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

華盛頓,聯邦政府正在組織撤離。隨着前線的不斷失利,戰火已經燒到了聯邦首都。

馬里蘭州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擋住南軍的腳步,沒辦法拖後腿的人太多了,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就算是聯邦軍隊再努力也是徒勞。

況且,聯邦政府要防守的地方太多。相比之下華盛頓最大的價值在政治上,五大湖地區纔是聯邦政府的核心。

可以這麼說,只要五大湖工業區不丟,聯邦政府就有鎮壓叛亂的底氣。反之,這場戰爭根本就沒法打了。

林肯總統慎重的問道:“格蘭特將軍,我要一個確切的答案,華盛頓能不能守住?”

格蘭特因爲戰爭快速竄紅的聯邦將領,他指揮聯邦軍隊取得了第一次大捷,成爲了這次華盛頓保衛戰的主角。

這並不是一份好差事,在聯邦軍隊處於下風的情況,要守住首都太難了。

別的地方丟了也就丟了,反正整體戰局中聯邦軍隊都是一路潰敗,聯邦政府也不可能追究責任。

所謂的歷史名將在實力面前還是得認慫,聯邦政府後世被鼓吹的名將,戰場上都被打的稀裡糊塗,偶爾贏一次都要靠運氣。

這不是他們的指揮能力問題不行,主要是聯邦軍隊執行能力不足。

一幫剛剛放下傢伙事兒的農民、工人,很多人訓練不足一個月就被送上了戰場,戰鬥力可想而知。

沒有讓部隊在半路上崩潰,就算得上是名將了。帶着這樣的部隊,打敗仗是再自然不過的。

當然多打上幾次,活下來菜鳥就變成老兵過後,戰鬥力也就上去了。歷史上北方政府就是在戰爭中練兵,然後堆死南方的。

這種背景下,要是追究兵敗責任的話,就沒有人指揮部隊了。

唯獨華盛頓不一樣,這裡的政治意義太過重大,丟了首都肯定有人會倒黴。

格蘭特回答道:“總統閣下,這個問題我無法給你答案。只能說華盛頓能不能保住,要看敵人的決心。”

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是南方邦聯政府最大的問題。因爲各加盟州的利益不一樣,大家的戰略目標也不一樣。

爲了平衡內部勢力,南方政府給人的戰略看上去就像是四面開花,沒有集中優勢兵力往往一處打,白白浪費了戰機。

林肯想了想說:“好吧,有什麼需要你可以提,能幫你解決的,我都會給你解決。

總之你必須要儘可能的守住華盛頓,那怕是躲在角落裡打巷戰,只要華盛頓沒有全部丟掉,我都可以接受。”

用華盛頓做誘餌,吸引南方軍隊主力,爲聯邦政府贏得戰爭勝利爭取時間。

這些都是政治宣傳口號,真要是有得選擇,林肯絕對不會這麼幹。首都都丟了,他這個總統對聯邦州還有幾分威信?

格蘭特想了想說:“西海岸加利福利亞州、俄勒岡州、新墨西哥地區的5萬援兵還沒有出發。

我發電報催問過州政府,據說是他們還沒有完成徵兵任務。如果少了這部分生力軍加入,華盛頓根本就沒有辦法守。”

不是每個聯邦州都在積極參加這次戰爭,西海岸各州遠離戰場,本身感受不到壓力。又有歐洲各國發動影響力在扯後腿,他們參戰熱情自然不高。

林肯總統問道:“薩法爾先生,這是怎麼回事?”

國務卿薩法爾皺着眉頭回答道:“西海岸各州人口本來就不多,他們已經爲聯邦政府提供了15萬士兵,願意服役的小夥子們差不多都已經來了。

前不久奧地利遠洋艦隊在西海岸各州進行訪問,胡梅爾伯爵接見很多德裔,鼓動他們離開美國。

已經有不少人離開了,現在這些人以反內戰爲藉口,抵制進入聯邦軍隊服役。爲了不提供給奧地利人干預的藉口,我們不能強迫他們服役。

然後,引發了連鎖反應,西海岸地區很多民衆都加入了反戰運動中,各州政府沒有辦法完成徵兵任務。

這背後還有其他歐洲國家的影子。反戰運動的大本營就在各國使館周邊,一有風吹草動這些人就進了使館。

爲了避免造成外交衝突,引發各國干預這場戰爭,各州政府不敢冒然採取行動。”

