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

倫敦,約翰-羅素首相對目前的歐洲局勢非常不滿。

巴黎政府居然給俄國人提供了一筆貸款。儘管對英國人來說,這筆數額不算太大,只有區區1億法郎。可是這背後的包含的政治因素,就非常可怕了。

本來大家商議好的,英法一起出錢出力,支持普魯士王國和俄國人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現在戰場上,普魯士王國剛剛出現了危機,法國人就迫不及待的落井下石。

或許在巴黎政府看來,這是及時止損,以獲取更大的回報。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上,約翰-羅素首相卻無法容忍。

“歐洲局勢正在惡化,法俄兩國正在靠攏,巴黎政府的立場發生了改變,他們有和俄國人聯手瓜分普魯士的意圖。

或許還要加上一個奧地利,只要法俄肯支持奧地利吞併德意志聯邦,就變成了俄法奧三國瓜分歐洲大陸。

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俄法奧三國每一家都有挑戰我們的實力。如果讓他們瓜分了歐洲,那麼就更加難以限制了。

爲了不列顛的戰略安全,我們必須要阻止這一切發生。”

約翰-羅素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似乎是島國的共性,也是他們成功的動力源泉。

歐陸平衡是倫敦政府的國策。現在歐陸依然保持着平衡,可是日漸做大俄法奧三國,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霸主地位。

原本倫敦政府就準備着先把俄國人打壓下去,再利用意大利問題挑起法奧矛盾,讓他們在歐洲大陸上互相牽制。

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法奧兩國的矛盾沒有點燃,俄羅斯帝國眼看就要衝破限制,掌控波羅地海了。

外交大臣雷斯林分析道:“首相閣下,這次法俄靠攏是沙皇政府先做出了讓步。

俄國人支持法國人吞併萊茵蘭地區,實際上也沒有安好心。

要知道奧地利、比利時、普魯士、德意志聯邦、西班牙等國可是有協議的,如果一方遭遇法國入侵他們將聯合防禦。

就算是俄國人支持法國人,可是俄奧還是同盟,沙皇政府總不可能出兵幫法國人打仗吧?

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只要我們把德意志地區的民族主義鼓動起來,維也納就無法坐視法國人吞併萊茵蘭地區。

又有聯合防禦條約在,法國人雖然實力雄厚,可奧地利的實力同樣不弱,加上西班牙、比利時、德意志聯邦等國家,法國人沒有多少勝算。

拿破崙三世不傻,不可能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進行冒險。

……

俄法奧三國聯手瓜分歐洲大陸,我認爲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首先就是分贓不均。

俄國人能夠拿到的東西太少,奧地利不能夠放棄德意志地區,俄國人獲得普屬波蘭後,前進的路就被奧地利堵死了。

當然,如果沙皇政府願意可以向北歐地區擴張。可瑞典也不是什麼軟柿子,不付出一定代價是不可能成功的。

況且,僅僅是普俄戰爭就打得這麼吃力,俄國人還有能力進攻瑞典麼?”

這是現實問題,俄羅斯帝國雖然強大,可是疲憊之態已經顯露。如果是近東戰爭前的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早就領盒飯了。

沙皇政府沒有依靠人海戰術堆死普魯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沒錢。增加了前線的軍隊數量,也意味着增加了軍費開銷。

在波德平原上作戰,還有河流可以運輸戰略物資,理論上沙皇政府就算是出兵百萬,都能夠保障物資供應。

在自身疲憊的情況下,和法奧瓜分歐洲大陸,他們顯然是要吃大虧的。

僅僅只是普屬波蘭地區,只要打敗普魯士王國就夠了,完全沒有必要火中取粟。

“不,雷斯林。這些都是理論上,你要明白俄羅斯帝國是一個獨裁政府。只要沙皇認爲可行,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我們不能把理性的推論當成沙皇決策。實際上,大部分俄國沙皇都是不理性的。

俄法奧都是獨裁政府,只要皇帝拍板馬上就可以結盟,我們不能給他們任何靠攏的機會。”

