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中

只是在當地留守後方主持局面的前宰相鄭從讜,從地位和號召力上看並不亞於被他們所挾持奉爲旗號的崔安潛;甚至在地方威望和人心上更勝有之。

因此在其親自帶領下的太原滿城軍民,毫不猶豫拒絕了朱邪翼聖陣前以代北行營爲名,接管太原城的要求/勸降,反倒是歷數朱邪氏爲首的叛藩諸多大罪之後,將這支外來的聯軍拒之門外。

因此,此刻正站在朱邪翼聖身邊,衣甲上滿是新舊血水還插着幾隻箭矢,卻眉眼都不眨的親信大將安敬思,就代表着又一次攻城無功而退的嘗試結果。

然而在更遠方的大片聯營當中,卻是充斥和某種喜氣洋洋的氛圍使然;因爲不斷有絡繹不絕的隊伍往來期間。他們無不適帶着各種劫掠所得滿載歸來,或又是牽着一串串被虜獲的婦人和青壯。

見到這一幕的朱邪翼聖不由眉頭皺了起來,卻是想起了之前中軍帳內來自文職官屬蓋寓等人的勸諫;“君侯欲取河東爲基業,還請稍加收斂以定人心歸屬。”

然而當他一番號令到了嘴邊,卻又想起了安慶、薩葛、乃至是朱邪各部將屬之間暗流洶涌的態度使然,最終還是化作了一聲沉重嘆息。他終究還是沒法下定這個決心的。

畢竟,眼下他最需要的還是這些部領大將們的出力,而驅使他們一路忍飢挨餓、吃苦受累,損了了許多牛羊和老弱堅持過來的動力,難道不就是肆意暴掠和自取於河東的許諾麼?

只怕這個約束的號令一下,偌大的太原城還沒打下來,這支強行捏合起來的聯軍卻是要隨之人心散亂、崩解離析了。這時候,卻又有部下帶來一個壞消息,偕行在軍中的崔安潛又出狀況了。

片刻之後的營帳之中,剛剛想要乘隙自殺尋死卻被再度發現制住得崔安潛,也披頭散髮得瞪着他道:

“老夫於彼輩已然全無用處了,爲何不讓我自了以全臣節。。”

“使相於我有知遇之恩,怎敢有所慢怠忽,更不敢折辱損傷貴體了。。”

朱邪翼聖滿臉無奈的嘆息道:

“所以你的報答,就是用老夫的一世英名詭作欺詐之道,還隨意屠戮我河東軍民百姓呼?”

鬚髮零亂掛麪的崔安潛卻是越發冷笑起來:

“這也是爲了踐行王道大義而不得已爲之的權宜手段,若能得相公的協力,自然就事倍功半而無需如此大費周章。。”

朱邪翼聖越發嘆然道:

“忒!!我只恨錯看了爾輩羊馬奴的狼子野心,方有此厄呼。。”

最後,差點被人唾了一臉的朱邪翼聖還是一無所得走了出來,他對此也是頗爲頭疼和爲難了,之前的行舉算是將這位給得罪了狠了。

因此,他雖然藉助了對方的名義,卻不敢讓他真的出面做些什麼;不然以這位毫不受威脅和要挾的做派,就怕還會鬧出什麼魚死網破的事情來。

這時候遠處突然又數騎絕塵而來,隨機又變成送到朱邪翼聖前的緊急軍情:

“南下汾州的薛(阿檀)兵馬使部,在陰地關外遭遇河中(軍)旗號;一氣連破其先手三陣,後見河中大部卷至,乃退往賈胡堡待守。。”

——我是分割線——

鄂州境內,大江之畔的哨臺棚頂下。

鬚髮灰白濃密的老將,鄂州戍防官王重隱盤腿坐在地上,而眺望着對岸像是游魚一樣,不斷劃渡過來的大小舟船。那是在淮西劉漢宏的治下,不斷逃亡過來的江北難民,。

在他面前擺着今天營中的飯食。用剁碎幹豆角和臘肉炒的酸辣雙丁,豆腐鹽菜油渣煮成的臊子,蓋在糙米飯、雜豆糰子或是貼餅上,就是一頓有滋有味的午食了。

而在他身邊,則是還簇擁着好些個表情各異的人等,期盼或是祈求的看着他就等着發話了。

“大都督府此番要第三度裁軍了麼,這是好事啊。。能夠一聲令行禁止的適時更新換代、優勝劣汰於行伍之間,纔是自古基本治軍理政的常理啊”

然而對此王重隱卻是不以爲然抹嘴道:

“難不成真要像《北朝患亂說》中的那些藩鎮軍伍一般,以下方將卒輿情倒卷裹挾於上,稍有不滿和欲塹難填就動輒玩殺將易帥的把戲才甘心麼?”

“乃至於小團伙的私利和慾念,一次次將振作有爲或是革新除弊的努力化爲泡影,或是需要降下一位不世的能臣干將,狠手殺得血流成河才得消停一二?”

