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3 大獲豐收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 高子繡髡髮代首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0 文直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81 擒賊先擒王(中)14 賊困屋中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8 原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 光和七年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1 太守行春(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6 聞寇28 辰彼碩女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8 士族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2 道是襄陽德珪來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 虎士26 決勝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6 爲君請功32 君爲虎士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9 二荀優劣89 從徵汝南(中)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4 膽大妄爲豫州兒35 潛光爲養羽翼成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54 滅族(下)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3 荀成善納奉孝策9 書箋反覆修棧道81 不足憂懼劉玄德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49 登門4 豫州乳虎第一威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6 虎狼之威(上)35 褒貶由人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32 君爲虎士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70 今才知君是誰人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5 大勝(下)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