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節 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

都知道遼人會有陰謀,所以。

李繼隆再問:“十萬戰鬥部隊,三十萬運輸部隊,不動用大宋一兵一卒,你能拿出來嗎?”

劉安回答:“能。”

“加一倍。”

“能。”

“共三倍?”

“能。”

劉安三個能,倒讓李繼隆大吃一驚,劉安能不動宋軍一兵一卒,調動三十萬戰鬥部隊,九十萬運輸部隊?

這數據太驚人。

要知道劉安的幽州之戰,實際調動的兵馬宋軍部隊也就是二十五萬戰鬥部隊,約八十萬民夫用於運輸。

劉安接着說道:“不動大宋一兵一卒,我能調動的戰鬥部隊總數,只要利益足夠,可高達百萬,運輸部隊三百萬。”

李繼隆差一點暈倒,這數據太嚇人。

劉安說道:“西州軍不說,三十萬兵馬他們能拿出來。党項加六穀,二十萬戰鬥部隊不是問題。接下來,高麗人再給我半年時間,我能湊出十五萬戰鬥部隊。”

“還差三十五萬。”

“倭人,我能讓倭人全部變成兵,其餘的變成民夫。我都沒算中南半島的兵馬,瞿越降軍怎麼也能湊出十萬戰鬥部隊來。”

李繼隆再問:“錢呢?”

劉安自信滿滿:“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關於這一點,李繼隆連問都沒有問,因爲他完全不懂,別說是他,就是精通算學與管着大宋賬房的向敏中都不懂。

劉安唯一虧損的戰爭是幽州之戰。

可若計算上拿回來的燕雲十六州中的六個州,加上四分之一的幽州城,以及開宋遼邊市。長期利益是掙了大錢的。

靈州之戰,劉安是發了財的。

占城之戰,劉安是發了財的。

對倭之戰,劉安何止是發財,是發大財。

打仗能越打越富,這事歷史上沒有過,所以李繼隆也不打算在這會聽劉安講這事。

其實這道理很簡單。

戰爭經濟最關鍵的三個點。首先是產生消費,軍隊的消費以及軍人的消費,前提是打勝,敗仗肯定虧損。

然後是工業價值,會推動工業的發展。

拿大宋來說,爲了打仗,造車業、鋼鐵業、造船業、紡織業、製鞋業、製藥業等等都在迅猛發展。

最後,就是資源掠奪。

倭銀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汴梁內河造船坊的工匠,連小工的工錢都已經上升到了劉安中探花之前的兩倍,大工三倍,大匠最高漲到了五倍。

再就是鐵匠。

鐵匠現在的身價是越來越高,一個優秀的鐵匠,特別是懂機械學的鐵匠,其月收入完全超過了一個知府的純收入。

劉安站了起來:“將軍,我回家,這事等,等到後天中午。”

“對,後天擺晚宴。你若膽小就在自家擺,反之便帶着食材在耶律隆慶住的地方擺,他不敢殺你,連傷你都不敢。”

“明白。”

劉安起身告辭,李繼隆也沒有送劉安。

劉安依舊是從後門離開,然後從自家回門回家。

次日。

二月二,這一天是傳統的開耕日。

在大宋,這一天也叫開耕節,官員都會放一天假的。

這一天,皇帝祭天。

獻禮。

詔告天下。

免農稅!!!

這個消息保密程度極高,這是寇準的意思。皇帝祭天的詞唸完,有七成的官員是懵的。

突然之間就免農稅,官家是瘋了嗎?

