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

咸亨三年三月十五日,利在中央,宜嫁娶、奠基,典儀,潞王李顯於東宮聚賢殿登位爲太子;三月十八日,大比如期舉行,太子親爲主考,並於三月二十四日代帝主持殿試,取進士兩百,狀元爲年僅二十的長安舉子王晙,山西舉子謝盛爲榜眼,荊州襄樊老書生張柬之爲探花,前兩者皆入東宮爲官,唯有張柬之謝絕了太子的延攬,同時謝絕了吏部的安排,毅然投入英王府爲司倉參軍,引發一片惋惜之聲——世人皆以朝臣爲貴,東宮次之,地方官吏再次,而親王屬官爲末流,張柬之此舉擺明了有自貶之嫌,世人皆詫異,獨張柬之別無一言。

不管世人如何議,張柬之全都置之不理,唯實心任事耳,可李顯卻是不能讓張柬之受了委屈,悄悄派了人將其家小從襄樊接了來不說,還將其二子張遠、張明全都安排進了國子監進學,待遇可謂是殊榮,然,張柬之殊無一句謝語,王府人等鹹怪之,獨李顯信任愈加,府中政務盡由張柬之做主,至此,內有張柬之,外有狄仁傑,李顯的政治班底已算是基本到了位,剩下的也就是些補缺補漏的工作罷了,於李顯而言,自是件值得大肆慶賀上一番的美事,不過麼,爲不引起非議,李顯還是極爲明智地保持了低調,來了個悶聲發大財。

李顯是真心想低調,概因此時的朝局詭異得很,各方都無甚動靜,大傢伙好像是約好了一般,全都玩起了深沉來了,朝堂裡秩序井然,諸事順遂得很,李顯自然也不想在這等時分胡亂挑起風波,萬一要是成了衆矢之的,那樂子可是小不到哪去,出頭的檐子總是先爛的罷,李顯可不想去當那個出頭鳥,於是乎,日子就這麼平靜地流逝着,一轉眼,已是到了端午大節,儘管此際尚在國喪期間,照例不能宴飲,然,爲照顧民情,高宗特下了明詔,準開禁三日,天下百姓聞之,無有不稱頌者,未能於入主東宮大典時盡興的李賢更是興奮得早早便下了請柬,要藉此良機大宴一番以爲慶賀,作爲李賢上位的最大功臣,李顯自然是主賓之一,這酒宴不管李顯願意不願意,那自然都是得去的,不單得去,還得高調前往,若不然,怎顯得出兄弟倆的親密無間,這不,午時纔會開宴,李顯巳時三刻便到了,不僅是人到了,大禮也一併送到,一出手便是三千貫的飛鈔,可把缺錢缺得厲害的李賢給樂得嘴都合不攏了,親自出迎不說,還特意安排李顯在聚賢殿後殿裡休息,以待宴會之開始,禮數倒也算是周至得很。

三千貫於旁人來說,是個天大的數字,可對於李顯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要知道李顯如今可是家大業大——由鄧誠負責的“鄧記商號”如今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商號,隱在暗處的資產就不用說,光是明面上的生意便驚人得很,還大多是獨門生意,儘管“鳴鏑”那頭開銷也大,可即便如此,每年的純收益都抵得上十分之一的國庫歲入了,當真是驚人得很,拿出這麼點小錢搏李賢一樂,自是無甚大不了之事,能瞅見李賢見錢眼開的小樣兒,李顯自是捨得,不單捨得,還跟着樂呵個不行,不過麼,待得一名前來送茶水的小宦官給李顯打了幾個暗號之後,李顯便有些子笑不起來了。

小宦官姓字名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乃是李顯安插進東宮的暗樁子之一,其所打的幾個暗號極其隱蔽,唯有李顯看得懂其中的意思之所在——有人要在宴席上發難,目標正是李顯,毫無疑問,這場發難李賢必定是清楚的,但其卻並沒有說將出來,這裡頭的蹊蹺可就大了去了。

發難?還真將老子當病貓了,這幫蠢貨要找死,那就來好了!李顯自是清楚自個兒這段時日雖說行事低調異常,可以前的風頭出得着實是過大了些,早成了各方都不能容忍的眼中釘、肉中刺,暗算是遲早要來的,只是何時來的問題罷了,當然了,李顯也早就做好的相關準備,卻也不是太在意,然則一想起李賢居然也在其中插了一手,李顯不由地便是一陣火大,只能說這廝實在是欠收拾了些,儘管李顯很理解其內心深處的擔憂之所在,畢竟無論是誰呆在太子那個位置上,對於李顯這麼個強勢的弟弟終歸是不可能完全放下心去的,動手是早晚的事,問題是這廝屁股都沒坐穩當呢,便琢磨着要過河拆橋了,真是不知道“死”字是咋寫的了。

“七弟,走,與爲兄一道入席罷!”

