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

上傳失誤,重複上傳了一萬字,因爲vip的內容不能刪減,所以刪不掉,只好先就這麼放着了,再有更的時候還會放在這一節裡,直到把那重複上傳的一萬字都更替掉爲止。

——

董卓西去長安後不久,荀貞、孫堅填平了諸帝陵、清掃過了洛陽皇城,亦帶兵歸還潁川。

爲天下矚目的荀、孫討董之戰,由此暫告一個段落。

因轘轅關的董兵已棄關而逃,故而荀、孫此次自洛東返,未走來時的原路,而是過偃師、經緱氏,徑往東南而行,過了緱氏縣,再往前行不遠便是轘轅關,而過了轘轅就是潁川郡界了。

這段路程總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兩百里地。

荀、孫行軍雖不甚快,可也只用了兩三天就可遠見轘轅關卡了。

這晚駐營轘轅關外,荀、孫預備次日進關。

當夜,有急信從陽翟送來。

孫堅是潁川太守,因這道急信名義上是送給他的。

他瀏覽過後,不顧時已夜深,當即遣人速去請荀貞過來。

典韋諸虎衛舉火在前,護衛着荀貞來到孫堅營中。

見到荀貞,孫堅沒有多餘的話,直接就把急報遞給了他,說道:“郡府郭俊諸君遣使星夜送來了此信。”

荀貞展開觀之,見這信卻是州府從事孔德寫來的。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恭喜荀貞、孫堅取得大勝,光復了洛陽,隨之在信尾之處,孔德筆鋒一轉,寥寥數語,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牀,州府爲他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經過不間斷地治療,病情本已稍有好轉,可便在前數日,就在荀貞、孫堅大勝董卓的消息傳到州府後,孔伷的病情又急劇惡化,現已昏迷兩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駕鶴西去了。

荀貞看完,把信還給孫堅,喟然嘆道:“文臺,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孫堅撇了撇嘴,說道:“看孔從事信中所言,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轉,卻在聞你我二人兵勝復洛之後而忽又惡化,……貞之,他這分明是因疑懼你我兩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孫堅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荀貞也是這麼想的,但心中這麼想,荀貞卻不想嘴上這麼說,他神色不變,沒接孫堅的這個話茬,轉而說道:“文臺,今董卓雖敗,司隸半境猶在其手,豫州臨司隸,正處在對抗董卓的前線,不可一日無主,卻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荀貞先時表孫堅爲潁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孫堅來控制豫州,從而可以成爲自己在將來奪取徐州、以至爭雄天下時的一大助力,只是當時一來大義在線、討董爲重,二來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孫堅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爲潁川太守,姑且算是做個鋪墊,現下董卓已敗,孔伷又病重昏迷,卻正是該到再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的時候了。

“孔豫州臥病百日,不能起,無法視事,早就當以病辭。我欲表卿爲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漢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夠百天而病尚未好,爲不影響地方上的政務工作,就要辭職。

不過如是細細算來,孔伷其實並沒有臥病百日,他的病一個是身體上的疾病,再一個則是因荀貞、孫堅而起的心病,時好時壞,而且早先時也不是不能視事,只不過這幾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罷了,按理說,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辭職”這條規定的,可是當今天下已亂,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無軍旅之才,那麼在面對荀貞、孫堅這兩個挾大勝之威、又挾光復洛陽之功歸來的如狼似虎之人時,他自就是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任由荀貞、孫堅揉捏了。

孫堅倒是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居然會能成爲豫州主官的,——雖然荀貞說的是欲表他爲“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時,已是到了兵強馬壯爲勝之時了,那麼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實際上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如無兵馬,便是空有一個“州牧”之銜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馬,便是隻得一個“州刺史”之銜又有何妨?因而,他聞得荀貞此言,又驚又喜,說道:“這、這……,表我爲豫州刺史?貞之,此事能成麼?”

荀貞表孫堅爲豫州刺史,這很簡單,一個奏表就夠了,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就難了。

難在兩個方面,一是州內,二是州外。

首先來說州內。

豫州是大州,州內名士多,士族多,歷年來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麼爲儒林名士,要麼便是出身自公卿貴家,就拿最近的這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來說:王允,出自名族,家爲州郡冠姓,世代爲宦,本人也有才幹,現爲朝中尚書令、司徒;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做過尚書令,他的祖父黃瓊當過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後也出任過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可他卻也是出自名門,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士林名士。

孫堅和他們比,完全沒得比。

那麼以孫堅的出身,他能壓得住州內的那些名族、右姓麼?州內那些郡國的太守國相又肯會聽他的命令麼?

