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

“崔郎君別來無恙乎?”孟昭圖端坐在舒州刺史府正廳上,見到衣冠不整,滿身傷痕的崔世基被楊易的親兵帶到面前,原本還打算緊繃的臉色差點沒繃住,幸好旁邊的霍同宇咳嗽了一聲之後才讓其正了正神情,道:“一別兩年,崔郎君不想會在舒州和我孟某人相遇,真是天意弄人,不知郎君來我舒州所爲何故?”

“崔某不才,自是奉唐皇昭命,前來舒州走馬上任。今日雖然頗多狼狽,然則畢竟是進了這舒州刺史府大院,還請孟刺史遵命而行,莫效小人之舉,讓崔某爲難。”崔世基剛剛的確是被嚇得夠嗆,當年在長安隨行巡幸西川的時候都未曾這麼狼狽,不過畢竟是大家子弟,見的世面也多,短短時間內,他已經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拱手朝着孟昭圖一禮之後道。

“唐皇遠在西川行宮,只怕是未必知曉今日舒州百姓之輿情吧?依本官之見,崔郎君還是三思爲好,不然,今日接下這刺史之位,明日就該被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喊殺了。”孟昭圖對於崔世基的這話裡話外的意思恍若無覺,反倒是一句話說的崔世基臉色都開始變了,“再者說,唐皇昭命現在何處?本官爲何不曾知曉?”

“孟刺史這是要枉顧唐皇昭命於不顧了是嗎?”崔世基面色一冷,隨即道:“當日在揚州傳昭之時,薛郎君可是接過旨意的,孟刺史今日如此推脫,只怕是要陷薛郎君於不忠之境地。”

“哼,衆人皆知,唐皇寵信田令孜那個佞臣,所以纔會派你來舒州,企圖斷我家主公根基,此事真以爲做的天衣無縫?”孟昭圖一拍案几,冷笑道:“如此亂命,不遵也罷。今日本官已經準備好了上陳表文,還有舒州百姓的萬民書,稍時就會一起送往西川行宮,到時定要叫那吾國吾民的宦官知曉,舒州,不是他能夠染指插手的。”

“今日本想將你一起砍了,以首級送往西川,也好讓唐皇驚醒,寵信佞臣,遲早誤國。若不是我家主公念你也算是有些本事和才學,不忍這天下大亂之際,有賢才未出蓬蓖便遭夭折,你以爲你今日能走得出這舒州百姓的圍追堵截?”孟昭圖雙眼之中似乎冒出了一陣火花,盯着崔世基那急劇變化的臉色道:“識相的,就自行離開吧,不然的話可別怪本官沒有提醒你。”

“好啊,你們淮南道還真的要反叛朝廷了,今日我崔某人便離開這裡,我倒要看看你能囂張到幾時?”崔世基臉上一紅,一甩袖子,看着孟昭圖冷笑道:“朝廷勤王大軍已經節節勝利,你淮南道偏安一隅,難道也想和那逆賊一般,被天下共剿嗎?”

孟昭圖絲毫沒有理會這崔世基臨走之前那惡狠狠的話語,反倒是旁邊的霍同宇在他走後有些疑惑的問道:“這個崔世基此前的態度可不是這樣,難不成真是剛剛被嚇到了?”

“嚇肯定是被嚇到了,所爲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他這等大家族出來的青年才俊自然是懂得這個道理。只是若說被一番恐嚇就能嚇住的,那他也就不是崔世基了,我只是擔心田令孜還有後招,這種投石問路的辦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難道這其中不是有鬼嗎?”孟昭圖搖了搖頭,隨即道:“霍兄,如今崔世基走了,想來舒州一事也告一段落,你也正好啓程前往揚州,向主公彙報此事,順便提醒主公擔心。”

孟昭圖的擔憂霍同宇是感同身受,所以他是沒有絲毫的耽擱,當天下午就從舒州出發前往揚州,而一身狼狽帶着身邊的侍從好不容易死裡逃生,離開舒州的崔世基此時的目光也定在了揚州。

“你是說,崔世基在舒州被百姓打了一頓?”霍同宇尚未抵達揚州,十三司的傳訊就已經到了薛洋身邊,對於崔世基被打,薛洋倒是搖了搖頭,孟昭圖的這一招雖然看起來荒唐,但是攜民自重的法子在此時無疑是最有效的。反正遠在西川的唐皇和田令孜也無法前來舒州一探究竟。只不過這崔世基隨後前來揚州的消息倒是讓他一愣。

“這崔世基難不成還打算來揚州找我打一場官司不成?”薛洋搖了搖頭,放下這隻有寥寥幾行字的十三司的信函,皺眉道:“還是田令孜還有什麼後招尚未使出?”

