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

站出來附和蕭明的朝臣們越來越多,到了末了,已有五十餘名朝臣躬身立於大殿之上,竟已超過了朝臣總數的四分之一,內裡還不乏閻立本、樂彥瑋這等宰輔重臣,其情其景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驚世駭俗,所凝聚出來的壓力之大,着實驚人至極,倘若神經稍脆弱些之人,只怕便得崩潰當場,然則李顯卻是一點都不在意,就當朝臣們的諫議是清風拂面一般,不說出面辯解了,便是連眉頭都不曾皺上一下,就宛若朝臣們所言之事完全與己無關似的。

擔心?一點都不!事到如今,李顯看得比誰都清楚,在他看來,該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以爲大局在握的太子,理由麼,說來也簡單,正所謂否極泰來,泰極的話,那就該是否來了——別看太子眼下權柄赫赫,威風八面,但卻忘了最根本的一條,太子只是太子,半君而已,並非帝王,妄圖以勢壓帝王的結果麼,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哪怕高宗一向懦弱,卻也必定無法容忍一個權勢滔天的太子,制衡與打壓自也就是必然之事了的,一句話,太子此番操之過急之下,怕是要吃大苦頭了,至於太子會吃何等苦頭,李顯卻是絲毫都不關心,左右那廝如此之得意忘形,也活該被好生敲打上一番,真正值得李顯注意的是武后那頭的動向,那才真是決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政治格局變化之關鍵所在。

“裴愛卿,爾身爲左相,乃羣臣之首,朕想聽聽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果不出李顯所料,隨着越來越多的朝臣站將出來,高宗臉上的笑意便愈發淡了下去,到了末了,已是陰霾遍佈,但卻並未就此發作出來,而是棄出諫之羣臣於不顧,冷冰冰地點了裴行儉的名。

一聽到高宗點了裴行儉的名,正嚷嚷着的朝臣們立馬便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齊刷刷地聚焦到了位列朝臣之首的裴行儉身上,概因裴行儉其人文武雙全、戰功彪炳,又以敢言而著稱,無論是個人威望還是經略天下的才幹,都是滿大唐裡獨一份的人物,從其口中說出來的話分量自是極重。

“回陛下話,此乃天子家事也,臣不敢與聞,唯陛下聖裁之。”

裴行儉乃是當今難得的智者,看得自是比旁人都更深遠幾分,在其內心深處,始終認定武后方是亂政的根源之所在,只不過因有着當年立後之際的教訓在,裴行儉爲相之時,總是做得多,說得少,在暗中沒少給武后一黨下些絆子,可明面上卻是從不與武后一黨起衝突,至於諸皇子之爭麼,裴行儉卻是十二萬分地不想參與其中,哪怕其心裡頭其實是很看好李顯這個名義上的“小師弟”,但他卻絕不會在公開場合裡支持李顯,此番諸皇子之官一事上,裴行儉始終就不曾發表過意見,今日朝堂上原本也是打算作壁上觀的,奈何卻還是沒能躲將過去,這一聽高宗點了名,裴行儉自不敢不答,略一沉吟之後,便即給出了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嗯,愛卿之言甚合朕意。”

裴行儉的話其實就是一句廢話,說了跟沒說是一碼事兒,不過麼,高宗卻顯然很樂意聞之,臉色微霽,擺了下手,示意裴行儉歸位,旋即便將目光轉到了李顯的身上,嘴角一挑,露出了絲和煦的微笑,溫言地開口道:“顯兒,蕭御史的本章爾可是都聽見了,有甚想法麼,嗯?”

“回父皇的話,兒臣身爲皇子,爲父皇分憂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至於其餘,不在兒臣考慮範圍之中,但凡父皇有命,兒臣莫敢不從。”李顯一聽便明白了高宗的意思,心中暗笑不已,可口中卻是高調連連,擺出“革命的一塊磚”之高姿態,慷慨激昂地回答道。

“好,斯言大善,朕沒看錯顯兒,好,甚好。”高宗對李顯是越看越喜歡,鼓着掌,好生誇獎了李顯幾句,雖不曾明確對之官一事表態,可言中之意便已是明擺着否決了蕭明等人的上本。

“父皇,兒臣以爲七弟當真大才也,須當重用爲宜,今遼東初平,而新羅又亂,須得有大才之輩鎮之,七弟去歲一戰,而吐蕃膽寒,實能人所不能,若以七弟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何愁北方不靖,此兒臣之愚見也,懇請父皇明斷。”

一聽高宗的話不對味,李弘顯然是坐不住了,在他看來,已是半死不活的李賢壓根兒就沒啥大威脅,倒是李顯這個總躲在李賢背後的傢伙方是最大的禍害,自不肯讓李顯如此輕鬆地便過了關去,這便不待高宗將話挑明瞭,立馬站了起來,一派激昂狀地進言道。

“弘兒此言大謬,須知兵危兇險,稍有不慎便是血染黃沙之下場,爾如此極力推薦顯兒出征,是何道理,嗯?”李弘話音剛落,始終默默端坐在高宗身邊的武后突然面色一厲,毫不客氣地便出言訓斥了李弘一番,言辭激烈,壓根兒就沒給李弘這個太子留半點的情面。

“母后,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兒臣只是……”

太子萬萬沒想到武后居然會在此時出手攔截,而且還將話說得如此之重,登時便有些子亂了分寸,臉色瞬間漲得通紅如血,忙不迭地便要出言辯解上一番。

“只是個甚,爾就這麼幾個弟弟,莫非都要送到戰場上去方纔稱心麼?爲人兄長者,不加體恤弟弟們也就罷了,相煎如此,於心何忍哉!”

