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
三湘,崀山,天一殿。
程心瞻和華瑤崧幾乎同時放下手中的書稿。
“道友神思。”
“先生大才。”
兩人又同時開口說話。
隨即相視一笑。
半個月冥思苦想,總算是把陰陽符籙法四境之前的大體框架給搭建出來了,並且互相覈實過、推演過,確認切實可行。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細化了,填充細節,比如在煉形煉神時分別要注意的天時地利、進火退符、陰陽平衡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與功法相適配的法術、法寶,包括陰陽符籙的內用和外用等等。
不過功法的框架大綱出來後,這些細節的事便有跡可循了,不算太難,就是要花些時間。
“既然功法初成,便送去給掌教過目吧。”
程心瞻道。
華瑤崧點頭,且說,
“先生,送給掌教之前,我們是不是要先把功法的名字給定下來?”
華瑤崧笑着說。
程心瞻點點頭,道,
“道友可有什麼想法?”
華瑤崧便道, “此法乃是道友首提,自然是由道友爲之命名才合適。”
程心瞻搖了搖頭, “此法是我與道友同創,不分主次,我對名字還沒有什麼想法。如果道友心有擬名,不妨說出來論一論。”
華瑤崧這些天一直心繫此事,全神貫注,確實是有想過名字,此時聽程心瞻這般問,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說了出來, “確有兩個,一個是九幽照陽幹天還陰秘旨,陰神陽神兩種修法就分別叫九幽部和幹天部。一個是少陰少陽煉神歸真樞要,陰陽分作少陰部和少陽部。”
程心瞻想了想,便道, “就後者吧,太陰生少陽,爲陽之始;太陽生少陰,爲陰之始。少陽少陰正合物極必反、陰陽互生之理。”
華瑤崧聞言連點頭,心發暗喜,這樣的陰陽修行寶典,居然是由自己來命名的。
————
兩人帶着書稿,來到了闔闢宮。
闔闢宮便是崀山襲明派的掌教居所,取「乾坤闔闢,天地成矣;動靜有常,陰陽行矣」之意。
時通玄也是忙碌的緊,此刻伏案寫畫,察覺到兩人到了門前,便說了一個“進”字,連頭都沒擡。等到兩人走到桌案對面坐下,他也不曾放筆,只是把頭擡起來了,看着兩人,
“瑤崧和心瞻來了,有何事呀?”
兩人各自把對方的書稿放到案上,程心瞻示意,由華瑤崧來說,於是後者便道, “掌教,前些日子跟您提過的,關於行僵弟子的陰神陽神修行法,我和先生現已經將三境前的功法搭建好了框架,釐清了修行次序與要點,想請您看一下。”
聽得這話,時通玄才把筆放下來,拿過兩人的書稿,開始仔細閱讀起來。
一共就兩本三十四頁的初稿簡稿,身爲四境大修士的時通玄足足看了兩個多時辰,隨後才把書稿輕輕放下來,大笑出聲,
“哈哈哈——,實在天佑我襲明也!”
兩人看見掌教此等反應,這才完全放下心來,於是也跟着大笑。
“你們準備什麼時候徹底完成,好早些發放下去給弟子們先練起來?”
時通玄問。
聞言,程心瞻搶在華瑤崧回話之前,看着她道,
“道友,這事接下來就麻煩你多費費心,我還要出宗一趟,近兩個月估計不得閒。”
華瑤崧無所謂,點了點頭,反正自己最近沒什麼事。而且創法,尤其是創這樣的陰陽大法,讓自己也是收穫頗豐,多年瓶頸似有鬆動之相,自己倒是巴不得天天把時間花在這上面。
時通玄聞言就不太高興了,瞪了他一眼,然後又轉頭朝着華瑤崧和顏悅色說起了話,主要是他在看完初稿之後的一些建議。
幾個人又聊了一段時間後,華瑤崧看出來這兩祖孫有話要說,便拿着兩份書稿先行告退了。
“這次又是要去哪?”
華瑤崧走後,時通玄便直截了當問。
程心瞻則答, “東海那邊,暫時可以告一段落了,去收個尾巴。”
“你本尊不就是在東海?”
“還差一條線,把事情都串聯起來,本尊在海里走不脫,只能讓這具化身動一動了。”
“有危險沒有?”
“沒有,安全着呢。”
時通玄點了點頭,然後上下打量着程心瞻,不禁道, “你比掌教都忙,三道化身還不夠你用。在我這都當上副教主了,還只把一具竹身留這,不,還留不住,還要出去。依我看,一氣化三清就該由你來學纔是。”
“一氣化三清?”
程心瞻聽到了一個新的詞。
而時通玄則是馬上捂上了嘴,眼珠子轉上幾圈後,才鬆手,然後笑了笑, “不能說,不能說,等你當上副掌教就知道了——是三清山的副掌教哦。行了,你忙的話就忙去吧,走走走!”
