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神棍 完

武好古那麼熱衷於和日本建立“友好邦交”並不是因爲後世老一輩無產階級外交家開創的中日世代友好邦交的影響,而是大宋國內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使然。

大宋因爲軍事上比較挫,從立國至今,都沒有牛逼的時候。所以外交路線一直是比較務實的,奉行“來則不拒,去則不追”的靈活外交原則。並不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其實本來也不是,契丹纔是天朝上國,不但對外(主要對西方)宣稱是中華,而且還效仿漢唐整出一堆附屬國!

而大宋這邊,勉強算得上藩屬的,現在也就是西夏、大理、交趾、占城那麼幾個。至於日本國,情況就比較奇怪了。明明對藩屬國不那麼熱衷的大宋,卻一直有將日本變成藩屬國的慾望。特別是神宗和徽宗這兩個“聖君”,更是明文催促日本來朝。

當然了,催促也是沒有用的……日本人自己也以天朝上國自居!他們的官家還稱“天皇”,天上的皇帝啊!比大宋的皇帝還牛逼!怎麼可能向大宋稱臣?這事兒別說門了,窗戶都沒有。

不過……武好古是奸臣嘛!既然是奸臣,就要矇蔽聖聽了。明知道不可能讓日本天皇認大宋皇帝這個主子,他也得宣稱可以通過“傳教”把小日本哄成屬國。

爲什麼要怎麼做呢?自然是有好處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雲臺學宮代替明州府,成爲中日兩國邦交的對口單位。

此時中日兩國有邦交嗎?

其實是有的!

因爲宋朝的外交權力並不集中在朝廷,當時的通法是大事上奏中央由樞密院處理,小事路州自行移牒栽量。即中央賦予邊境州官一定的外事自主權。久而久之,形成定勢。而且還有慣例形成的外交對口單位,比如河北東路雄州對應遼涿州,河東路代州對應遼朔州。永興軍路延州對應西夏宥州。而這個政策又延續至海外諸國,京東西路密州對應高麗,兩浙路明州對應日本,後在神宗年間添設高麗司。福建路泉州對應占城,真臘,大食南海西洋諸邦。

這種地方主導的外交形式被稱爲牒狀外交,也是宋代中國和日本唯一的官方外交方式。

不過中日兩國的官方牒狀次數很少,有史料記載的僅有十四份國牒,其中九份是大宋送往日本的國牒,五份是日本送往大宋的國牒。

也就是說,明州州衙並不是個合格的外交機構,恐怕大部分知明州事的官僚都不知道自己肩負和日本邦交的使命。而且在日本國自己的史料記載中,曾經出現過“賜日本國王”和“送日本太政大臣”的內容——既然可以對日本太政大臣用“送”,爲什麼還要對日本天皇用“賜”呢?

完全是不懂外交的官員在瞎胡鬧嘛!

“崇道,你想讓雲臺學宮代替明州州衙,成爲對日本國外交的衙門?”

蘇東坡居然知道明州州衙有個對日邦交的工作,他也猜到了武好古的心思——武好古就是想把對日本牒狀外交的權力拿下!而且他還想在將來拿下對高麗國、占城國、真臘國、爪哇國、三佛齊國、天竺諸邦國還有大食等西方諸國的牒狀外交權力!

不過首先要拿下的,還是對日本國太宰府(這是日本朝廷設立的一個外交通商機構)的牒狀外交權。

以後不再是明州州衙移牒日本國太宰府,而是由雲臺學宮移牒日本國太宰府。

也只有這樣,雲臺學宮纔能有效展開對日佈道傳教的活動——先得在書信上哄哄人家不是?怎麼都得管白河院叫聲“法皇”吧?“天皇”和“上皇”是不能叫的,但是“法皇”有點模棱兩可,有點像佛教“法王”,是個大和尚的宗教稱號。

當然書信的擡頭也不能用“賜”或者“敕”這樣扎眼的字兒了,這種便宜沒啥好佔的,也佔不了。

“老師,”武好古笑道,“雲臺學宮如果不能移牒日本國太宰府,我們怎麼和日本國掌權的法皇直接接觸?沒有日本國法皇的同意,我們又如何在日本國的平安京、博多港、難波等地開設書院?”