這不是約翰-羅素首相悲觀,而是一個國家領導人必須要考慮到的。對大不列顛來說,現在不需要任何冒險,“穩”纔是最重要的。

不管法俄關係到了哪一步,攪亂他們的關係總是沒有錯的。

作用歐洲攪屎棍,百年來歐陸一半的矛盾都是他們挑起的,現在又到表演的時候了。

……

柏林政府出手阻撓,英國人也在搞破壞,弗朗茨自然也不能閒着了。

被人算計了,肯定是要反擊的。不過貸款合同都簽訂了,自然不能夠撕毀。從什麼地方下手反擊,成爲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亞歷山大二世都知道採用文明手段,在規則範圍內暗中算計,弗朗茨自然不可能壞了規矩。

支持俄羅斯帝國的保守派?

不妥!

這是俄國內政參合太深,除了惡化兩國關係外,沒有半點兒作用。弗朗茨不認爲這幫人,能夠鬥得過亞歷山大二世。

暗中支持革命黨?

這更不可能。作爲一名皇帝,弗朗茨和革命黨天然處於敵對陣營,資敵的事情不能幹。

況且,俄羅斯帝國的狀態非常不好,萬一被推翻了怎麼辦?

腐朽的沙皇政府是奧地利最好的盟友,而新生的俄羅斯則是奧地利最大的威脅,這個風險弗朗茨不敢冒。

挑撥俄國人同歐洲各國的關係?

貌似這麼做沒有什麼用,都不用弗朗茨出手,現在沙皇政府已經被光榮孤立了。

……

經過冥思苦想,最後弗朗茨無奈的得出了結論:在俄奧同盟的大背景下,短時間奈何不了俄國人。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提議道:“陛下,沙皇政府提出要求,希望我們幫忙改裝一批後膛步槍。”

戰爭年代,即便是沙皇政府也非常重視武器裝備。親自感受了後膛步槍的威力後,他們也不得不拋棄前膛步槍。

改裝前膛步槍爲後膛步槍,自然是爲了節省成本。從這方面來說,普俄戰爭也不是沒有貢獻,至少讓沙皇政府學會了精打細算。

改裝幾十萬條步槍,只是一筆小生意。如果不是因爲軍火貿易富含政治意義,都不需要兩國外交部出面交涉。

弗朗茨想了想說:“嗯,讓他們和資本家談,我們不干涉自由貿易。

派人向俄國人推銷後膛步槍生產線,順便把我們倉庫中改裝完成的舊貨賣給他們。

記得告訴俄國人,後膛火炮的威力也更加具備優勢,建議他們採購一批試用。”

改裝前膛步槍可是需要時間的,前線的官兵肯定等不了,這種情況下當然只有向奧地利買了。

這是近東戰爭時期,向沙皇政府推銷奧械裝備的紅利。除了賺取配套服務費外,在外購裝備的時候,俄國人也不得不選擇奧地利。

普俄戰爭爆發後,沙皇政府第一時間向奧地利下訂單,採購戰略物資,主要原因就是大家標準體系一樣。

路都鋪好了,弗朗茨自然不能讓俄國人在這次武器革命中擺脫奧械裝備的影響,這關係到未來的戰略佈局。

如果和平年代,俄國人自然可以慢慢進行武器裝備升級,後膛武器技術含量又是太高,無非是多花幾年時間。

沒有哪個大國,願意在武器裝備上長期受制於人。亞歷山大二世也不是碌碌無爲之輩,如果不是缺錢,估計他早就對軍工體系動手了。

可惜俄國人運氣不好,上一次武器更新換代遇到了近東戰爭。爲了節省時間,讓奧械裝備成爲了軍隊中的主流。

這一次武器更新換代,又遇到了普俄戰爭。戰爭不會等人,弗朗茨又準備給俄國人強制推銷一次奧械裝備。

想要擺脫限制,知不知道沙皇政府有百萬陸軍?給這麼多軍隊換裝,還要更換武器生產線,這需要多少錢?

