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

“主公急令,着令陸帥和陳尚書立即組織人手選址,新修運河,連通徐州段往北穿越山東進入幽州。”來自金陵的這道命令讓剛剛進入山東的陳悅微微有些奇怪,轉而看着陸翊搖頭道:“主公爲何在此時忽然新修運河?原本的大運河也可以連接南北啊?”

“陳尚書,這是主公讓屬下送來的新運河的全圖。”暗衛匆匆將薛洋和袁襲親自勾畫出來的運河圖紙送給陳悅之後搖頭道:“主公急令,讓駐山東和河北道各部兵馬隨行配合,儘快修繕,說是有大事。”

“看起來,主公對於幽州很關切啊!”陸翊倒是隱隱然知道了不少東西,所以幫着攤開這張圖紙後點頭道:“這東部運河一旦修通,中原、山東和河北,就將徹底聯成一體了,從江南輸送的錢糧物資,可以直達燕北,陳尚書可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我軍或者說即將到來的新朝之重心正在北移。”陸翊說了一句之後,隨即開始調動人手,準備協助陳悅勘察沿途地形,而後者,也匆匆將原本疏浚黃河,鑽研解決黃河河堤的事情暫時放到了一邊。

而在金陵這邊,當這道命令送出去之後,袁襲還是有些奇怪道:“主公,往北的海運航線已經形成,按照水師送來的線報,即使是民間商船也可以通過沿途港口,往北直達津門,然後途徑海河迅速抵達幽州城下,此時修建新運河,是否會有耗費民力之嫌?”

“你說的是漕運和海運之爭吧?”薛洋放下手中的輿圖,轉而笑道:“海運航線雖然開通了,但是海上風浪大,不穩定,而且渤海灣冬季還會結冰,無法通航,這是一個弊病,我軍如今最大的水師戰船都無法確保在海上萬無一失,又如何能夠將北運物資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海上呢?”

“我們如今的法子就是兩條路都要走,走漕運,雖然速度慢,消耗大,但是萬無一失,可以作爲保本路線使用。而在海況良好的情況下,則鼓勵海運,海運風險大,但是船體不受運河河道限制,速度也更快,載重量大,便於大宗物資進出。”薛洋想了想之後道:“關於海運和漕運,應該有個宗旨,那就是保持漕運,鼓勵發展海運,促使我們的戰船和商船能夠得到不斷推陳出新,直到有一天,我們的船隊可以無懼海上風浪襲擾,那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將重心放到海運上。”

實際上此時薛洋和袁襲說的話是後世的經驗之談,在明清兩代,關於海運和漕運之爭就此起彼伏,但是最終都沒什麼好辦法解決,而那時候趨於閉關鎖國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北運物資全都靠漕運來維持。這不是薛洋想要的,他的目光實際上還是放在了海運上。只不過如今的條件達不到,他也不敢將希望全部寄託於海運,畢竟北方在一旦營建新都,那麼就意味着政治中心北移,必然會帶來大量的人口也跟着往北集中,這樣一來,北方所需要消耗的物資就是海量的,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穩妥的辦法長久保持,必然會導致新都陷於崩潰的地步。

這也是當時明清兩代統治者考慮的重點所在,但是對於此時的薛洋而言,新運河的開通實際上還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加速中原和山東水系的合併,通過大運河串聯,讓這兩個地方也隨之發展起來,並且和一南一北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連接起來,如此就能夠發揮出內部一體化的進程。

加上如今中原以東都爲中間點的運河並沒有如歷史上那般淤塞,最後廢棄不用,而是以此爲根基,疏導了整個中原水系,下一步帶來的不僅僅是航運上的便利,更多的還有防洪、灌溉和漁業上的發展,如此一來,中原靠着這個三角形的運河,必然可以加速發展,從而避免造成中部塌陷的危機。中原發展好了,對於往西進入關中的支援也會變得更加有力,從而減輕江南的負擔。

可以說,海運是大體量的輸送物資,但是新修運河,更多的還考慮到了其他方面的影響,儘可能的將內部水旱之災減小到極致,從而穩住內部發展的局勢。這纔是薛洋打算新修這條運河的根本原因所在。一旦運河修通,那麼沿岸的城市羣必然也會如歷史上那般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快速興盛起來。而沿海地區,有海運支撐,也會形成一條港口城市羣,兩邊同時發展,同時都能得到政治中心北移帶來的發展紅利,一舉兩得。

這一切,都需要薛洋的超越時代的眼光才能夠快速衡量其中利弊,從而找到最合適的辦法。這也是他爲何提前數百年將定都幽州的想法拿出來的原因所在。自己已經提前兩宋一步,將大唐給統一了,而且此時戰爭造成的破壞遠沒有趙匡胤那時候嚴重,幽雲十六州也被自己穩穩地握在了手中。一旦新都建立,那麼靠着海運和漕運兩條大動脈輸血,中間還有長江勾連西川和江東,全國都會被快速整合在一起。到時候,一南一北,一個政治中心,一個經濟中心,對於經濟發展的拉動將是無與倫比的。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交通,尤其是水路交通的發展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只有大宗物資能夠低成本快速運送到合適的地點,才能夠促進人口進行更大規模的流動,如此才能讓自然經濟孕育下的工商業有一個掙脫壁壘的機會。而這也是他即將要一手創建的新帝國區別於其他王朝的地方。

“責令陸翊,可以從周圍抽調第九衛等部北上,樞密院要及時做好新兵入伍的準備。”薛洋想了想之後,在面對袁襲的疑惑很快找到了另外一條解決辦法,也是當前情況下,最可能有效地法子,同時也爲即將以幽州新都爲中心,重新劃分天策軍防區做好準備。

而這,更是牽連到一個更大的謀劃,所以在隨後,樞密院伴隨着袁襲和李振的迴歸,再度變得忙碌起來,此前那些年輕將領在很短的時間內也飛速接到了樞密院和講武堂的命令,全部朝着金陵集中。

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六十章 兵進舒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六十九章 改組第九百零七章 決戰盧龍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戰序幕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線作戰(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九百七十二章 同樣的戰術第一百一十章 一戰定蘄黃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戮第六百零七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楔子 再回首第一百六十五章 拖後腿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四章 江州之戰(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第二次任山之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九百七十四章 梅縣大戰(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前後夾擊(下)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
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六十章 兵進舒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燒燕子樓第六十九章 改組第九百零七章 決戰盧龍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戰序幕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線作戰(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九百七十二章 同樣的戰術第一百一十章 一戰定蘄黃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戮第六百零七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二十八章 太湖易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陵歷風雨(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震動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世飄零楔子 再回首第一百六十五章 拖後腿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九百六十七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四章 江州之戰(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第二次任山之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九百七十四章 梅縣大戰(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燕北狼煙(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前後夾擊(下)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