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殺人如草不聞聲

鳳陽王破了侄子睿帝佈下的骨肉相殘的局,把兵力分爲三路,分別開始跟朝廷軍隊正式開戰。

一路留在鳳城,擊殺鳳城內反叛勢力,務必全數肅清;一路回擊良郡王沿途駐紮的郡縣,揮師南下,佔領南鑼郡縣;最後一路,由他本人親自率領,追擊退入北荒山的朝廷兵馬。

北荒山地勢險要,當年杜子云在鳳城一代被鳳陽王伏擊,就在躲入了北荒山,靠着山勢和陰雨,逃出了鳳陽王的勢力。

可現下卻沒有第二個杜子云,辛寅的運氣也着實不夠好。

鳳城白家當年藉着宮中白婕妤產女,收攏了一批勢力。之後過鳳陽,淑佳夫人跟白家家主和白姑娘達成了一個協議,白家勢力爲皇帝所用。

待到鳳陽王勢力剷除,立鳳陽王世子爲親王,留京;白家可入朝爲官,鳳城會收歸皇家。

這麼多年來,乙卯和小黑潛伏鳳城,就是爲了防止白家那個老狐狸反悔。他率領暗部十二衛潛入鳳城,就是爲了商量動手時機,順帶把真正的鳳陽王世子換出來。

原本一切都是按計劃在進行,誰承想鳳陽王那個老匹夫,一早就對白家和自己的親兒子抱着殺心,留下了後手。

皇帝佈下的前後夾擊,骨肉相殘的局面,被他輕易的破除。現在他們還被逼入了北荒山躲藏。

好在,他爲了以防萬一,在北荒山也佈置了陷阱,當是能消耗鳳陽王部分人馬的。

暗部六衛已經跟着杜九帶着的四千人馬,已經先行化整爲零撤回了南鑼,在暗中隱匿。鳳陽王自大,必定不把良郡王慕遙的兵馬放在眼裡。到時候杜九攜着暗部六衛及四千兵馬和良郡王的三千人馬前後夾擊,加上北道口陳鬆那可調派的三千精銳。消滅鳳陽王一路一萬人馬當不是難事。

倒是北荒山分走了杜九的四千兵馬後只剩下了二萬,鳳陽王的人馬圍困北荒山,卻有四萬之多。

眼下就只能利用北荒山的地勢,智取鳳陽王。

辛寅的中軍人馬中,是不包括昆桑的兵力的,昆桑多爲草原,不擅長山上作戰,並未跟着辛寅的中軍的退入北荒山。再加上當初跟昆桑借兵就說好了,給昆桑在戰場上發財的機會。

眼下之鳳陽城,正是鳳陽王屯兵屯銀的好地方。

昆桑的人自然願意入鳳城分一杯羹。但辛寅不放心昆桑的人,擔心他們不能遵守約法三章,故意殺害百姓,是以也有所防備。

辛寅自己也一直對鳳陽王不敢小窺,所以暗中也留下了五千人馬,跟着昆桑的五千人馬,一共一萬人,留在了鳳陽城外,就是爲了以備不時之需。

鳳陽王被中軍引入北荒山後,那邊的一萬人馬也趁機殺入了鳳城。

鳳城城內,鳳陽王的舊部有八千之多,白家已經被血洗殆盡。鳳陽王府也被燒燬了大半。

昆桑的人馬看到此行最大的目的地被毀,憤怒之下,勇猛異常,斬殺鳳陽王舊部無數。

鳳城內,屍體遍佈,血流成河,變成了一座殺城。

而此時的北荒山,辛寅利用一線天的地勢率先埋伏,命士兵在峰頂扔下巨石,砸傷了鳳陽王一部分人馬。

之後鳳陽王有所防備,倒是讓辛寅的人馬折損了不少。

不到兩萬的人馬在北荒山中躲藏,幾次都險些被鳳陽王誘入險境。辛寅更是付傷。

跟着他的莫庫,也在替他阻擋敵襲的時候,被大石塊砸傷了腦袋。

辛寅不放心昆桑,是以莫庫爲了族人,自請留在了中軍,跟着中軍入了北荒山。

辛寅是知道莫庫的身份的,是以多方試探,只希望能從莫庫嘴裡套出關於北荒山秘密通道的路線。

可多番試探下來,辛寅發現,是他想多了。莫庫或許多少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的,但他對於以前的事,是一點也沒想起來。