說到這王重隱再度放下湯碗反問道:

“或者說太平軍可曾薄待過退役和歸遣的士卒麼,還是剋扣過人的軍功和口分田呢?或又是那些身在榮養院裡的傷殘老卒,不足以保暖安度餘生麼?或說還是那些退而轉入地方安置和任事的老卒們,尚不足於養活自己身和家人麼?”

“要說起來,大夥兒都是有手有腳大好漢子。憑什麼別人都可以在督府幫助下自食其力、安養其所;有的人就是一心想要不勞而獲,或是躺在功勞本上好作威作福呢。此類人等又憑什麼可以指望留在軍中?”

“世間萬物如四季輪迴之理,有進自然有退,這是事物因循罔替的生機和活力所在,有什麼好想不通的,或者說是有人根本不願去想他?”

最後,王重隱卻是捋了捋鬍鬚意有所指道:

“要我說啊,這是有人揣着明白做糊塗,出自個人名位權勢上的私心和得失考量,纔會歸遣之事如此耿介於懷的。但若是因此有人被蠱惑了去生事,那纔是對於那些流血流汗、捨身拼命走到現今的兄弟們,最大的不公啊”

至於這其中可能還有那位大都督,通過新老更替進一步降低和減少,這些就屬義軍背景的山頭和影響比例的打算,王重隱就實在沒有必要付諸於口了。

因爲這是任何一位成熟而睿明的上位者都必然會去做的事情。在任何一個失去制衡和約束的架構下,都代表着無窮無盡的麻煩和禍端。

這一點,在他追隨黃王的早年生涯當中其實已經親身經歷或是見過不少了,之事這些年得以安靜下來重新聽讀指定書目、修學和時常反思過往之下,才逐漸明白過來的道理。

就像是當年的黃王曾經有機會站在這世間的最頂端,但是他太過顧念舊情和周庇於親族人等,結果就是他過剩的人情味變成軍府內部分裂和紛亂,最大的隱患和問題根源所在。

因此,他也是籍此敲打和警告軍中那些猶自保佑僥倖心思和幻想的存在;畢竟,作爲老義軍的淵源,好容易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又跟得上大都督鼎新革故的人已經不多了。

若是再因爲一時得失的猶疑和動搖,就此錯失了在這個大集體裡繼續前進的機會;或又是在未來新朝之中立身的位置和傳世勒名的機會,那實在是尤爲令人痛惜了。

所以,他寧願在這裡話說的難聽一些,讓那些想要試探和求助以自己的人死心和記恨;也總比讓他們僥倖抱團起來有所訴求,卻莫名其妙犯了忌諱而斷送了前程好。

與此同時的襄州城外漢水渡口

“小可見過諸位大德上師。。”

剛剛從船上走下來的緇衣布胯僧人可止,對着前來相迎的一面明晃晃的光頭,連忙雙手合十行禮道:

“你可總算來了。。”

шωш_t t k a n_c o 衆僧亦是做翹首以盼狀的應聲道:

事實上,隨着大批遷離關內、京畿的士民百姓的,除了那些平康里的女子和東西兩市的商賈之外,還有就是城內外諸多寺觀的僧道之流了。

道理也很簡單,作爲出家人的他們雖然號稱超然俗事、閉門清修,也需要諸多世俗紅塵之人力物力來供養和維持日常生計所需的。

更何況現如今京畿內外的寺院一片殘破凋零,那些附屬於寺產的佛圖戶(供養寺院)和耕作租佃田土的僧袛戶(供養僧人),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十不存一二了。

然而在官軍和義軍交替抄掠的兵火肆虐當中,得以倖存下來苟延殘喘的僧人,卻是還要面對財計枯竭而的大齊新朝後續清算,實在是難以爲繼了。

所以哪怕是太平軍對於這些佛門同樣苛刻和嚴厲,查抄了許多場所和充沒了各種供奉之物,還強令許多普通僧徒還俗;但是在撤軍之時還是有許多僧人自發隨行的避禍南下了。

而在場相迎的這些僧人就是其中打前站的一批,在當地確認了太平軍對於治下寺院和僧徒的態度和舉措之後,又有接二連三數批陸續南下前來;可止出身的大青龍寺就是其中之一。

只可惜作爲大唐密教的最後傳承,已經隨着大興善寺最後一代當任過左街僧錄事的遍覺大師/智慧輪(京兆杜陵人丁建武),在八年前圓寂之後,就再也沒有能夠引領教門起色的像樣人物了。

因此世間僅存的密教兩部法,無論是脩金剛界還是胎藏界的僧徒而言,哪怕這位大都督於密教有所淵源的傳聞乃是以訛傳訛,他們也要爲教門所計而以假當真的努力嘗試一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言第三十章 突現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708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651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二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711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四百六十四章 迥戍危烽火(下)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南頃2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苦未平(中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704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二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九十一章 場面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3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683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六十三章 城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言第三十章 突現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708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651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二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711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五百零四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四百六十四章 迥戍危烽火(下)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南頃2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苦未平(中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704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二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九十一章 場面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3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683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六十三章 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