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

王彥章的死並沒有引來天策軍這邊什麼震動,甚至於急於往北追擊的楊功在隨後等到後續兵馬將火炮送來之後也只是讓王彥章從西面和自己一起朝着雁門關所在的位置進行合圍,並沒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專門彙報。

倒是朱全忠那邊,剛剛抵達雁門關,還沒來得及北上蔚州等地,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一下子一口鮮血噴出,徹底讓整個宣武軍的人心跟着亂了起來。王彥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方是李存孝之後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二戰將,本身勇武絕倫,幫助宣武軍南征北戰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若不是他此前在河東死扛李存孝的進攻,宣武軍這邊根本沒人能擋得住對方的騎兵衝擊,中原之地也不可能這麼容易就能夠守住,對方在如今,已經成了宣武軍士氣的象徵。在這個時候,兵敗逃竄到河東的境地,士卒倉惶無狀之時,聽到對方的死訊,不僅僅是朱全忠的心慌了,下面的這數萬殘兵敗將的心更是慌了。

朱全忠的病倒,逼得葛從周只能帶傷扛起了重責,開始整合兵馬,讓朱家女眷和子嗣前往蔚州,自己帶兵堅守雁門關,試圖在這裡先行擋住楊功的進攻,然後背靠這座抵擋北方草原部族入侵河東腹地的關隘,爲宣武軍再爭取一絲機會。

宣武軍士氣跌落谷底,倒是天策軍這邊,即使在後來薛洋聽到了王彥章的死訊也沒有起什麼反應,在將安敬思收到手中之後,天策軍對於宣武軍帳下的那些將領實際上興趣並不大,究其根由,還在於講武堂的存在已經幫助天策軍形成了一整套的武將培養體系,徹底擺脫了這個時代將領稀缺的現狀。這也是天策軍這邊爲何能夠源源不斷冒出一個個絲毫不遜色這個時代留名的將領多少的人出來,帶領天策軍將士從南打到北卻絲毫不懼任何對手的原因所在。

此時包括袁襲的心思都放到了後方也就是中原的建設上了,在李振鬧出來的動靜越來越大之後,三人索性開始將原本的運河疏浚工程再次擴大,轉而開始在整個中原各地,依託大運河,開始修造一系列的河流灌溉設施,從而將中原各大水系重新梳理一遍,形成灌溉、航運、防洪和漁業發展爲一體的綜合性水利設施,範圍也從原本的大運河擴展到周邊各個州郡。

實際上這也是無奈之舉,中原這地方和南方一年兩季的種植模式截然不同,一年一季,而且產出也不高,導致了雖然土地廣大,但是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即使此時補種,一者來不及,而來也彌補不了多少損失。

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索性將各地繳獲的銀錢等物全部送到江南,開始讓嚴明統籌調撥糧食北運之後,轉而開始爲來年的農業發展做準備,將水利設施提前修好。

這種事情估計也只有薛洋幹得出來,靠着南境多年發展積累起來的海量糧食儲備,加上這幾年嶺南大規模開發,一年三季的收成墊底,導致了整個南境的府庫都在源源不斷北運之後,才能夠支持數十萬人數月的消耗。

說起來這些年,薛洋在讓手下尋找增產的法子之後,水稻倒是想到了不少辦法,而且從演州等地找到的良種在嶺南各地傳播開來之後,南境的糧食儲備確實經得起這麼大規模的消耗。但是這種辦法僅僅限於水稻,對於北方的小麥、糜子和其他農作物,卻始終沒辦法找到合適的品種,以至於在山南道山地,始終無法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這也是薛洋最後選擇放棄這景福三年最後小半年時間的原因,靠着老式的種子只怕這些百姓就算是熬到了收成,也未必有多少產出,還不如趁此機會將河道、水庫修好,搶在入冬的時候種下冬小麥,還能覈算一點。

也因此,在隨後短短數月的時間內,不僅僅大運河沿岸無數的百姓雲集,中原地區的各條河流也紛紛被工部專員帶人搬到了紙面之上,大規模疏浚河道,同時在附近合適的地方修築水庫,這種笨辦法在這個時代確實有用,至少水旱都能夠靠着這些設施得到一定的保障。

而且各大河流在這個時候也被連接到了一塊,大大小小的小運河也在此時被迅速開工建設,最後連成水網和大運河相連。

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工程,無數的百姓在以工代賑的方式下,擺脫了衣食無着的境地,靠着這一項工程得到了活命的機會,而中原的水網建設也在這個時候取得了飛速突破,甚至於參與其中的徐寧幾乎是一月之內跑遍了南側大運河的各個地方,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辦法和經驗,迅速得到了薛洋等人的肯定。

雖然起初是爲了船隊北上輸送糧草輜重,但是伴隨着工程越來越大,這已經讓整個中原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工場,到處都是施工場地,暴土揚塵之下,確實一段段河道逐漸成型,一個個水庫迅速被開挖出來,一條條河流迅速連接在一起,一片片水網在不斷的朝着中原大地延伸,從而形成了四通八達,依託大運河爲核心,囊括中原各州郡的一個巨大的羅網,水運船隻幾乎可以通達各個州郡。

這種前方打仗,後方大規模修繕疏浚河流的措施,每一步都需要靠着海量的錢糧支撐,不論是軍隊還是百姓,日常所需,每一天都是天文數字,都是讓其他諸侯絕望的數量。

而這卻靠着往來運河之上,日夜不絕的船隊從南方源源不斷送來。在長久的運輸之中,南方的各大船隊也開始逐漸形成了氣候,從一開始幾乎全程需要水師船隊運送,到後來所有的東西全是民間船隊往來,這其中發生的變化,也讓整個中原在和江南聯絡日益緊密的同時,讓原本就蓬勃發展的江南開始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而這些都是日積月累的過程,猶如此時展開在中原的河流疏浚工程一樣,平時看不出什麼,但是等到時間一到,卻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十七章 以戰養戰(上)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打狗(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挑撥離間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三十七章 兵壓徐州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世家功過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四百八十六章 敬翔的謀算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沖天火光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一曲單相思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二百八十章 封王開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前後夾擊(下)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九百一十七章 燕北急報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開的陷阱第十七章 以戰養戰(上)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女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打狗(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挑撥離間第二百四十一章 連通南北第五百一十章 桂陽之戰(中)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九百三十七章 兵壓徐州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鯁在喉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世家功過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計李克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幾多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四百八十六章 敬翔的謀算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沖天火光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八百七十四章 恐慌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一曲單相思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二百八十章 封王開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前後夾擊(下)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九百一十七章 燕北急報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一百零四章 兵威壓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