更別指望他能想起當年被人伏擊,從北荒山密道帶着鹽稅安全逃出鳳城的事兒了。

北荒山密道怕是真的無人可知了。

既然不能智取,只能打游擊戰。

但這也行不通,只因爲他身邊還帶着一個處處得看顧的二皇子和鳳陽王真在的世子。暗部六衛現在都以保護二皇子和鳳陽王世子爲先,騰不出手輕易出手護衛中軍。

他帶着人逃跑的狼狽,還要顧及這二人的安危。

如果把人分開,打游擊,他要自保是沒有問題,問題是,一旦分開,被人發現了二皇子,就壞了。

鳳陽王一定會誅殺了二皇子祭旗,給皇帝以痛擊。

而二皇子一死,不論此次戰爭他的功勞有多大,睿帝也一定會降罪與暗衛和自己。

辛寅打有打不過,跑又跑不掉,只能邊躲邊退。

好在一路上,且戰且退,有小黑幫忙,鳳陽王的人馬也被折磨了一番。

辛寅帶着二皇子、鳳陽王世子、傷了腦袋的莫庫和中軍一直在減少的人馬,一路在北荒山山脈中東躲西藏。

北荒山中一月,他們帶的乾糧只能省着吃,餓了吃野果野味還是好的。餓得再很了,草根樹皮也是吃的的。

比起辛寅這邊的辛苦,鳳城內的形勢倒是一片大好。鳳城舊部雖然人馬不少,但對付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人馬尚可,對上驍勇的草原騎兵,就有些不夠看了。

昆桑的人,好看鳳陽王府的慘狀後,像被人欺負了一樣,奮起反抗,英勇殺敵。很快就控制了局勢,把鳳陽王舊部斬殺。

更令那些昆桑漢子高興的是,在鳳城的密道內,他們發現了大批的金銀珠寶和糧食。

辛寅留下的人馬自然緊緊看着昆桑的人馬,不敢回援北荒山。

好在杜九和良郡王的人馬前後夾擊,加上良郡王慕遙及時調來的北道口陳鬆的人馬及時援助,把鳳陽王一路一萬的人馬消滅了大半。剩下的願意投降的三千兵馬,由慕遙和陳鬆控制,把這些人帶到了北道口看押。