這是一個難點。

再一個說州外。

豫州地處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難以坐守的,現今之時,又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袁紹、袁術之間,又還有張邈、劉岱等等的各路諸侯,憑孫堅的兵馬實力,他能抵得住這些人的虎視眈眈麼?

這是又一個難點。

荀貞對此,卻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衛在自己席後的典韋等人退下,又請孫堅把孫堅的左右也都退下,當帳中只剩他與孫堅兩人後,他對孫堅說道:“袁本初覬覦冀州,袁公路意在荊州,如張孟卓諸輩,碌碌無爲,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漢室、討逆平亂、爲民解倒懸者,唯數人而已,卿與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則卿在潁川,我在廣陵,東西呼應,攜聯成勢,縱有一時之內憂、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憂?”

孫堅聽出了荀貞的意思。

“孫堅在潁川,荀貞在廣陵”,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孫堅得了豫州刺史位後,荀貞就要圖謀徐州。如荀貞真能佔下徐州,那麼到得那時,豫州、徐州兩州結盟,確可算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便是袁紹得了冀州、袁術得了荊州,荀、孫只要聯手,也足能相抗了。

孫堅不覺地就又想到了那方傳國璽上,他心道:“方得傳國璽,便又將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爲資,再與貞之爲盟,日後功業恐難言說!”又是激動,又是振奮,遂對荀貞說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當與卿爲盟,共討不臣,以扶漢室。”

話說到這個程度,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明言了。

他兩個之前討董時雖也是盟友的關係,可那個盟友只是爲了單純的討董,算是一個軍事上的暫時結盟,但現在的這個盟約卻是完全不同,不單有軍事結盟的內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結盟的內容,並且這個結盟也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盟約了。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兩人俱是心情振作。

不過在這振作之中,兩個人也各有一點忐忑,更有壓力。

就不說袁紹、袁術,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國守相、徐州的刺史陶謙,這些就沒一個是省油燈的,擺在他倆面前,需要第一個跨過的難關便是他們。

好在有一點,現在袁紹尚未得冀州,袁術亦未得荊州,他兩人各有強敵需要對付,這就給了荀貞、孫堅立足豫、徐,從而徹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時間和機會。

荀貞使人連夜寫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應辭爲由,表孫堅爲豫州刺史,次日傳送各地。

同時,孫堅也寫了一道奏表,卻是表樂進爲下邳相。

————————————————————————

董卓西去長安後不久,荀貞、孫堅填平了諸帝陵、清掃過了洛陽皇城,亦帶兵歸還潁川。

爲天下矚目的荀、孫討董之戰,由此暫告一個段落。

因轘轅關的董兵已棄關而逃,故而荀、孫此次自洛東返,未走來時的原路,而是過偃師、經緱氏,徑往東南而行,過了緱氏縣,再往前行不遠便是轘轅關,而過了轘轅就是潁川郡界了。

這段路程總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兩百里地。

荀、孫行軍雖不甚快,可也只用了兩三天就可遠見轘轅關卡了。

這晚駐營轘轅關外,荀、孫預備次日進關。

當夜,有急信從陽翟送來。

孫堅是潁川太守,因這道急信名義上是送給他的。

他瀏覽過後,不顧時已夜深,當即遣人速去請荀貞過來。

典韋諸虎衛舉火在前,護衛着荀貞來到孫堅營中。

見到荀貞,孫堅沒有多餘的話,直接就把急報遞給了他,說道:“郡府郭俊諸君遣使星夜送來了此信。”

荀貞展開觀之,見這信卻是州府從事孔德寫來的。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恭喜荀貞、孫堅取得大勝,光復了洛陽,隨之在信尾之處,孔德筆鋒一轉,寥寥數語,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牀,州府爲他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經過不間斷地治療,病情本已稍有好轉,可便在前數日,就在荀貞、孫堅大勝董卓的消息傳到州府後,孔伷的病情又急劇惡化,現已昏迷兩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駕鶴西去了。

荀貞看完,把信還給孫堅,喟然嘆道:“文臺,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孫堅撇了撇嘴,說道:“看孔從事信中所言,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轉,卻在聞你我二人兵勝復洛之後而忽又惡化,……貞之,他這分明是因疑懼你我兩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孫堅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荀貞也是這麼想的,但心中這麼想,荀貞卻不想嘴上這麼說,他神色不變,沒接孫堅的這個話茬,轉而說道:“文臺,今董卓雖敗,司隸半境猶在其手,豫州臨司隸,正處在對抗董卓的前線,不可一日無主,卻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荀貞先時表孫堅爲潁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孫堅來控制豫州,從而可以成爲自己在將來奪取徐州、以至爭雄天下時的一大助力,只是當時一來大義在線、討董爲重,二來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孫堅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爲潁川太守,姑且算是做個鋪墊,現下董卓已敗,孔伷又病重昏迷,卻正是該到再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的時候了。

