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

自洛陽宮出,越國南皇城,便能見到水流平緩的洛水。舊年的磚混橋,早就被改成了兩道巨大的石拱橋,能夠輕易地讓御輦通過,左右並排八列馬隊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在洛水的中央,設有兩道水泥作業而成的橋墩,橋墩四周有水植,卻都不高,藏匿不了人。

橋上,李世民一身明黃服,乾淨利落的模樣,頗有年輕時的銳氣。如何也讓人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奔五”的中年男子。

“康德。”

“奴婢在。”

“朕聞市井間,對‘北衙禁軍’多有抱怨,你怎麼看?”

作爲從洛陽宮發跡起家的陰陽人死太監,康德通過跟隨史大忠的努力學習,終於學會了揣摩聖心。於是他立刻擺出一副毅然決然的模樣:“奴婢愚鈍,不過奴婢亦曾聽聞‘聖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

這裡的“聖人”,指的是帝王。

嚴格地說,這是法家能夠縱橫天下的根基所在,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法度法制,都是圍繞着“君王”來運作。

因爲對法家而言,不存在什麼統治階級,只有統治者,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的王,他們的君主。

“你能知道‘韓非子’,可見用心了。”

李世民很是滿意,點頭微笑,看着滾滾洛水,“市井之人,懂個甚麼?至於五姓七望,便是懂了,卻又處處算計,當真是小肚雞腸。朕之功業,豈是爾等能阻的?”

聽到這裡,康德只能低頭應聲,卻不敢再應答什麼。

而此時,上東門教業坊內一所亂糟糟的衙署中,精瘦的崔慎稍稍地舞了一會兒劍,然後擦拭了一下汗水,問親隨:“今日版面,可校準了?”

“回大令,已妥帖了。”

“記住,不及其餘,只言博陵崔氏子嗣承業不公。朝廷三令五申,家業遺產,由諸子平分,不分嫡庶遠近好惡。而崔氏明知故犯,乃是視朝廷法度爲草履,可謂大不敬!博陵崔氏,本該以身作則爲士族榜樣,卻做出這等觸犯國法之事,尋常人家若是效仿,豈非天下大亂?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痛心疾首的崔慎讓幕僚親隨們都是額頭上冒汗,也不怪他們,實在是沒見過這樣的人啊。

對別人狠的見識過,可對自己家族這麼狠的,除了當今皇室,真沒見過還有博陵崔氏出身的原胡蘇縣令崔慎。

爲什麼一個優秀的士大夫,最終會變成這個德性?

很多人覺得,這或許跟多年以前崔慎認識了張德有關係……

《洛陽日報》發行量其實是有限的,雖然對皇帝來說,維持一個發行量五千份的報紙,根本不算什麼。但報紙作爲純虧損的玩意兒,在這個時代,還需要一點點時間來沉澱。

不過在洛陽城中,《洛陽日報》作爲官方欽定的報紙,自然是有其特殊派送渠道的。

跟隨皇帝東遷的政府職能部門,總歸是要消化這些報紙。而職能部門的官僚們,自然也有這個現實需求,來通過新的渠道,瞭解上頭的意願。

聽聞皇帝陛下最新的忠犬名叫許敬宗,就是通過揣摩長安的幾份報紙,然後又幾經包裝,終於抱上了董事長的大腿……

長安既然已經不必回去,那麼如何在洛陽抱上大腿,走許敬宗的路子,肯定也得託付一下這份《洛陽日報》。

而造紙監作爲《洛陽日報》的上級單位,通過攤派報紙分銷,成爲爲數不多在洛陽迅速就回本盈利的文宣衙門。

表面上是皇帝掏錢養着《洛陽日報》,但職能部門只要一直在訂報紙,這錢就不可能是真的皇帝在出。

“崔季修這一刀,博陵崔氏怕是擋不住。”

“他本就是博陵崔氏出身,有甚門道手段,他能不知?”

“洛陽眼下‘新貴’,也不過時洛陽白氏、滎陽鄭氏。之前白氏又披上‘皇商’衣衫去做腌臢事,這洛陽,便無人能支吾一聲。”

“也不知杜總統……”

“克明公又成了點頭相公。”

“唉……”

杜如晦並不介意回到幾年前的模式,做個應聲蟲,也沒什麼。他來河南,給李董背黑鍋,又是驅逐五姓七望又是振興工商,該污的名聲,這幾年也差不多了。真正捧他的,反而是市井中人,不過市井間的官聲,本就沒什麼卵用。

只是杜氏和皇家糾纏並不低,爲了保證不倒,杜構是有李世民御用“白手套”嫌疑的。

儘管事實上而言,杜構也不過是做個搬運工,把靺鞨銀運送到登萊,然後交由皇家處置。

皇帝能攢下驚人的財富,說功勞,如何也繞不過他,這便是要緊處。

“大人,喚我有甚麼吩咐?”

總統府中,抵京的杜構,恭敬地站在杜如晦跟前。

“河北諸事,大郎要清楚一些,依你之見,博陵崔氏當如何?”

“若依我之見,當非博陵崔氏如何。而是五姓如何。”杜構經過幾年沉澱,也只宦海艱難,他實在是慶幸自己老子還有自己跟張德有合作,皇帝這幾年的財產暴增,其基礎是哪裡,杜構作爲“白手套”臨時工,不敢說一清二楚,但也知道不少。

此時皇帝遷都風平浪靜,連個像樣的反抗都沒有,可見皇帝之威權之力量,已經無人可以抗衡。

而原本在洛陽經營的杜如晦,在遷都之後,地位立刻就變得相當尷尬。該背的黑鍋全部背了,該乾的壞事也都幹了,然後皇帝過來享受着改造後的東都環境,當真是無可奈何,當真是感慨萬千。

聽到自己老子的提問,杜構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他斟酌了再三:“五姓成也貴,敗也貴。博陵崔氏,不過是雷霆一擊的試探,不管五姓如何掙扎,今時今日,皇帝必不會讓五姓存在。遷都洛陽之後,中原盡數在側,任你千般手段,羽林軍一出,洛陽報紙只會鼓吹‘尊王討逆’。”

“君王不可行快意事,不過我們這個陛下,卻是想要文治武功都要行大快意。所謂‘千古一帝’,乃是古往今來,天下第一!”

杜如晦沒有對兒子的回答進行評價,反而是去點評了一下皇帝。

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五十一章 殺人者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四十二章 五斗米太少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七章 賽尉遲呀小張飛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六十八章 倒騰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十章 提督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五十五章 不平靜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四章 腦洞第五章 大丈夫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八十九章 殘暴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十章 肥雞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六十一章 隨意第十二章 大韭菜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五十五章 少年行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十二章 茶會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六章 張郎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八章 接風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九章 抓不住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十二章 茶會第十四章 飛揚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三章 機靈鬼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四十八章 江陰來船第六十五章 後續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七十一章 哄
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五十一章 殺人者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四十二章 五斗米太少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七章 賽尉遲呀小張飛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六十八章 倒騰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十章 提督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五十五章 不平靜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四章 腦洞第五章 大丈夫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八十九章 殘暴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十章 肥雞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六十一章 隨意第十二章 大韭菜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五十五章 少年行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十二章 茶會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六章 張郎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八章 接風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九章 抓不住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十二章 茶會第十四章 飛揚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三章 機靈鬼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四十八章 江陰來船第六十五章 後續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七十一章 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