時間就在李顯沉思不已中飛快地流逝着,午時已是將至,一臉興奮的李賢從屏風後頭閃了出來,興致勃勃地對着李顯招了招手,笑呵呵地招呼了一聲道。

“太子哥哥有請,臣弟自當遵命。”

對於李賢其人,李顯已是準備放棄了的,但卻不能如此快地便放棄,至少在李顯去之官之前,必須讓李賢有着足夠與武后及李貞對抗的本錢,讓他們在朝中鬥個夠,從而爲李顯從容部署全局爭取時間,正因爲此,明知道李賢此番宴請用心叵測,可李顯還是沒打算與其扯破臉,故作不知地站了起來,笑呵呵地拱手應答了一句道。

“得,七弟又來了,說好了直管叫六哥便罷,甚太子不太子的,削哥哥的臉面不是?”

李賢心情顯然是極佳,這一見李顯給自己見禮,立馬故作生氣狀地板起了臉,假作不悅狀地埋汰了李顯一番。

切,咱要是真叫着“六哥”,只怕你小子心裡頭又要有陰影了,還真是虛僞到了家了,無趣!李顯對李賢可謂是瞭解至極,哪會不知這小子就是在那兒假模假樣地故作姿態罷了,心裡頭不免便是好大的一陣子歪膩,可也懶得說破,只是笑着迴應道:“太子哥哥教訓得是,只是君臣名分一定,臣弟可是不敢失了禮的,萬一要是被那幫子吃飽了便琢磨着參人的言官們奏上一本,回頭又是一場老大的風波,太子哥哥就莫要爲難臣弟了罷。”

“罷了,罷了,也由得你罷,走,走,走,莫讓大傢伙都等急了,今日爲兄可是要和七弟一醉方休的!”正如李顯所思的那般,李賢本就是假客套一把罷了,此際見李顯堅持,心中自是受用得緊,可臉上卻作出一派勉爲其難之狀,拉着李顯的手,邊說邊向房門外行了去。李顯也懶得跟其多計較,這便任由李賢在那兒裝溫情地演個夠,哥倆個一路說說笑笑地便行進了前殿。

“太子殿下到!”

前殿中,諸般人等正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着,突聞一聲尖細的嗓音在後殿與前殿的拐角處響了起來,自是都不敢怠慢,各自整容起了身,垂手而立,恭候着李賢的到來。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待得李賢兄弟倆並肩行進了前殿,一衆人等齊刷刷地躬身行禮問了安。

“免了,免了,都是自家兄弟,無須如此客套,都請坐罷。”

李賢自得意滿地行上了中間大位,也不急着落座,而是環視了一下殿中諸人,笑呵呵地一壓手,一派隨和狀地吩咐了一句道。

“臣等謝太子殿下賜座!”

李賢可以裝謙遜,衆人卻不敢失了禮,照老例謝了恩,這才各自落了座。

呵呵,自家兄弟?還真都是自家兄弟來着!趁着李賢在那兒擺架子的當口,李顯早已將在場諸人全都看了個清楚,這一見來赴宴者就十數人,還真都能算得上兄弟——李旭輪這個正牌子的兄弟不算,李貞四子是堂兄弟,再加上紀王李慎七子中的四個——李續、李琮、李睿、李秀也是堂兄弟,至於武家四人算是表兄弟,唯一的例外便是與武家四兄弟坐在一起的明崇儼,這麼一大幫子人裡頭各方皆有代表,活脫脫一個聯合國之架勢。

“上歌舞!”

李賢顯然很享受衆人的恭敬,特意沉吟了片刻,這才一擊掌,得意洋洋地吩咐了一聲,旋即便見十數名盛裝舞女婷婷嫋嫋地從殿外飄了進來,鼓樂聲大作間,水袖飛揚,歌聲漸起中,炫舞翩翩,好不熱鬧。

自李弘死後,大傢伙都已是許久不曾暢飲,這一得了便,自是全都放開了喝,加之在座的都是年輕人,喝起酒來,盡皆豪爽得緊,一通歌舞方歇,酒卻早已過了三巡,氣氛不可謂不融洽,不過麼,隱隱中卻有着晦暗的氣息在殿中流轉着,只是極淡,若非心如明鏡者,斷然有所察覺,當然了,對於李顯來說,卻是不成問題,他早就注意到了那幫子兄弟們之間的眉來眼去,可也不怎麼在意,該喝酒時照喝不誤,該喝彩時也沒落下,渾然一派享受盛宴之從容,直到明崇儼端起酒樽行將過來之際,李顯雖尚笑着,可眼神裡卻多了幾絲幾難以察覺的肅殺之氣,概因李顯很清楚,戲肉要來了……

第82章 下點眼藥(下)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199章 統一認識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158章 無疾而終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553章 大決戰(四)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373章 危局(中)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770章 夜襲(上)第35章 死纏濫打(下)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242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上)第644章 調虎離山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516章 伏牛川之戰(一)第40章 倒黴的孩子(下)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373章 危局(上)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814章 完勝(上)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32章 考驗(下)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160章 驀然回首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646章 謎底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721章 都在演戲(上)第17章 急轉直下第502章 及時雨
第82章 下點眼藥(下)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199章 統一認識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158章 無疾而終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553章 大決戰(四)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373章 危局(中)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770章 夜襲(上)第35章 死纏濫打(下)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242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上)第644章 調虎離山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516章 伏牛川之戰(一)第40章 倒黴的孩子(下)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373章 危局(上)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814章 完勝(上)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32章 考驗(下)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160章 驀然回首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646章 謎底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721章 都在演戲(上)第17章 急轉直下第502章 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