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

耶律隆慶問劉安的新鐵弓賣不賣。

劉安沒考慮就回答:

“賣,給你足夠的數量讓你去草原上打仗,至於羊毛你會不會漲價,你敢漲羊毛的價格,我就敢漲毛線、毛衣的價格。”

耶律隆慶給自己切了一大塊肉,咬的滿嘴流油,一邊吃一邊說:“無所謂,反正出錢的不是我,我只要收差價。”

耶律隆慶需要錢,沒有錢就沒有辦法練兵,沒辦法養兵。

他要兵馬,他要對付契丹的老貴族,他要一個新的契丹,一個可以對抗大宋的新契丹。

眼下大宋與契丹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但這個平衡不斷的在往大宋這邊傾斜,所以耶律隆慶只能劍走偏鋒,正常的手段已經不足對抗這種傾斜。

劉安,一個強大的力量。

耶律隆慶認爲強者是需要被尊重的,強者的力量是可以借用的。

劉安呢,咬着黑胡椒野豬排,眼睛轉了轉,然後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耶律兄,爲了更方便我來武裝你的部隊,營口港給我留三個泊位怎麼樣。不是說要修運河嘛,我從營口給你一口氣修上去。”

無恥,這就是趁火打劫。

可耶律隆慶能怎麼樣,只是帶着一臉的微笑:“當然,留五個吧,三個太少了。”

營口港那裡設計的泊位總共也不到二十個,這就等於把四分之一分給了劉安,劉安自然留意接受。

劉安又問了一句:“要我約束高麗軍嗎?”

耶律隆慶聽到這句話心口疼,真正是象被人插了一刀那麼難受,什麼時候大契丹竟然需要被別人的力量保護了。

可此時,他卻不得不服軟:“那麼,依江爲限,東丹東城以東我不管,但東丹東城以西高麗軍不要過江。”

“好。”

劉安當着耶律隆慶的面寫了公文,然後命令鐵頭直接安排人送到高麗開城。

當天下午,劉安和耶律隆慶所謂的旅獵歸來,一份軍械採購合同報備兵部、報備工部。丙一型鋼弓十萬副,價格送到幽州城每副一千三百五十文,送弓弦六根、備用弓身兩對、木製護手一副、手套三副,箭三支。

劉安說成本三百文,可運輸呢,稅呢。

軍械這種東西本身就是暴利產品。

當然,工部的人肯定不會多嘴,這種弓實際的量產成本只有一百六十文。

準工業化流水線生產,這種弓也就是貴在材料成本上,人工成本很低,除了弓身之後其餘全是鑄造件,然後用水力砂輪打磨一下,再送一卷麻線,以及兩塊木片就是所謂的木製護手,回家自己纏去吧。

幾天後,耶律隆慶離開了汴梁。

而後,一直到二月十六這天皇帝才一副意猶未盡的神情帶着滿朝文武回到了汴梁城。

劉安留守汴梁有功,加封八百戶,預封劉安之子武節郎。

劉安還沒兒子呢,這加封就是多拿一份錢的理由。

官是不能給升的,爵也是不能給加的。

劉安已經是侯爵,再加就是公爵。還不到二十歲公爵,這不可能,別說朝臣們不會答應,就是皇帝也不願意。

不能加封,就直接給錢,這個劉安也喜歡。

又是一日朝會,劉安再一次站在角落裡,這次倒不是劉安官職太低不能往前站,而是朝堂上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連王旦和向敏中都吵起來了。