“孔豫州臥病百日,不能起,無法視事,早就當以病辭。我欲表卿爲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漢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夠百天而病尚未好,爲不影響地方上的政務工作,就要辭職。

不過如是細細算來,孔伷其實並沒有臥病百日,他的病一個是身體上的疾病,再一個則是因荀貞、孫堅而起的心病,時好時壞,而且早先時也不是不能視事,只不過這幾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罷了,按理說,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辭職”這條規定的,可是當今天下已亂,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無軍旅之才,那麼在面對荀貞、孫堅這兩個挾大勝之威、又挾光復洛陽之功歸來的如狼似虎之人時,他自就是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任由荀貞、孫堅揉捏了。

孫堅倒是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居然會能成爲豫州主官的,——雖然荀貞說的是欲表他爲“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時,已是到了兵強馬壯爲勝之時了,那麼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實際上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如無兵馬,便是空有一個“州牧”之銜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馬,便是隻得一個“州刺史”之銜又有何妨?因而,他聞得荀貞此言,又驚又喜,說道:“這、這……,表我爲豫州刺史?貞之,此事能成麼?”

荀貞表孫堅爲豫州刺史,這很簡單,一個奏表就夠了,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就難了。

難在兩個方面,一是州內,二是州外。

首先來說州內。

豫州是大州,州內名士多,士族多,歷年來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麼爲儒林名士,要麼便是出身自公卿貴家,就拿最近的這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來說:王允,出自名族,家爲州郡冠姓,世代爲宦,本人也有才幹,現爲朝中尚書令、司徒;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做過尚書令,他的祖父黃瓊當過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後也出任過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可他卻也是出自名門,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士林名士。

孫堅和他們比,完全沒得比。

那麼以孫堅的出身,他能壓得住州內的那些名族、右姓麼?州內那些郡國的太守國相又肯會聽他的命令麼?

這是一個難點。

再一個說州外。

豫州地處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難以坐守的,現今之時,又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袁紹、袁術之間,又還有張邈、劉岱等等的各路諸侯,憑孫堅的兵馬實力,他能抵得住這些人的虎視眈眈麼?

這是又一個難點。

荀貞對此,卻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衛在自己席後的典韋等人退下,又請孫堅把孫堅的左右也都退下,當帳中只剩他與孫堅兩人後,他對孫堅說道:“袁本初覬覦冀州,袁公路意在荊州,如張孟卓諸輩,碌碌無爲,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漢室、討逆平亂、爲民解倒懸者,唯數人而已,卿與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則卿在潁川,我在廣陵,東西呼應,攜聯成勢,縱有一時之內憂、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憂?”

孫堅聽出了荀貞的意思。

“孫堅在潁川,荀貞在廣陵”,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孫堅得了豫州刺史位後,荀貞就要圖謀徐州。如荀貞真能佔下徐州,那麼到得那時,豫州、徐州兩州結盟,確可算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便是袁紹得了冀州、袁術得了荊州,荀、孫只要聯手,也足能相抗了。

孫堅不覺地就又想到了那方傳國璽上,他心道:“方得傳國璽,便又將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爲資,再與貞之爲盟,日後功業恐難言說!”又是激動,又是振奮,遂對荀貞說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當與卿爲盟,共討不臣,以扶漢室。”

話說到這個程度,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明言了。

他兩個之前討董時雖也是盟友的關係,可那個盟友只是爲了單純的討董,算是一個軍事上的暫時結盟,但現在的這個盟約卻是完全不同,不單有軍事結盟的內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結盟的內容,並且這個結盟也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盟約了。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兩人俱是心情振作。

不過在這振作之中,兩個人也各有一點忐忑,更有壓力。

就不說袁紹、袁術,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國守相、徐州的刺史陶謙,這些就沒一個是省油燈的,擺在他倆面前,需要第一個跨過的難關便是他們。

好在有一點,現在袁紹尚未得冀州,袁術亦未得荊州,他兩人各有強敵需要對付,這就給了荀貞、孫堅立足豫、徐,從而徹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時間和機會。