“日本法皇?”黃庭堅插話問,“日本國的官家怎麼叫這個名號?聽着有點像和尚。”

“不是有點像,”米友仁笑着解釋道,“人家就是個和尚。”

“甚?”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笑了起來,“和尚怎麼做了官家的?”

“不是和尚做官家,”米友仁道,“而是日本國的官家做了和尚……不過大權還是掌握着的。”

“元暉,”蘇東坡奇怪地問,“你怎知道的?”

一旁的米友仁替武好古解釋說:“老師的一個朋友,大相國寺的高僧臨政大師在三年多前去了日本,還得到了日本國法皇的寵幸,做了僧官。是他託商人捎信回來說的……那位日本法皇對我老師的畫技非常喜歡,還想請他去日本國畫像呢。”

“哦?崇道,你要去日本國?”

武好古笑着搖頭:“學生自然不去了,學生還要跟着老師習儒呢……不過可以差米元暉走一趟。”

“我去?”米友仁馬上露出了爲難的表情。去日本國可要飄洋過海的,萬一船翻了可怎麼辦?自己有大好的前程,可不能最後淹死在東海里面。

“你不想去?”武好古看着米友仁,笑着說,“那就叫張熙載去吧……不過得給他求個官身才好上路。

到時候再我再向官家求個畫兒,交給張熙載一起帶去日本國送給他們的法皇,這樣法皇就不會拒絕我們雲臺學宮去開設書院了。”

以宋徽宗的名義送出的,將是一幅武好古畫的佛教油畫。武好古準備畫智深大和尚,還要畫得莊嚴神聖——要勾起白河院法皇“化身爲佛”的慾望,這樣一來他就不會拒絕雲臺學宮在日本國開始書院的請求了。

畢竟,“化身爲佛”對白河院來說,有着更大的利益!

別看白河院現在號稱“威滿四海,權振一天”。可是他所代表的日本皇權仍然非常衰弱,他的威權基礎其實是新興的武士階級——被稱爲白河院北面衆隨的武士團體,以及在洛北白河一帶修建的所謂“御寺院”。

順便提一下,現在的日本國名義上其實是中央集權的大一統,並不是名正言順的封建——封邦建國是沒有的,但是朝廷控制的土地人口卻是越來越少,都落到了莊園和寺社手中。

所謂的“莊園”,其實就是堡塢,就是私人城池,就是類似遼國頭下軍州一般的存在。並不是那種只管種地的莊園。而是一個擁有武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給自足的割據形式。

而寺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莊園,同樣可以用於土地、封戶和僧兵以及效忠的武士。

白河院爲了擴大自己的威權,也不得不將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忠於自己的武士、寺社,從而讓朝廷直轄的公田進一步減少。這很有一點引鴆止渴的意思,只管自己爽,不管子孫死活了。

不過白河院也不是一點不爲將來考慮,他在位的幾十年中,還是多次實行“莊園整理令”,用以爭奪公卿控制的莊園和不忠於自己的寺社。

而爲了爭奪寺社的控制權,將自己神化就成爲必要了——他出家做法皇的目的,其實也是爲了方便奪取寺社。神聖莊嚴的“化身爲佛”油畫,在爭奪寺社的時候,就能派上大用場啦。

另外,武好古準備輸送到日本去的儒學思想,也有利於白河院控制北面武士。儒學是講三綱五常的,其中最重要的不就是君爲臣綱嗎?

哦,儒家也有比較弱化君王的派別,比如是孟子那一派。孟子說的是“五倫”而不是三綱五常,其中對於君臣關係的定位是“君臣有義”,而且還有“君爲輕,民爲本,社稷次之”的理論。不過這種限制君王的儒家理論就不必往日本國傳了,他們的天皇已經夠可憐的了,再限制下去就沒有了。

“老師,”武好古又將話題轉到了向日本國“傳教”的內容上來了,“學生以爲,我們向日本所傳之道,是必須綜合考慮日本國情的。可不能把我們的‘鄉約’、‘商約’和‘士約’傳去日本國,他們也用不着。”

日本國現在是莊園經濟,工商業根本不發達,農民更是沒有地位,是給武士隨便砍着玩的存在。能搞什麼“約”啊?

