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

飽經戰患之後的潯陽城,已經是看不到多少本來居民存在的痕跡了,滿大街都是各種或站或立盤聚成一團,或是三五成羣在遊蕩的義軍士卒;沿街的店鋪倒是的大多開着呢,可是其中卻是一片亂糟糟和滿地狼藉的情形,只有一些義軍士卒出入或是佔據在期間。

當即稍加詢問了一下趙璋,才知道居然是效法了太平軍早期的男女分營制度,將城中剩餘的士民百姓都給別處圈禁和編管起來了。好吧,這一刻的周淮安也不知道該是如何吐槽了。

要知道太平軍早期的軍事編管下的男女分營制度,主要是爲了在算時間內迅速控制和動用,新佔領城邑地方上的人力資源,而犧牲一定的效率和流動性所搞出來的權宜之策。

這樣在太平軍前方進行攻戰的時候,男人都被集結起來提供相應的勞役轉輸,而女人則留在後方城邑里接受集體安排或是按戶分派的工作任務,以換取定量配給的糧食物資;

這樣在有限的資源投入和管理成本下,後方就沒有多少被人煽動起來作亂的餘地,而在前方提供輔助的青壯也是心有牽絆,而爲了家室着想能夠忍受辛苦而繁重的勞役,不會輕易發生逃亡或是起來反亂。

但隨着後期太平軍可以調動的資源逐漸增多,底層管理的人手相繼補充上來和諸多職業分工的細化之後,這種編管的對象就逐漸縮小到特定的職業專長和門類上去了。

因此,如今雖然還有女營的存在,但主要是編列在後勤部門。專門用來安置那些新舊收編義軍的家眷,以及容留因爲戰亂流離失所的孤寡女子;乃至招募一些地方上的女性出來工作,以長期或是短期的勞作來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稍加回想一下的話,這種初成的簡陋制度,還真的比較適合黃巢這般流動很強的農民起義軍風格。最起碼在後世的太平天國運動當中,那個原版的太平軍就是籍此從金田村的一隅之地,迅速國學求一般做大轉戰大半個江南,而最終進取定都南京的重要憑仗之一。

此外在如今的黃巢本陣人馬當中,其實還有另外一些明顯或是不明顯效法自太平軍的痕跡。比如大將軍府明顯相對集中而分工細化的後勤系統,其中就不乏周淮安在嶺外親手開創,又沿襲下來改頭換面之後的東西;

其中就有專門管理各色工匠、籌集物料和簡單修造甲械的器做所;以及集中所有傷員統一救治和療養的善後營。

又比如他們雖然沒有直接照搬,太平軍已經層級分明到隊的聖庫制度;但也在度支使名下模仿類似的模式和原理,搞了一個對麾下所有人馬的繳獲進行抽成,再進行重新分配和支取、調劑的所謂“鈞補法”。

而在大將軍府右支使趙璋的手下,甚至還有一個常平司和平準院的編制。前者一看就是當初周淮安所立下的那套,在義軍各部之間互通有無,而定期舉辦跳蚤市場的餘澤和慣例;

而後者則是專門做義軍內部的生意,明顯近似太平軍各級供銷體系的路數;但是在門類上更加繁多得多。除了傳統的茶酒鹽醋醬米布的售賣之外,也囊括了一些服務行當的兼職手藝人;甚至還有效法官軍的公娼、官伎之流,專門跟在軍中給做皮肉生意的。

顯然黃巢率領的農民軍在北上之後屢敗屢起的艱險環境下,也不是不知道變通和尋找捷徑的所在。

當然了按照後世太平天國的發展軌跡,一旦上層開始貪圖安逸繁華而停留下來不思進取,又在相互的大興土木奢事攀比當中,自上而下的相繼將繳獲入公、按需取用的聖庫制度和各盡其力的男女分營等,當初賴以發展壯大的寶貴經驗教訓和成例都給破壞掉了之後;也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最終衰亡的死循環了。

就不知道這個錯位的時空裡,黃巢憑據這些東西又能夠走出多遠呢;最起碼也不至於在日後打進長安後的數載時光裡;明明具有京城數十萬的戶口在手,卻陷入到少人可用乃至滿城皆敵的困境當中吧。

在穿過了至少六座新紮起來的竹棚綵樓,和三道刻意翻新和加強裝飾過,又站滿了甲兵和巡哨不絕的城門之後;周淮安也終於抵達了位於潯陽城西北角,號稱闔城最大的一所園林處。

這裡也是前代著名大詩人白樂天所做的名句——《琵琶行》,箇中背景故事的主人家,號稱“重利輕別離”的大茶商陳志範,所置辦下的園子——“廣樂園”。

據說在《琵琶行》逐漸風聞天下之後,他沒在乎自己的妾侍與之私下交接的故事,反倒是介意起來這青衫司馬白樂天,關於“潯陽地僻無音樂”的評價;而專門翻修和擴建了這座園子。又廣置歌姬美伎於其中,而相邀文人雅士曲樂大家行遊府上,唱詞作曲以爲揚名這纔有這處廣樂園的一時名聲。

園林的烏頭大門之前,已經遠遠延伸出了數行高舉着五方五色的旗幡、犛節、苫蓋、槍戟、斧鉞、瓜錘等諸般儀仗;相互之間還間雜着披帛掛彩之健馬,而做黑甲黃杉的梟衛。據說這就是模仿長安大內的天子,內外數重皆以“仗班舞馬”夾道的故事。

而在門邊兩側的圍牆位置,又有新搭蓋起來的大棚子;透過綵綢的帷幕可以見到裡頭坐着豎排穿着緋衫的樂工,正在輪番賣力吹奏着某種不知名高亢、歡快的曲調。

在見到騎在馬上的周淮安一行隊伍到來之後,才忙不迭停下繚繞其上的熱鬧絲竹之聲,而換成了某種更加厚重、昂然而起的鐘鼎金石之聲。就仿若是讓人一下子進入了某種富華殿堂之中一般的錯覺。

