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相信誰?

“撤了吧。”

皇宮大內,崇政殿中,官家趙煦對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依舊提不起一點兒胃口,而且他也不想去後宮面對一羣絕色佳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肯定不是沒好吃的,沒有顏如玉。

而是什麼都吃不下,也用不了顏如玉了……而且,更讓趙煦鬱悶的是,他今年才二十多歲啊!

人生最精彩的時候剛剛開始,而且他還是個人人想做的皇帝,怎麼就快不行了呢?怎麼就吃不下好東西也用不着顏如玉了呢?人家還想好好荒淫無道上幾十年呢!

“陛下,今晚上……”

伺候趙煦的宦官楊戩幾乎是硬着頭皮上前詢問的,問趙煦想牽那位娘娘的手!

這事兒真是找抽啊!可是他吃這行飯,也就不得不硬着頭皮去問了。好在大宋官家都心善,就是惱了也不會殺人泄憤,最多就是去西北軍前吃苦,也不一定是壞事,沒準就立功了。

“去皇后那裡,”趙煦說,“晚點再去吧。”

“喏。”

楊戩吐了口氣,剛想去傳旨,又被趙煦叫住了。

“李忠和童貫都在宮裡嗎?”

“在。”

“讓他們到崇政殿來。”

“喏。”

李忠和童貫都是不久前去過遼國的內官。其中童貫回來的比較早,也沒參與後來的清州之會。不過趙煦也沒讓他閒着,而是讓他做了勾當國信所的內官,還讓他負責同渤海人接觸的事情。

而李忠則在析津府呆了好長時間,還負責和遼國討論界河商市事宜,直到完成了“清州之會”才返回開封府。

今天是李忠返回開封府的日子,和張商英、張叔夜、武好古這些人先回自家的做法不一樣,李忠是直接入宮等候皇帝召見。而童貫也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皇帝今天可能會找他問話,所以也和李忠一起呆在靠近崇政殿的翰林圖畫院裡面。

因此楊戩很快就把兩人帶進了崇政殿,行了禮後就被皇帝喚到了案几之前。

趙煦跟前的飯桌早撤了,又換上了擺滿了奏章的御案,他從中挑出了一份夾了張黃紙條的奏章,遞給了李忠。

“這是你在清州時給朕送來的最後一份奏章。”趙煦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御案,“你在奏章上說遼人認爲界河商市只要能大興,宋遼就必成兄弟之邦?”

“是,陛下,這是遼國的正使蕭保先在酒宴上吐露的真言。他說我們大宋等於把一箱子錢放在邊境上讓他們遼國看管,不是兄弟之邦,是絕不會怎麼做的。”

“你認爲有道理嗎?”趙煦問。

“有些道理,”李忠說,“這界河商市的確是有利也有弊的……雖然商市大興後有利於我朝囤積伐遼所需的兵糧和召集民伕,但同時商市一旦被遼人先行打破,只怕會起到資敵的作用。而且……”

看到李忠欲言又止,趙煦說道:“有話就說吧,朕又不是聽不得真話的人。”

“喏。”李忠頓了頓道,“而且能從界河商市中得到大利的,必是開封府的親貴富豪……他們會贊成遼宋開釁嗎?”

這話說的可有點誅心了!

界河商市雖然是新黨力主建立的,可是能在商市上投錢的毫無疑問都是舊黨的支持者——舊黨支持者有錢嘛!舊黨的根底本來就是和開封將門、富豪融合在一起的北方豪門士大夫。他們不僅佔有大量的土地,而且還通過經營商業積累了鉅額財富,也只有他們纔有能力去投資界河商市。

而舊黨的政治理念很明確,就是少惹事兒,安安穩穩過日子——他們大都是北人,朝廷惹了遼人或是爲了防遼“四易”、“五易”黃河,倒黴的都是他們!所以他們肯定是反戰的!

也就是說,爲伐遼而建的界河商市,最終會被反對伐遼的舊黨支持者所控制!

“武好古呢?”趙煦問,“他會反對伐遼嗎?”

“陛下,”童貫接過問題回答道,“武好古一直是反對伐遼的。”

“怎麼會?馬植不是他帶來開封府的?慕容先生也是他領來的。”

“陛下,武好古、馬植和慕容先生都認爲遼國必亡。”童貫道,“他們只是主張在遼國滅亡之時有所動作,據有燕雲以備新崛起之胡虜。

若遼主可以勵精圖治,再興國勢,他們就不會主張伐遼了。”

“那遼國能重振嗎?”趙煦問。

“不能。”李忠回答道,“十萬宮帳兵都奈何不了一個磨古斯,遼國的大勢去了。現在只等女直人和高麗人分出勝負,遼國就會兩面受敵了。”

“遼人只有十萬精銳可用?”