時通玄話說一半,把程心瞻趕了出來。
————
程心瞻出了闔闢宮,有些摸不着頭腦,但從名字跟方纔的語境來看,這似乎是一件分身之術,而且還是三清山副教主纔有資格知曉的一門法術。
他將其記在心裡,暫時不去想,然後回到了天一殿,對着趴在門口睡覺的獅子喊了一聲, “走了!”
山君醒來,睜開眼,兩道實質金光洞射虛空,飛出六尺外才緩緩消失。雪獅一躍起身,踏空而飛,來到程心瞻身邊。
道士側身坐了上去,乘獅往東北方向飛去。
出三湘、過豫章、入會稽。
程心瞻一路飛馳,來到了會稽東側的中部沿海,遠遠便見一處碧翠山嶺立於蒼茫東海之畔。
端的是處好山,只見: 煙霞明滅擁翠巒,碧波萬里託瑤岑。絕頂瑞靄接青冥,海底龍脈貫山根。千仞絕壁掛虹霓,萬頃銀濤叩山門。
程心瞻心知是找對了地方,便乘獅下落,往山門找去。
此山山門倒也好找,向西位置有兩座高峰對峙如天門,雲氣環繞其上似白龍盤青柱。雙峰之後便是一面百丈青崖豎立當面,像是一面巨大的影壁屏風。
青崖正中間鑿開一道石階,像是一道劍痕把青崖一劈兩半。石階筆直向上、向裡,直通青石內裡去。
又因爲石階通向青崖裡面,光照不入,看起來十分幽青深邃。而且遠看這石階非常窄,與整面青崖比起來,就像是一副青底宣紙上的一道墨痕。
而除了正中間的這道筆直對分宣紙的墨痕之外,在墨痕的兩側,還有兩個平鋪宣紙的古篆大字,一筆一畫與石道墨痕寬度彷彿,但卻是金色字跡,大放佛光,是爲:
「隱龍」。
當真是個陸上仙山非凡境,海天佛國小瀛洲。
這隱龍山當今的主持秀慧師太只是三境,但祖上闊綽,四境、五境乃至仙境,都是有過的。所以家底十分豐厚,這山門氣象也就非同一般。如今雖然夠不上世宗了,但依舊可稱得上是禪宗大派,在會稽也是享有盛名。
這家禪寺法脈源流清楚,跟腳極高,乃是觀音菩薩座下善財龍女的一處隱修之地。當年那位龍女在此靜修,收了兩個童兒,取名碧雲、白雲,傳下法脈。這便是隱龍山山名的由來,也是山中碧雲、白雲二庵的由來。
程心瞻乘獅停到山門之前。
獅子何其顯眼,當空一站,那石階中馬上射出一粒金光,直奔獅子而來。金光由遠及近,由小變大,飛到當面,待遁光散去一看,原來是個值守的尼僧。
尼僧見着神駿非常的獅子,已是驚訝非常,又看了一眼獅子背上一身正裝法袍的道人,更是驚爲天人,恍疑救苦天尊下凡。
“法師有禮了。”
道士下獅,作了一揖。
尼僧回過神來,又看了一眼獅子,忽然想起來近些年在東方威名極盛的一位道門高真,但畢竟佛道有隔,尼僧又沒見過真人與畫像,還是不敢確認,怕叫錯了人失了禮數,便回禮道,
“道長有禮了,此乃隱龍山,敢問道長名號,又有何貴幹?”
程心瞻便答, “貧道三清山程心瞻,求訪秀慧主持,還望通傳。”
程心瞻此時雖然在襲明派任副教主,但是依舊是三清山的萬法經師、梨雪山主、明治山嫡傳,所以出門在外,還是要表上宗身份。
值守尼僧心道一聲果然,然後連忙側身引路,說,
“原來是廣弘先生當面,住持就在山中,請先生隨貧尼先入山稍待,貧尼即刻去請住持。”
面對這樣的貴客,肯定是不能讓其在山外等候的,即便是今日主持不在山中,那也得要請進門喝一杯香茶纔好,不然就是失禮了。而且今個只是先生一人前來,如果帶了依仗隨從,那還要大開山門迎接呢。
程心瞻道了一聲謝,也不再乘獅,就駕雲隨着尼僧往山門中飛去,獅子在後頭跟着。
進山的石階山道遠看着是小,彷彿細細一條線,但當來到近前,飛入其中,便發現這石階可真不算小,足有十幾丈寬,從青崖上生生鑿出來的,幾千階長。
山道上有不少練氣力和苦功的小修士,在負重攀階。
不過程心瞻自然不需登階,在尼僧的帶領下直接在石道上方往裡飛。在石道兩側,掛着許多佛手拈花形狀的燈,使得裡面並不太幽暗,程心瞻還見到了許多壁畫和經文,主要是描繪龍女降伏海怪的場面與故事。
山門青崖厚有五百餘丈,飛了一會後才重見天光。在這青崖之後,自然又是一派仙山盛景,所謂黃精紫參傍澗生,幽蘭吐馥隱石罅,不外如是。暫不多表。
出了石崖,才進洞天,便見秀慧師太領幾個高功正在往這邊趕過來。
程心瞻上前兩步,在胸前掐印,微微點頭,
“秀慧主持,叨擾了。”
秀慧師太笑容滿面,慈悲祥和,一點看不出前些日子在海外追殺紅二姨時的嗔火怒容,師太還了一禮,笑道,
“廣弘先生紆尊降貴,枉駕光臨,我等未能遠迎,還望海涵。”
程心瞻連道, “主持客氣,貧道未提前投帖,唐突上門,纔是失禮。”
同時,程心瞻心有了然,無論是迎門尼僧,還是主持師太,都是稱呼自己爲龍宮尊號的廣弘先生,而非道門尊號的廣法先生。這就透露出,時至今日,道門跟龍族比起來,隱龍山還是要更心向龍族一些。
秀慧師太見這位大名鼎鼎的道家神秀姿態謙遜,心中也是頗爲放鬆,側身引臂道,
“先生,裡面請。”
於是,一行人便往靈山深處走,來到一處能直接望見滄海的崖邊雅緻竹廬內,按位次坐定。
先是一番問候寒暄,然後是由主家秀慧師太開啓正題, “不知先生造訪,有何見教?”
