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

相比奧地利的從容應對,柏林政府就急上火了。

普波聯邦的牌子還在,難民都是普波聯邦的公民,現在攔截自己的國民入境,明顯說不過去。

可是不攔截同樣也有問題,數百萬難民涌入,就業崗位肯定是沒有的,柏林政府就算是竭盡全力也安置不下來。

就業安置可以不着急,住得問題也好辦,隨便支個棚就是一家人,都成難民了也沒有挑剔的資格,可總得管飯吧?

肚子騙不了人,幾百萬張嘴嗷嗷待哺,只要放進來了,柏林政府就必須要想辦法把他們餵飽。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底洞。或許俄國人都不用進攻,難民就能夠吃垮普魯士王國。

自從第二次普俄戰爭開始,威廉一世的身體素質就迅速下降,戰場上的不利消息,壓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國王快要喘不過氣來。

歲月不饒人,時光沖淡了威廉一世的雄心壯志,現在他只想要平安着陸。然而,這已經是一種奢望。

普魯士王國的獨特體制,決定了這輛戰車一旦開啓,就無法再停下來。任何想要阻擋戰車前進的人,都會被壓得粉碎。

這輛沒有剎車的戰車,只有等馬跑累了才能夠停下來。作爲馬車伕,威廉一世只能夠調整馬車前進的方向,儘可能的挑選寬敞的道路。

威廉一世拖着老邁的身軀,關心的問道:“歐洲各國都持什麼立場?”

毫無疑問,幾百萬難民已經超過了普魯士王國承受的極限,柏林政府無法解決難民危機,不得不求助於國際社會。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裡德曼臉色陰沉的回答道:“情況非常的糟糕,歐洲各國都對俄國人的暴行進行了譴責,卻沒有幾家肯採取實際行動。

目前向我們提供實質性援助的主要是德意志地區國家。

奧地利承諾會在一個月內,向我們提供價值500萬馬克的物資和2萬噸糧食用以賑災,其它德意志邦國加起來大概也有3000萬馬克的物資援助。

我們之前和英德的談判也發生了變故,倫敦政府的立場再次發生了變化,現在他們的態度更加傾向於漢諾威。

如果我們想要獲得他們更多的支持,就必須要和漢諾威一起建立北德意志,並且還要出售一部分領土給漢諾威,換取資金用以償還債務。”

威廉一世來不及感慨危機時刻還是自己人靠得住,就被後面的條件給驚呆了,這分明是吃定了他們。

建立北德意志可以,由漢諾威主導雖然心裡上有些難以接受,可是誰普魯士王國現在落魄呢,後面的出受領土就要命了。

普波聯邦欠下的鉅額債務,未來都會落在柏林政府頭上。要緩解債務危機,需要出售的領土肯定不是一星半點兒。

爲了獲得在北德意志的主導權,漢諾威也會盡可能的削弱普魯士王國,被狠宰一刀是必然的結果。

坦率的說,如果付出這些代價能夠平安度過眼下這一關,威廉一世還真不介意和漢諾威妥協。

問題是普魯士不是他一個說了算,漢諾威提出來的條件,早就突破了容克貴族的底線,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接受。

這方面和明末的東林黨有些類似。明知道不交稅大明朝會完蛋,重新洗牌過後,作爲既得利益者的他們也會跟着倒黴,就是不願意退讓半步。

等大明完蛋後,他們發現新主子不好伺候,這個時候後悔已經晚了。在屠刀之下,這些人很快就選擇了妥協。

現在的容克貴族也差不多,要停戰可以,但前提是必須要先保障他們的利益。

然而,現實卻無法做到。無論是哪一家,都不可能出這個天價。

事情在這裡就卡住了,柏林政府想要善後,都不敢採取行動。因爲率先起來叫醒大家的人,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威廉一世問道:“你們怎麼看?”

室內安靜了下來,沒有人接這個話題,不是大家不知道怎麼回答,而是根本就不敢回答。

政治是殘酷的,很多時候說錯一句話,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尤其是現在這個敏感時刻,搞不好就會成爲被誅的“國賊”。

見無人回答,威廉一世嘆了一口氣:“今天話會嚴格保密,只有我們幾個人知道,出了這裡你們完全可以不承認自己說過,有什麼想法就放心大膽的說吧!”

