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就有着帝王之氣度,武后顯然便是其中之一,你可以罵她荒淫無恥,也可以罵她紅顏禍水,更可以叱其野心勃勃,但卻絕對否認不了其身上所特有的那種君臨天下之氣度,旁的不說,光是那份氣場之強大便足以震懾全場,哪怕是宰輔一級的極品大員也生不出當場抗衡之心,面對着武后的赫赫之威,滿殿文武大臣中,真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的少之又少,更別說對武后這等逾制的舉動羣起攻之了的,有的僅僅只是低眉順目的恭謙罷了。
“諸位愛卿,本宮受陛下囑託,主持朝議事宜,諸位愛卿有本要上的,儘管奏來。”武后環視了一下殿中諸臣,見無人敢與其對視,自是很滿意一衆大臣們的恭謙表現,這便紅脣輕啓,語氣平緩地說了一句,舉止之老成絲毫看不出武后這是第一次臨朝,真就宛若是久爲帝王一般的熟捻。
“啓奏娘娘,微臣有本章在此,今毫、陳、宋、濮四周旱情初顯,四州刺史告急文書已至京師,微臣懇請娘娘準免四州錢糧,並開倉放糧,以賑災民。”武后話音剛落,新任給事中(正五品上)劉禕之已從朝臣隊列中站了出來,高聲稟報道。
“轟……”
劉禕之此本一上,滿朝大臣登時全都騷動了起來,只因前一日所宣佈的聖旨裡,只言此番朝議乃是公決許敬宗彈劾劉祥道一案,自是誰都沒想到這朝議居然一開始便走了調,衆臣們驚詫之餘,自是忍不住私相議論了起來。
“諸位愛卿對此可是別有異議麼?若如此,請自站出來詳述,本宮洗耳恭聽!”一見大殿裡秩序紛亂,武后的臉立馬便沉了下來,擡手一壓,寒着聲喝問了一句道。
不得不說武后的氣場確實強大,她也就是這麼一喝,滿場跟開了鍋似的亂議之聲竟然就此消停了下來,一衆朝臣們儘自滿腹的疑慮,卻無一人敢站出來說個“不”字的,大殿裡瞬間便靜得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個分明。
“娘娘明鑑,微臣以爲劉給事中所奏甚是,時近盛夏,大旱一起,民不聊生,其情可悲矣,當急救之!”朝臣們剛安靜了下來,著作郎(從五品上)周思茂已大步走到了殿中,高聲附和了劉禕之一把。
“嗯,二位愛卿所奏極是,民乃社稷之根本,既有難,當賑之,本宮甚以爲然。”武后頷首表明了態度,而後突地提高了下聲調點名道:“閻立本。”
“老臣在。”
這一聽武后點了名,閻立本儘管滿心的不願,可也只能是老老實實地站了出來,躬身應命道。
“本宮之意已決,當以賑民爲要,卿既爲戶部尚書,此事便交由卿辦理,可有難處麼?”武后面色肅然地看了閻立本一眼,不動聲色地問了一句道。
“老臣遵命。”
閻立本其實很想出言反駁一番的,可卻沒個正當的理由,畢竟賑災乃是戶部應爲之事,他實在是沒個推脫之處,再不甘,也只能硬着頭皮回答道。
“嗯,如此最好。”武后似乎很欣慰地笑了一下,而後微一側臉,看向了坐在前墀下的太子李弘,語氣極爲平淡地開口道:“太子對此事可有異議麼?”
異議?有,不但有,而且還大着呢,身爲監國太子,居然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武后在那兒牡雞司晨,李弘的肺都快氣炸了,臉黑得跟鍋底一般,問題是這賑災乃是朝廷應爲之舉措,李弘又怎可能說出個“不”字來,沒奈何,也只能是起了身,對着武后一躬,語氣含糊地回了一句道:“母后聖明。”
“嗯,那就這麼定了,四州有難,本宮實不忍坐享安逸,當自減月俸一半,以貼賑災之用,自本宮以下,後宮之人一律如此辦理。”武后並沒管太子的臉色有多難看,頷了下首,自顧自地便下了決斷,末了,點了名道:“高和勝,此事便交由爾來辦,將所募集到之錢物移交戶部,發往災民手中,聽好了,爾給本宮機靈些,莫要讓蠹蟲之輩中飽了私囊,否則,本宮唯爾是問!”