荀貞使人連夜寫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應辭爲由,表孫堅爲豫州刺史,次日傳送各地。

同時,孫堅也寫了一道奏表,卻是表樂進爲下邳相。

董卓西去長安後不久,荀貞、孫堅填平了諸帝陵、清掃過了洛陽皇城,亦帶兵歸還潁川。

爲天下矚目的荀、孫討董之戰,由此暫告一個段落。

因轘轅關的董兵已棄關而逃,故而荀、孫此次自洛東返,未走來時的原路,而是過偃師、經緱氏,徑往東南而行,過了緱氏縣,再往前行不遠便是轘轅關,而過了轘轅就是潁川郡界了。

這段路程總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兩百里地。

荀、孫行軍雖不甚快,可也只用了兩三天就可遠見轘轅關卡了。

這晚駐營轘轅關外,荀、孫預備次日進關。

當夜,有急信從陽翟送來。

孫堅是潁川太守,因這道急信名義上是送給他的。

他瀏覽過後,不顧時已夜深,當即遣人速去請荀貞過來。

典韋諸虎衛舉火在前,護衛着荀貞來到孫堅營中。

見到荀貞,孫堅沒有多餘的話,直接就把急報遞給了他,說道:“郡府郭俊諸君遣使星夜送來了此信。”

荀貞展開觀之,見這信卻是州府從事孔德寫來的。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恭喜荀貞、孫堅取得大勝,光復了洛陽,隨之在信尾之處,孔德筆鋒一轉,寥寥數語,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牀,州府爲他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經過不間斷地治療,病情本已稍有好轉,可便在前數日,就在荀貞、孫堅大勝董卓的消息傳到州府後,孔伷的病情又急劇惡化,現已昏迷兩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駕鶴西去了。

荀貞看完,把信還給孫堅,喟然嘆道:“文臺,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孫堅撇了撇嘴,說道:“看孔從事信中所言,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轉,卻在聞你我二人兵勝復洛之後而忽又惡化,……貞之,他這分明是因疑懼你我兩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孫堅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荀貞也是這麼想的,但心中這麼想,荀貞卻不想嘴上這麼說,他神色不變,沒接孫堅的這個話茬,轉而說道:“文臺,今董卓雖敗,司隸半境猶在其手,豫州臨司隸,正處在對抗董卓的前線,不可一日無主,卻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荀貞先時表孫堅爲潁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孫堅來控制豫州,從而可以成爲自己在將來奪取徐州、以至爭雄天下時的一大助力,只是當時一來大義在線、討董爲重,二來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孫堅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爲潁川太守,姑且算是做個鋪墊,現下董卓已敗,孔伷又病重昏迷,卻正是該到再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的時候了。

“孔豫州臥病百日,不能起,無法視事,早就當以病辭。我欲表卿爲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漢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夠百天而病尚未好,爲不影響地方上的政務工作,就要辭職。

不過如是細細算來,孔伷其實並沒有臥病百日,他的病一個是身體上的疾病,再一個則是因荀貞、孫堅而起的心病,時好時壞,而且早先時也不是不能視事,只不過這幾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罷了,按理說,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辭職”這條規定的,可是當今天下已亂,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無軍旅之才,那麼在面對荀貞、孫堅這兩個挾大勝之威、又挾光復洛陽之功歸來的如狼似虎之人時,他自就是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任由荀貞、孫堅揉捏了。

孫堅倒是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居然會能成爲豫州主官的,——雖然荀貞說的是欲表他爲“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時,已是到了兵強馬壯爲勝之時了,那麼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實際上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如無兵馬,便是空有一個“州牧”之銜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馬,便是隻得一個“州刺史”之銜又有何妨?因而,他聞得荀貞此言,又驚又喜,說道:“這、這……,表我爲豫州刺史?貞之,此事能成麼?”

荀貞表孫堅爲豫州刺史,這很簡單,一個奏表就夠了,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就難了。

難在兩個方面,一是州內,二是州外。

首先來說州內。

豫州是大州,州內名士多,士族多,歷年來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麼爲儒林名士,要麼便是出身自公卿貴家,就拿最近的這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來說:王允,出自名族,家爲州郡冠姓,世代爲宦,本人也有才幹,現爲朝中尚書令、司徒;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做過尚書令,他的祖父黃瓊當過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後也出任過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可他卻也是出自名門,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士林名士。

孫堅和他們比,完全沒得比。

那麼以孫堅的出身,他能壓得住州內的那些名族、右姓麼?州內那些郡國的太守國相又肯會聽他的命令麼?