可這個時候,誰敢上前去勸,誰敢在祭天的時候說皇帝免農稅錯了。

沒人。

嵩山腳下這一道詔書,比狂風傳播的速度還快,向四面八方開始放射性的傳了出去。

皇帝很興奮。

又開始一套感謝上天的祭天典禮,皇帝這會精神頭十足,他已經打算今天的祭天活動,從日出搞到日落。

至於官員們累不累,不在他的考慮之範圍內。

話說汴梁。

對於祭天,對於免農稅之類的事,劉安一點也不關心。他在等寇準的回信。

免農稅的消息在二月二當天下午就傳回了汴梁。

對於汴梁城的百姓來說,家家張燈結綵,把過年的衣服又一次拿了出來,把上元節的燈也再次拿了出來,汴梁在深夜都是燈火通明的。

而寇準的回信,三更天過後才送到了劉安家裡。

寇準的信分了三個信封,一個比一個厚,顯然寇準寫完一封,又認爲不夠,又寫一封,還是感覺不夠,再寫一封。

因爲封皮上寫有數字,一、二、三。

劉安打開寫有一的信封,裡面只有一句話:助樑王殿下分遼於南北。

李繼隆的想法已經很瘋,很嚇人了,寇準的想法更嚇人,寇準平時提到耶律隆慶大多數時候都用遼國二王。就是遼國皇帝的弟弟,排行老二的王。

用樑王是尊稱了。

然後是第二封信,寇準打算給劉安說幾句。

寇準認爲,耶律隆慶打算分裂遼國南北,讓遼變成南遼與北遼。

南遼就是完整的漢化體制的國度,北遼就是完整的遊牧野蠻體系。

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最大的原因就是劉安的幽州之戰,耶律隆慶敗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敗了之後竟然無力再戰,而且再也組織不起下一次的戰爭。

就算勉強湊夠一次戰場的軍費,耶律隆慶內心也找不到多少勝算。

所以,寇準認爲耶律隆慶打算讓遼國改制,可他畢竟不是遼國皇帝,更沒有其母蕭太后的權力,既然沒得選擇,那麼耶律隆慶便產生了分裂遼國南北而冶的想法。

第二封信中,寇準詳細的分析了自己對遼國當正內部矛盾與衝突的推測。

劉安看的懂,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遼國被漢化的人與遊牧野蠻人已經過不到一起了,被漢化的人更喜歡漢式的生活,南遼的人更不願意自己出錢來供給北遼的大貴族。

這個矛盾是不可調節的。

讀完這兩封信,劉安拿着厚厚的第三封,劉安心說這事都說清楚了,第三封會寫什麼呢,而且有這麼厚。

帶着好奇心,劉安打開了第三隻信封。

信封內裝的信紙中連稿紙都有,大量的塗改,很顯然寇準也在斟酌。

到後面,寇準寫的東西要修改的不是塗掉,而是在文字旁畫了一條線,是否正確讓劉安自己去猜。

這一份是寇準對耶律隆慶性格的分析,以及耶律隆慶性格改變的分析。

第三七九節 要不要鹿皮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二十二節 新科進士入仕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三四節 開出重賞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零三節 獻上人頭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三一九節 這纔是老薑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零二節 汴梁的燃料危機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三三零節 把錢花光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零五節 號稱百萬大軍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三零五節 不得不用之人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一四六節 鹽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二八六節 宋人佃戶第四八四節 斷人財路如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二七三節 好茶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四六節 鹽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四四八節 劉安要尋寶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三八三節 官家辛苦了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三零三節 獻上人頭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四零二節 劉安教弟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四三零節 禁軍內部械鬥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一百節 毒誓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四九八節 寇準自己把船搞壞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六十三節 斷箭爲盟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九三節 霍光?第四零三節 親閨女的討債書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四零二節 劉安教弟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二十節 崇正殿聽學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十八節 皇宮內的戲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二零三節 可願爲大宋子民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
第三七九節 要不要鹿皮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四十四節 翁婿終議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二十二節 新科進士入仕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三四節 開出重賞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三零三節 獻上人頭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三一九節 這纔是老薑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零二節 汴梁的燃料危機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三三零節 把錢花光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零五節 號稱百萬大軍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三零五節 不得不用之人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二七六節 那麼就打吧第一四六節 鹽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二八六節 宋人佃戶第四八四節 斷人財路如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二七三節 好茶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四六節 鹽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四四八節 劉安要尋寶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三八三節 官家辛苦了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三零三節 獻上人頭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四零二節 劉安教弟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四三零節 禁軍內部械鬥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一百節 毒誓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四九八節 寇準自己把船搞壞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六十三節 斷箭爲盟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九三節 霍光?第四零三節 親閨女的討債書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四零二節 劉安教弟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二十節 崇正殿聽學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十八節 皇宮內的戲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二零三節 可願爲大宋子民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