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

陳登說道:“我亦以爲荀廣陵兵入符離,其意必在彭城。%頂%.點%.小說 ”

陳登出身州郡冠族,本身又才華橫溢,年紀雖輕,然已顯露出有命世之才,自被陶謙闢拜爲徐州的典農校尉以來,撫農墾田,修繕水利,成績斐然,深得陶謙的重用。

陶謙見他開口,心中甚喜,緩聲問道:“元龍,那以你之見,荀廣陵如真是意在彭城,該如何應對?”

“彭城相傲慢,數犯忤明公,固當懲之,可今荀廣陵既已兵入符離,以在下愚見,攻伐彭城這件事恐怕是不得不要緩上一緩了。”

陶謙不置可否,只“噢”了一聲。

陶商聽了這話,有點不樂意,說道:“陳校尉未免言過其實。”

陶謙問道:“怎麼?”

陶商侃侃答道:“荀廣陵兵雖已入符離,可據報,這入符離的荀兵只有兩千人而已,帶兵之將亦非姜顯、荀成、辛璦等荀廣陵帳下的諸位上將。寡兵弱將罷了,縱入符離,何足道哉?彭城相薛禮自恃郡富、器精,一向來不把父親放在眼裡,多次犯上,早當懲之!豈能因荀廣陵區區兩千分兵之故,便就此打住,偃旗息鼓,班師而還?如果這麼做了,定會爲州人笑,爲天下人笑!父親,兒以爲:壓根就不必去理會荀廣陵那兩千弱兵,只管兩路並進,共擊彭城,彭城地狹,沒有什麼山川大阻,只要父親下了決心,並決心不改,取之易也。”

陶謙問陳登、王朗諸人:“卿等以爲呢?”

王朗拈鬚不語。

陳登說道:“明公明鑑:入符離的荀兵固然不多,只有兩千,可荀廣陵善戰,麾下皆精兵強將,這兩千兵馬既然被他派去符離,擔此重任,想來定是能戰之卒……。”

陶商打斷他的話,說道:“荀廣陵帳下能戰,我軍丹陽兵、泰山兵難道就不能戰麼?”

“丹陽兵,天下精卒;泰山兵,名聞海內。丹陽、泰山二軍當然能戰,可問題是……。”

“問題是什麼?”

“丹陽、泰山二軍雖精,卻也萬難在短日內既敗彭城、又敗荀兵,而若不能在短日內取勝,那麼潁川至彭城只數百里地,荀廣陵今與孫烏程聯兵數萬,正屯駐陽翟,萬一他二人聞訊聯兵來救,數日可到,待到那時,就不是能否取勝的問題,而是將會面臨會否落敗的困窘了啊。”

陶謙問王朗:“卿以爲呢?”

王朗說道:“陳校尉所言甚是,懇請明公務必三思。”

陶謙哈哈一笑,說道:“還用得着什麼‘三思’?卿等所見,正與我同。那彭城相薛禮傲慢無禮,州人共怒,我雖久欲懲之,可奈何荀廣陵不知詳細,竟被他矇蔽,而因此分兵入了符離,……,我素敬荀廣陵忠直爲國,當此之際,怎能與他在存在着誤會的情況下刀兵相見?我當擇機先遣人赴陽翟,面見荀廣陵,分析曲折之後,再與諸卿議進兵之事。”

王朗、陳登諸人齊齊下拜,口中說道:“明公神武英明。”

議事畢了,陶商把王朗等人送出,轉回室內,憤憤然地對陶謙說道:“阿翁,王朗、陳登諸輩,枉阿翁那般厚待、重用他等,結果卻要麼閉口不言,吃裡扒外,心向荀貞,要麼巧言亂辯,明着看是爲阿翁着想,實卻也是心向荀貞,真是可恨可惱!”

陶謙搖了搖頭,說道:“非也,非也。”

陶商愕然,說道:“阿翁此話何意?什麼‘非也、非也’?難不成王朗、陳登諸輩不是心向荀貞,倒是心向阿翁不成麼?”

“他們當然不是心向於我。”

“那阿翁何來‘非也’?”

“但他們也不是心向荀貞之。”

“那是?”

“你難道還沒有看得清楚麼?他們到底心向於誰,我以前可是都已經對你講過了啊。”陶謙看着眼前的這個長子,恨鐵不成鋼,嘆了口氣,說道,“蠢兒!他們心向的既非是我,也非荀貞之,而是徐州士人,是他們自己啊!”

陶商恍然大悟,說道:“是,是,阿翁教訓的是。”咬牙切齒地怒道,“他們這幫士人,眼裡只有自己,而全然不顧阿翁對他們的恩用,便是養條狗也比他們強!實是可恨可惱!”

陶謙不覺犯愁,看看這個長子,又想想那個次子,心道:“我怎麼就沒有一個如荀貞之這樣的兒子?長子蠢呆,次子也不伶俐,兩個兒子都只知奢侈使氣,眼看天下已亂,可二子如此,俱不堪用,便是將來我取下徐州,怕也是後繼無人啊。我這一番辛苦,殫精竭慮,又是在爲誰忙?”

