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元冊封

“上報主公吧,唐皇在長安冊封李克用,晉王如今也開府建衙了,封國在幷州。”阿六從長安傳出來的這個消息幾乎是一路快馬南下,進入山南之後更是輾轉水路直接送達金陵。而同時送出來的還有一份改元詔書。

“景福元年?唐皇這是何意?這個時候還有心思改元?”向傑匆匆將線報遞給薛洋之後苦笑道:“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清楚唐皇到底是怎麼想的了。”

“改元是好事啊,如今天下四路諸侯的後手已經水落石出了,不管是朱全忠還是楊行愍都有了自己的封國,擺脫了對朝廷的依賴,而如今李克用也是如此,雖然看起來這位晉王是打算鐵了心扶保大唐,但是長安落入晉軍之手,倒是保住了唐皇一時安穩,若是得不到冊封,反倒是說不過去。”袁襲搖了搖頭道:“景福元年,看起來,唐皇是有意如此,所以纔會倉促之間改元,向天下表明,此次冊封是他真心實意所爲。倒是讓朱全忠陷入了爲難的境地了。”

“只要李茂貞敗北,關中穩定,晉軍回身之後,只怕這個北軍同盟之態勢必然分崩離析。”李振的心思沒有在唐皇身上,反倒是看着李克用這一系列的動作笑道:“有他在前面頂着,主公,我軍可以從容收拾西川,而不用被人牽制干擾了。”

“那就設法幫李克用一把,讓他儘早平定關中。”薛洋點了點頭,朝着向傑道:“派人去鳳翔那邊動一下,同時讓陸翊近期去山南,負責籌劃入川的前期準備。”

可以說,金陵這邊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開始進行了自己的安排部署,甚至於十三司在隨後火速下達命令,讓阿六開始暗中給晉軍送過去了李茂貞最新的佈防情報,包括王建暗中朝關中輸送的糧草輜重信息。

而此時,這個消息傳出之後對於朱全忠而言就非常尷尬了,唐皇一到長安立即宣佈改元,並且冊封李克用的消息一傳出,迅速被拿出來和他進行對比。在如今這天下四路諸侯當中,唯有他是靠着唐皇詔書來對外宣佈開府建衙的,而此時唐皇對於李克用的冊封很顯然和當初東都發生的一切截然不同,一個是鼓動朝臣威逼而來,一個則是唐皇心甘情願發佈詔書,並且傳檄天下。這在正統上來說,李克用這是深受唐皇器重,而他則一下子被打成了亂臣賊子。而且在氏叔琮這件事上,幾乎所有人的視線也隨之都轉到了他身上,口誅筆伐之下,他反倒是成了罪魁禍首。

“這個鄭璠,就沒有一件事讓本王順心。軍師吩咐的事情,爲何不照做?跑來跟本王彙報,報什麼?”氣呼呼的朱全忠差點將鄭璠罵得狗血噴頭,以至於旁邊軍中的其他將領都不敢開口,唯恐惹到自己頭上,跟着受訓。

“主公,爲今之計只有一個辦法了。”敬翔咬了咬牙,上前低聲道:“讓氏叔琮帶着儀仗車駕包括後宮女眷去長安,自己去找唐皇負荊請罪吧。”

“這!”朱全忠也不是真生氣,只不過這件事鄭璠確實處置失當,謝瞳在下達命令的第一時間對方就沒有掂量清楚其中的厲害,導致了被唐皇打了個時間差,這才導致瞭如今他是有口難言,沒辦法辯駁。但是歸根結底,實際上對於謝瞳那邊的安排還是他親自吩咐下去的。只不過敬翔此時提出的辦法卻讓他悚然一驚,轉而擡頭看着對方道:“子振,這不是逼着氏叔琮去死嗎?”

“那主公還有別的辦法嗎?”敬翔搖頭道:“如今關中只剩下鳳翔等地在苦苦支撐,李克用的大軍速度比我們快,若是等到他平定關中,班師回長安,主公覺得那晉王不會那這件事做文章嗎?不論是報答唐皇對於他的賞賜,還是本來晉軍就對中原虎視眈眈,這都是最好的理由和藉口。到時候甚至於只要有人在晉王的耳邊出個餿主意,讓其聯絡楊行愍聯手反攻中原,那我們便是拿下了徐州,也無濟於事,反手之間,這中原之地就會被四面圍攻。”

敬翔此時實際上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李克用那邊沒有出色的謀臣坐鎮,而且本身他就性格衝動,反覆無常,若是對方一旦被人說動,那麼只怕真的會不管不顧率部攻入中原。畢竟在如今河東道和關中聯成一體之後,李克用的勢力如果算上燕地河北道的話,實際上地盤是宣武軍和齊軍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大,下一步對方能夠進取的方向除了山南西川之外,就只有中原河南道這塊地盤了。

“子振,你跑一趟東都吧,去說服氏叔琮,讓他帶隊去長安,態度放恭敬一點,另外送些禮物過去,聯絡一下那個李存信,讓他居中調停一下。”朱全忠臉色逐漸變得更加的難看,以至於到最後直接讓敬翔出馬前往東都。

宣武軍這邊緊急行動,甚至於在半路上,敬翔就直接讓人快馬加鞭傳訊氏叔琮,讓他緊急聚集東都的人手做好啓程準備。

而這個消息在這個時候根本瞞不住,坐鎮中原的吳明也不可能讓這麼好的機會白白從眼前溜走,所以幾乎是敬翔那邊剛剛動手佈置,他就提前一步開始散佈消息,並且快速將其傳到了長安,這等於是給了唐皇和周德威一個準備。

在這個時候,東都車駕返回沒人反對,畢竟這對於大局並沒有多大影響,但是氏叔琮那幫人跟着過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甚至於李克用得知消息之後,直接傳來明確的消息,讓周德威立即設法將氏叔琮給抓起來,等待唐皇處置。在如今天下人都知道氏叔琮是朱全忠的人之後,沒人願意在自家的地盤上放一個對方的人存在,而且這個人還是位高權重,臭名遠揚。

所以在敬翔抵達東都的時候,氏叔琮是連門都不敢出,更何況讓他帶隊去長安,那就是和找死沒什麼區別。當初是他出頭壓制唐皇和朝堂之上劉允章等人的意見,依仗着東都在宣武軍的地盤上,逼迫唐皇給朱全忠冊封,現在唐皇逃出了宣武軍的控制,反過頭來將所有的罪名都按在了他頭上,這就是在殺雞儆猴,去了長安,便是朱全忠親自護送,那也是有死無生。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扶不起來(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三百四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九百五十八章 攻城打援(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進宋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八百四十章 戰術比拼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江州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二百零七章 風起蕭縣第二百六十四章 鏖戰獨松嶺(上)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四百九十章 攻其無備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一百八十二章 援兵天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九百八十九章 包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九百零五章 白骨築京觀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六百一十五章 山南攻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三章 孤城難守(下)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府兵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熱火朝天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九十二章 晨曦瀰漫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轉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陵歷風雨(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扶不起來(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六百零二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三百四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九百五十八章 攻城打援(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十一章 水師先行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進宋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聯兵作戰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八百四十章 戰術比拼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江州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二百零七章 風起蕭縣第二百六十四章 鏖戰獨松嶺(上)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四百九十章 攻其無備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一百八十二章 援兵天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九百八十九章 包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九百零五章 白骨築京觀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六百一十五章 山南攻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三章 孤城難守(下)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府兵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熱火朝天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九十二章 晨曦瀰漫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處處碰壁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東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