這是一個難點。

再一個說州外。

豫州地處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難以坐守的,現今之時,又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袁紹、袁術之間,又還有張邈、劉岱等等的各路諸侯,憑孫堅的兵馬實力,他能抵得住這些人的虎視眈眈麼?

這是又一個難點。

荀貞對此,卻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衛在自己席後的典韋等人退下,又請孫堅把孫堅的左右也都退下,當帳中只剩他與孫堅兩人後,他對孫堅說道:“袁本初覬覦冀州,袁公路意在荊州,如張孟卓諸輩,碌碌無爲,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漢室、討逆平亂、爲民解倒懸者,唯數人而已,卿與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則卿在潁川,我在廣陵,東西呼應,攜聯成勢,縱有一時之內憂、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憂?”

孫堅聽出了荀貞的意思。

“孫堅在潁川,荀貞在廣陵”,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孫堅得了豫州刺史位後,荀貞就要圖謀徐州。如荀貞真能佔下徐州,那麼到得那時,豫州、徐州兩州結盟,確可算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便是袁紹得了冀州、袁術得了荊州,荀、孫只要聯手,也足能相抗了。

孫堅不覺地就又想到了那方傳國璽上,他心道:“方得傳國璽,便又將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爲資,再與貞之爲盟,日後功業恐難言說!”又是激動,又是振奮,遂對荀貞說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當與卿爲盟,共討不臣,以扶漢室。”

話說到這個程度,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明言了。

他兩個之前討董時雖也是盟友的關係,可那個盟友只是爲了單純的討董,算是一個軍事上的暫時結盟,但現在的這個盟約卻是完全不同,不單有軍事結盟的內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結盟的內容,並且這個結盟也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盟約了。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兩人俱是心情振作。

不過在這振作之中,兩個人也各有一點忐忑,更有壓力。

就不說袁紹、袁術,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國守相、徐州的刺史陶謙,這些就沒一個是省油燈的,擺在他倆面前,需要第一個跨過的難關便是他們。

好在有一點,現在袁紹尚未得冀州,袁術亦未得荊州,他兩人各有強敵需要對付,這就給了荀貞、孫堅立足豫、徐,從而徹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時間和機會。

荀貞使人連夜寫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應辭爲由,表孫堅爲豫州刺史,次日傳送各地。

同時,孫堅也寫了一道奏表,卻是表樂進爲下邳相。

董卓西去長安後不久,荀貞、孫堅填平了諸帝陵、清掃過了洛陽皇城,亦帶兵歸還潁川。

爲天下矚目的荀、孫討董之戰,由此暫告一個段落。

因轘轅關的董兵已棄關而逃,故而荀、孫此次自洛東返,未走來時的原路,而是過偃師、經緱氏,徑往東南而行,過了緱氏縣,再往前行不遠便是轘轅關,而過了轘轅就是潁川郡界了。

這段路程總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兩百里地。

荀、孫行軍雖不甚快,可也只用了兩三天就可遠見轘轅關卡了。

這晚駐營轘轅關外,荀、孫預備次日進關。

當夜,有急信從陽翟送來。

孫堅是潁川太守,因這道急信名義上是送給他的。

他瀏覽過後,不顧時已夜深,當即遣人速去請荀貞過來。

典韋諸虎衛舉火在前,護衛着荀貞來到孫堅營中。

見到荀貞,孫堅沒有多餘的話,直接就把急報遞給了他,說道:“郡府郭俊諸君遣使星夜送來了此信。”

荀貞展開觀之,見這信卻是州府從事孔德寫來的。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恭喜荀貞、孫堅取得大勝,光復了洛陽,隨之在信尾之處,孔德筆鋒一轉,寥寥數語,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牀,州府爲他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經過不間斷地治療,病情本已稍有好轉,可便在前數日,就在荀貞、孫堅大勝董卓的消息傳到州府後,孔伷的病情又急劇惡化,現已昏迷兩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駕鶴西去了。

荀貞看完,把信還給孫堅,喟然嘆道:“文臺,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孫堅撇了撇嘴,說道:“看孔從事信中所言,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轉,卻在聞你我二人兵勝復洛之後而忽又惡化,……貞之,他這分明是因疑懼你我兩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孫堅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荀貞也是這麼想的,但心中這麼想,荀貞卻不想嘴上這麼說,他神色不變,沒接孫堅的這個話茬,轉而說道:“文臺,今董卓雖敗,司隸半境猶在其手,豫州臨司隸,正處在對抗董卓的前線,不可一日無主,卻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荀貞先時表孫堅爲潁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孫堅來控制豫州,從而可以成爲自己在將來奪取徐州、以至爭雄天下時的一大助力,只是當時一來大義在線、討董爲重,二來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孫堅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爲潁川太守,姑且算是做個鋪墊,現下董卓已敗,孔伷又病重昏迷,卻正是該到再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的時候了。

