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

袁州州城宜春,當朝都官郎中鄭谷親族聚居的鄭氏大宅當中,也有人在翻閱着一冊來自潭州境內刊行的新冊子。

其中的主要內容卻是出自韓非子的《五蠹》之論,也是如今太平政權當中新補吏員和將官遷轉,所需要修習的內容之一,簡明直白大意就是:

那些著書立說的人,稱引先王之道來宣揚仁義道德,講究儀容服飾而文飾巧辯言辭,用以擾亂當今的法令,從而動搖君主的決心;

那些縱橫家們,弄虛作假,招搖撞騙,藉助於國外勢力來達到私人目的,進而放棄了國家利益;

那些遊俠刺客,聚集黨徒,標榜氣節,以圖顯身揚名,結果觸犯國家禁令;

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權臣貴族,肆意行賄,而藉助於重臣的請託,逃避從軍作戰的勞苦;

那些工商業者,製造粗劣器具,積累奢侈資財,囤積居奇,待機出售,希圖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這五種人,都是國家的蛀蟲。

君主如果不除掉這五種像蛀蟲一樣的人,不廣羅剛直不阿的人,那麼,天下即使出現破敗淪亡的國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爲怪了。

而現在在太平軍的論調當中又增加了第六蠹,也就是豪族大戶、田主縉紳之流;

他們雖然廣佔土地,而貪得無厭兼併和強取豪奪的掠奪弱小平民和貧戶之產。令廣大勞動者幾無立錐之地,耕者尤餓死,織者幾與凍斃;哪怕賣兒賣女尚不得已供奉,只能在賣身爲奴或是輾轉於逃荒之途,競相填死於溝壑。

所以只有追隨太平軍的旗下,逐一打爛這些趴在廣大百姓身上吸血的蠹蟲,及其所羅織和締造的吃人規矩與枷鎖,在《太平田畝制度》的主導下重開頒田故事,纔有可能回到古時人人有地種有工作,依靠努力與勤奮就能得以自足衣食的好時代。

“他果然尊奉的是法家的故彀,崇尚暴秦之嚴刑峻法以爲先的商君、韓子源流啊。骨子裡行的還是古時軍功田爵的故智啊。。”

滿臉皺紋如溝壑的鄭氏族長,對着另一位在府上做客的對方名士徐東野懇聲道。

“只是商君變法乃以秦孝公之邀,自上而下重金懸柱以爲立信,屠戮公族舊貴以爲立威,遂得以澤及世代的強秦之法。而這爲太平賊之主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乃以自下而上蠱惑和鼓動草民、氓首爲前驅和造勢;殺戮豪強大戶以爲威勢,收聚田土財帛收買饑民、貧家以爲附驥,做的乃是傾覆天下的混沌之道啊。。。“

“如今眼見州城易手在即,我鄭氏身爲首當其衝的城中大姓,只怕在所難免了。。只能寄望他是法家的門徒之下,不至於殘橫誅連和恣意濫行過甚了。。”

“這些年在世事艱鉅之下,我鄭氏行事雖然稱不得問心無愧,然而還是有一些子弟算得上是潔身自好而與諸事無干的啊;是以還請先生帶他們出走去,且與本家撇清干係纔是啊。。”

“如今本家已有守愚(鄭谷)聞達朝中,家門宗嗣且得指望了。故而,日後無論先生是令他們前往入幕,還是就地事賊都無妨了。。這樣至少日後天下重新安定,我家都有一直血脈可以傳續而下啊。。”

然而他話音未落,就有人跌跌撞撞的衝進來哭喊道,

“阿翁大事不好了,突然有人開門迎了賊軍入城,已然控制了諸門出入,而引衆正向本家兒來了。。”

半響之後,

隨着破門而入的驚呼和哭喊,怒罵的喧鬧聲,曾經在袁州根植綿延十數代至今號稱“小半城”的宜春鄭氏,就這麼灰飛煙滅於轟然而至的時代大潮之間了。

而被從後門給帶出來的徐東野,亦是不由的有些隱隱的兔死狐悲和悵然感傷起來。然而他這副心情剛剛體現在臉上,卻被自己昔日的學生,如今負責聯絡他的陳彥章瞅見了,不由開聲相詢道:

“先生是否覺得有些不忍呼,說實話,當初我也是有些不忍和不解,爲何有些頗有名聲的積善之家也不得幸免呢。。”

然後他又自言自語起來繼續道。

“然而當我隨義軍中,眼見和接觸到了那些輾轉於道途的流民餓殍,那些棄置於溝壑的累累童骸,那些枷具在刑房和地牢的田戶、佃客,那些視若豬犬而被肆意打殺棄屍的賣身奴婢。。。我就再沒有困惑和惶然了。。”

