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愁舊恨(上)

冬天的樹木本就蕭瑟,僅餘一樹稀疏的枝幹而已,修剪起來自是容易得很,哪怕一衆小宦官們手腳並不算太麻利,卻也花不了太多的時間便已完了事,但見原本有着三叉側枝的喬木徹底變成了光潔溜溜的一支主杆,筆直地直指長空,隱隱然竟給人以利劍破空般的銳利之感,與周邊的環境實難談得上融洽,顯得格外的醒目與突兀。

“七弟可懂園藝麼?”一衆小宦官們收工散去後,始終默默不語的李弘側頭瞄了木然着臉的李顯一眼,突地笑着問了一句道。

“臣弟愚鈍,還請太子哥哥賜教。”李顯是不懂園藝,可對於李弘讓自己觀摩“園藝”的用心卻是心中有數的,當然了,懂歸懂,裝傻還是要的,這便略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語氣懇切地回答道。

“賜教談不上,說起來爲兄對此也是門外漢,可有一條爲兄卻是知道的,所謂樹不修無以成材,正如玉不雕不成器是一個道理,七弟以爲然否?”李弘似笑非笑地看着園中的那棵喬木,語氣平靜地提點了一句道。

“太子哥哥教訓的是,臣弟自當牢記在心,不敢或忘。”一聽此言,李顯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抽,可卻不敢帶到臉上來,只能是躬着身子應承道。

“七弟無須如此,不過是自家兄弟說笑而已,罷了,不說這個了,左右這天已近了午,七弟就在此陪爲兄用了膳,敘些閒話好了。”李弘顯然對李顯的恭敬態度甚是滿意,這便笑着揮了揮手,隨口說了一句,而後走回到閣中的主位上坐了下來。

“臣弟正欲向太子哥哥討教,那就卻之不恭矣。”李顯做了個鬼臉,笑嘻嘻地應答了一聲,走到李弘下首的几子後頭,滿臉笑容地也落了坐。

“呵,七弟還是如此頑皮。”這一見李顯如此作態,李弘不由地便搖頭笑了起來,而後一鼓掌,自有侍候在旁的宦官宮女們忙忙碌碌地將各色酒食端將上來,擺滿了兄弟倆面前的几子,歌舞一上,小哥倆便就此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開了。

李弘一向體弱,並不善酒,李顯雖量好,可對這時代的酒卻無甚特別的興致,這酒喝起來的氣氛自是不怎麼熱鬧,也就是風花雪月地閒扯着罷了,看着是相談甚歡,實際上,彼此間卻隱隱有着一層看不見的隔閡在,再無往日裡兄弟倆之間無話不說的融洽。

臉在笑,心卻在疼,面對着李弘言語間隱隱透着的挽回之情意,李顯只能是裝傻再裝傻,可內心深處卻是一種難言的感傷——在外人眼中,李弘向以仁孝著稱,個性上有些偏軟,然則李顯卻很清楚那些不過只是表象而已,實際上,李弘不但博學多才,其賢與能並不在李賢之下,更難得的是極有主見,外圓而內剛,真算起來的話,可以說是四兄弟中最恰當的皇位繼承人,唯一的缺點就是身體稍差了一些而已,由其來繼承皇位,李顯實是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服氣之心思,若是可能的話,李顯其實很想幫着這個一向對自己友善的長兄,可惜,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不過是個奢望罷了。

李弘能撐得到上位爲帝麼?答案是絕無可能,並非其無能,根由恰恰是因其太能幹,擋了武媚孃的道之故——李弘三歲爲太子,八歲即曾監國,到了今時,十數年的太子生涯已有了近十次的監國經歷,期間建樹頗多,深受羣臣之擁戴,也深得高宗之歡心,被視爲繼承人的不二人選,若是不出意外,高宗百年之後,李弘繼位登基本是板上釘釘之事,縱使李賢再如何蹦躂,也絕對改變不了這個趨勢,然則武媚娘卻能,一心想要總攬朝政的武媚娘是絕對容不得一個強勢的太子存在的,以李弘的個性而論,他是絕對鬥不過心狠手辣的武后的,身死道消是必然之事。

力挽狂瀾?笑話而已,對此,李顯很有自知之明,哪怕是早已知曉了歷史的走向,但他卻絕不以爲自己能偉大到足以螳臂擋車的地步,只因一切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實力來說話,很顯然,實力的積累需要的是時間,而時間正是李顯最缺乏的東西,他不敢也不願將自己的命運賭博似地投在李弘的身上,否則的話,極有可能便會玉石俱焚,故此,面對着李弘的殷殷期望,李顯所能做的只有裝傻,哪怕內心深處再疼,卻也一樣無可奈何。

哥倆個都是聰明人,有些話即使不說破,彼此間也都能理會得到,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儘管兄弟倆面上還都和睦無比的敷衍來去着,可各自的心卻在杯來盞往間越離越遠,雖不致到無話可說之地步,可盡歡只心卻已是蕩然不存,前後不過是半個時辰左右,無心多逗留的李顯找了由頭告辭,而李弘也沒有留李顯詳談之意,一場兄弟間的對話就此草草收了場。

“殿下。”

春華門外,剛用過乾糧的高邈正與一衆周王府侍衛們笑鬧着,眼光的餘角突然瞄到李顯正從宮門裡行將出來,顧不得再瞎扯,忙不迭地跑上前去,輕喚了一聲,雖沒多嘴發問,可臉上卻滿是疑惑之色,概因往日裡但凡李顯進了東宮,總是要盤纏許久纔會盡興而歸,可今日卻是早早便離去,實由不得高邈不疑惑萬分了的。