“是,老奴謹遵皇后娘娘懿旨。”
高和勝本就是武后的親信,此際見武后將監督戶部的權力交到了自個兒的手中,哪有不樂意的理,自是緊趕着便應承了下來。
高和勝是得意了,可李賢卻是氣壞了,臉色陰沉得簡直能滴出水來,用噴火的眼神怒視了高和勝一眼,嘴角抽搐了幾下,似有要發飆的跡象,可到了底兒,卻還是沒那個膽子,只能是頹然地坐回了原位,一衆太子一系的官員們見狀,自也不敢在此時站出來反駁,就這麼眼巴巴地看着武后在臺上威風八面地處置着朝政。
“啓奏娘娘,微臣亦有本章在此。”
賑災之事方罷,還沒等朝臣們回過神來,就見又一名北門學士從隊列裡竄出,高聲稟報了起來,衆人定睛一看,這才發現站出來的是國子監國子博士(正五品上)元萬頃。
“元愛卿有何本章只管奏來,本宮聽着呢。”
武后溫和地虛擡了下手,示意元萬頃平身,鼓勵地點頭說了一句道。
“微臣啓奏娘娘,臣等自受命編撰科舉應試文本以來,始終兢業爲之,時不過半月,已校訂泰半,進展甚速,然,微臣卻有一不解處,所有文本皆出自聖人,確是該當,只是依微臣看來,時文也不可或缺,微臣以爲若是將《臣軌》、《官僚新誡》、《樂書》三冊併入科舉應試文本,自可兼顧古今,實大善也,懇請娘娘明斷。”元萬頃躬着身子,潺潺而談,一舉將矛頭對準了潞王李賢所負責的科舉事宜。
譁然,一片譁然,元萬頃之言剛落,滿殿朝臣們再次轟然議論了起來,誰都想不到武后剛打完了太子一系的臉,居然轉瞬間又調轉槍口瞄上了李賢,莫非是真打算一朝便壓服了朝中所有實力派不成?再者,元萬頃去歲方纔跟李顯鬧出了個大疙瘩,這會兒居然當庭準備再次朝李顯兄弟倆發難了,這等戲碼着實是有夠精彩的,一衆朝臣們且驚且詫,自是全都就此騷動了起來。
怒了,李賢原本就對武后牡雞司晨極爲的不滿,再一見矛頭居然衝着自個兒來了,登時便狂怒了起來,臉色黑沉地冷哼了一聲,大步站了出來,高聲喝道:“母后,兒臣反對!”
一見到李賢站了出來,朝臣們瞬間便全都安靜了下來,目光齊刷刷地全都凝聚在了武后的身上,都想看看武后會如何壓服一向便有些子桀驁不馴的李賢,可也有不少朝臣的目光卻投向了不動聲色地站在隊列裡的李顯。
嗯哼,這賊婆娘想作甚?一朝定乾坤麼?不對罷,再自信也沒這個理啊,就憑着一羣無恥至極的北門學士,她便能玩轉朝堂?壓根兒就辦不到!李顯面色雖平淡如常,可心裡頭卻是波瀾起伏不已,一時間也有些看不透武后此舉的用意何在,只能是先採取靜觀其變的做法了的,再者,李賢此時已站了出去,李顯自也就只能先穩住陣腳,免得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武后來個一網打盡。
“賢兒有異議麼,那好,便說來與本宮聽聽罷。”武后並不因李賢跳將出來打岔而動氣,也沒理會朝臣們的疑惑之目光,只是平靜地擡了下手,淡淡地說了一句道。
“母后明鑑,聖人文集乃微言大義,天下共尊之聖理也,自古以來,無人能有與之並肩者,今所謂的時文,與古之聖賢比較,不啻於瑩火比之皓月,強並而列之,徒遺笑千古耳,兒臣實不敢苟同此等妄言!”李賢的個性素來剛強,雖對武后有所畏懼,卻絕不似太子那般軟弱,毫不客氣地便將元萬頃的進諫駁斥得個狗血淋頭,絲毫不顧忌武后的臉面問題,此言一出,滿朝再次一片譁然。
“皇后娘娘,微臣以爲潞王殿下所言甚是!”
“皇后娘娘明鑑,元萬頃妄言無禮,有辱聖人之道,罪不容恕!”
“不錯,臣也以爲元萬頃狂悖無禮,其罪非小!”
……
李賢這一站將出來,其一系的官員諸如林奇、楊武之流的自是不敢怠慢,紛紛出列叱責元萬頃,到了最後,不少膽子大的朝臣們也紛紛站出來搖旗吶喊,大殿裡立時便滿是聲討元萬頃之聲,其勢之浩大,實非同小可,然則令朝臣們不解的是——一向總是支持李賢的李顯此番卻不見有所舉動,始終穩穩地站在隊列之中。
“嗯。”武后始終默默地聆聽着衆臣工們的反駁,臉色平淡至極,直到衆朝臣們鬧騰得夠了,武后這才虛虛地擡了下手,輕吭了一聲,止住了朝臣們最後的聲響,也沒急着出言表態,而是環視了一下殿中諸臣,末了,目光卻落在了李顯的身上,微微一笑,煞是和藹地開口道:“顯兒,爾素來有主見,對科舉一事也頗有心得,依你看來,元博士的諫言可行否?”
武后此言一出,滿殿大臣的目光“唰”地便全都聚焦在了李顯的身上,饒是李顯生性沉穩,值此時分,卻也一樣覺得壓力重重而來,心神不禁爲之一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