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保證能活,然後纔是考慮成本的問題。
何雨柱今年下半年,就搞了一個養雞場,至於大白豬養殖,根本就沒那個精力去搞。
這個是何雨柱想岔了。
他原本以爲地方已然夠大了,但在基建進場的時候,何雨柱把他想法中的那些流程一建設。
才發現地方根本就不夠。
別的不說,像是爲了防疫,肉雛雞跟肉中雞肉大雞必須隔開的空間,就浪費了不少地方。
像是後世那種精細化養殖,現在肯定是做不到百分百的相同。
但現在這個年頭,也是有辦法,直接拉開各個車間的距離,建起高牆隔開了預防瘟病的串聯唄。
這個年頭,像是時瘟這些東西肯定有。
何雨柱在農場整改的時候,就是用石灰把各個地方都是灑遍了。
謹小慎微。
上次用到的蚯蚓養雞那些,這次是都沒想着用。
對外面說的是養殖數量不同,所以那種辦法就用不上了。
但實際上何雨柱就是怕瘟疫這個東西。
沒辦法,上次的時候,何雨柱可以失敗,而到了現在,何雨柱辦什麼事,都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牽扯的地方太多,盯在這邊的目光也是太多了。
像是這個時候的何雨柱,要不是被打了雞血,根本就不會想着做這些事。
也幸好,中間雖然也出過紕漏,但還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另一次創業。
這回是一百多天肉雞出欄,不過不是出一批,而是兩批次一起出。
按照技術員的記錄,如果按照科學的飼養辦法,大概是45天到60天就可以從雛雞到出欄。
至於頭一批雞爲什麼到一百多天才出去,一個是觀察,再就是爲了選種留苗那些了。
總歸在這個下半年,在何雨柱不計成本的投入下,何雨柱的養殖場,在年關前出欄1968只肉雞。
數字肯定是刻意的。
就是爲了向社會獻禮麼。
關鍵是孵化這邊,雛雞這邊,都是形成了梯隊養殖。
“····像是我們這個養殖場,預計科學合理的養殖數量是一批三千隻,五十五天出欄,按照我們細化下來的成本,是每斤雞肉···,利潤是····。
預計一年半收回所有建設成本。
並且我們聯繫當地公社,建成了屠宰,清洗,雞頭雞爪內臟滷味的作坊流水線。
可以說,從頭到腳,到雞的糞便都有各自的去向。
解決就業工位···
預計一年可創造產值····”
現在是何雨柱吹牛的時候,也是何雨柱準備功成身退的時候。
所以今天過來的領導都是挺高興的。
像是軋鋼廠,雖然雞肉沒分多少。
但按照何雨柱弄出來的那個滷味配方,生產出來那些東西,因爲暫時還沒找到市場,是全部被軋鋼廠拉回去。
雞頭雞爪這些玩意,雖然沒多少肉,但下酒卻是個好東西。
李主任都沒想着往下面發,關鍵也是發不過來。
就兩千對不到,能發給誰?
就是南鑼鼓巷周邊各個廠子的小食堂,隨便炫耀(宣傳)了一下,就全部賣光了。
而今年這批雞肉,是全部投向市場。
這也是因爲要過年了,算是給四九城民衆的福利。
不過到了明年,就是擴產以及大規模養殖了。
這邊這個養雞場,何雨柱跟老李同志商量後,是準備把公社拉進來作爲合作者。
這下,那些公社領導就不是推脫了。
這不是一個養雞場,而是一個金娃娃。
公社領導跟老李以及何雨柱拍着胸口表示,哪怕去銀行貸款,也會把何雨柱他們投入進去的成本,全部還給他們。
老李一開始心裡還有點不舒服的,但何雨柱卻是笑道:“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今年我是從建設開始,就一天沒回的盯在了這邊。
這才保證一點大事情沒出。
但養殖這個東西,我不是專業的,您也不是。
誰說的清,什麼時候會出問題?
咱們現在把管理權交出去,一個是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再就是跟公社結點善緣了。
再說,就算您抓手上。也能有產出,不還是得交給外貿口出口用。
咱們控制不了雞肉的銷售。
還不如趁着現在既得名又得利的時候退出來。
以後,咱們麻煩不沾,好處也有。
挺好的。”
老李沉默良久,最後還是按照何雨柱說的辦。
也的確是沒辦法的事,何雨柱是不願意再管。
就算這個時候軋鋼廠願意接手,外貿口那邊也是對這個養雞場虎視眈眈。
搞不好,又像前幾年那個農場一樣,被人截糊了。
這就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像這個時候養殖場如果是軋鋼廠名下,或者玩具廠名下,那麼大把人敢過來截糊。
但何雨柱現在把主導權交給了公社,卻沒一個敢開口。
與民爭利,這是從古至今都爲人所不恥的事情。
這個上面,跟何雨柱研發電器的農場還不同。
何雨柱跟一批技術人員總結出來的大規模養雞技術,算是他對這個事情最大的貢獻。
所以這個上面,就沒什麼唯一性了。
只要去農校拉一兩個學生做技術指導,只要捨得投資,隨便哪兒都能建成這種大規模養殖。
當然,種苗跟飼料能不能供應上還是個問題。
按照上面某個大人物的意見,四九城周邊,每兩個公社合辦一個同等規模的養殖場。
至於爲什麼是兩個公社,自然是擔心一個公社的剩餘糧食養不了這麼多的雞。
當然,這也是因爲前些年的困難,所以把上面搞怕了。
何雨柱雖然很不情願走上那種拿科技與狠活餵養出來的老路,不過這個年頭比較好的一點是這些東西大多是準備出口的。
跟着何雨柱一起建設的幾個技術員,現在也算混出來了。
成了技術指導,一個個養雞場做指導。
至於他們身上這點小問題,這個時候,根本沒人在乎。
何雨柱送走各級領導,領着老李同志到了最裡面一個倉庫。
打開倉庫門,一排排木箱就那樣出現在老李眼前。
何雨柱示意着邊上工人,把木箱打開,一隻只上漿的白條雞整齊的碼在了箱子裡。
何雨柱笑道:“一箱十隻,五十箱,您拉三十箱走。算是咱們的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