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

王曾看劉安認真讀公文。

再看其他人的散漫,王曾心中猶豫,要不要勸一下他們呢。

這時。

劉安卻將一份公文反覆看了至少有十遍。然後又聞了聞,再反覆去讀。

王曾打算和劉安商量一下,是不是要勸一下其他的進士。

“劉兄,大夥似乎都不明白吏部讓咱們讀公文的深意,這不僅僅瞭解寫作的要領,更是對當今天下的一個瞭解,更是對各州府實情的一種瞭解。”

王曾說完劉安沒反應,劉安依舊還在看那份公文,但臉色卻是越來越不好看了。

劉安非常認真的讀,終於搞清了這公文的內容,他的臉色自然不好看,因爲這份公文是靈州刺史裴濟上的,用自己的血寫的絕筆。

王曾看劉安沒反應,走到劉安身旁再問:“劉兄,從剛纔看到你神情不太對。”

劉安將那份公文遞給了王曾:“聞一聞。”

“聞?”

公文需要用聞的嗎?

劉安的語氣帶有一絲寒意:“血的味道,這樣的公文,竟然是舊公文,而且根據上面的留下的記錄,沒有上報官家,也沒有通告朝堂百官。當時負責這公文人,以及壓下這公文的人,都可惡。”

“劉兄慎言。”王曾趕緊勸。

劉安一把抽回了公文塞在懷中,兩世爲人,他要去問問,此時坐在高堂上的大人物是怎麼樣想的。

當朝三相。

寇準。

劉安心中這個時代頂尖的名臣,至少歷史上將他大書特書。

呂蒙正。

一代名相,也是一甲入仕,自他開始宰相的兒子科舉入仕從原本規定的五品,變成了九品京官入職。

李沆。

史稱‘聖相’光明正大的一代柱石。鹹平之治他爲首功、清政廉吏是他一手推動。

劉安要去問一問,這三位當朝竚,是不是知道這事,這些個歷史上的大名臣,到底怎麼看。難道就任由靈州這麼丟,一份刺史的血書,就這麼扔在了舊公文堆裡?

此時,李沆不在,他去查驗戶部上半年的賬目。只有呂蒙正與寇準正在辦公的地方和楊延昭討論徵兵,補充西北的方案,靈州丟了,卻是不敢讓党項人再深入。

所以,立即補充兵力,派得力的良將北上防禦,纔是要緊的事情。

聽聞新科探花郎劉安求見,寇準沒有半點反應,倒是呂蒙正笑了笑,示意小吏允許劉安入內。

劉安入內,擡頭看着在座的三人。

這三人,劉安都沒有見過,也不認識,只知道文德殿這裡的辦公室就是宰相這級別辦公的地方。

小吏爲劉安介紹:“這位是寇相公、這位是呂相公、這位是楊將軍。”

“見過寇相公,見過呂相公,見過楊將軍。”劉安一一施禮,同時也打量着在座的三人。

寇準最年輕,此時才四十歲。

見到寇準的瞬間,劉安心說真是電視劇害的,自己一直以爲寇準就是一個猥瑣的寇老西,可一見之下,卻完全不同。

寇準是國字臉,而且長的白,鬍子不多卻是打理的很整齊。

若是街上見到,這種臉再笑的憨厚一點,倒很親切。此時,寇準臉上沒什麼表情,卻有一種很嚴厲的感覺,是一個很厲害的白胖子。

再看呂蒙正,卻是一個個頭不高,有些乾瘦的小老頭,留着羊角胡。

倒是楊延昭讓劉安意外。

若不是小吏介紹,劉安絕對會認爲這是一個文官,非常儒雅的,英氣逼人,而且很帥氣的一位老帥哥。

當然,說到帥,比自己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劉安自認,此時的自己已經帥到前無來者,後無古人。

一一施禮之後,劉安上前一步。雙手捧着一份公文:“寇相公、呂相公。下官在舊公文之中看到一本公文,下官認爲這一本很重要。”

寇準沒接,更沒有說話,他看到封皮就知道這是那一本。

倒是呂蒙正很平靜的說道:“靈州已失,裴刺史爲國盡忠。”