“孔豫州臥病百日,不能起,無法視事,早就當以病辭。我欲表卿爲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漢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夠百天而病尚未好,爲不影響地方上的政務工作,就要辭職。

不過如是細細算來,孔伷其實並沒有臥病百日,他的病一個是身體上的疾病,再一個則是因荀貞、孫堅而起的心病,時好時壞,而且早先時也不是不能視事,只不過這幾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罷了,按理說,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辭職”這條規定的,可是當今天下已亂,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無軍旅之才,那麼在面對荀貞、孫堅這兩個挾大勝之威、又挾光復洛陽之功歸來的如狼似虎之人時,他自就是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任由荀貞、孫堅揉捏了。

孫堅倒是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居然會能成爲豫州主官的,——雖然荀貞說的是欲表他爲“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時,已是到了兵強馬壯爲勝之時了,那麼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實際上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如無兵馬,便是空有一個“州牧”之銜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馬,便是隻得一個“州刺史”之銜又有何妨?因而,他聞得荀貞此言,又驚又喜,說道:“這、這……,表我爲豫州刺史?貞之,此事能成麼?”

荀貞表孫堅爲豫州刺史,這很簡單,一個奏表就夠了,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就難了。

難在兩個方面,一是州內,二是州外。

首先來說州內。

豫州是大州,州內名士多,士族多,歷年來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麼爲儒林名士,要麼便是出身自公卿貴家,就拿最近的這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來說:王允,出自名族,家爲州郡冠姓,世代爲宦,本人也有才幹,現爲朝中尚書令、司徒;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做過尚書令,他的祖父黃瓊當過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後也出任過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可他卻也是出自名門,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士林名士。

孫堅和他們比,完全沒得比。

那麼以孫堅的出身,他能壓得住州內的那些名族、右姓麼?州內那些郡國的太守國相又肯會聽他的命令麼?

這是一個難點。

再一個說州外。

豫州地處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難以坐守的,現今之時,又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袁紹、袁術之間,又還有張邈、劉岱等等的各路諸侯,憑孫堅的兵馬實力,他能抵得住這些人的虎視眈眈麼?

這是又一個難點。

荀貞對此,卻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衛在自己席後的典韋等人退下,又請孫堅把孫堅的左右也都退下,當帳中只剩他與孫堅兩人後,他對孫堅說道:“袁本初覬覦冀州,袁公路意在荊州,如張孟卓諸輩,碌碌無爲,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漢室、討逆平亂、爲民解倒懸者,唯數人而已,卿與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則卿在潁川,我在廣陵,東西呼應,攜聯成勢,縱有一時之內憂、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憂?”

孫堅聽出了荀貞的意思。

“孫堅在潁川,荀貞在廣陵”,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孫堅得了豫州刺史位後,荀貞就要圖謀徐州。如荀貞真能佔下徐州,那麼到得那時,豫州、徐州兩州結盟,確可算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便是袁紹得了冀州、袁術得了荊州,荀、孫只要聯手,也足能相抗了。

孫堅不覺地就又想到了那方傳國璽上,他心道:“方得傳國璽,便又將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爲資,再與貞之爲盟,日後功業恐難言說!”又是激動,又是振奮,遂對荀貞說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當與卿爲盟,共討不臣,以扶漢室。”

話說到這個程度,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明言了。

他兩個之前討董時雖也是盟友的關係,可那個盟友只是爲了單純的討董,算是一個軍事上的暫時結盟,但現在的這個盟約卻是完全不同,不單有軍事結盟的內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結盟的內容,並且這個結盟也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盟約了。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兩人俱是心情振作。

不過在這振作之中,兩個人也各有一點忐忑,更有壓力。

就不說袁紹、袁術,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國守相、徐州的刺史陶謙,這些就沒一個是省油燈的,擺在他倆面前,需要第一個跨過的難關便是他們。

好在有一點,現在袁紹尚未得冀州,袁術亦未得荊州,他兩人各有強敵需要對付,這就給了荀貞、孫堅立足豫、徐,從而徹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時間和機會。

荀貞使人連夜寫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應辭爲由,表孫堅爲豫州刺史,次日傳送各地。