到了這裡之後,周淮安纔在下馬之間給同行的親直將許毅將一個眼色;他亦是不動聲色領命而去,招呼着一起前來的親軍們停留在大門對街的臨時休息場所裡,圍繞着幾輛特製的馬車,正對着那些梟衛儀仗團團端坐下來。

在四面暢闊通透的水畔廳堂中,一衆新舊面孔衆星捧月一般的簇擁之下,周淮安也再度見到了黃巢這位海內百萬義軍大統領,沖天大將軍兼一代反王,大唐王朝末代的掘墓人。

當初那個粗手大腳的老農一般沉厚朴實氣度,已經被身上穿綢戴錦的富貴氣息,給消磨和取代去了許多,看起來有些蒼老和消瘦下去。

只是在那明顯有些操勞過甚,而如溝眉梢和擡頭紋日漸慎重的滄桑面龐上,透露出來的眼神依舊犀利、明銳而愈發的深沉、嚴峻;而在不經意的輕輕轉動顧盼之間,而充滿了某種似乎可以洞徹人心的迫人意味。

顯然這一次的重大挫折與轉機之後,又讓他更進一步的有所蛻變和成熟起來;而變得愈發有所傳統上位者恩威莫測的氣度和難以揣摩的深厚城府來。

只見那黃巢緩緩起身,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態,搶在唱報的門官出生之前當衆遙然招呼道:

“是虛兄弟來了,真乃我義軍大業的幸事所在。。”

wωw☢ttКan☢¢ ○ 這話一出卻是再度掀起了在場的一片低聲暄然,而又變成低抑不住的議論紛紛起來。

畢竟,隨着麾下人馬益衆而權位日漸深重,能夠讓黃王當衆口稱“x兄弟”的老人,可是越發的屈指可數起來;卻沒有想到會落在這個出頭尚晚,卻已然很有些後來者居上之勢的虛和尚身上。 щшш ▲тTk ān ▲c○

然後又有人恍然側目的看着這一切,纔像是如夢初醒一般的暗自坦然道;這個當初名不見經傳的虛和尚,居然已經一躍大多數人其上,而成爲就連黃王也要當衆以禮相待的地步了麼。

“黃王實在過譽了,相對王上興起義師滌盪天下,爲生民代補平均的赫赫功業,我還不過是剛剛起步而已。。”

而周淮安亦是轉念過數閃,而懇切不失熱忱的迴應道。

“是以這次我帶來米穀五萬石、布帛三萬段,願同爲義軍大勢綿盡一份薄力好了。。”

然後在一片意味不明的驚呼和議論聲中,他目光卻是打量向在場的衆多生熟面孔;這一次怕是黃巢麾下各方軍將和部屬、幕僚,得以聚集最全的一次場合了吧,其中又不知道會臥虎藏龍下一些怎樣的存在呢。

他這次不惜冒險親自前來的作用和意義之一,除了宣威和示好已轉移主要矛盾之外;就是藉機揮起鋤頭挖一下黃巢的牆角什麼的。畢竟如今既有地盤也有軍隊的自己,也已經足以成爲通常意義上擇良木而棲的候選對象之一。

而根據子周淮安之前的遭遇結合後世的歷史記錄來看,黃巢前期的農民起義軍當中簡直就是後來的五代十國爭霸,那些帝王將相們所潛隱和蟄伏的土壤和苗牀所在啊。

而眼下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機會和關口。要是再早一些話,可能不是對方對自己這邊認識不足而看不上,就是有拉義軍本陣的後腿而更進一步反目成仇之嫌,乃至導致其事業功敗垂成而翻車掉的風險。

而要是再晚一些的話,一旦等到黃巢勢如破竹一般的北伐開始之後,那還有多少人願意放棄看起來一片大好的進軍勢頭,留下來或是轉而投奔太平軍就完全不好說了。

相比之下眼下這個節點上就比較合適了。黃巢的主力剛剛經過一場慘烈大戰的損耗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的多少都是有所本事和運氣的人。然後又在短時間進行了急劇的擴張,而重新變得“人馬衆多”“聲勢浩大”起來。

這時候在其中挖角和拉走一些個別人來,就會顯得比較隱蔽和不起眼;或者說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意識到相應人等的價值所在;這樣就算是被人察覺和發現了,所遭遇的反彈和質疑也不是那麼的明顯,或者說容易讓人忌憚。

而具體的甄別和拉攏未來可能出頭的人才俊傑什麼,乃至市恩與對方的這種事情,顯然不可以隨便的假手他人。

而聽到周淮安的這句迴應,黃巢身邊上有些提領着心思,或是繃緊了身體的幾個腹心之人,也不由如釋重負一般的鬆了一口氣而相互交換了幾個眼色;

既然對方可以當面順勢放低身段和姿態,那也意味着在這種初步奠定的基調之下,可以進一步交涉和結好的餘地所在。且不論將來的事態如何的變化和發展,至少眼下的好處和利益大可先抓住了再說。

“虛兄弟真是有心了。。且代衆多兒郎們謝過了。。”

黃巢亦是形容不變而略見滿意的讚歎道。

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扶搖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十章 依舊活着(下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三百零八章 內外兩相望(上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中)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氣2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遠道不可思(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五百八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九)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九十九章 信生(沒興趣者跳過好了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709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
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扶搖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十章 依舊活着(下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三百零八章 內外兩相望(上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中)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氣2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遠道不可思(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五百八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九)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九十九章 信生(沒興趣者跳過好了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709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