想雖是如此想,可就算兩個兒子都不堪用,不是合格的繼承人,眼瞅着天下已亂,羣雄就要並起,手中握着大半個徐州之地,陶謙卻也是絕不會空坐其位,碌碌無爲的。

陶謙心中想道:“陳登、王朗諸人想的大概是:用荀貞之來牽制我,再用我來牽制荀貞之,如此,徐州五郡就不會落入一人之手,使我或荀貞之一家獨大,這樣就能夠保證他們可以在這個最有利於他們的局面中左右逢源,借力使力,從而鞏固地位,獲取最大的利益。罷了,既然他們不贊成我取彭城,我就且先不取,荀貞之現屯兵陽翟,而酸棗已散,二袁亦已氣衰,想來董卓早晚是會與他和孫文臺有一戰的,便等到那時,我再借機出兵,掩取彭城。”

陶謙這邊定下決議,他是個乾脆的人,既然彭城眼下取不了,便也不消磨時間,很快就傳下令去,命那兩路兵馬各歸本營,解了對彭城的威脅。

不過,雖是解了圍,暗地裡,陶謙卻繼續之前的策略、措施,一邊持續地把下邳、東海境內的賊寇趕入彭城,一邊指示親信的兵卒扮作盜賊,也不斷地侵入彭城境內擄掠燒殺,以此來消耗彭城的實力,靜待來日大舉進攻之時。

……

彭城國內。

彭城相薛禮聞得陶謙撤兵,對左右說道:“陶恭祖人心不足,已得三郡,復又望我彭城,卻不知我彭城豈能是東海、琅琊、下邳三郡所能比的?我郡兵強馬壯,糧足械精,便是沒有荀廣陵來助,他陶恭祖也定從我這兒討不去什麼好!”

左右有人說道:“明公所言甚是。只是,荀廣陵不辭道遠,特地分兵遣去符離,爲明公助陣,壯聲勢,今陶恭祖之兵既然已退,下吏竊以爲,明公當應遣一人赴陽翟,面謝荀廣陵。”

薛禮不以爲然,說道:“廣陵郡地雖廣,然郡貧,民少、產出稀,無鐵、乏糧,又與下邳、東海、琅琊三郡皆接壤,我聞在其郡東的海島上並有許多海賊盜寇嘯聚,時有入境侵掠,可謂三面受敵。較之我需要他,荀廣陵更需要我。如無荀廣陵,陶恭祖也得不了我彭城,而如無我彭城,廣陵恐難支半年,所以,此次荀廣陵兵入符離,與其說是他在助我,不是說他是在自助,再則說了,又不是我請他出的兵,是他無請自來,自己出的兵,我又何需再遣人遠路迢迢的走幾百裡地,跑到陽翟去謝他?”

有人又再勸道:“話雖是如此說,可廣陵與我郡就好比脣齒,上次荀廣陵邀明公共起兵討董,明公已然拒絕了他,這次荀廣陵身在陽翟,雖東面董卓,卻在一聞陶恭祖動兵事後,依然立刻就分兵來了符離,爲我郡壯聲威,在下以爲:爲日後計,遣一人去陽翟面謝似無不可。”

“董卓兵強,豈能勝之?酸棗十餘萬兵馬已散,二袁先後連敗,由此就足可見董卓之強。荀廣陵不識輕重,舉郡而至陽翟,在我看來,此取死之道也,兵敗是早晚之事。我又怎可能與他共起兵討董?一旦兵敗,荀廣陵重則身死,輕亦必損兵折將,就算能退回廣陵,也肯定聲勢大減了,等到那時,又何來‘脣齒’之說?……,卿等無需再說了,我記着他今日的‘相助’,待到那時,再還以‘相助’就是了。”

薛禮起身揮袖,自出堂外去了。

留下堂上諸吏面面相覷。

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36 什伍20 名士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31 破敵(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77 演武薦賢(下)57 程仲德畫策狠辣98 戲忠建言攻山陽73 忠孝勇武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4 如何練兵18 未到輕身入京時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2 今有潁陰乳虎(下)7 清洗潁陰(上)58 二月習射(下)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2 馳援35 集合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21 徐羊各獻破敵策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3 爲今之計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30 回家6 聞寇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8 幸有螟蛉機變才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6 第三兄弟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24 鐵官見聞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 飛書問君何所欲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42 鮑信燭下勸離洛41 虛虛實實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4 冀州牧迎節以徵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31 破敵(上)31 破敵(上)82 擒賊先擒王(下)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5 原盼勸賊34 飛蠅逐路廁之臭49 選編死士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
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36 什伍20 名士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31 破敵(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77 演武薦賢(下)57 程仲德畫策狠辣98 戲忠建言攻山陽73 忠孝勇武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4 如何練兵18 未到輕身入京時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2 今有潁陰乳虎(下)7 清洗潁陰(上)58 二月習射(下)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2 馳援35 集合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21 徐羊各獻破敵策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3 爲今之計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30 回家6 聞寇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8 幸有螟蛉機變才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6 第三兄弟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24 鐵官見聞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 飛書問君何所欲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42 鮑信燭下勸離洛41 虛虛實實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4 冀州牧迎節以徵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31 破敵(上)31 破敵(上)82 擒賊先擒王(下)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5 原盼勸賊34 飛蠅逐路廁之臭49 選編死士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