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認知之外

“太子出城去了?”

“回陛下,殿下聽聞江漢觀察使前來,便出城去了。”

“唔……”

沉吟了一會兒,李世民擺擺手,本想說什麼,最終沒說,讓康德退下。

康德見狀,給周圍小黃門使了個眼色,一衆小閹便跟着康德走出了暖閣。入秋之後,皇帝的居所,就轉移到了暖閣內,房間內不但暖和,還很通氣,絲毫沒有憋悶的感覺。

坐在那裡沉默了許久,自顧自拿起一隻紫砂壺,時不時拿起直接對嘴喝,李世民穿着便服,就這樣緩緩地在房間內走動着。

“殺不得啊。”

感慨一聲,李世民此時此刻,十分想念杜如晦。杜克明臨死之前對他說的那番話,絕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於君臣之間的情誼來講,杜如晦可以說爲李氏謀劃到仁至義盡。

當朝還活着的名臣中,大概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大臣。長孫無忌不是,魏徵不是,房玄齡同樣不是。

從個人的內心出發,李世民很想殺了張德。但是從現世帝王的角度來看,他又不能殺張德。殺一個張德容易,但整個武漢官商集團爆發出來的能量,直接崩解掉偌大的貞觀盛世,或許只需要一個月,甚至更短。

武漢成軍十數萬,打到洛陽城前,或許只要三天。

他並不畏懼戰爭,只是步入老年的當口,他思量的,就是求存求續。

“大權旁落?”

喃喃自語,手掌在一隻錦盒上摩挲着,這裡面裝着的,就是“大權”,一枚皇帝印璽。

可以確信的一點,張德對皇權毫無興許,但正因爲張德毫無興趣,才更讓李世民覺得爲難。

無欲則剛……張德所求的,絕非是這現世帝王的權力。那大概是可笑的,尤其是上一次會面之時,張德那滿滿的嘲諷語氣,讓李世民有些憋悶。

自己所看重的東西,在別人那裡等同狗屎,這的確是會不爽。倘若是個路邊乞丐,自然無所謂一笑了之,但張德明明可以染指皇權,偏偏輕視怠慢,這就讓人渾身的不痛快。

“也不知承乾下場如何……”

又是一聲吁嘆,李世民能看到帝國的結果,歷朝歷代都亡了,不亡,哪來的皇唐天朝?

可皇唐天朝,大概也是要亡的。

“人之所欲,不可察也;人之所欲,無窮盡也。”

慢慢地念叨着,又拿起了手中的紫砂壺,對着茶壺嘴又嘬了一口“大葉烏龍”。這種茶味道怪怪的,但李世民很喜歡喝,聽說產地遙遠,產量很少,彌足珍貴。

暖閣廊下盡頭,康德在一處類似崗亭的小閣內守着,走過一座天橋,橫穿皇城,就能看到新的弘文閣樓臺。

如今弘文閣中,除了文官之外,內廷長官也有。

整個弘文閣,的的確確成爲了帝國高層政治的核心之一。原本只是外朝稱之爲“內閣”,如今整個京城,也是這般稱呼弘文閣爲“內閣”。

原因很簡單,如今進入弘文閣的新晉學士,無一例外,都是權力極大的部門長官。

警察衛大將軍警察總局總監秦瓊、教育部總理大臣孔穎達、交通總局總監杜楚客……這些人一個表態,背後就是整個部門系統數十萬人的聲音。

原本只是打醬油划水的臨時通傳機構,此時此刻,的的確確成爲了“實權”機構。

而康德,如今也是受二聖之命,要以內廷長官的身份,參加會議討論。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康德都是選擇前來伺候皇帝,參加內閣會議的機會,讓渡給了新晉的“太監”。

在小閣中翻看着報紙,康德扶了一下老花鏡,看得很仔細,好一會兒,他感覺到有人過來,擡頭一看,居然是長孫皇后的隊伍。

放下手中的東西,將老花鏡摺疊好收了起來,康德推開小閣的們,很是得體地站在廊下路口。

“參見陛下。”

“二郎呢?”

“陛下正在暖閣歇息。”

“嗯。”

長孫皇后應了一聲,然後問道,“太子去見張德了?”

“是,聽說江漢觀察使到了之後,就去了伊闕。”

“好。”

長孫皇后又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朝着暖閣去了。

兩個宮婢先行通稟之後,這才輕手輕腳地將暖閣外門推開。長孫皇后雙手交疊在身前,緩步走了進去,有個宮婢又將珠簾掀開,她入內之時,腳步也沒有片刻停頓,到了內裡,這才見到丈夫在那裡一邊喝茶一邊繞圈子踱步。

“二郎在想甚麼?”

“那廝來了。”

“太子去見他,二郎可有甚麼想法?”

“想法?”