“這個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過那崔世基不出數日即可抵達揚州,到時候有沒有後招我們一看便知。”袁襲也是跟着搖頭,半晌之後苦笑道:“如今等着對方出招也好,至少可以騰出手來讓民政部忙完春耕再議其他。”

薛洋和袁襲想不出來崔世基二度前來揚州到底爲何,只能放下猜測等着對方先出招,而事實上崔世基在三月初抵達揚州之後並沒有來找薛洋,反倒是前往了揚州的鹽院,也是朝廷在淮南道內設置的最大的一個鹽院,分管淮南道及周邊數十州鹽鐵轉運、專營等事的機構。

鹽院是肅宗皇帝即位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在各道設置的專司鹽鐵專營、轉運和售賣的一個機構,歸鹽鐵轉運使管理。此前高駢兼任鹽鐵轉運使的時候,揚州的鹽院就是整個東南地區最大的鹽鐵專營機構,後來雖然高駢的這個職銜被田令孜褫奪,但是揚州鹽院實際上還是起着同樣的作用。只是在薛洋讓陳燁和馬天明搞曬鹽之後,纔將淮南道境內的鹽院等機構一股腦全給端了,所有官員使役全部打發回家,鹽鐵交易也收歸淮南觀察使府管理。

崔世基的這番舉動自然無法瞞住薛洋,而且事實上揚州鹽院被取締之後,原本的辦事機構已經被後勤部佔據,變成了一個食鹽分銷之所。崔世基連門都沒有踏入就被人攆了出來,如果說在舒州,孟昭圖他們好歹還要花心思來對抗唐皇昭令的話,那麼在這裡,根本無人搭理崔世基的天使身份,甚至就連他手中一直都未曾拿出來的詔書也被人粗暴的扔在了地上。

“主公,這個田令孜是要收回鹽鐵專營權了。有鹽就有鐵,當塗那邊只怕也被攪擾了。”崔世基在揚州的遭遇迅速傳到了薛洋這裡,惹得前來彙報舒州一應事宜的霍同宇悚然一驚,隨即道:“他這是在爲戰後收攏天下財權而未雨綢繆。”

“是啊,同宇所言甚是,揚州鹽院這一招是明,那麼當塗那邊就該是暗了。”袁襲點點頭道:“唐皇還都長安,如果沒有足夠的錢糧,如何能夠穩住這愈發做大的天下各路諸侯?維持朝廷運轉,宮中開銷,那一項都需要無盡的錢財來支撐。現如今主公被奪了淮南觀察使的頭銜,原本應該送往喜歡的稅賦被羈留揚州,那田令孜如果不想損及顏面,就只有另想他法。可天下能生錢的也就寥寥幾宗買賣而已,鹽鐵首當其衝。”

“當塗那邊主公是否需要派人前往坐鎮?”霍同宇聽完袁襲的話之後朝着薛洋問道。

“那倒不用。”薛洋搖了搖頭道:“淮南道十四州的鹽鐵生產和交易很集中,除了揚州和楚州,就只剩下當塗和黃州兩地。如今黃州那邊大軍雲集,鐵礦場剛剛開掘,除了我們自己外人根本無法知曉,而當塗沈家也不會有事,想來田令孜唯一能打的也就是揚州了。等着吧,這崔世基還會上門的。”

“同宇,你既然回揚州了,就去和嚴先生交接一下,領頭把戶司管起來,如今我淮南軍下轄之地稅賦逐月攀升,農工商稅的比率也不斷變化,我需要戶司能夠儘可能的將數據賬冊做細緻,以便將來能有一個參考。”薛洋此時忽然想起來一件事,頓時笑道:“另外將鹽鐵稅的事重新落實下去,後勤部和馬家近日之內就要加大往市場上供給食鹽的力度,戶司和各地府司衙門必須有所準備。”

讓霍同宇回來接管戶司是一早就定好的事情,曾經做過多年主簿的他對於政策和稅收這一塊比起其他人更多一份心得,所以霍同宇當即抱拳拱手之後才推了出去。

不過薛洋有一點沒有想到的是,崔世基此時並沒有來找他,反倒是派人去聯絡被遣散打發回家的原鹽院的那些鹽官稅丁衙役。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法子,竟然在短短數日之內就將滯留在揚州境內的上百人都串聯了起來,在中和三年三月十七,在馬天明和陳燁二人商議好的,大規模對外傾銷食鹽的時候,將鹽鐵司團團圍住,甚至還和值守的衙役發生衝突。

這些騷亂雖然被很快的鎮壓下去,但是就在當天揚州市面上,就流傳着一則小道消息,說是鹽鐵司的食鹽是私鹽,所以價格便宜,私鹽買賣屬於重罪,一時之間竟然嚇得那些原本負責分銷的鹽商不敢上前,揚州原本的鹽業市場也陷入停頓。

