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意外的結果

就算再昏庸的帝王,那也是帝王,身爲帝王者,那便有着帝王的威嚴,自不容他人輕犯了去,一旦有所觸怒,那離倒黴也就不遠了,毫無疑問,太子的所作所爲已是引起了高宗的極大不滿,在不能輕動太子的情況下,蕭明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死倒是不至於,可被貶怕已是難免,這一點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都已是心中有數,然則有數歸有數,不管是兔死狐悲也好,還是同氣連枝也罷,該緩頰的總還是得緩上一緩,於是乎,滿大殿裡盡皆是爲蕭明開解之言在響個不停。

“公心?好一個公心,朕說過多少回了,凡社稷之事,當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而外成也,爾莫忘三國曹子建之《七步詩》耶?弘兒啊,爾既爲太子,又是兄長,就這麼幾個弟弟都容不得麼?朕倒是不信了。”

高宗或許是憋屈了多年之故,這一回一發作起來,便有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猛烈,絲毫沒給太子留半點的情面,話說得極重,連三國曹子建的典故都搬了出來,簡直就是指着太子的鼻子在罵其不孝了。

“父皇息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一聽高宗將話說得如此之重,太子登時便吃不住勁了,一頭跪倒在地,磕頭連連地直呼不敢。

“弘兒,爾自小便知書達禮,向來乖孝,今日所爲朕相信不是出自爾之本心,當是被小人慫恿所致,朕不忍罪爾,望爾好生自省,莫要再誤。”

高宗在當皇子之時,並不曾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可卻看多了諸般兄弟爾虞我詐的場面,也曾因一幫子兄弟的奪嫡而飽受牽連之苦,儘管出於政治需要,高宗本人也不得不在幾個兒子中找一個平衡,可打心眼裡卻萬萬不願見自家這幾個嫡子也走上那條道路,此際見太子認了錯,高宗也就不爲己甚,只是放緩了語氣,好生教育了太子一番。

“父皇聖明,兒臣自當牢記父皇之教訓,定不敢有所或忘。”

太子是徹底被高宗的突然“雄起”搞怕了,眼瞅着事已不可爲,自不敢再強扛,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認錯了事,至於蕭明的結局會如何,太子這會兒已是顧不上去理會了。

“記住便好,弘兒的話朕還是信得過的。”

高宗並沒有換馬的意思,自是不會死揪着太子的錯處不放,這一見太子已認了錯,自也就不打算再追究此事,這便點了點頭,和藹地說了一句,便即虛擡了下手,示意太子回座。

“兒臣謝父皇隆恩。”

太子已是徹底膽怯了,恭恭敬敬地謝過了恩,便即謹慎地坐回了原位,不敢再有旁的舉動。

“陛下,老臣以爲潞、英二位殿下雖皆是當世英才,然,居之臺閣卻與朝廷體制不符,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雖已退縮,可閻立本卻不肯退讓,在他看來,不能將潞、英二王排擠出朝堂已是失敗,倘若反倒讓二王加深在朝堂的根基,那便是敗上加敗,一旦真是如此,太子的東宮大位怕就得搖搖欲墜了的,而這是閻立本萬萬不願見到之局面,哪怕此際高宗已是“雄起”,可閻立本卻還是強硬地站出來反對道。

“陛下,老臣亦是這般看法,還請陛下三思!”

樂彥瑋與閻立本是一樣的心思,二人如今都已是太子的心腹重臣,自不願見到二王崛起之局面,這便站出來高聲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臣妾以爲閻相、樂相所言有理,賢兒、顯兒皆大才,於朝堂上參知政事似更適宜些,至於部務麼,還是交給底下人去辦爲妥。”

不止是太子一系不想坐看二王勢大,武后也同樣如此,這一見高宗的臉色又開始晴轉多雲,自不肯見高宗將旨意就此定了下來,這便從旁插了一句道。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武后這麼一發話,已被高宗震懾住的朝臣們自是全都回過了神來,不止是太子與武后兩派人馬齊聲附和,便是連不少中立的朝臣們也跟着發了話,很顯然,大傢伙都不樂意與親王一起共事,那是沒地給自個兒找不痛快來着。

得,再不出面怕是要惹衆怒了!李顯對兵部的勾當自然是眼饞得很,且不說拿下了兵部便意味着擁有了一定的調兵權,也不說躋身臺閣之後,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要重上不少,就說有了這麼一塊自留地,李顯便可趁機大肆擴展自個兒在朝堂上的地盤,不過麼,眼饞歸眼饞,李顯的頭腦還是清醒無比的,自是知曉這麼塊大肥肉不是現時的自己能吞得下去的,真要這麼做了,那便是自尋死路,不但太子要對付自己,只怕武后那頭也會將自個兒當成必除的首要目標,這等後果之嚴重可不是李顯樂意見到的。

“父皇,兒臣以爲母后所言甚是,懇請父皇收回成命。”

不等高宗表態,李顯已從旁閃了出來,一臉子誠懇地遜謝道。

“父皇,兒臣亦是此意,懇請父皇三思。”