同時,孫堅也寫了一道奏表,卻是表樂進爲下邳相。

董卓西去長安後不久,荀貞、孫堅填平了諸帝陵、清掃過了洛陽皇城,亦帶兵歸還潁川。

爲天下矚目的荀、孫討董之戰,由此暫告一個段落。

因轘轅關的董兵已棄關而逃,故而荀、孫此次自洛東返,未走來時的原路,而是過偃師、經緱氏,徑往東南而行,過了緱氏縣,再往前行不遠便是轘轅關,而過了轘轅就是潁川郡界了。

這段路程總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兩百里地。

荀、孫行軍雖不甚快,可也只用了兩三天就可遠見轘轅關卡了。

這晚駐營轘轅關外,荀、孫預備次日進關。

當夜,有急信從陽翟送來。

孫堅是潁川太守,因這道急信名義上是送給他的。

他瀏覽過後,不顧時已夜深,當即遣人速去請荀貞過來。

典韋諸虎衛舉火在前,護衛着荀貞來到孫堅營中。

見到荀貞,孫堅沒有多餘的話,直接就把急報遞給了他,說道:“郡府郭俊諸君遣使星夜送來了此信。”

荀貞展開觀之,見這信卻是州府從事孔德寫來的。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恭喜荀貞、孫堅取得大勝,光復了洛陽,隨之在信尾之處,孔德筆鋒一轉,寥寥數語,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牀,州府爲他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經過不間斷地治療,病情本已稍有好轉,可便在前數日,就在荀貞、孫堅大勝董卓的消息傳到州府後,孔伷的病情又急劇惡化,現已昏迷兩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駕鶴西去了。

荀貞看完,把信還給孫堅,喟然嘆道:“文臺,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孫堅撇了撇嘴,說道:“看孔從事信中所言,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轉,卻在聞你我二人兵勝復洛之後而忽又惡化,……貞之,他這分明是因疑懼你我兩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孫堅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荀貞也是這麼想的,但心中這麼想,荀貞卻不想嘴上這麼說,他神色不變,沒接孫堅的這個話茬,轉而說道:“文臺,今董卓雖敗,司隸半境猶在其手,豫州臨司隸,正處在對抗董卓的前線,不可一日無主,卻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荀貞先時表孫堅爲潁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孫堅來控制豫州,從而可以成爲自己在將來奪取徐州、以至爭雄天下時的一大助力,只是當時一來大義在線、討董爲重,二來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孫堅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爲潁川太守,姑且算是做個鋪墊,現下董卓已敗,孔伷又病重昏迷,卻正是該到再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的時候了。

“孔豫州臥病百日,不能起,無法視事,早就當以病辭。我欲表卿爲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漢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夠百天而病尚未好,爲不影響地方上的政務工作,就要辭職。

不過如是細細算來,孔伷其實並沒有臥病百日,他的病一個是身體上的疾病,再一個則是因荀貞、孫堅而起的心病,時好時壞,而且早先時也不是不能視事,只不過這幾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罷了,按理說,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辭職”這條規定的,可是當今天下已亂,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無軍旅之才,那麼在面對荀貞、孫堅這兩個挾大勝之威、又挾光復洛陽之功歸來的如狼似虎之人時,他自就是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任由荀貞、孫堅揉捏了。

孫堅倒是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居然會能成爲豫州主官的,——雖然荀貞說的是欲表他爲“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時,已是到了兵強馬壯爲勝之時了,那麼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實際上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如無兵馬,便是空有一個“州牧”之銜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馬,便是隻得一個“州刺史”之銜又有何妨?因而,他聞得荀貞此言,又驚又喜,說道:“這、這……,表我爲豫州刺史?貞之,此事能成麼?”

荀貞表孫堅爲豫州刺史,這很簡單,一個奏表就夠了,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就難了。

難在兩個方面,一是州內,二是州外。

首先來說州內。

豫州是大州,州內名士多,士族多,歷年來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麼爲儒林名士,要麼便是出身自公卿貴家,就拿最近的這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來說:王允,出自名族,家爲州郡冠姓,世代爲宦,本人也有才幹,現爲朝中尚書令、司徒;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做過尚書令,他的祖父黃瓊當過太尉,他本人在豫州牧的任後也出任過朝中的三公之位;孔伷,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可他卻也是出自名門,知名天下,乃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士林名士。

孫堅和他們比,完全沒得比。

那麼以孫堅的出身,他能壓得住州內的那些名族、右姓麼?州內那些郡國的太守國相又肯會聽他的命令麼?

