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秋。
又是陰雨纏綿的天氣,山海茫茫都不見。
他在煉一把傘。
煉書是機緣巧合,福隨心至,妙手偶得,煉傘則是早有謀劃,是在第一次倉促渡劫後回了山,他就在想自己的渡劫護身之寶該是什麼樣子的。
雷霆是天地靈樞,既有催發生機的無上造化,也有殄滅消解的殺伐之意。洗丹劫雷更是如此,劫雷生機澎拜,殺機也是尤爲深重。
劫雷,劫字當先,降世之後是奔着裂解金丹去的,這是天地靈氣循環往復的一環,是和生老病死一樣的天地倫常。修行人要改命延壽,這就是逆水行舟,竊奪造化,便要歷經天地的考驗。
所以金丹得先抗住了雷霆中的殄滅殺伐之意,然後才能說去享有雷霆中的無上造化,使得金丹進一步圓滿無暇。
人向來是聰明的,金丹是大道根基,何等珍貴,自然要小心呵護,萬般保全,能不冒險,就不冒險,所以便想了個法子——煉製專門的渡劫之寶。
劫雷落下,先讓渡劫之寶扛一扛那駭人的威勢,那要殄滅一切的殺伐之意。不必完全截攔,或是分流,讓金丹與渡劫之寶一同浴雷;或是分個先後,渡劫之寶扛着前面,金丹來渡後面。
至於渡劫之寶要分流多少,或者說要先扛多久,那自然是要根據金丹的品質來。只要金丹能扛得過,那在不裂解的前提下,那自然是受雷越多越好。
寶劍鋒從磨礪出,這話對金丹也是一樣。
金丹是大道根基,是法力源泉,也是可以祭出來對敵的寶物,或是擲擊,或是化作法相,如果自身不夠堅實,那何談對敵?
雷霆洗丹便好似錘擊煅兵,是去蕪強身之法,但是過猶不及,需要渡劫人把握這個度。
程心瞻第一次渡雷劫時,因爲來的突然,金丹才締結不久,所以當時他捱了兩道劫雷後,意識到不對,爲了保險起見,不是看金丹能受多少雷,而是把身上的法寶統統祭出去分流雷霆,法寶實在扛不住了,那剩下的雷霆才澆到金丹上。
最後,也是手段盡出,飛劍、法劍、符籙、化身,甚至肉身,統統去分雷,這才勉強度過。而飽飲雷霆,這也讓他的這些法寶化身數年動彈不得。
程心瞻自然要吸取這個經驗教訓,煉製專門的渡劫之寶。
此外,渡劫之寶也不僅僅只是指法寶,靈物和陣法都算。但是天地不可欺,用來爲金丹分雷的渡劫之寶必須與金丹自身氣息同源。
這也就是說,渡劫之寶身上必須只有渡劫人一人的氣息,把別人的渡劫之寶直接借來用肯定是不成的,即便不是自己親手煉製,也得在體內溫養足夠長的時間,散去舊主氣息,侵染自身氣息。
總覽程心瞻手上現有的法寶,不過這麼幾類。
兵器:陰陽飛劍,五行法劍,雷屬法劍,金水體劍。
禮器:法袍、如意、笏板、醒鈴、明鏡。
符寶:太上天都籙、玄機無漏符。
靈珠:玄牝珠。
寶鏡:絳紫替命鏡。
收容:赤癭葫蘆,洞石。
法書:括地廣記。
化身:七節竹身、業火蓮身、無塵蓮身。
其餘一些隨身配飾、符籙以及一些在佈陣、起壇時纔會用到的小法器就不必再提。
這裡面,可以並適合做渡劫之寶的,也不過只有雷劍、法袍、葫蘆、地書這四樣。其餘的,因爲材質、行屬、煉法、功能等原因,過一過劫雷增長增長靈性還可以,專門去引雷卻是不合適的。
程心瞻的第一次丹劫就是三九雷劫,這一次興許更多,往後更是如此,所以他又專門再爲渡劫煉製了一件法寶。
一把傘。
道家裡,法傘有兩種,一種是華蓋,一種是混元傘。
《靈寶科儀法器》中說:「夫華蓋者,懸珠垂旒,承天象宇,覆護羣真。其制圓以法天,其色玄黃以應中和。天常在,故華蓋不斂,以示法界常明,神威永駐。」
華蓋是一種特殊的法傘,本身是一種禮器,是聖人祖師像出行時,或是高功大德起齋醮、登壇做法時需要的法寶,主護法遮穢、羣魔辟易。
也正因爲是禮器,所以華蓋看着很是華麗,煉製起來也很複雜,很考究,每一處細節都要講規矩,否則便不能稱之爲華蓋。而且華蓋象徵着天與法,是常展不收的,一旦祭起來,是很扎目惹眼的。
一開始,程心瞻與姜爲山討論煉製法傘的時候,姜爲山是一力推薦程心瞻煉華蓋的,這正符合他萬法經師的身份嘛!