沒辦法,這是“****主義”體制悲哀。尤其是第一次普俄戰爭過後,容克貴族勢力進一步壯大,柏林政府不得不受其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內閣成員無一例外,全部都擁有容克貴族背景,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這個集團的利益代言人。

不過得益於威廉一世的權謀,和各自利益的不一樣,容克貴族這個大羣體也發生了分化。

現在除了軍隊中那幫激進派還想着反敗爲勝,其他人都知道普波聯邦完蛋了,再不進行自救普魯士王國也要完蛋。

大難臨頭各自飛,到了這個時候,政治中官員首先要保障的還是自己利益。當然愛國節操也是有的,只不過對大多數政客來說,都排在了個人利益之後。

被威廉一世看得頭皮發麻,首相梅拉尼·格里菲思忐忑的回答道:“陛下,到了現在這一步,不管條件有多過分,我們都必須去談。

英國人倒向漢諾威並不奇怪,既然要扶持棋子,當然要選擇容易控制的。相比我們來說,由漢諾威控制北德意志更加離不開他們。

除此之外,債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戰後我們財政收入肯定會大幅度下降,未來五年我們的財政收入都不一定有利息高。

英國人想要收回債務,前提條件就是我們兜裡先得有錢,逼我們賣地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我們欠下的債務太多,如果再被俄國人狠宰一刀,把剩下的所有領土都賣掉,也未必能夠還清他們的債務。

英國人想要我們繼續償還債務,就必須要給我們留下足夠的本錢。

況且,漢諾威的體量有限,他們也吃不下多少,從這方面推斷,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應該不會太大。

如果和他們的條件太過分,我們也可以考慮和奧地利人接觸。雖然維也納政府現在不一定歡迎,但我們送上門去了,他們一定無法拒絕。”

梅拉尼·格里菲思這個首相是各方妥協的結果,平常時期就是一個橡皮擦,沒有多少存在感。可是能夠成爲首相,又豈會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這個答案令威廉一世眼前一亮,不是他想不到這些問題,主要是他年齡太大,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深入思考。

沒錯,柏林政府現在還可以選擇,儘管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可有得選比沒得選要好。多一個選擇,就多了一分討價還價的資本。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裡德曼搖了搖頭:“奧地利就不用想了,最多做一個接觸的姿態,和漢諾威討教還價,軍方是不可能同意的。”

加入奧地利主導的神羅帝國,損失最大的不是政府而是軍方,維也納政府一般不會插手地方,可是軍隊卻必須要握在手中。

看其他幾個邦國就知道,在中央政府接管邦國軍隊,並且負責軍費開銷後,各邦國政府武裝力量就剩下警察和民兵了。

當然邦國政府沒有兵,不等於國王沒有兵。除了直屬的宮廷衛隊外,駐紮在地方上的部隊同樣接受邦國國王指揮。

這也是維也納政府能夠輕易拿到軍隊指揮權的原因,只是剝奪了邦國政府對軍隊的指揮權,國王的權利並沒有損失。

站在國王的立場上,這實際上還是對王權的一種加強。手中有兵說話就硬氣,軍費還是中央政府劃撥的,邦國政府想要通過財政影響都難。

只是難並非做不到,如果邦國政府捨得拿錢出來,還是可以保持一定影響力的。

只不過沒有哪個邦國政府願意這麼幹,再怎麼擴軍指揮權都在國王和皇帝手中,他們根本就插不上手。

他們又不準備造反,對軍隊保持影響力幹嘛?

本質上來說,新神羅帝國的政治格局,就是皇帝和各邦國國王一起締造出來的,核心就是維護自己的權力。

威廉一世不介意,可是普魯士軍方不願意啊!別的邦國都是政府吃了虧,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權;普魯士完全相反,他們是軍隊喪失了對政府的控制權。

真要是合併了,柏林政府的要乾的第一件事,多半就是停止軍費撥款,進行大規模裁軍。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向中央政府申請解散軍隊,政客們也幹得出來。

這是有先例的,列支敦斯登公國加入神羅過後就解散了軍隊。不要問爲什麼,人家就是不想要了。

財政大臣戈爾曼笑道:“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軍方在戰場上戰敗遭受重創,他們就沒有反對的資本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高。唯一麻煩的是軍隊損失慘重,我們就喪失了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

政治是殘酷的,階級利益不等於個人利益,戰敗後容克貴族遭受重創,但是對政客們來說卻是一次奪權的機會。

如果不是擔心戰敗後,喪失了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在場的衆人真不在乎軍方損失慘重。

威廉一世的心裡也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軍隊能夠打幾個勝仗,獲得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以便能夠體面的結束戰爭。

另一方面他又想要利用戰爭打擊軍方的勢力,讓政府掌握主導權,以便儘快結束戰爭,度過眼下的危機,保住自己的王位。

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五章、躺贏戰術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十五章、轟動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一章、登基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三十三章、結盟否?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一百五十七章、南線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章、倒黴蛋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五十四章、搶奪棉花市場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三十五章、近東戰爭結束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六十章、醜聞與君主要素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五十四章、搶奪棉花市場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十章、鑄幣稅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
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五章、躺贏戰術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十五章、轟動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一章、登基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三十三章、結盟否?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一百五十七章、南線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章、倒黴蛋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五十四章、搶奪棉花市場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三十五章、近東戰爭結束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六十章、醜聞與君主要素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五十四章、搶奪棉花市場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十章、鑄幣稅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