“有二十萬!”童貫回答道,“據慕容先生說,遼國能戰的就是十萬宮帳兵加上最多十萬人的部族兵……這二十萬戰兵,就是遼人的根本。不過現在宮帳兵養尊而弱,部族兵則苦戰疲敝,都不復昔日之勇武了。

而且契丹人、奚人過於崇佛,以至於子裔減少,兇性不足。所以北阻卜一戰纔會久戰不勝。若東方再有強國崛起,契丹、奚人必然亡族。到那時,也就不存在要不要恢復燕雲的問題了。”

在契丹亡國的局勢面前,無論新黨舊黨,都是無法坐視的。因爲大宋要不把燕雲拿下,回頭換個剛剛崛起的兇悍胡虜入主,大宋還想有安穩日子嗎?人家可不知道有澶淵之盟!

“援遼呢?”趙煦忽然問,“到那時,有些人也許會想要援遼以圖安逸和財帛吧?”

童貫和李忠都沒有辦法回答趙煦的問題了。因爲趙煦是在說自己身後的事情……他要是還活着,開封府的那些親貴豪商是不敢爲了財富和眼前的安逸就推動援遼的。

但是他如果不在了,特別是章惇那老頭也不在了。恐怕開封府的舊黨就會和唯利是圖的商人們勾結起來,破壞朝廷的伐遼大計了。

崇政殿內一片沉默,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聽趙煦一聲嘆息:“商市不能全被商人控制,一定要有朝廷……不,要有宮中的人。”

宮中?

童貫和李忠互相對望了一眼,似乎沒有明白趙煦的意思。

趙煦彷彿在自言自語,低聲道:“要不在界河商市搞個應奉局?專門替宮中搜羅藥材、御馬、肥羊、玉石……也在界河商會入上一股。”他忽然眼皮一擡,看着眼前的李忠和童貫,“你們誰去給朕看着界河商市?”

……

“共和……”

章惇這個時候也在自己的宅子裡面和張商英說話,提到“商市共和”的共和,章大宰相就忍不住直搖頭。

他當然知道“共和”這兩個字的出處,就是周曆王被國人驅逐,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執政十四年的這段歷史。

也就是說,天下不是天子統治,而是由兩個大臣共同行政,多半還要給那些犯上作亂的國人以議政之權。這就是共和!

而在《清州之約》中,共和兩個字居然被用在了商市之後。

“相公,”張商英非常明白章惇的想法,於是也皺起眉頭說,“下官也知道這兩個字不妥,但是也找不到比共和更加妥帖的用詞來體現界河商市的治理了。

這個界河商市不是我大宋一家的,朝廷自然不能委任官員去管轄,要不然遼人不會答應的。但是商市也不是遼人說了算,那樣我朝不肯答應。但同時商市也不是雙方共管……商市要是共管,我方可就控制不了局面了。

所以武好古就提出了這個共和……就是由商會股東一塊兒商量着推行出個管事的衙門。因爲我朝這邊有錢人多,所以商會大部分的股東肯定是我們的人,所以商市名爲共和,實際上還是聽朝廷的。就像西周共和一樣,最後還不是又歸了王政?”

現在不是清末,共和這個詞兒沒那麼負面……不僅不負面,而且還是比較正面的。畢竟西周共和的結果還是歸政於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體,似乎也預示着商市最後是要歸大宋朝廷的,這沒有什麼不對的。

只是武好古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點?把商市給他管真的好嗎?

“無非就是多了一家將門。”張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無非就是將來平遼復燕後能封個貴官,哪怕給他當節度使又如何?開封府那麼多將門,也不多他一家。”

張商英說的節度使當然不是擁兵據地的那種節度使了,而是個武官的階官,太尉以下就是節度使。武好古現在是武官,將來能當上節度使,想來也該滿意了。

可別說大宋文官喜歡欺負武人,大宋文官欺負的只是狄青那樣起於孤寒的武人。武好古是近幸豪商出身,他弟弟武好文眼看就中進士了,好像還和相州韓家聯姻。所以他這個武人有誰去欺負?自己人啊!而且武好古又不會真的帶兵打仗,他只是做生意搞後勤拉關係的將門,誰會懷疑他造反?說出去也不像啊,現在滿開封都是這種將門,要是會造反大宋早給造沒了。