程心瞻一開始有些心動,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扎目惹眼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爲華蓋太講究,條條框框太多,這樣反而限制了程心瞻在煉器時的一些想法,要是煉華蓋還完全按自己的心意來,那拿出來是要遭笑話的。
而且華蓋常開這一點也不符合程心瞻的心意,他更喜歡的是引而不發,發則天崩地裂,就像平日藏劍於鞘,出鞘則事平。
所以最終他選擇的還是混元傘。
混元傘的形制就多種多樣了,也沒什麼拘束,可以說,法傘裡除了華蓋之外的傘都可以叫混元傘。當然,混元二字,也只是道家的叫法,最早來自於《道門法器定製》裡的一段話,所謂:
「法傘者,開之則混洞如天,包羅萬有;合之則斂氣歸元,藏鋒守拙。道士持之,外闢百穢,內養真靈,乃動靜相宜,出入青冥之器也。」
其實最常見的混元傘,就是俗世雨具的樣子,分作傘面、傘骨、傘柄、傘頂四個部件。
程心瞻所煉的混元傘,全名叫做「羅天混元傘」,是混元傘的一種,和雨具傘形相像,但是要大上許多,即便是不施展變化之術,其傘柄也要高過人頭,有的人,在法傘收攏的情況下,會當作槍棒來用。
一樣的制式,程心瞻煉了兩把,都是在天鞘山滅魔那會開始着手構思,這麼些年來一直斷斷續續在煉着,直到今年才加快進度,馬上就要煉成了。
這第一把傘,就是程心瞻要拿來渡劫的傘,他取名爲「太乙青華傘」。說到太乙,他身上冠以太乙之名的秘法不少,但是以太乙爲名的法寶卻是沒有,從玄門得來的太乙神雷和太乙青靈箭也都給了徒弟,所以說,這還是他第一件自名太乙的法器。
當然,他以太乙爲名,並非是自認爲這件法器的品階足夠高,足以冠名太乙了,而是他在一開始的煉製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太乙救苦道統的法術和儀軌。
太乙救苦護身,其法術本就是很適合煉做護身擋劫之寶。
此傘此時就懸在洞府中,傘面撐開,大放寶光。程心瞻盤坐於虛空中,位於傘面之上,還在俯身執筆爲寶傘書寫符紋。
此傘高有六尺九寸,傘開徑長九尺兩寸,通體泛着青光。
一開始,傘柄和傘骨用的都是竹——明治山最不缺的就是竹屬靈根了。
傘柄又叫法柱,程心瞻用的是青玉一般的琅虛竹,兒臂粗,共二十四節,傘柄底下嵌着一顆從西康得來的上等鬆綠石。
傘骨又叫法架,有三十六根,他用的是紫筋竹,泛着金石光澤,齊齊的排布在一起,又像是炸開的閃電。
傘面又叫法幔,所用布料是從收陰山那換來的,程心瞻遊走天下,遇上了難得的漂亮雲霞也會採上一些,積少成多了也有點份量。這次爲了煉製兩把法傘,都拿去收陰山換了,用雲彩換來了兩匹織好的雲布。
收陰山的雲布品質自然是沒得說,上上乘的靈物,而用來做太乙青華傘傘面的當然是青雲。據收陰山的弟子介紹說,換給經師的這匹布,用的是驚蟄天,雷暴雲最頂上那薄薄一層泛着青光的雲邊,要採摘多年才能織上這麼一匹布。
程心瞻也十分滿意。
傘頂的形制就多樣了,角形、劍形、珠形、葫形、花形、山形、鏡形、獸形、鳥形等等,對於這把傘,程心瞻用青銅煉了一個小巧的九層寶塔當作傘頂。
把這些東西煉成一把傘並不容易,並非像是凡人制傘那樣按工序把這幾樣裝接到一起就行,這裡面的行屬調配和靈氣銜接纔是難點。
水屬的琅虛竹和雷屬的紫筋竹不能打架,輕不着物的雲布得托住銅塔。劫雷劈落的時候,傘頂先收着,收不住了再分散到傘面上,多少的雷要散掉,多少的雷要順着傘骨進到傘柄裡,再傳給金丹。
這還只是渡劫用,這傘自然不能只做渡劫用,要是用來做護身之寶,那傘面如何接下敵人打來的法術和法寶,是吸進來還是彈回去,力道又要怎麼通過傘骨卸掉。
這裡面的講究可多着,也正是因爲煉製起來如此麻煩,所以法傘其實很少看到有人用,遠不及盾甲、帛帕、紗帳來的多見。
而程心瞻要煉製一件法寶,考慮的還要多一些。
法傘只能以外傘面對敵嗎?如果高祭於空,內傘面朝下,能否以傘面爲雲,降下雷霆雨霧呢?
