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不起來(上)

“啓稟陸帥,主公急訊,文德二年正月二十八,南平王府下轄所有平南軍一律改名爲天策軍。”十三司的急報幾乎是在短短十幾天之內迅速將這份緊急命令送到了平南軍的各部駐地,連嶺南前線的陸翊也收到了快船緊急送來的這份急令。

“唐皇派來王鐸,正式給主公加封天策上將了。”陸翊將命令遞給旁邊的常浚之後笑道:“這可是自太宗皇帝以來,第二位天策上將,乃是我所有平南軍之幸事,也是南境百姓之幸事。着即兩這份命令送往前線各部,告知所有將士。”

“王鐸親自來傳旨?”陸翊那邊命令伴隨着親衛紅翎信使從廣州出發前往前線各部的時候,常浚卻皺起了眉頭道:“這無端端的前來加封主公這麼大的一個官銜,只怕長安那邊有變故啊,而且王鐸身爲尚書僕射,親自傳旨,陸帥不覺得其中有什麼變故嗎?”

“主公沒說,想來是金陵那邊已經在處置這件事了。”陸翊和他邊走邊道:“長安朝堂應該是有變故,想來也只有唐皇和楊復恭二人而已。你我不必操心這件事了,主公既然接受了加封,也自然會幫唐皇一把,只不過我等需要努力了,這個消息一旦傳遍天下,我南平王府可就真成了衆矢之的了,所以嶺南剩下的事情不宜再拖,要速戰速決,儘快將南境主力抽調北上,儘快一統江南各地。”

“陸帥放心,嶺南糧食一年三熟,下官已經聯絡一批內地百姓前來,數月之內,必會給我平南軍,不對,天策軍提供後勤所需糧草,確保我大軍一路征伐無虞。同時全力支持築路大軍,在嶺南修出一條前所未有之官道,保障大軍通行。”常浚對於長安那邊的政事雖然有些擔憂,但是如陸翊所言,倒是沒有繼續關注,反而直接帶着嶺南各州郡官員一頭扎進了新政推行之中,而且聯絡了張明和陳悅之後,除了將前線送來的戰俘送到了修路大軍之中外,還額外徵調百姓參與其中,按照陳悅兩人的規劃,多點開工,讓這條從閩地一路延伸過來的直道在嶺南境內不斷往前延伸。

而此時金陵方向,當平南軍的旗號被收起來,取而代之的“天策軍”軍旗開始在風中飄舞的時候,城中所有百姓齊刷刷的看着這面戰旗怔怔發呆,很多老人似乎想起了上一輩人傳下來的久遠回憶,開始給身邊的兒孫訴說那段久遠到他們都模糊起來的記憶。

“太宗皇帝當年的功業啊!”薛洋站在城樓上,看着這些百姓的反應,跟着嘆息道:“也許時過境遷,但是當年的那個恢宏盛世,開啓一代天可汗風采的太宗皇帝故事終究還是被百姓代代口耳相傳,未曾斷絕。”

“主公,王鐸還沒走,似乎還有話想說。”袁襲站在薛洋身邊,久久沒有說話,直到李振和嚴明走過來之後才朝着薛洋道:“主公可打算見見他?”

“這個王大相公,只怕還想和主公結親呢。”嚴明在旁邊啞然失笑道:“當初在揚州不就鬧過一出嗎?只怕今日是要舊事重提而已。他在長安應該是看到了朝堂風向,而主公坐斷東南,南平王府權勢鼎盛,他忍不住了。”

“這個王鐸,真以爲靠着兒女聯姻就能當主公的老丈人不成?”袁襲搖了搖頭,眼神之中閃過一絲鄙夷,轉而道:“不如我和嚴先生去把他打發走吧,反正公事已經談完,主公也沒必要見他。”

“也好。”王鐸的這種心思在袁襲他們看來不免有失了風骨的嫌疑,而且薛洋起家卑微,的確需要增強王室的力量,但是衆人卻沒有看上王鐸這樣的人。

薛洋這邊回到王府之後,李振去樞密院處置軍務,嚴明和袁襲則將王鐸招到了中書省新開建的辦公場所,那中書省三個大字差點沒讓王鐸咬掉舌頭,一進來就見到袁襲和嚴明兩人喝茶,頓時面色大變道:“你們這——”

“大相公想說什麼?”袁襲看着對方似笑非笑道:“這中書省可是我南平王府最高政議之地,今日請大相公前來看看,這中書省和長安朝堂相比如何?”

“三省乃是朝廷處置天下大事之所,你們南平王府只是一個郡王封邑,如何能夠擅自逾制,建起了中書省?如此不是敗壞朝綱禮制嗎?”王鐸勃然色變,指着兩人怒道:“虧爾等還是飽讀聖賢之書,居然慫恿郡王爺做出這等悖逆之事,你們還有臉說自己是王府股肱嗎?”

“建箇中書省難道就是敗壞朝綱禮制了?”嚴明呵呵笑道:“那王大相公明知唐皇把祖宗相傳的天策上將賜給一個外姓郡王是有違祖制,爲何不加以勸阻?還親自前來金陵傳旨,莫非大相公不知道,天策上將只有一次加封,那是高祖給太宗皇帝的殊榮,如今再加封一次,你覺得天下其他諸侯會作何感想?我金陵既然承受了這麼大的壓力,還不許我們索性跟着唐皇的意思一走到底嗎?”

“你,你這是巧言令色!”王鐸此時是真的生氣了,甚至於都不顧自己滯留金陵的初衷,直接怒喝道:“本官來金陵纔多少時日,你們這麼快就能建起這麼宏大的中樞朝閣?分明是早有預謀,你們——”

“我們怎麼啦?”袁襲和嚴明相視而笑,轉而道:“我們這不是秉承唐皇意旨嗎?天策上將可以開府儀同三司,這便是開府了。”

這種近乎於胡說八道的話讓王鐸怒急而笑,但是那一瞬間袁襲的笑容卻讓他忽然明白過來,轉而看着兩人連連搖頭道:“你們——”

“大相公還是好好想想如何回稟唐皇吧。”袁襲起身悠然道:“我家主公是不會在乎這些的,朝堂對我王府的壓制已非一日,然則我軍卻能步步壯大,是從未依靠過任何人,我輩大業自然靠自己,靠萬千士民一起齊心協力,而不是權謀傾軋。大相公在朝堂學過的那一套在金陵,只怕未必能吃得開啊。”

“郡王爺難道不怕唐皇下旨剝奪他的一切職權和爵位嗎?”王鐸在旁邊忍不住道:“沒有了這些,你們在南境只怕未必會如今這般進展神速吧?”

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八百二十章 名震一時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周德威的後手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業執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元冊封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樂海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第二次任山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都樞紐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五十一章 敵友難測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二百二十五章 四女爭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二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不起來(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翻盤(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谷熟慘案(上)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誠第五百四十五章 孤城難守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七百四十五章 標準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二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上)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
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一百八十章 霍存軍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八百二十章 名震一時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衆叛親離(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周德威的後手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業執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元冊封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樂海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搬空徐州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第二次任山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都樞紐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五十一章 敵友難測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二百二十五章 四女爭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二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活捉楊若蘭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不起來(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翻盤(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谷熟慘案(上)第五百零八章 夜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四十七章 三路合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誠第五百四十五章 孤城難守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七百零三章 提前一戰(下)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七百四十五章 標準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川大動脈第九百一十二章 鐵騎千羣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二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上)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