李賢原本正期盼着這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能真兒個地落到自家懷中,可一見到李顯已出面推辭,他縱使再不情願,也不敢不跟着表態上一番。

“唔……”

高宗之所以將二王安排進臺閣,用意自然是要遏制一下太子日益高漲的聲勢,然則先前已發落了太子一番,已算是狠狠地削了太子的臉面,此際實是不好再變本加厲地整上一回,可又不情願自食其言,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好不容易纔揚眉吐氣了一把,再怎麼着也不願就此有窩囊了下去,沉吟了好一陣子,也沒沉吟個所以然出來,大殿上的場面登時便有些子僵住了。

“陛下,臣妾記得顯兒嘗言而今之將才老化,亟需有所變革,今文比已成定製,效果稍顯,若是武試亦能如此行去,或可解將才不足之厄,顯兒素來知兵,又有徵戰之經驗,恰是最合適之人選,不知陛下以爲可行否?”僵持的場面一持續,武后便有些子看不下去了,唯恐高宗一意孤行到底,忙笑着出言勸諫道。

“媚娘斯言大善,就這麼定了!”高宗雖難得地發了回飈,可本性上還是沒多大的改變,先前之所以沉吟,只是面子上放不下來罷了,這一聽武后如此說法,自也不願與羣臣們鬧得過僵,順勢便將事情給定了下來。

“陛下聖明!”

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雖對這等結果還是不滿意,可總好過被李顯把持了兵部來得強,再說了,有了高宗先前的發作,朝臣們也實在是不敢再多過逼迫高宗,只能是各自稱頌不已了的。

“顯兒,俗話說,文以安邦,武以定國,武若不成,天下必亂,今,羣臣舉薦於爾,行武試之舉措,爾可敢爲否?”高宗對李顯的能耐自是信得過的,不過麼,該問的話還是得當衆問上一回,待得羣臣稱頌一畢,高宗便即招手將李顯叫到了御前,溫言問了一句道。

“兒臣願爲父皇效犬馬之勞,兩年必成其事!”

對於武舉之事,李顯早就有了腹稿,壓根兒就不怕做不到,回答起來自是信心滿當得很,當然了,在李顯的全盤軍制改革中,武舉並非最佳方案,可眼下還輪不到李顯來做這個主,這會兒也就只能先如此行了去,以後再做旁的打算也不遲。

“好,有顯兒這句話,朕也就放心了,至於賢兒麼,明春大比將近,賢兒身爲副主考,還須多加努力纔好,莫要辜負了朕之厚望。”安排好了李顯,高宗也不想冷落了李賢,這便笑着也安撫了李賢一句。

“兒臣等謹遵父皇之命!”

眼瞅着將將到了嘴邊的鴨子就這麼飛了,李賢心裡頭可是失落得緊,可這當口上,哪敢有絲毫不滿的表示,也就只能是躬身應諾不迭了的。

“嗯,如此甚好,朕將拭目以待。”

高宗顯然已無心再議旁的事務,丟下句話之後,便即站起了身來,抖了抖寬大的衣袖,緩步向後殿行了去,武后見狀,也款款地起身跟在了高宗的身後。

“散朝!”

高宗與武后這一離開,侍候在側的高和勝自是不敢怠慢,扯着嗓子呼喝了一聲,緊趕着便跟了上去。

早朝既已結束,羣臣們自是三三兩兩地散了去,然則太子卻並未似往日那般隨着高宗等人轉進後殿,而是緩步走到了李顯的身前,煞是和藹可親地拱手道:“七弟,恭喜了。”

恭喜個屁啊,你小子還真是好人壞人一塊兒都當了,不嫌無聊麼?李顯多精明的個人,自是知曉李弘此際前來套近乎的用意何在,左右不過是在顯示其虛懷若谷的氣度之餘,也指望着能與李顯重修舊好罷了,不過麼,李顯卻並不打算跟太子當衆撕破了臉,這便呵呵一笑道:“全賴太子哥哥成全了,小弟自當銘記在心,實不敢或忘。”

“那便好,以七弟之大才,想來不愁武舉之事不成,爲兄便在此先預祝七弟馬到功成了。”

一聽李顯語帶雙關,李弘的臉色瞬間便是一黯,可很快便恢復了過來,微笑地道了聲賀,便領着一衆小宦官們自去了。

望着李弘那略有些佝僂的離去之身影,李顯的心裡頭不但沒有一絲成功化解險情的得意,心情反倒就此沉重了起來,眼神裡隱隱有着憂慮的光芒在閃動不已……

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30章 考驗(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53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496章 大海濤聲(五)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第83章 殤之慟(上)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615章 舉重若輕(中)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646章 謎底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537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五)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729章 計中計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807章 善後事宜(上)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32章 考驗(下)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84章 殤之慟(下)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
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30章 考驗(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53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496章 大海濤聲(五)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第83章 殤之慟(上)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615章 舉重若輕(中)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646章 謎底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537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五)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729章 計中計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807章 善後事宜(上)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32章 考驗(下)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84章 殤之慟(下)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