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

沔州汊川縣,新上任的縣令才二十歲,早先明經科出仕,因爲河東裴氏的人脈,當年跟王世充鬧翻的人,多少都會幫襯。

鄒國公張公謹作保,讓他拜在蘇烈門下修習兵法,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守約,長史那裡,吾已說好,你在沔州多多保重。”

汊川縣的漢水碼頭,棧橋邊上有艘新制官船。七品官僚及以上,赴任述職,都可憑藉公文印鑑調用漕運衙門的漕船作爲腳力。

“多謝叔父,小侄醒的。”

“留步,留步……”

中年人連連擺手,這才上了船,站在船頭,衝侄兒揮手告別。

年輕縣令身旁,站着個高壯護衛,腰間弓箭手按橫刀。等中年人的官船漸行漸遠,他便道:“郎君,將軍不日將要調往敦煌,郎君既然有意從戎,緣何又來南方做百里侯?”

“鄒國公因往年故事對我照看,我豈能不領情?河東裴氏,總不能如此不堪吧。”

言罷,這年輕縣令又道,“再者,我來沔州,也是仰慕張樑豐,舊年在長安時,他也曾對我多加照顧。若非其庇護,便是程三郎之類,須不會讓我平安無事。”

“張沔州在京城,着實口碑極好,連魏王也大爲稱讚,時常感慨不能親善,爲其座上客。”

“當年在春明樓,薛定惡那廝被嚇的討回薛氏老家,張樑豐又豈是老好人一個。”

“那……郎君可要去漢陽拜見一下這位上官?”

“倒是不必,我這族叔,本來就是聽了他的吩咐,纔來的汊川。”

說罷,縣令一行人,便回了縣衙。熟悉了一通之後,汊川縣的新任縣令,迎來了第一個要緊事物。

漢陽城中,張德批完了公文,喚來幕僚:“汊川九月的胡蔥入京了嗎?”

“使君,頭批一千石已經裝貨入京。”

“這幾年絲路開了之後,胡蔥確實好賣了不少。”

“十萬斤胡蔥也不夠半天的,眼下冷淘都是放蔥,十年的時候,還不見這吃法的。就是胡蔥便宜,遠不如小蔥。”

“小蔥畝產低,再說,香蔥氣味小,胡人不喜。”

這幾年胡人主要住宅區都是在城西,前幾年還讓商隊進城,後來駝隊、馬隊、騾隊多了,牲口已經明令禁止入城。

牛羊更不必說,宰殺全部在城外。

現如今,長安城是真真實實的沒有田地可以種甚糧食。便是坊間還有一二畝自留地,也是種些調味料,最不濟也是萵苣、菘菜,甚至也有蓋了大棚取菌菇的。

“汊川蔥畝產今年報上來是多少?”

“蔥薹要算嗎?”

“不算。”

“九月到來年五月,攤下來能有六千多斤。”

“植蔥大戶是幾家?”

“十一家,因爲是京城商號包銷,所以小戶的蔥商號是不收的。不過有大戶也收小戶的蔥,拿來衝抵自己的貨。”

“蔥合適就行,不必計較這個。只是小戶改糧爲蔥,蔥價一旦暴跌,糧食可不會一氣從地裡冒出來。”

“眼下多的是去黔中問獠人蠻人收稻的,兩三年維持,還是不成問題。”

“人亡政息啊。”

“下走也是擔心這個,河南道這兩年鬧出來的事端,多是如此。再者官商勾連,難以防範,事情再大一點,怕是不可收拾。”

“我等還是先顧着沔州這一畝三分地吧。”

“下走明白。”

“讓張鬆白去一趟汊川,表彰一下裴行儉。”

“是,下走這就去。”

原本裴行儉以爲做一縣長官,大約和河東老家的縣令也似。只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沔州的官當起來輕鬆又不輕鬆。

輕鬆,那是因爲規章嚴整,事物攤派有司處置,縣令但有不決之處,幕僚班底皆是“沔州師爺”,事無鉅細,不說是交代的清清楚楚,但問事何處,那是明明白白。

不輕鬆,那是因爲事情攤的都是極爲廣大,哪怕只是長安聚居胡人愛吃的一把胡蔥,發一次貨,居然也是五千貫到一萬貫的價錢。說到底,還是因爲聯絡長安一事,是沔州長史府定下的規制,長官和商號,那是雙重作保,但有一個環節拖拉,搞不好就是幾千貫的損失。

原本裴行儉見那些地方縣令,只覺得“權勢一方”,至於“代天子牧民”,那是萬萬不曾見識。一縣長官,要將那些次等坐地戶破家滅門,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這等行徑,於百姓而言,只有“威”,卻不曾有“敬”。

“郎君,前面就是碎料廠。”

“怎有恁大的氣味?”