沒錢,那就繼續用着好了。反正從成本上來說,直接購買奧械裝備體系不會比自主研發貴多少。

至於這麼幹,會不會喪失掉自主研發能力。這就不是俄國官僚關心的了,考慮那麼多不如想想怎麼發財。

連續兩三代採用奧械軍工體系,俄國人的武器研發人員就差不多廢了。未來想要擺脫這種局面,就不得不重新培養人才。

弗朗茨算是理解亞歷山大二世爲什麼一直對奧地利不爽了,遇到這種事情,換了誰都不會高興。

可惜這是陽謀,和他算計奧地利一樣。明知道是坑,弗朗茨也會把真金白銀砸進去,現在沙皇政府同樣也是如此。

總不可能爲了保證軍工自主,就不顧前線戰爭需求,讓士兵們拿着落後的前膛裝備,給敵人送人頭吧?

這是真的在送人頭,後膛步槍可以趴着打,而前膛步槍只能玩兒排槍戰術。

只要想想就知道,在戰場上遇到了,會被虐的有多慘。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解釋道:“陛下,其實不需要我們推銷,只要拖延一下改裝速度就行了。

最近普魯士人表現的很不錯,利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在野戰中多次重創俄軍。

俄國人雖然有海權優勢,在不斷打擊普魯士王國的沿海地區,不過他們的準備不足,無法擴大戰果。”

這是問題的核心。理論上只要俄國海軍掩護陸軍登陸,在普魯士王國內部四面開花,要不了幾個月普魯士王國就崩潰了。

然而,沙皇政府並沒有做好準備,海軍襲擊普魯士王國沿海做得確實不錯,可惜陸軍沒有跟上去擴大戰果。

普俄兩國相距不遠,跨海遠征稱不上,可是必要的後勤補給,還是少不了得。

毫無疑問,沙皇政府現在沒有那麼多戰略物資,或者說是沒有辦法把那麼多戰略物資運送過去。

爲了供應前線的軍隊,沙皇政府都必須要買買買。這不僅僅是俄羅斯帝國生產能力不足,最關鍵的是交通太過糟糕。

俄屬波蘭地區是他們的糧倉之一,聖彼得堡地區的糧食供應大部分都是來自這裡,現在這片土地丟了,沙皇政府自然要從別的地區調糧了。

鐵路不暢通,用馬車、牛車運輸,從烏克蘭、莫斯科地區把物資運到前線,至少都要個把月。

這還要老天爺給面子,如果是冬天那就更慘了,走上兩三個月都有可能。這麼糟糕的交通,不光增加了成本,還限制了物資運輸量。

前線的軍隊作戰,還可以從隔壁的奧地利進口戰略物資。可是跨海作戰就不行了,就算是從奧地利進口物資,也必須要繞一個大圈子運輸。

這是俄國人自己的鍋,如果戰爭一開始就派海軍進攻普魯士沿海地區,那麼還可以利用波蘭地區的河流,把從奧地利進口的物資運過去。

現在不用想了,俄屬波蘭的大部分地區都落入了敵人手中。這個時候要進行物資運輸,要麼走陸路經過白俄羅斯地區,要麼走海路沿着歐洲大陸繞一個大圈子。

無論那一條路,都限制了物資運輸量。

原本俄國人也可以從歐洲各國購買戰略物資的,可惜大家不買俄國人的賬。除非拿出真金白銀,不然沒人做他們的生意。

因爲財力的問題,沙皇政府沒有辦法從各國大肆採購物資,這也是亞歷山大二世爲什麼急着借錢的原因。

只有解決了財政問題,他們才能夠籌集足夠的戰略物資,將海軍優勢發揮出來。

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兩百五十八章、債務綁架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六章、大傾銷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六章、教育改革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五十九章、審問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二十八章、債券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四十七章、第一次意奧戰爭爆發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六十章、代價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九章、僱傭兵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七章、巴黎在哭泣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一百八十五章、禍不單行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五十二章、服老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三十二章、失控
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兩百五十八章、債務綁架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六章、大傾銷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六章、教育改革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五十九章、審問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二十八章、債券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四十七章、第一次意奧戰爭爆發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六十章、代價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九章、僱傭兵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七章、巴黎在哭泣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一百八十五章、禍不單行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五十二章、服老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三十二章、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