聯邦政府鼓吹國家統一,歐洲各國就發起反內戰運動。這是美國體制弊端,不管能不能行,我就用大義壓你了。

政府沒有能夠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紛爭,那就是政府無能,反對內戰是絕對正確的。

很多支持反戰的報紙上,直接把林肯政府歸結爲美國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屆,都超過了詹姆斯·布坎南。

嘴炮黨又不需要負責,自然是信口開河。

反戰派拿出了一堆表面上能夠和平解決矛盾,實際上又不具備可行性的方案,抨擊聯邦政府的不作爲,指責聯邦政府被軍火販子操控,爲了利益挑起內戰。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反戰派是信了。不想上戰場,想要逃避兵役的人也信了。

當逃兵是會受人唾棄的,反內戰就沒有道德層面上的風險了。甚至因爲政治正確,輿論支持,州政府還不能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民衆對國家的認同度不高,愛國熱情有限,甚至很多人都沒有把自己當成美國人。

這個年代德裔、愛爾蘭裔、意大利裔等等,他們處於了社會的底層,政治上時常受到歧視。

把持住了上層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根本就不給他們留上升的空間。這些移民往往要付出幾倍的努力,才能夠取得同樣的收穫。

既然如此,大家幹嘛還要替聯邦政府賣命呢?打贏了又和自己沒有關係,可命卻是自己的。

胡梅爾能夠忽悠人離開,那是他給出了真金白銀的承諾:每個前往中美洲的移民都可以免費獲得五十公頃土地,連續耕種五年就擁有全部產權,還可以獲得殖民政府提供的300神盾兩年無息貸款資助。

這也是爲什麼,纔開闢幾個月時間的中美洲殖民地,就虧損了兩百多萬神盾的原因。

林肯總統皺着眉頭問道:“我們不是下令禁止任何反戰活動,爲什麼反戰運動還是發展了起來?”

國務卿薩法爾解釋道:“這項禁令只有一半的聯邦州在執行,西部各州認爲這不符合憲法,違背了自由主義精神,拒絕執行這一法令。”

林肯頭疼了,這個年代美國的各個聯邦州,都是一個獨立小朝廷,對抗聯邦政府那是常有的事情。

即便是他的背後有資本家們支持,可是因爲大家利益訴求各不相同,美國的資本家也分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

總的來說是東強西弱,大財團都聚集在了東海岸各州,控制美國絕大部分財富,西部的資本家大都是依附在他們旗下的。

內戰爆發,爲了自己的利益,西部的資本家們恨不得把東海岸打爛,擺脫身上了枷鎖,獲取更大的利益。

直接對抗不他們還不敢,暗地裡拖後腿就不怕了。出了事就用列強頂缸,反正英法奧西四國的立場人盡皆知,不在乎背鍋。

內部的麻煩遠比外部的麻煩更令人頭疼,各國的政治干預,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內部有人配合的情況下。

如果美國內部沒有人幫忙搖旗吶喊,英法奧西除非直接出兵干涉,不然連麻煩都算不上。

林肯意有所指的說:“派人和西部各州政府溝通,無論如何也必須要保障兵員。

聯邦政府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候,如果因爲兵力不足,造成了聯邦戰敗,大家誰都沒有好日子過。”

顯然,這是給扯後腿的人說的。暗示他們不要玩得太嗨,在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還要考慮大局。

提高關稅保護國內市場,廢除奴隸制獲得廉價勞動力,這是大部分資本家共同的利益所在。

要是聯邦政府輸了戰爭,南方的廉價原材料和市場,全部都沒有了。丟了這些,最後誰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這是蝴蝶效應的後遺症了,南方政府增加了三個州,北方政府就減少了三個州,一增一減之下雙方的實力對比就發生了變化。

首先要面臨的就是人力問題,面對比歷史上更加嚴峻的形勢,兵力不足成爲了聯邦政府難題。

西部各州的援兵就顯得尤爲重要了,沒有這幾個州的支持,北方政府的人力優勢就不復存在。

在軍隊數量相當的情況下,北方軍隊可打不贏南方。質量上的差距,現在聯邦政府只能靠數量來彌補。

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五十八章、起義失敗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六十八章、大忽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零六章、序幕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兩百八十二章、驅逐難民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三十二章、兵多任性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三十六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二十七章、洗不清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誤會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十一章、不夜城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
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五十八章、起義失敗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六十八章、大忽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零六章、序幕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兩百八十二章、驅逐難民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三十二章、兵多任性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三十六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二十七章、洗不清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誤會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十一章、不夜城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