“這個崔世基,還真是小聰明不斷。”消息傳到淮南觀察使府內,薛洋和從舒州趕過來的陳老爺子啞然失笑,不過這也看出田令孜對於鹽鐵專營的志在必得,否則的話不會在鞭長莫及的情況之下還會如此費心費力的籌謀。

“讓暗衛出動,對於暗中作亂的一律不要放過,我倒要看看田令孜有多少人可以派出來。”薛洋搖了搖頭讓向傑去下達命令之後道:“既然那些鹽商不敢接手,世叔,不如陳家聯絡徐家他們先把這事情給接下來吧。鹽鐵關乎國計民生,田令孜苦心孤詣,我們也是不得不重視。”

“我淮南軍麾下的州郡,由陳家爲主聯絡其他商家組建統一的食鹽分銷商行,由各地官府扶持,迅速將食鹽價格壓下去。而在外面,則利用我們的價格優勢,擊垮朝廷的鹽院,將食鹽主導權搶到手,必要的時候十三司會派人協助。”薛洋的話讓陳老爺子點了點頭,正要說話,旁邊袁襲就跟着笑道:“主公讓陳家和十三司插手,只怕這田令孜真的會急眼了,原本我淮南境內的食鹽產出就很少,依靠的都是外地轉運,所以食鹽價格纔會愈發高漲,如果這價格一旦大跌,那田令孜從高相公手中搶過去的鹽鐵轉運使只怕是要做到頭了。而且十三司也可以藉助陳家的食鹽分銷將在中原等地的網徹底鋪開。”

“事關生死,不得不謹慎。”薛洋沒理會袁襲的話,反倒是給陳老爺子倒了一杯茶之後笑道:“世叔之前是否派人回過光州了?”

剛剛還被薛洋的一句事關生死嚇了一跳的陳老爺子被他下面的這句話問的一愣,隨即點頭道:“李罕之一走,聽說光州那邊政局也在動盪,我陳家在光州的基業雖然早先就放棄了,但是能夠撿起來一點是一點。”

“既然這樣,主公,莫不如讓吳明在光州以陳家人的身份出行如何?對外就直接開鹽行,就開在楊行愍的眼皮子底下。”袁襲一笑,隨即點頭道:“如此一來,楊行愍一定會助我們一臂之力的。”

“少來,軍師有空還是想想該如何剷除田令孜分派到各地的那些線人吧。”對於袁襲的提議薛洋大手一揮,直接將他趕了出去。不過也正如他所言,此時不論是他還是袁襲,其目光都放在了境內伴隨着圍堵鹽鐵司而涌動的那些暗流身上。在崔世基這顆明面上的棋子之外,田令孜佈置在淮南道境內的所有暗子纔是十三司要關注和打擊的目標,所以幾乎就在鹽鐵司那邊繞過此前的那些鹽商開始另擇渠道銷售食鹽的同時,一場圍繞着鹽鐵之爭的交鋒在淮南道境內正式展開。爲了逼迫田令孜低頭,這一次袁襲和向傑兩人是沒有絲毫的手下留情,在鹽鐵司穩住了銷售渠道之後,立即雷霆出手,以十三司串聯各地,在周邊五個州郡同時出手,圍繞着揚州爲中心,幾乎是在一天之內,查處,圍剿、緝拿了大批的前鹽院官員、稅丁和衙役,還有大量的身份不明的外地人。將這些天在各地鬧事的這些不法分子幾乎是一網打盡,同時對於那些拒不執行鹽鐵司訓令的部分鹽商,十三司直接上門,將家族主幹人手全部拿獲。

這場迅捷之極同時規模浩大的緝拿行動在隨後伴隨着揚州鹽政逐步回穩之後開始向外傳播,讓無數人從夢中驚醒的同時,也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揚州對於鹽鐵的看中。而也正是因爲這種看中,使得在揚州才暗地裡指使人手活動沒幾天的崔世基再次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七百七十九章 避實擊虛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四百七十章 內鄉大戰(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自絕於天下(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九百五十八章 攻城打援(上)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偷襲南皮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九百七十七章 步騎對戰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九百三十章 風捲殘雲第四百七十章 內鄉大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一千零七章 動亂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四十四章 長江水賊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五百五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斷敵退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八百四十七章 驚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九百六十四章 偷襲眉縣(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果循環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七百七十九章 避實擊虛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變(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爭鋒相對(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四百七十章 內鄉大戰(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自絕於天下(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九百五十八章 攻城打援(上)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偷襲南皮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九百七十七章 步騎對戰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九百八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九百三十章 風捲殘雲第四百七十章 內鄉大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一千零七章 動亂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四十四章 長江水賊第八十八章 採石磯水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五百五十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斷敵退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八百四十七章 驚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七百四十章 分科取士第九百六十四章 偷襲眉縣(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果循環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伏擊(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