“除了羊草,還有專門做蔥花,花椒碎的。”

“蔥花?”

“就是胡蔥丁,碎好之後分兩種,一種是溼貨,這家是汊川大戶,用得起冰,運到長安也能讓溼貨現用;另外一種是乾貨,長安羊湯多用這個,坊間也多買汊川蔥。”

“價錢要高一些?”

“高得多,得有二倍多的利。”

嗤嗤嗤嗤……

水車有力地轉動着,帶動着碎料機,這些碎料機,各種型號都有。工人將物料從進料口送入,碎料機中的刀片旋轉,輕鬆將物料切碎,然後落入下方的裝料筐中。待一筐滿了,立刻又換上一隻裝料筐。

這個片區,多是這樣的工坊,裴行儉也算是見多識廣,並不稀奇。不過當他看到一間新制工坊正在搭建門匾,便問道:“那邊是新開的工坊?”

“是家制粉廠。”

“麥粉?”

“聽說不是麥粉,而是做米粉、芋頭粉之類。”

“米粉?”

裴行儉沒見過,便去看個究竟。

“小的見過大令!”

縣令一到,商戶子弟拜了一片,不過正在忙碌的工人卻還是沒停歇,忙個不停。

就見有個古怪機器,管子中裝了個鐵製的柱頭,那柱頭是個螺旋狀的,讓裴行儉好奇不已。

“這是甚麼?”

“回明府,這是個做米粉的器物。”

回話的是工頭,一邊說一邊吩咐人趕緊忙活,很快就將機子安裝妥帖,有個年輕後生,穿戴談吐和衆人不同,他對工頭道:“先試一下這根蝸桿合用不合用,要是擠出的米粉成色好,就不改了。”

“行、行,聽龐工的,聽龐工的……”

機器轉動,不多時,蝸桿套筒的一頭出料孔,不斷有略帶毛糙的米粉線被擠出。又過了片刻,這些毛糙的米粉線終於開始變得光滑,就有工人拿起剪刀,順勢就是剪斷,將一把米粉線,放在一旁的竹製盤籃中。

二十斤試做品挑了一些出來,就有人拿了出去。

裴行儉奇怪道:“這是作甚?”

“回明府的話,烹製一番,這些是要試吃的。”

不多時,就有酸湯粉、炒粉、蒸粉、涼拌粉等等七八種做法拿了上來。

原本裴行儉只是過來看個稀奇,這光景卻是食指大動,竟然有嚐嚐看的慾望。

大約是瞧見縣令的模樣,那被稱作龐工的,讓人端了一碗牛肉炒粉上來,筷子也是清爽乾淨,裴行儉一看這樣,有些不好意思道:“那本縣就厚顏了……”

過了片刻,龐工問縣令:“不知合明府口味否?”

裴行儉臉色微紅,輕聲道:“且再來一碗。”

衆人頓時叫好,卻是給縣令喝彩的,那工頭也是精明人,連忙出去和人分說,又報給了東主聽。不多時,就有汊川縣專門製作牌匾的,被人定下了一面“來一碗”的牌頭,說是要發往長安。

九月底,長安城外,多了一家名叫“來一碗”的米粉食肆。

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一章 穩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十四章 筵席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三章 海闊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十四章 狗何必爲難狗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二章 殺第十二章 商議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六十二章 指點一番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二十章 由頭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六十四章 真誠拜訪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造紙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五十章 我們A過去了(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三十六章 追求數量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五章 有所預見第二十六章 優質法寶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四章 沒想到的人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七章 來客吃什麼第二十八章 反應第三十二章 勝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章 名動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六章 露面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
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一章 穩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十四章 筵席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三章 海闊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十四章 狗何必爲難狗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二章 殺第十二章 商議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六十二章 指點一番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二十章 由頭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六十四章 真誠拜訪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造紙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五十章 我們A過去了(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三十六章 追求數量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五章 有所預見第二十六章 優質法寶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四章 沒想到的人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七章 來客吃什麼第二十八章 反應第三十二章 勝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章 名動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六章 露面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