“嗯。”此番入東宮雖說不曾與太子真正地扯破臉,可實際上卻已是分道揚鑣了的,故此,李顯面色雖平淡如常,其實內心裡卻滿是傷感,此際見高邈迎上前來,實是懶得多廢口舌,只是木然地看了高邈一眼,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腳下卻沒有絲毫的停頓,大步向馬車所在處行了過去,高邈見狀,自是不敢多問,忙不迭地一轉身跟在了李顯的身後。

“出城,去城東清風觀”

李顯心緒不佳,實不想就此打道回府,正琢磨着該去何處之際,突然想起了前些日子與高邈閒扯時提到的李淳風,這便隨口吩咐了一句,而後一哈腰鑽進了車廂之中……

清風觀位於長安城東三裡處,說是道觀,卻絕無香客,只因此觀乃是當今太史令李淳風的府宅——李淳風,大唐一代奇人,其父李播,隋朝時曾擔任過地方官員,“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爲道士”,李播其人頗有文學,自號“黃冠子”,李淳風自幼隨父習文,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學、陰陽之學,九歲便遠赴河南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爲師,隨之遊俠江湖,十七歲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爲李世民的謀士,後又拜入袁天罡門下,精研術數,制定曆法,作《推背圖》,一生建樹極多;精技擊,善劍術,曾參與“玄武門之變”,親手格殺江湖巨擎數人,宦海四十載,歷三朝,累官遷至太史令,其爲人低調,雖在朝中屢任高官,卻從不與羣臣私下往來,頗有孤僻之名,尤其是所住府宅爲道觀,又常着道袍,更是常爲人詬病,然,三任皇帝皆優容之,實爲初唐官場之異數。

“殿下,您請稍候,奴婢這就去叫門。”

雪天路滑難行,李顯一行人從東宮出發,整整走了一個多時辰才趕到了“清風觀”,高邈一邊小心翼翼地侍候着李顯下了馬車,一邊謹慎地建議道。

“唔,還是本王親自去好了。”李顯這一路顛簸下來,小身子骨已是有些子吃不消了,可卻不想失了禮數,這便一擺手,拒絕了高邈的提議,揮手示意一衆侍衛們在原地等候,他自己卻邁着已有些麻木的雙腿向大門緊閉的清風觀行了去,高邈見狀,忙緊跟在了李顯的身後。

“無量天尊,施主可有事麼?”

待得到了觀前,高邈急走數步,搶到了前頭,伸手抓起門環,重重地敲了幾下,不多時,門“咯吱”一聲敞開了條縫隙,一名年約十三、四歲的小道童從門縫裡閃了出來,眯縫着眼看了看李顯主僕,又看了看不遠處的王府車駕,卻並未有絲毫的慌亂,只是打了個稽首,波瀾不驚地出言問道。

“小王李顯,特來求見李太史,還請小師傅代爲通稟一聲。”李顯見這道童氣度不凡,倒也不敢輕看此人,這便笑着自我介紹了一番。

“原來是周王殿下,貧道玉磯子失禮了,還請殿下海涵。”小道童再次打了個稽首,微笑着道:“家師有言,今日必有貴客到,吩咐小道若是貴客到了,只管自行進門即可,無須通稟。”

不會吧,咱來此可是臨時起意的,難不成李淳風竟然連這都能算得出來?一聽玉磯子如此說法,李顯不由地便愣住了,將信將疑地看着小道童,好一陣子愣神之後,這才點了下頭道:“既如此,那小王就不客氣了,還請道長代爲引路罷。”

“殿下請。”玉磯子沒再多廢話,只是笑着一擺手,示意李顯隨其進觀。

清風觀並不大,也就三進院子而已,這一路行去,不多會便已到了後院,方纔轉過一道照壁,入眼便見一老一少正無言地端坐在一座小石亭中——老者背對李顯而坐,一時半會看不清面目,可那少年卻是面朝院門,李顯自是第一眼便將此人收入眼底,可就是這麼一眼,卻令李顯的臉色瞬間便是一陣的蒼白……

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528章 乾字計劃(二)第229章 馴“明”記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30章 考驗(上)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19章 蘿/莉養成計劃?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340章 胸有宏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179章 謀奪帥印(四)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80章 趕盡殺絕(下)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643章 寸步不讓(下)第14章 家庭會議第665章 驛站驚魂夜(上)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349章 據理力爭(下)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431章 盡皆歸降第255章 公堂上的較量(下)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432章 欽差駕到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293章 兄弟之約(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315章 見還是不見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815章 完勝(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339章 大航海計劃(下)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17章 急轉直下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688章 糊塗案糊塗斷(九)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728章 飛鳥行動(下)第40章 倒黴的孩子(下)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733章 劉仁軌來訪
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528章 乾字計劃(二)第229章 馴“明”記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30章 考驗(上)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19章 蘿/莉養成計劃?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340章 胸有宏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179章 謀奪帥印(四)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80章 趕盡殺絕(下)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643章 寸步不讓(下)第14章 家庭會議第665章 驛站驚魂夜(上)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349章 據理力爭(下)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431章 盡皆歸降第255章 公堂上的較量(下)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432章 欽差駕到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293章 兄弟之約(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315章 見還是不見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815章 完勝(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339章 大航海計劃(下)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17章 急轉直下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688章 糊塗案糊塗斷(九)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728章 飛鳥行動(下)第40章 倒黴的孩子(下)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733章 劉仁軌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