程心瞻望着滄海,不答反問, “主持半個月前是不是出海了一趟?”
秀慧師太眉毛一挑,那件事自家出了好些人,又是急急出宗,瞞不得人,可海上的事,這位又怎麼會關注? “是有此事。”
“擒獲了一隻金丹海妖?”
秀慧師太臉上疑色更重,但還是點點頭,道,
“是。”
於是程心瞻又問, “那海妖的肚皮上是不是有一道黑色的斑點狀灼痕,以及一個兩孔的蛇口咬痕?”
秀慧師太一臉驚疑之色,但兩三息之後又化作恍然,看着程心瞻,言語中已經帶上了笑意, “原來那天出手留下紅雨妃的高人,竟然是先生!”
“哦?紅二姨的真名原來是叫雨妃,卻是個有詩意的名字,這倒是人不如其名了。”
程心瞻笑道。
秀慧師太見程心瞻並不否認,於是臉上笑意更甚,並起身行了一禮, “請恕貧尼眼拙,未能第一時間認出恩人。這次真是要多謝先生仗義出手了,幫了我們隱龍山的大忙。請先生務必下榻陋寺,多待些日子,容我等備厚禮相謝。”
程心瞻連起身,扶起秀慧師太,笑道,
“借居靈山,觀望滄海,這是貧道嚮往之事。但如果主持要是認爲貧道是專程過來討謝的,那可就誤會貧道了。”
秀慧師太聞言也笑,
“是貧尼淺薄了。”
兩人落座,程心瞻繼續方纔的話題, “當時師太出海時,我有具化身就在紅霞島上,僞裝成了地陰島魔頭,施計讓魔頭互鬥。本來紅二姨逃就逃了,但我看此妖似乎是盜了靈山的重寶,師太在緊追不捨,這便暗施手段,傷了此妖。”
師太聞言道, “確實如此,真是出了家醜,都鬧到先生眼前了。不瞞先生,這海妖實則是我禪寺弟子,在山中修行百年,最後犯了貪戒,盜寶出海,成了一方妖王,惹下不少禍事來。”
程心瞻聽了很是意外,原來鼉王手下的第二大鎮將,落霞島的紅二姨竟是這樣的來歷。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因爲紅二姨的神通、法術、法寶以及法相,都非凡俗,尤其是法相,看着煌煌正大,確實不是一般的散修妖魔能締結出來的。如果是出身龍女法脈,那締結出鴟吻法相就不奇怪了。
“原來如此。”
他點點頭。
“先生何等尊貴人物,屈身地陰島又是做什麼呢?”
秀慧師太問道。而且,她猜這位道長過來就是和這個有關係,總不能真就是專門來說上一句自己是幫了忙的。而且既然這位不要謝禮,那肯定就是在別的方面需要隱龍山幫忙了,不如自己先遞個話過去,免得這位不好張口。
而對於這個問題,程心瞻又是不答反問,指着海上道, “那座山島,是不是就是紅霞島了?”
秀慧師太順着程心瞻的指向看過去,便見茫茫碧波之上,突兀有一片黑影,極爲刺眼。她點了點頭,道,
“是,就是那座魔島,往日裡是霞光明豔,但如今看來,應該是已經被地陰島所佔了。”
程心瞻點點頭,於是開口道,
“紅霞島和隱龍山這般近,隔海相望。既可以作爲靈山出海的一塊跳板,也可以當作是防備海外妖魔的一處瞭臺。與其讓此島爲海外妖魔所佔,主持可曾想過拿下此島,歸爲陸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