劉安依舊保持着雙手捧那份公文的姿勢,一動也沒動,並且開口再問:

“下官斗膽請問,寇相公、呂相公可知,這公文上記錄,以及下官查檔發現,這份公文並未上報官家,也沒有通告朝堂。大宋丟了可不止一州之地,官家卻不知。”

寇準倒有些意外,沒想到劉安竟然說了這樣的話。

並非劉安說的有錯,而是有這樣的見識。

劉安不知道的是,這份公文事實上是李沆壓下的,是呂蒙正安排人取出來夾在了這一次給新科進士們讀的公文之中。

李沆、呂蒙正、寇準,是當今三宰相。

在靈州問題上,寇準主戰,滿朝文官竟然無人支持他。李沆求穩,他沒說不戰,但在滿朝文官都認爲不救,而且皇帝猶豫不決的情況下,選擇了不救。

呂蒙正想幫寇準,但他們二人在此事上力量不足,呂蒙正只能選擇依朝議,不救。

劉安不知道的是,爲此事寇準獨自一人在皇帝書房門口站了一整天,也只換來了一個派兵支援,援兵出發的實在太晚,而且路上太拖拉,沒等援兵趕到,靈州已經丟了。

大宋的宰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羣體,歷史上的大宋只出現過一次獨相。

至於這份公文,是李沆壓下的。

李沆是一位好官,他主張清靜無爲治國,主強清明吏治,他壓下這份公文很無奈,若真需要一個解釋的話,他在保楊延昭。

理由很簡單,田豐是怎麼死,就這理由。

呂蒙正放出公文,就是想看看進士們的反應,寇準知道這一切細節,並未有任何的表態,只是安靜的觀察。

此時。

看劉安依舊保持着雙手捧公文遞給自己的姿勢,寇準大概明白劉安的心思,劉安不服氣,這是在質問自己。

寇準依舊沒有理會,臉上連表情都沒有變過。

倒是呂蒙正笑着說道:“靈州太遠,守的話每年勞軍傷財,不如……棄之。這也是朝議的結果,探花郎倒是有心了。”

楊延昭看了一眼寇準,他可是知道,當初爲了派兵救靈州,寇準在朝堂之上已經和衆文官吵的嗓子失聲,更在皇帝書房門前站了一整天。而自己當時,說了狠話,指責官家若不派兵救靈州,靈州必失等等。

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二四四節 那黑夜又黑甲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四二七節 新的火藥坊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八十四節 出大事了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三七九節 要不要鹿皮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八四節 斷人財路如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九七節 錢呢?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四八五節 不是我乾的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三零六節 劉安的底牌第四四六節 這才叫沒下限的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四一零節 遼軍不是戰敗的第四六八節 二試船碎了第四七六節 印找到了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一六六節 來自真定府的示警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三九七節 真真假假傳的很快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零三節 幷州的石炭第四八七節 晚上還有宴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七十九節 餅乾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一六六節 來自真定府的示警第二一一節 女真真的出兵了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
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二四四節 那黑夜又黑甲第三一一節 劉安回汴梁第三六二節 只能用猜的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四二七節 新的火藥坊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八十四節 出大事了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三七九節 要不要鹿皮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八四節 斷人財路如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七十一節 就五個字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二九七節 錢呢?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四八五節 不是我乾的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三零六節 劉安的底牌第四四六節 這才叫沒下限的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四一零節 遼軍不是戰敗的第四六八節 二試船碎了第四七六節 印找到了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一六六節 來自真定府的示警第三九零節 筑紫島宋軍第一營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八四節 三分利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五零八節 八王十三公第三九七節 真真假假傳的很快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一二二節 那,鑄幣吧第四七五節 換回劉安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二九八節 雁禮第一零三節 幷州的石炭第四八七節 晚上還有宴第三一三節 臣惶恐第二六六節 高麗宮亂第一二六節 生死鬥 中第七十九節 餅乾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一六六節 來自真定府的示警第二一一節 女真真的出兵了第三七六節 只差賣皇袍了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四三九節 那一筆爛賬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