第1374章 宣和復古——考桌不平靜第354章 范進不哭第415章 大儒 二第1117章 國賊,軍亂 八第1177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三第464章 地產興邦 七第七十章 有理想的和尚(求推薦,求收藏)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217章 最好的時代第248章 自由市 下第1188章 蕭太后和武大郎 一第1246章 國崩之危 二第1432章 南大嶼第1047章 南征北伐——幽州鎮第172章 都料匠第828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五第473章 房奴 二第234章 秘密入遼第839章 不知同行是冤家第890章 存天理,滅邪魔! 一第715章 我不會打仗第1291章 貨幣的戰爭第1256章 真是大快人心啊第1285章 阿骨打要稱臣第720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五第1117章 國賊,軍亂 八第134章 趙小乙和潘小郎(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好學生,好兄弟(求收藏,求推薦)第117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五第316章 一定要中進士第199章 蕭好古第732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八第1142章 好大一把火第819章 星主的崛起 下第726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第1050章 南征北伐——高太尉來了第1020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四第273章 宋武卒?第712章 中計了,沒錢了第703章 誰纔是強盜祖宗第873章 輪到武好古倒黴了 二第309章 劍之輕重第190章 知音蔡京第438章 雲臺門徒 三第634章 “菜市場”的競爭第301章 西門青超兇的第235章 忠臣馬人望第七十四章 有病要早治(求收藏,求推薦)第1362章 玩弄第1456章 科舉必須改革了第1075章 與武好古爭利第490章 這很封建 五第六十五章 奴是潘金蓮第1308章 維新變法裱糊 七第901章 全世界佛弟子團結起來 三第801章 兒臣趙乾順 完第333章 母女花、蘇父子第557章 建中靖國有二年了第879章 鍾大頭,冤大頭 下第1356章 大宋有名將第二十章 開封府 (求收藏,求推薦)第1167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三第393章 中了 上第127章 潘素兒的微笑 上(求收藏,求推薦)第578章 論道 八第550章 以德服人 二第1164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第1455章 利出一孔第713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了第二十章 開封府 (求收藏,求推薦)第1447章 光明教的崛起第161章 章惇第1338章 兵權去哪兒了?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1128章 大宋金國王第581章 論道——奪道統第843章 特殊的領主第195章 端王爲媒第729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五第167章 媚上和欺下第365章 將門的打算第1347章 世上只有爸爸好第143章 模範官(月票滿150的加更)第684章 築城攻城咱都會第188章 日進斗金第1458章 再見,蒙古第645章 房奴猛男西征 完第268章 西門女俠的煩惱第162章 熟女,才女第827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四第1469章 鐵木真包圍網第166章 行首不好當第267章 搞出人命了第1412章 忠臣趙匡胤,孝子東海王第643章 房奴猛男西征 七第178章 新黨人物第624章 假的生女直第1079章 武好古來講理了第四章 保人高俅第1231章 交趾兇猛
第1374章 宣和復古——考桌不平靜第354章 范進不哭第415章 大儒 二第1117章 國賊,軍亂 八第1177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三第464章 地產興邦 七第七十章 有理想的和尚(求推薦,求收藏)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217章 最好的時代第248章 自由市 下第1188章 蕭太后和武大郎 一第1246章 國崩之危 二第1432章 南大嶼第1047章 南征北伐——幽州鎮第172章 都料匠第828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五第473章 房奴 二第234章 秘密入遼第839章 不知同行是冤家第890章 存天理,滅邪魔! 一第715章 我不會打仗第1291章 貨幣的戰爭第1256章 真是大快人心啊第1285章 阿骨打要稱臣第720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五第1117章 國賊,軍亂 八第134章 趙小乙和潘小郎(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好學生,好兄弟(求收藏,求推薦)第117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五第316章 一定要中進士第199章 蕭好古第732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八第1142章 好大一把火第819章 星主的崛起 下第726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第1050章 南征北伐——高太尉來了第1020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四第273章 宋武卒?第712章 中計了,沒錢了第703章 誰纔是強盜祖宗第873章 輪到武好古倒黴了 二第309章 劍之輕重第190章 知音蔡京第438章 雲臺門徒 三第634章 “菜市場”的競爭第301章 西門青超兇的第235章 忠臣馬人望第七十四章 有病要早治(求收藏,求推薦)第1362章 玩弄第1456章 科舉必須改革了第1075章 與武好古爭利第490章 這很封建 五第六十五章 奴是潘金蓮第1308章 維新變法裱糊 七第901章 全世界佛弟子團結起來 三第801章 兒臣趙乾順 完第333章 母女花、蘇父子第557章 建中靖國有二年了第879章 鍾大頭,冤大頭 下第1356章 大宋有名將第二十章 開封府 (求收藏,求推薦)第1167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三第393章 中了 上第127章 潘素兒的微笑 上(求收藏,求推薦)第578章 論道 八第550章 以德服人 二第1164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第1455章 利出一孔第713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了第二十章 開封府 (求收藏,求推薦)第1447章 光明教的崛起第161章 章惇第1338章 兵權去哪兒了?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1128章 大宋金國王第581章 論道——奪道統第843章 特殊的領主第195章 端王爲媒第729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五第167章 媚上和欺下第365章 將門的打算第1347章 世上只有爸爸好第143章 模範官(月票滿150的加更)第684章 築城攻城咱都會第188章 日進斗金第1458章 再見,蒙古第645章 房奴猛男西征 完第268章 西門女俠的煩惱第162章 熟女,才女第827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四第1469章 鐵木真包圍網第166章 行首不好當第267章 搞出人命了第1412章 忠臣趙匡胤,孝子東海王第643章 房奴猛男西征 七第178章 新黨人物第624章 假的生女直第1079章 武好古來講理了第四章 保人高俅第1231章 交趾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