站在角落的劉安心說,是不是應該給這些文官們髮根棍,打一架不是更痛快。

就長白山一事,王旦提出的是懷柔後再教化。

向敏中提出的是軍政一體,軍管後安穩了再實施宋政。

寇準如老僧如定一般,雙手插在袖子中抱着朝板,聽着,卻一言不發。

呂蒙正呢,不斷的在皺眉頭,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卻也是一言不發。

劉安有點後悔上朝了。

在汴梁城,無數的官員都想成爲朝官,只有朝官纔有地位,非朝官就是低人一等。

劉安心說,這朝官也沒什麼好的。

話說這個時候,早在正月十幾號劉安發出調令,楊延昭已經提兵北上。

經遼地是不可能的,所以楊延昭帶着三千先鋒精銳從武清上船,然後繞到高麗港補給後,從冰封的海面上一路北上。

高麗軍打國內城的戰事他知道,但他卻不能參與半點。

一但宋軍正式參與到高麗軍與國內城的戰事,那麼這事就不好收場,宋遼是不可以直接交戰的,畢竟剛剛纔有盟約停戰。

不過,楊延昭卻暗中幫了高麗軍一把。

楊延昭拿的是耶律隆慶的正式公文,接管了東丹東城,換防之後把東丹城往國內城的路給弄斷了,就是爲了封鎖國內城之戰的消息。

而後,當楊延昭後續的部隊到了之後,楊延昭帶着一萬人馬立即往東。

東丹城,準確的說應該叫新東丹城,這是遼人控制了渤海國之後將渤海國的大貴族們強行遷居到了新城,也就是後世的通化縣這個位置,東丹東城則在後世的通化市的位置,距離約三十里。

東丹東城叫城,卻沒有城池,只有一圈土圍子,核心位置在兩江交匯處。

楊延昭一路往東,目標就是老渤海城,也就是一百年前渤海國王城的地方,這裡大約在後世的白山。

這裡有城池。

老渤海城居住的都是原先貧苦的渤海人,他們留在這裡,也是在留戀自己曾經的渤海國。

渤海人有漢人、有扶余人、有高句麗遺民、有靺鞨人。

在體制上,完全是唐代的一個翻版。渤海人信奉的同樣有佛、道、儒。曾經的渤海國農業發達,非牧獵國度,因爲造船業的不發達,所以只在近海捕魚。

除了漁業不發達之外,當年唐代有的農、畜、手工業,甚至是繪畫、藝術等等,渤海國在興盛的時候都有。

他們的三彩陶可以與唐時的三彩陶不相上下。

楊延昭急奔老渤海城,因爲他守邊多年,他知道想控制長白山,首先要控制渤海城,而不是東丹東城。

那些渤海貴族對於楊延昭來說,沒價值。

楊延昭到老渤海城的時候,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在城外遇到了石保吉。

第七節 關於錢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四六八節 二試船碎了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三零一節 北地無憂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十一節 打一架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三九二節 我們已經打完了第四五零節 你們要談條件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十八節 失算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一七二節 劉安的鹹平工坊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九十一節 一筆一筆又一筆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零四節 大宋也有賭神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三三九節 瞿越大海戰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五十一節 死與活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四四五節 挖,瘋挖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一零節 遼軍不是戰敗的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五十五節 有一個郎中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五十一節 死與活第二零三節 可願爲大宋子民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二十三節 真是五品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五十七節 我是舉人第三八七節 傳承的力量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
第七節 關於錢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四六八節 二試船碎了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三零一節 北地無憂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十一節 打一架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九五節 授十萬禁軍第三九二節 我們已經打完了第四五零節 你們要談條件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一八一節 極密聞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十八節 失算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一七二節 劉安的鹹平工坊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九十一節 一筆一筆又一筆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一零四節 大宋也有賭神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一三九節 這鐵棒掄的圓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二九三節 皇帝很閒第三三九節 瞿越大海戰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一一八節 七劍下南洋第九十四節 誰都沒猜到結果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九五節 夫人有決斷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五十一節 死與活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四四五節 挖,瘋挖第五零九節 不甘心的人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一零節 遼軍不是戰敗的第三一零節 不是不講理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五十五節 有一個郎中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八十九節 這是一步棋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五十一節 死與活第二零三節 可願爲大宋子民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二十三節 真是五品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四六二節 大宋最強艦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五十七節 我是舉人第三八七節 傳承的力量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