“這世上所謂積善之家,得以創下累累名聲的家當又是當何來,還不是堆砌在世世代代被窮剝羅盡之後,無數氓首小民的累累屍骨之上麼;先生敢說這家大宅裡的多數人,就對底下那些奴僕役使的作爲毫無知覺麼。”

“他們只是對這其中的弊情和苦難,裝作不知道或是視而不見而已,這樣才能心安理得的受用那些家中聚斂而來的膏血,維持他們富貴體面的日常行舉;然後再吟詩作對感嘆一番民生艱鉅和官府暗墮,相互吹捧傳唱揶揄了名聲之後,就是一方頗有良心的家世門第了。。”

“是以,太平軍中時常有句話叫做,累勢山崩之下豈又完全無辜,或有毫無干系的任何一塊土石麼;是這世道已經容不得這些虛有其表的積善之家,在盜世欺名的繼續苟存下去。然而,那位大人又有句話令我深以爲然的,便是:一家哭乃至數家哭,總是好過萬家哭。。千萬家哭,總好過天下具哭。。。”

“而今這天下之患,最缺少的便是這種令一家、數家哭而萬家得笑;千家、萬家具哭而天下盡然歡顏的,改換天地經緯的不世之人啊。。”

“而先生素來潔身自好而安貧樂道,唯以教化初衷不改;難道還會替這些吃盡生民膏血的蠹蟲之輩,有所感同身受麼。。他們逼得無數人家破人亡而令親眷族人得以安然受用的時候,可曾有想起過先生的教導和交情呢。。”

“如今的太平軍上下雖大多起於微寒,卻是矢志踐行上古先賢‘有教無類’的大道,而令萬千氓首、小民都有澤及教化、啓蒙開智的機緣。。正需要先生的這一身學識和志向,共襄盛舉爾。。。”

。。。。。。。。

時間就像是指間沙一般的輕易流逝而過,開春的江上依舊是寒風料峭,周淮安卻站在船頭上巡閱着自己陣列在江邊的步隊。

在這段時間裡,相對於湖南境內忙於生產和建設的有限平靜;荊南境內向着山南全力滲透的外圍;位於江東諸道可謂是遍地烽煙再起。

得到了支援而安然度過了戰後最初的疲弱期之後,黃巢親率的東路大軍再度勢如破竹的沿江而下所向披靡,揮師掠奪饒州、信州、池州、宣州、歙州、杭州等十五州之地,部衆又發展到二十萬人。

當然了,這短期內擴充起來的號稱二十萬之衆,其中有多少水分又有多少真實的成色就完全不好說了;但是不管怎麼將在黃巢的兵鋒之下,大江以南的江東、江西、兩浙諸道,已經是沒有明面上可以阻擋和限制他的存在了。

就連號稱東南強鎮之一的鎮海軍節度使周寶,也只能勉強分兵保住自己理所在內的幾處名城大邑堅守不失,而對於其他地方徹底放棄治療,而任其自行興滅了。

至於江東三鎮之一的宣歙觀察使裴虔餘,更是麾下寧國軍大敗虧輸之後棄城潛逃了;直接把治所宣州丟給了黃巢的本陣;

乃至江東另一鎮的浙東觀察使柳瑫麾下就更加不堪了;當初他是朝廷委派着渡海前來收拾地方局面的,除了幾船的犒賞之物意外,就再沒有多少軍卒以爲憑仗了。就連麾下的義勝軍也是近年重建起來的新師之選。

因此,在失去了淮南軍爲外援和呼應,又在黃巢大軍壓境之下,他麾下的義勝軍卻鬧出了犒賞不均的紛爭。然後被他已經投賊的前任崔繆給勸誘和說動了舊日的部下,而乘他在城門觀戰鼓舞士氣的時候,暴起發難給捆拿送出去開城投降了。

城中義勝軍的大部因此一鬨而散,一部分就低投降和歸附了黃巢的本陣,還有一部分而流散四竄道鄉野當中變成新的匪患和寇盜來源了。而接下來的時間裡,義軍陣營中所面對的主要戰鬥和衝突,反而是發生在與那些土團、鎮戍兵爲代表的地方勢力之間。

比如通過海上一直與廣府往來不絕,位於杭州的地頭蛇八都團練使董昌,就擊敗了好幾支輕掠其境的義軍別部,反而乘機在官軍失去控制力的越州(今浙江紹興)和湖州,擴大了不少地盤和人口。

