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

封關。

皇帝不想封,因爲他看到靈州關卡的稅收,若好好經營的話,財富是海量的。

劉安上前:“臣有一策。”

“說。”

“請官家出宮,飲一杯茶,說幾句話,這事就辦了。”

“當真?”皇帝不信。

李沆一指劉安:“此時,莫要胡說。”

“臣有把握。臣作不到,但官家卻可以,請官家信臣。”

“好,出宮。”

皇帝在準備的時候,劉安派人送了一封信出去,給醉仙居摘星園。

一句話,所有的大商一個不差,所有商會魁首一個不差,在汴梁的都給我到摘星閣去,皇帝有話要說。

半個時辰後。

醉仙居迎客樓門內門外恭敬的站着幾百人,摘星園內,卻只有不足五十人。

商人們內部也有階層,沒點身份的沒資格在這裡聽皇帝當面訓話,你們在外面聽傳話就行了。

皇帝身穿便服,在坐下之後又看了一遍劉安寫的小紙條。

“草民拜見官家,吾皇,萬歲。”

萬歲這個詞,去年皇帝巡視鄉間看苗的時候就有人喊過。

皇帝擺了擺手:“各位辛苦了,靈州能歸重大宋,各位都是我大宋有功之臣,爾等的功績,朕心中有數。”

“爲我大宋,萬死不辭!”衆商異口同聲。

皇帝又說道:“這糧賤傷民,布賤亦傷民。李公回鄉路上,親眼所見兩事,讓朕擔憂。”

李沆站出來把事情一提。

雖然他還在懷疑,這能管用嗎?

但試一試,他還是可以接受的,封關不是小事,他也沒指望皇帝能立即答應。

李沆說完,當下有一人站了出來:“草民,萬石。爲白崖推舉的這一任大坊主,也是幾大名窯推舉的這一任五老之一。臣代表大宋各窯向官家保證,各窯再有械鬥,草民領罰。各窯若有械鬥,永不入窯商。”

一個個大商站出來表態。

劉安上前一步:“本官的意思是,各位寫下文書,官家心繫天下,關愛百姓,凡事以和爲貴,官家爲的還是萬民的生計,拿着章程出來,以後凡事也有規矩可查。”

“是!”

劉安又補充了一句:“西北的貨物定價,要有一個限度,別傷了民。”

“是!”

劉安退到一旁:“李公,下官這麼講可否合適?”

劉安這幾句講的還不錯,但在李沆心中還不夠,李沆又講了許多民生,商路,所謂的惡性競爭,砸行壞事等等之類的擔心。

大商們與商會代表沒一句反駁,都一一認可,表示馬上着手搞章程。

各行各業,有規矩可尋。

李沆也沒話說了,皇帝看了一眼劉安,劉安走到皇帝身旁低語幾句,皇帝很疑惑的問:“這事,可行嗎?勞師動衆,花費巨大?”

“官家,看臣的,這事收益巨大,花的錢讓西州十倍補上。”

“你試試。”

“是!”

劉安轉過身:“官家有令,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明年正月十五,天下大比。今年爲試行,比天下第一瓷,天下第一繡,天下第一錦。各位可有異議。”

“官家聖明,我大宋千秋萬代,萬歲,萬歲,萬歲。”

跪了。

大商們,商會宿老們跪了,那怕老朽,讓人扶着也要跪禮。

皇帝不知道這種大比代表什麼?

他們知道。

大比的這個天下第一,代表極致,會讓行業再上一層樓。

“爾等用心,若真有才,朕賜狀元之名。”

瓷器狀元?

這個可以有。

皇帝起身離開,劉安走在最後,出門前給這裡的管事說了一句:“告訴他們,這事要辦好,沒有驚天動地的名品,別在官家面前丟臉。”

“是!”

“還有,若這次辦的好,大比就不止這三樣。不需要他們出錢,但要他們出力,就這樣。”

“是!”

劉安的交待李沆聽到了,劉安也沒有迴避什麼。

回到宮裡,李沆鬆了一口氣。

“官家,有幾大麻布產地的大商會出面,穩定布價,臣便是放心了。臣想暫時留在京城,看一看他們報上來的章程。”

皇帝對李沆說道:“李公,復職吧。”

“官家,臣!再等等。”李沆原本想着,自己的時代結束了,不想留了。

可突然發現,劉安很能生事,所以打算回來。

但是,剛致仕就復職,這老臉掛不住。

皇帝也沒再勸,他知道李沆的想法。

這時,李沆看到了御案上的表格:“官家,臣可以看嗎?”

“李公請。”

李沆看過之後,大呼一聲:“好,妙。”

“安哥兒之功。”皇帝指了指劉安,因爲李沆現在不是官,所以不用官稱。

李沆點了點頭:“有才華。”

李沆又說道:“官家,這樣吧。臣不上朝,這些日子也和劉正監一起,在這裡整理公文,臣要教一教他。比如這兩份就放錯了位置,決堤聽起來可怕,但也要看危害性,以及修復的難度,這種級別的,不應放在紅籤。”

皇帝對劉安說道:“還不趕緊謝過李公。”

劉安長身一禮:“謝過李公。”

劉安心裡苦,感覺好日子剛來,苦日子就跟着來了。

這老頭能把自己嘮叨到哭。

不過,苦中也有樂。自己可以從李沆這裡學到處理公文的辦法,甚至可以借李沆的手,作一些壞事。

比如,將來時機成熟了,可以在表格後加上自己的建議。

劉安低頭偷着樂。

李沆又說道:“官家,臣請刑部派一員,既然商立規,那麼臣請刑部備案。”

“此事,用不着吧。”皇帝心說,一羣小商人的事情,竟然需要刑部備案,這事有點小題大作之嫌。

李沆再次進言:“官家,臣以爲,不是小事。”

“李公請言。”

“向敏中告訴臣,靈州開市,商戶如過江之鯽、雨前之蟻一般,涌向靈州。臣初入仕時,商稅一年約有四百萬貫。臣雖沒有查看靈州卷宗,但臣估算,僅靈州一地,商稅一年不止四百萬貫,臣請立規備案。”

李沆第二次的請求,讓皇帝有些動心。

但依然認爲,這是小題大作。

皇帝思考後回答:“這樣吧,下次大朝會,議。”

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五四節 想去占城的老御醫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四零三節 親閨女的討債書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六九節 可惡的六姑娘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二零節 劉安被軟禁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四四三節 寇準想看銀山第五零一節 歸化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一二三節 好多彈劾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四三六節 吃貨的幸福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三四零節 被強徵的炮艦第四三零節 禁軍內部械鬥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三二八節 你是唯一知道秘密的人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四三六節 吃貨的幸福第二八四節 皇帝也追劇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一節 穿越者劉安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二十節 崇正殿聽學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二六九節 十孝十善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一一三節 科學帝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四四零節 大義與小節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
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五四節 想去占城的老御醫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四零三節 親閨女的討債書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六九節 可惡的六姑娘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一四八節 丈人爹暗收人心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二零節 劉安被軟禁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四四三節 寇準想看銀山第五零一節 歸化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一五九節 拉上寇準打麻將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一二三節 好多彈劾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四三六節 吃貨的幸福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三四零節 被強徵的炮艦第四三零節 禁軍內部械鬥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三二八節 你是唯一知道秘密的人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二五一節 皇帝的小算盤第四三六節 吃貨的幸福第二八四節 皇帝也追劇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一節 穿越者劉安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二十節 崇正殿聽學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二六九節 十孝十善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一一三節 科學帝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四四零節 大義與小節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