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

漢陽城一如往昔的熱鬧,只是如今卻又多了一樁讓高門寒門鑽營的事情。曹夫子的漢陽學社,一夜之間多了不知道多少帶着束脩的童子,像一隻只待宰的鴨鵝,就這麼團在了一起,團在漢陽學社的前院天井裡。

“嚯!”

打馬過來的李德勝瞧見這邊光景,笑了笑,跳下馬來,隨手把繮繩扔給了長隨,一邊跑一邊嚷嚷道,“曹大夫,京裡有個秀才要路過漢陽,可要見見他?”

曹憲最近跟着張德學習石版印刷和油印,木製的手搖油印機讓他大開眼界,每次刻蠟紙出卷子,都有莫大的成就感。

扶了扶眼鏡腿,曹憲一看是李德勝,笑道:“好歹得了個水部差使,怎地還這般放肆。”

將袍子解下,進屋中找了掛衣的屏風,隨手一扔,只穿着短打就在那裡來回走動,然後笑呵呵道:“曹大夫,杜明理這個秀才要路過漢陽,要不要見他?”

“你是拿了他的人事?”

老花鏡是張德讓人捎帶過來的,老夫子很滿意,當然了,驗光啥的……還是算了吧。

“是也不是,只是和他杜家有些交情。”

“相州杜氏和你們李氏還有交情?”

“杜慎微啊。”

曹憲想起了這個名字,噢了一聲,那大約是久遠的事情了。慎微,是杜正玄的字,也是秀才,更是“海內一人”。可惜,死得早。

有那麼一陣子,曹憲是想要收他爲弟子的,杜正玄是王佐之才,當然也的確輔佐過一個隋朝的王爺,不過和杜正玄一樣,都是短命鬼。

至於說和李家的交情,大概就是把李靖摁在馬邑丞這個位子上好幾年吧。

想到這裡,曹憲又笑了起來。

“杜三郎是來求小張辦事的?”

“大概也是聽了李楚子的事情,這便過來了。”李德勝哈哈一笑,抄起案几上一塊酥餅,啃了一口後看着曹憲,“夫子,李道興那個愚笨腦袋都能在交州成事,杜秀才還能比李道興差?”

“你是想要打聽個章程?”曹憲稀裡糊塗好一會兒,這才明白過來,這李客師的兒子哪裡是爲杜正倫說項,分明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從杜正倫就職的地方撈些好處。

“老夫和張小乙從不說業務,你來打聽也是不得。”

“不得就不得,不過我也有樁好事,還望夫子成全一二。”

“你待怎地?”

“求個墨寶,然後我再送給杜正倫。”

曹憲一愣,好奇問道:“這是個甚麼意思?”

只聽李德勝嘿嘿一笑,眼睛放着光:“去年臘月耿國公的公子也是走的這裡,聽說嶺南土族久慕天華,夫子乃是人瑞大儒,一副墨寶,還不是讓爾等頂禮膜拜?”

“……”

曹憲寫了一副“天道酬勤”給他,寫完了才問李德勝:“你有甚麼念想?”

“也不瞞夫子。”李德勝搓着手,將那字帖收好,這才解釋道,“上月李道興寫了封信給李楚子,說了一些交州的事體。我見那安南之地雖然蠻荒瘴痢,部族大戶卻是一心歸化,有了《音訓初本》,再有夫子這唐朝大儒的名頭,一城開一間書院,也是不虧啊。”

有個事情其實李德勝也沒跟曹憲吐露,這事兒還是張德告訴他的。這是一個數字,那就是交州一地統計的戶口,有貓膩,水份非常的……幹。

按照李道興之前的數據,似乎交州攏共就二十來萬人。然而實際上並不非如此,朝廷今年欽定南交州爲歡州,中交州爲愛州,這一片地區的漢獠諸部人口,加起來其實過了一百萬。

這年頭,移民是肯定不可能移民的,唯一能增加漢人比例的方法就是駐軍及治所官僚的褲襠足夠給力。連商人面對安南女人都脫不下褲子硬不起來,可想而知了。

不過這對李德勝來說都是毫無意義,他腦子一轉,頓時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念頭。當然這個念頭純粹就是爲了撈。

有一點李德勝想的很準確,那就是嶺南地區及安南地區的土豪世族們,的的確確非常向往中原的風物。他們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學習,從來沒有間斷過。

而難點在於,他們中的精英,即便認識漢字,往往嘴裡蹦達出來的,還是土話。洛下音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的。

但是曹憲的《音訓初本》卻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廣泛的交流和更加密切的學習。

不錯,曹憲本身的想法是作爲開蒙教材來施教的。但是他並沒有想到,對於嶺南乃至安南甚至六詔等地的獠人部落族長首領們而言,他們同樣需要儘快地學習唐朝的文化知識,更新他們落後的體制和生存方式。

所以,這一套對中原寒門來說都是小兒科的玩意,對嶺南豪強世族們而言,卻不啻爲一股清流,讓他們能夠迅速地正確掌握官話,不至於進入長安洛陽後,開口就露怯,以至於明明胸腹之間有無窮才華,卻被人損的幾欲氣死。

有了《音訓初本》,就算沒有李德勝,將來現實的需要,也會逼迫唐朝在當地的官僚們發現這裡面的好處和利潤。

李德勝和那些就地官僚不同的是,他的前瞻性和利潤嗅覺,已經在河北“羊吃人”事件中,得到了證明。

當然,撈錢還得會算賬。李德勝在江夏附近的獠人山寨瞭解過,哪怕是數百人的寨子,至少也有一個族長似的首領,再有三到五個有經驗的長老級宿老來輔佐首領。而這些領導階層的子女,大概能有二三十人。

扣除女子,男丁一般在十人左右。

於是李德勝學習了華潤號的算盤後,噼裡啪啦一打,就估算了一個大概的數值。那就是安南地區的潛在受教育客戶大概在兩千人左右,這個數值僅僅是類似江夏地區獠人山寨的類似情況。

而那些已經漢獠混居的部族,他們既然知道給唐朝上貢納稅,那麼就知道怎麼拿出真金白銀去教育機構二次培訓。

光這些山寨部族的權二代,就算按兩千人算,一人五根金條或者一壺珍珠……乘以兩千,那就是一個億啊。

而李德勝要做的,就是隨便掏個幾百文買塊豬圈,然後掛上“曹夫子親臨指導”的牌子,就可以完美地做起連鎖教育機構的買賣……

至於買豬圈這種事情,隨便打發個人去李道興和杜正倫那裡就可以了。畢竟,眼下他和李楚子是老鐵,老鐵的爸爸還能不照顧自己嗎?而杜正倫,他馬上就要來求自己的另外一個老鐵張操之。

想到這裡,李德勝頓時對杜正倫的到來,還有點小激動呢。

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三十章 約談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九十五章 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十三章 無道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聖經?(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五十七章 棉布(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一章 放手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十章 毒啊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漢功夫好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三章 緩衝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章 大買賣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四章 喝湯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十章 進一步第二十九章 興師問罪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七十二章 富礦(推薦票!)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七十三章 路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五十四章 傷別離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五章 遺留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八十九章 扒第六章 癡女
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三十章 約談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九十五章 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十三章 無道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聖經?(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五十七章 棉布(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一章 放手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十章 毒啊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漢功夫好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三章 緩衝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章 大買賣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四章 喝湯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十章 進一步第二十九章 興師問罪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七十二章 富礦(推薦票!)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七十三章 路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五十四章 傷別離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五章 遺留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八十九章 扒第六章 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