這是一個難點。

再一個說州外。

豫州地處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來是難以坐守的,現今之時,又北有袁紹、南有袁術,袁紹、袁術之間,又還有張邈、劉岱等等的各路諸侯,憑孫堅的兵馬實力,他能抵得住這些人的虎視眈眈麼?

這是又一個難點。

荀貞對此,卻是早已想得清楚了。

他令侍衛在自己席後的典韋等人退下,又請孫堅把孫堅的左右也都退下,當帳中只剩他與孫堅兩人後,他對孫堅說道:“袁本初覬覦冀州,袁公路意在荊州,如張孟卓諸輩,碌碌無爲,不足提也,今能扶助漢室、討逆平亂、爲民解倒懸者,唯數人而已,卿與我可算其二。卿如能得豫州,則卿在潁川,我在廣陵,東西呼應,攜聯成勢,縱有一時之內憂、外患,不足定也,卿又有何憂?”

孫堅聽出了荀貞的意思。

“孫堅在潁川,荀貞在廣陵”,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孫堅得了豫州刺史位後,荀貞就要圖謀徐州。如荀貞真能佔下徐州,那麼到得那時,豫州、徐州兩州結盟,確可算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便是袁紹得了冀州、袁術得了荊州,荀、孫只要聯手,也足能相抗了。

孫堅不覺地就又想到了那方傳國璽上,他心道:“方得傳國璽,便又將得豫州,……如我果能得豫州爲資,再與貞之爲盟,日後功業恐難言說!”又是激動,又是振奮,遂對荀貞說道,“此事果如能成,我自當與卿爲盟,共討不臣,以扶漢室。”

話說到這個程度,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明言了。

他兩個之前討董時雖也是盟友的關係,可那個盟友只是爲了單純的討董,算是一個軍事上的暫時結盟,但現在的這個盟約卻是完全不同,不單有軍事結盟的內容,而且也有了政治結盟的內容,並且這個結盟也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盟約了。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兩人俱是心情振作。

不過在這振作之中,兩個人也各有一點忐忑,更有壓力。

就不說袁紹、袁術,便只豫州的那些郡國守相、徐州的刺史陶謙,這些就沒一個是省油燈的,擺在他倆面前,需要第一個跨過的難關便是他們。

好在有一點,現在袁紹尚未得冀州,袁術亦未得荊州,他兩人各有強敵需要對付,這就給了荀貞、孫堅立足豫、徐,從而徹底把此二州掌控在手的時間和機會。

荀貞使人連夜寫成奏表,以孔伷病百日應辭爲由,表孫堅爲豫州刺史,次日傳送各地。

同時,孫堅也寫了一道奏表,卻是表樂進爲下邳相。

!!

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 謀北要在泰山郡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35 鄉吏殘民35 鄉吏殘民6 尋賢不遇(下)63 田邊斷案(下)91 兵臨西華(上)66 延攬勇士(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9 結交69 尋得事由插爪牙55 毀容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4 而今本爲多事秋75 許縣陳氏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4 將近臨湘桃花盛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7 每思內戰常齧指9 高子繡髡髮代首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6 五日九戰(上)53 只知太守不知君89 從徵汝南(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6 五日九戰(上)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2 旋舞91 兵臨西華(上)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45 正旦前日63 田邊斷案(上)47 武貴立功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4 豫州乳虎第一威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2 琴心劍膽56 熔鑄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 習射37 會師(下)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1 夕陽45 得士親附9 太守長史兩不負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42 君臣自古固多疑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92 兵臨西華(中)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28 詐降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2 敬事36 我所邀者仁民名
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 謀北要在泰山郡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35 鄉吏殘民35 鄉吏殘民6 尋賢不遇(下)63 田邊斷案(下)91 兵臨西華(上)66 延攬勇士(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9 結交69 尋得事由插爪牙55 毀容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4 而今本爲多事秋75 許縣陳氏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4 將近臨湘桃花盛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7 每思內戰常齧指9 高子繡髡髮代首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6 五日九戰(上)53 只知太守不知君89 從徵汝南(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6 五日九戰(上)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2 旋舞91 兵臨西華(上)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45 正旦前日63 田邊斷案(上)47 武貴立功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4 豫州乳虎第一威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2 琴心劍膽56 熔鑄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 習射37 會師(下)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1 夕陽45 得士親附9 太守長史兩不負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42 君臣自古固多疑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92 兵臨西華(中)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28 詐降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2 敬事36 我所邀者仁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