在此期間也有一個名爲錢鏐的石鏡都副將,以勇猛善戰而開始嶄露頭角名聞當地。然後不出所料的引起了董昌的忌諱和提防,被委任稱爲水軍都將而負責往來廣府之間的船舶護航。

至於長江北岸的淮南軍則在這冬天裡,就像是失明瞭一般的對着對岸的烽火各種不聞不問。唯一比較明確的消息就是,揚州方面開始召集各地的守臣和駐軍將領。

事實上,如今太平軍在大將軍府當中,其實也是有着相應的消息來源,和比較穩定的交流渠道的。

道理很簡單,雖然大將軍府名下,很多義軍將領在明面上對於太平軍所屬實力,各種羨慕妒忌恨和不以爲然之類的,但是私底下通過部下之間交通往來,卻是一直就沒有斷絕過的時候。

尤其是在這段時期,更是有着爆發性的增長趨勢。原因也不難理解,他們大多數有爭戰和抄掠的經驗,但是卻沒有生聚和產出的觀念、手段。

然而在戰爭當中的死傷需要撫卹和補充,日常的軍隊需要供養,並維持訓練和裝備的狀況,將領們也需要維持較高水準的奢侈享受和相應待遇。更別說前些日子信州大戰之後,各部義軍擴充起來的巨大資源缺口。

因此,在每一次戰鬥之後將所獲儘可能變現,而不是白白堆積在帳房裡黴爛、朽壞,就不可避免的要與掌握了長江中游和嶺外地區的太平軍,私下進行打交道以獲得相應的所需物資和財富。

雖然他們處於明面上的一致立場,大多數在口頭上與太平軍之主勢不兩立云云;但是私底下通過曹師雄、朱存、張居言,或是級別更低一些的高季昌、王重霸、李響之流,都有的是相應名義下進行暗地裡交通的故舊淵源;也就是郭言沒有人勾搭而已。

所以,當黃巢的大軍席捲東南而勢如破竹遍地征戰之期,大江之上往來於江陵滿載各色物產的船隻,也是如同過江之鯽一般絡繹不絕,其中經營的項目也從原本基本的糧秣軍資,迅速擴大到了方方面面。

對於太平軍而言這也是一件好事情,用清空陳年積壓的庫存,來換取義軍本陣手中擄掠的財貨和其他資源,還能變相的支援和扶持義軍的勢頭,也是一本萬利而好處頗多的生意。

以至於,甚至有膽大不韙的義軍將領,開始販賣起相應的官軍俘虜和義軍的傷病員來了。當然了,前者算是平均水準尚好的壯勞力,可以用來承擔一些危險而繁重的勞役,後者則是買一送一搭配的添頭。

因爲對於某些義軍將領而言,除了少數親族出身的精銳、秦兵之外,大多數傷病員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拖累和負擔。但是爲了整體的士氣人心着想,又不能隨便丟棄他們;因此一旦太平軍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之後,就迫不及待打着各種旗號和藉口,暗地裡給安排過來了。

至少對他們而言,用節省下來的錢糧物用,又可以招募更多吃不上飯的丁壯來給自己賣力。雖然也有人覺得這樣做是不對路,但是卻無法抗拒眼前利益所帶來的迅速見效整體勢頭。

所以,作爲大將軍府中高層爲首的核心機要,固然是沒那麼容易打探到的,但各種源自軍府中下層和外圍各部的消息卻是委實不少的。是以就連來自黃門八子中人,或是左軍師李俊儒之流手下的消息都有;

就算是有人討厭行事和作風異於常人的虛和尚,及其所代表的太平軍勢力,但是卻基本沒有人會討厭從太平軍這邊獲得的財貨;或者說是掩藏在各種名義和關係之下,所直接或是間接獲得利益和好處,已經足以讓人選擇性無視了。

是以,在經過了將近半個多月時間準備工作,收集和打探消息往來的過渡和緩衝之後。公開婉拒了來大將軍府任命和封賞的周淮安,還是決定前往江州與這位天下義軍的共主會晤一時;也是謀求盟定一下日後的勢力範圍和經營方向的打算。

當然了,這一次肯定是帶着足夠規模的軍隊前去參加會盟,亦是一種相應的武裝和實力宣示手段。雖說受到邀請的,同樣還有其他已經在地方上形同自立的別部義軍勢力;但是實際上的陣營格局當中還是以太平軍和黃巢的本陣爲主導纔對。

藉此展示一下太平軍日新月異的肌肉,也可以避免日後義軍陣營當中更多的摩擦和衝突;乃至一些來自於暗中的無端惡意和麻煩。招人嫉恨是一回事,但是能夠讓對方覺得得不償失,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910章 戎車森已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三十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667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般(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五百三十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五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一百一十三章 輕伏(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平3第九十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二百章 雨覆5第763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第八十章 心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981章 彎弓射賢王(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
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910章 戎車森已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三十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下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667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般(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五百三十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五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一百一十三章 輕伏(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平3第九十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二百章 雨覆5第763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第八十章 心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981章 彎弓射賢王(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