武后抓住了破綻便不鬆手,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太子的辯解之言,話語越說越是尖刻,直駁斥得李弘滿頭大汗狂涌不止,一衆朝臣們見狀,全都傻了眼,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會有如此巨大的一個轉折。

嘖嘖,厲害啊,連捎帶打地,這老賊婆子還真不是盞省油的燈!旁人看不住武后此舉的用意,可李顯卻是一眼便看穿了箇中之蹊蹺,此無它,藉機打擊太子的威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麼,不外乎是賣李顯一個好,伸出一枝虛假的橄欖枝以誘使李顯感恩戴德,倘若李顯沒有三世的記憶在身的話,鬧不好還真會被武后感動了去,至於現在麼,李顯自然是不會去理睬武后的“好意”的。

“母后言重了,兒臣以爲太子哥哥斷不是那等無情無義之輩,舉薦兒臣去平遼,也是出自公心,倘若父皇有命,兒臣定當蕩平全遼,保我大唐北疆之寧靖。”李顯雖對太子如此公然逼迫極之不滿,但卻更不想見到武后藉機扳回局面,這便站將出來,高聲打岔了一句道。

“母后明鑑,兒臣所思確如七弟所言,斷不敢有絲毫相煎之意,還請父皇、母后明察。”太子正窘迫萬分之際,這一得了李顯的解圍,立馬打蛇隨棍上,緊趕着出言附和了一句道。

“嗯,弘兒斯言朕信得過。”

武后顯然是沒料到李顯竟然如此的不賞臉,登時便被狠狠地噎了一下,臉色瞬間便爲之一沉,然則卻有不好就此發作,正自尷尬間,幸得高宗出言緩頰了一句,立馬便順勢閉緊了嘴,不再多言,只是拿眼瞟了下李顯,隱約間有股淡淡的煞氣在涌動。

“父皇聖明。”

李弘得脫大難,自不敢再在之官一事上多言,稱頌了一句之後,便即落了座,與武后一般閉緊了嘴,再不敢輕舉妄動了。

“諸位愛卿既以爲年長皇子該之官,朕看也是可行的,然,爲之官而之官卻是萬不可取,依朕看來,賢兒、顯兒皆棟樑也,放之地方,未免屈才了些,既如此,朕看就讓賢兒入國子監幫辦學政,至於顯兒麼,便去兵部幫襯着好了。”高宗沒再去理會太子的尷尬,而是環視了一下兀自躬身立於大殿上的一衆太子心腹們,語重心長地開口道。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朝堂自有體制,皇子之官乃是祖制,擅改不得,微臣懇請陛下三思!”高宗話語剛落,蕭明已是一頭跪倒在地,高聲抗爭了起來。

“陛下三思!”

“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擅改祖制非祥兆也,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

蕭明這麼一嚷嚷,已被高宗之言震昏了頭的羣臣們立馬便醒過了神來,紛紛出言反對,聲音噪雜成了一片。

“大膽蕭明,爾欲離間我天家父子耶?來啊,將這蠢貨叉出去!”

這一見蕭明如此冥頑不明,高宗登時便怒了,一拍龍案,罕有地當庭暴怒了起來,這一吼之下,羣臣全都就此呆愣住了,眼睜睜地看着蕭明哀嚎着被數名殿前侍衛拖下了大殿,一時間竟無敢出頭爲蕭明緩頰者。

“父皇息怒,蕭御史所言雖過了些,卻也是出自公心,還望父皇寬恕於其。”

經先前被羞辱之慘,太子本已膽怯,可一見蕭明要遭殃,卻又無法坐視,沒奈何,只能狀着膽子站了起來,溫言勸解道。

“陛下息怒,臣等確是出自公心。”

有了太子的出頭,一衆朝臣們總算是有了主心骨,這便紛紛出言勸解了起來,只是聲音裡早沒了先前逼迫高宗之際的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隱隱的心寒……

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237章 亂之序幕(中)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568章 英雄末路(三)第252章 明槍暗箭(六)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386章 廓州烽火(四)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415章 紛紛退讓(中)第272章 決勝一擊(上)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179章 謀奪帥印(四)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745章 艱難的和議(二)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675章 殺明(上)第34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120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上)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151章 兩個蘿/莉一臺戲第551章 大決戰(二)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84章 殤之慟(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775章 鐵騎縱橫(五)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三)
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237章 亂之序幕(中)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568章 英雄末路(三)第252章 明槍暗箭(六)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386章 廓州烽火(四)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415章 紛紛退讓(中)第272章 決勝一擊(上)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179章 謀奪帥印(四)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745章 艱難的和議(二)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675章 殺明(上)第34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120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上)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151章 兩個蘿/莉一臺戲第551章 大決戰(二)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84章 殤之慟(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756章 御前紛爭(上)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775章 鐵騎縱橫(五)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