李世民愣了一下,擡頭看着一臉肅容的老婆,“沒有甚麼想法,有甚想法,也不是今時今日的事情。”

“有一事,妾想問問二郎。”

“噢?”

見長孫皇后這般認真,李世民將手中的紫砂壺放下,然後坐在了天鵝絨的軟墊上看着妻子。

“湖北總督一事……”

“除張德,不作他想。”

李世民打斷了長孫皇后的話,“觀音婢,不要有別的想法。”

“難道掌握削弱‘漢閥’的機會,二郎也不願嘗試麼?”

“漢閥?哈……”

像是聽到了什麼可笑的事情,“張德怕是根本不會在家中擺設閥閱,此類種種高貴之物,於他而言,只不過是玩笑罷了。觀音婢,張德不是心懷叵測的權臣。”

什麼是門閥?

李世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隋末他們家就是門閥!

但張德……武漢上上下下,囊括進去的新老勢力,不知道有多少。這如何是門閥?固然武漢系的官商集團,的的確確要比門閥還要兇悍,但武漢絕非門閥。

不是一家一姓的私有之物。

張德沒那麼無聊,如果他在意這個,就憑“九鼎”這等物事,殺光貞觀名臣天下豪門,並非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有這個成算,還不低。

“難道就這般看着他不斷做大?”

“做大?呵……觀音婢,是不是有誰跟你說了甚麼話?”

李世民目光凜然,在他們這對夫妻的位置,居高臨下來看,不會看不到武漢每年帶給他們夫妻二人的滾滾財源。

因爲張德,這二十多年來,大唐這個夫妻店,幹掉了多少曾經只能夢裡才能下手的強敵?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這些龐然大物,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確殺了個痛快,可滅亡了嗎?沒有!

北魏都亡了,這些家族反而再度興盛再度壯大。

百幾十年間,這是個離不開門閥世家的時代。

但在他李世民手中,不敢說已經終結,卻有了終結的開始。

歷朝歷代,有哪個朝代的都城,識字率能夠達到貞觀朝的?沒有!

這就是終結。

這就是他李世民鎮殺清河崔氏之時,風輕雲淡的底氣之一。

倘若時間迴歸到改元貞觀之時,或許他會毫不猶豫地賜死張德。

但是之後,固然還有悔恨,卻並不強烈,只是少了駕臨人間的唯我獨尊。

“觀音婢,武漢再大,不是張德一人之物。時至今日,武漢固然是因一人而興,卻絕不會因一人而亡。殺一個張德容易,滅一個武漢,卻是難如登天。”

別的都不用比,翻開帝國各大城市的賬本,每年的城市產出,武漢一家獨大,唐朝前十的大型城市,第一名武漢的產出,比第二到第十的總和還要多。

京城洛陽,只能跟揚州、蘇州比一比,至於西京長安,已經到了只能跟杭州、滄州相提並論的地步。

時代是不同的,大大地不同。

是長孫無忌靠着敏銳的嗅覺,所以選擇了天下第二等的蘇杭?

不是,是因爲中書令老大人翻開了國朝的賬本,他心中有數得很。

“只怕將來承乾爲其所制。”

“朕都可以爲其所制,李承乾受點委屈算得了甚麼?!”

李世民沉聲喝道,“便是有朝一日,李氏成了寺廟中的偶像,善男信女人人叩拜,卻是不能動彈,但也比北朝胡虜強得多!身死族滅……舊年鮮卑兒何在?!”

聽到丈夫說出這樣的話,長孫皇后身軀一震,她此刻內心頓時騰騰起火,但卻還是壓制住了怒意。

畢竟,皇帝說得沒錯。

更何況,李承乾有了張德的支持,皇位比誰坐得都穩。

至於說張德會不會“加九錫”,只怕“假節鉞”對張德來說,都懶得走走過場,這種事情,太過無聊。

長孫皇后並非不明白,正因爲明白,她才心知肚明,張德如果要支持李承乾,這皇唐天朝,的確還是姓李的說了算。

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八章 故人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四十二章 大明宮第三十章 白日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九十章 眼界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三十章 當代董夫子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六十四章 現狀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三十二章 暗鬥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四章 俺脫第六章 主僕對話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七十五章 因人而興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四十五章 人傑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十一章 過分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五十幾章 雜牌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十九章 這個臘月很火第八十九章 扒第七章 種樹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八章 人地論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八十四章 女郎不凡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四十七章 複雜的意識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四十章 探底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
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八章 故人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四十二章 大明宮第三十章 白日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九十章 眼界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三十章 當代董夫子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六十四章 現狀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三十二章 暗鬥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四章 俺脫第六章 主僕對話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七十五章 因人而興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四十五章 人傑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十一章 過分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五十幾章 雜牌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十九章 這個臘月很火第八十九章 扒第七章 種樹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八章 人地論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八十四章 女郎不凡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四十七章 複雜的意識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四十章 探底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