杜九率部五千繼續北山返回鳳城回防,杜九來的正是時候,他入鳳城瞭解情況後,留下了暗部三衛和三千人馬,帶着與昆桑的人馬相和自己帶來的人匯合。

剩餘的人馬,由他規整,一共率領一萬人馬,進入北荒山。

也虧得杜九來的及時,辛寅此時的人馬只剩下一萬人。鳳陽王四萬的人馬,卻還有兩萬多。

杜九帶着人馬沿着鳳陽王走過的痕跡追蹤,終於在半個月後,追上了鳳陽王。

暗部三衛也跟辛寅身邊的暗部六衛取得了聯繫。

雙方合計布好陷阱,給鳳陽王來了個甕中捉鱉,殲滅了鳳陽王兩萬人馬。剩餘的五千人馬,拼死護着鳳陽王遁入了北荒山密道,不知所蹤。

一直昏昏沉沉的莫庫,看着鳳陽王消失的地方,罕見的給辛寅指明瞭方向。並表示自己願意去追殺鳳陽王,給大梁獻上自己的心力。

辛寅的中軍此時人困馬乏,已無力再戰,遂派了杜九帶着自己的五千精銳隨莫庫入山追蹤鳳陽王下落。

辛寅大致猜到了,莫庫應當是被大石頭砸到後,陰差陽錯下化解了腦內的淤血塊,找回了記憶。

只他也知道,他此生怕是再難回大梁了。既然外甥女嫁到了昆桑,他自己也在昆桑又安家娶妻。不如留在昆桑,爲着杜家和外甥女謀劃一二。

此次就是他爲大梁最後一次盡心盡力的時刻了。是以他想把鳳陽王在北荒山密道中截殺,給自己作爲杜子云的一生劃傷圓滿的句號。

杜九跟着也好,這是自己的兄弟,當不會泄露什麼。

莫庫杜九入北荒山密道後,辛寅讓杜九的人馬留守密道入口,自己則率部準備撤出北荒山。

待他最後一次輕點人數,卻發現,二皇子不見了。同時跟着的暗部六衛也不見了。

二皇子應該是趁着混亂,自己入了北荒山密道。

辛寅派人去追查二皇子的下落,對着這個蠢貨倒是不願意在親自去找。

之後辛寅帶着剩餘的一萬中軍和昆桑的五千人馬,撤出了北荒山,回到了鳳城,和鳳城的三千駐軍匯合。

又五日後,入北荒山的人馬,帶着氣息奄奄的莫庫和杜子誠回來了。去時五千的人馬,只留下了不到二千人馬。三千人馬在殲滅鳳陽王的戰役中殞命。

二皇子在這二千人馬中,舉着鳳陽王的項上首級,得意洋洋。

暗部六衛爲了護住二皇子,三人斃命,三人重傷。

三千人馬也因爲護着二皇子也被人斬殺,莫庫和杜子誠更是在戰鳳陽王時受傷。鳳陽王卻被二皇子割下了首級。

三千人馬,三名暗衛首領,爲了二皇子的封王之路留盡了鮮血,成爲他踏上王位不折手段的踏腳石。

辛寅不由得齒寒,此子自私自利,難當大事。如果大梁交給他,才真的是永無寧日。自此辛寅暗中跟淑佳夫人來往密切,幫扶三皇子一脈對抗二皇子是後話,姑且不提。

塵埃落定,辛寅上摺子,整理戰後奏報,命杜九率部接應北道口的良郡王、陳鬆,務必把俘虜三千安全帶回鳳城。

之後皇帝的聖旨八百里加急送到軍中,將率三軍,命陳鬆率部一萬留守北道口、鳳陽一帶,其餘人馬包括還在南鑼安撫民衆的良郡王,全部拔營回京,不得有誤。

三月初十,大軍回京,在京郊駐軍。皇帝派了八王親臨,獎賞三軍。三軍統帥慕辛胤率良郡王、二皇子、杜子誠和昆桑的莫庫一起進宮面聖。

慕辛胤被皇帝由兵部調入京畿大營帶兵,封爲京畿營督統,正二品武將,兼任驍騎營教官。在京畿大營訓練新兵。

二皇子在鳳陽一戰中驍勇善戰,斬殺鳳陽王與北荒山,被封爲英親王。

良郡王在南鑼十三郡救護百姓傷兵,守護城池,重建戰後災區,安撫百姓民生,晉爲親王,重賜字爲“澤”,取潤澤萬物之意。人稱澤親王。

杜子誠,在鳳陽一戰中,屢立奇功,被封爲正四品都司,掌南鑼十三郡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

昆桑右使莫庫,率昆桑與鳳城一戰中助大梁良多,賞賜白銀萬兩。昆桑大梁親如一家,開放西北邊境雲城爲通商口,兩國互相貿易往來,共同發展經濟。

陳鬆也被封爲從三品遊擊將軍,待杜子誠到任後,即可動身前往南疆軍中效力。

其餘衆人俱有封賞。

當夜,皇帝在昭陽殿大宴,獎賞三軍將領。

宴酣,瑤華宮來報,淑佳夫人與亥時三刻產下皇子,是爲十皇子。帝大喜,賜名爲忠,晉夫人爲正一品貴妃。人稱淑佳貴妃。

三月十一日,睿帝駕臨麟趾宮,第二日,嘉獎德莊夫人教子有方,晉爲德莊貴妃。

自此,正一品貴妃位上兩個人正式開始了對峙。

後宮中代掌鳳印的依然是淑佳貴妃,而管理的十二宮的依然是慧敏夫人。

熙嘉二十五的三月,經歷了種種大事後,選秀的日子如約而至。

第2章 唯梨花白錦無紋第25章 君心與妾既不同第21章 是非曲直苦難辯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7章 莫向光陰惰寸功第28章 談笑間立開新宇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18章 一諾泰然若九鼎第3章 歸來沈醉月朦朧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章 敬送竈君上西天第3章 錦衣玉食事奢侈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23章 縱令然諾暫相許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43章 智者恃謀立身早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29章 知君此計成長往第2章 君子志於擇天下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44章 今朝暗算當時事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35章 勸君今夜早還家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1章 花開猶似十年前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10章 蓮心蘇木安息香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20章 浮雲遊子意故思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31章 /問君何行何當歸第32章 家芳發幽香動燃第24章 風送宮嬪笑語和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40章 山林月夜凌花開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69章 安得猛士守國疆第17章 當年誰許初闌誓第50章 料知短兵不敢接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57章 卉木萋萋陽遲遲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76章 青女月下雁南飛第52章 殺人如草不聞聲第36章 剛易折善柔不敗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33章 艱難世事危心力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35章 犯我者雖遠必誅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14章 洞門高閣靄餘暉第32章 手揮大風平天下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68章 綠黛紅顏兩相發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5章 憑君莫話封侯事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17章 前庭後院傷心事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18章 信馬悠悠野興長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
第2章 唯梨花白錦無紋第25章 君心與妾既不同第21章 是非曲直苦難辯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39章 行謹言慎堅德心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7章 莫向光陰惰寸功第28章 談笑間立開新宇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18章 一諾泰然若九鼎第3章 歸來沈醉月朦朧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章 敬送竈君上西天第3章 錦衣玉食事奢侈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23章 縱令然諾暫相許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43章 智者恃謀立身早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29章 知君此計成長往第2章 君子志於擇天下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44章 今朝暗算當時事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35章 勸君今夜早還家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1章 花開猶似十年前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10章 蓮心蘇木安息香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20章 浮雲遊子意故思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31章 /問君何行何當歸第32章 家芳發幽香動燃第24章 風送宮嬪笑語和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40章 山林月夜凌花開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69章 安得猛士守國疆第17章 當年誰許初闌誓第50章 料知短兵不敢接第58章 德言容工以事夫第57章 卉木萋萋陽遲遲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76章 青女月下雁南飛第52章 殺人如草不聞聲第36章 剛易折善柔不敗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33章 艱難世事危心力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35章 犯我者雖遠必誅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14章 洞門高閣靄餘暉第32章 手揮大風平天下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68章 綠黛紅顏兩相發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5章 憑君莫話封侯事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3章 香燈半卷流蘇帳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17章 前庭後院傷心事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7章 欣逢秋夜做春宵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18章 信馬悠悠野興長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