如果視傘下爲另一方天地,撐開後能否把人收進去,再把法傘一收,做個羈押鎮封的囚牢呢?
如果撐傘自成天地,能否以此施展幻術和構織幻境呢?
能否撐傘遮蔽天機、遮蔽高境探查呢?
能不能以傘柄爲杆、傘面爲旗,當作令旗陣眼用呢?
傘面收起,能否做個棍棒槍矛使呢?
程心瞻煉着煉着,想法越來越多,添加進去的五行之金和天才地寶也越來越多,傘面上繪製的符紋禁制也越來越密,雲布鋪了一層又一層,他原以爲換的雲布太多,後來發現差點不夠用。
這件法寶也從一開始的太乙救苦護身之寶變成了一件融通萬法諸道的寶物,一開始傘面上繪製的太乙護身符籙已經被遮了一層又一層。
不過「太乙青華傘」的名字他是懶得再改了,但此時的「太乙」,已經不光是指「太乙救苦天尊」了,而是指「道」,「青華」二字,現在也只是指外相的青華法光而已。
隨着他的最後一筆落下,九層疊布的傘面再無處可着墨,被密密麻麻的圖樣與符籙佔滿了。
程心瞻收筆之後,特意看了一眼洞外,颳了風、生了雲、下了雨、降了雷,但是並無劫意,程心瞻都有些搞不明白是巧合還是器成的異象。
他自嘲一笑,難不成還想着每個出手的法寶都能到達地書那樣的品階?
此時再看法傘,傘面雖然佈滿了花樣,但是程心瞻下筆錯落有致、深淺有數、粗細有理,所以看着並不雜亂,反而是有着別樣的美感。
法傘通體看着還是青色。
傘面彷彿青冥穹頂,外側繪着周天星斗,內側繪着風雨雲雷,但只要仔細看,便能發現,傘外的每一顆星斗,傘內的每一道雲紋,都是由無數細微的符籙所構成。
這些符籙環環相扣,層層疊疊,生出萬千變化來,如果看久了,便會發現這些符籙在動,緊着着,那周天星斗、風雨雲雷也都在動,好似要把人的目光、把人的魂靈都要吸進去。
符籙從傘面上銜接到傘柄傘骨上,法光像水一樣在上面流淌,傘柄傘骨看着還是竹樣,但是叩之有金玉聲,表明這早已不是初始時的材質了。
至於傘頂,更像是青冥星河中的一座仙塔,安然不動,周天星斗都圍着它環繞,風雨雲雷都在它身下,不知蘊藏着怎樣的造化。
程心瞻看着寶傘,滿意的點點頭,連出兩件寶物,法書象地,法傘象天,雖然這傘沒有像地書那樣召來劫雷,但是程心瞻也認爲是自己當前煉法的巔峰了,滿意的把傘收起,放入了紫府之中。
隨即,他又拿出了另一把傘,這是一件在尺寸制式上和「太乙青華傘」一模一樣的傘,但是整個傘呈現出幽暗的黑紅色,把整個洞府都照的發熱。
傘柄傘骨雖然也是竹,但用的卻是赤底黑斑的旱枯竹,這種竹只有杆,沒有枝葉,長在旱地,肚子裡全是火氣,成年後會把自己燒死,是一種很古怪的竹。
傘面也是收陰山制的雲布,但卻是採自夏日雨後,日落之時的火燒雲,同時,帶着一點陰暗的暮色。
傘頂程心瞻用了一個尖錐似的火蛟角,是他在庾陽斬蛟時得來的。
傘面外側,細小的遊動的符紋交織成了一片黑色的洶涌的火海,內側的圖案則是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中,有墜星如火雨落。
這把傘要早於「太乙青華傘」煉成,是他爲自己煉傘時順手一道煉製的,是一件禮物。
“青伯,你來我這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