“那日本要用何道理?”蘇東坡問。

武好古想了想說:“我國現在是聖君當朝,君威鼎盛,所以纔要用各種約法。而日本國則是君權不振,貴族和僧侶割佔土地,控制民戶,類似我國的兩晉。因此要傳日以尊王之道,要特別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要強調大義名分之說。

至於大道嘛,暫時不要傳,無論是理學還是自然之道,一時恐怕都爭不過日本的和尚,還是先循着大理國的路子來吧。”

“大理國?”

“對,佛治心,儒治國。”

第796章 兒臣趙乾順 三第473章 房奴 二第623章 強盛大國第555章 喜歡遊獵的元首第688章 工人階級有力量第564章 資本主義尾巴第475章 房奴 四第六十九章 難以抗拒的誘惑(求收藏,求推薦)第407章 界河商市 下第462章 地產興邦 五第818章 星主的崛起 上第四十七章 潘巧蓮寫真圖 中第1252章 國賊當誅第948章 合衆之國 中第1063章 節度幽州第558章 仁義博士團大團長第611章 誰是好漢 四第1002章 御駕親征?第455章 殿前武士 六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1449章 鐵牛第429章 海州的幽靈 一第299章 淫賊厲害第1068章 高俅,危險 二第1022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六第1249章 四方滅金策第1000章 戰爭纔是最大的生意第1206章 儒之大者,爲國爲民第293章 美酒換佳人第278章 潘巧蓮來了第99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立威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590章 大宋出藍翔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1290章 錢引如毛第466章 地產興邦 九第826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三第742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十八第1382章 我們議和吧第710章 功勞夠了第629章 新的商市第428章 大儒中的壞人第419章 大儒 六第894章 存天理,滅邪魔 五第472章 難兄難弟 一第442章 李綱同學第1161章 共和國的崛起 七第1182章 共和國的崛起——崩潰的開始第745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十一第695章 寶塔山下第751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一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955章 階級敵人武好文 上第357章 立憲老爺第778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五第六章 潘巧蓮(求收藏,求推薦)第821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二第102章 海上的生意經(求收藏,求推薦)第862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二第885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二第1172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八第1482章 讓大汗先走第1121章 真理之船第1229章 至少還有太后和東遼第584章 解放思想第696章 強盜來了 上第531章 沒有最奸,只有更奸 九第1439章 雙鴨江市第九十四章 又見紀才子第183章 大宋官家橫刀立馬圖第107章 海上有云臺 完第890章 存天理,滅邪魔! 一第406章 界河商市 上第293章 美酒換佳人第813章 史上最大的地產商第1032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燕京城下第538章 奸黨的崛起 六第514章 奸臣孝子 完第316章 一定要中進士第1092章 妖法厲害第1337章 敵在避暑宮 完第1013章 兵臨城下 一第1487章 東宋,你要小心啊!第761章 高俅冤枉 二第1181章 共和國的崛起——既生禧,何生古第652章 太快了第1440章 段譽危險!第1501章 大周的死穴第238章 乞丐之都第597章 大宋真的是天朝 上第560章 馬家軍、博士團第507章 這很封建 二十二第199章 蕭好古第1272章 復古六君子第二十六章 唱賣 完(求收藏,求推薦)第1270章 復古黨人——瘋狀元第504章 這很封建 十九第560章 馬家軍、博士團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985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保護費還交嗎?
第796章 兒臣趙乾順 三第473章 房奴 二第623章 強盛大國第555章 喜歡遊獵的元首第688章 工人階級有力量第564章 資本主義尾巴第475章 房奴 四第六十九章 難以抗拒的誘惑(求收藏,求推薦)第407章 界河商市 下第462章 地產興邦 五第818章 星主的崛起 上第四十七章 潘巧蓮寫真圖 中第1252章 國賊當誅第948章 合衆之國 中第1063章 節度幽州第558章 仁義博士團大團長第611章 誰是好漢 四第1002章 御駕親征?第455章 殿前武士 六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1449章 鐵牛第429章 海州的幽靈 一第299章 淫賊厲害第1068章 高俅,危險 二第1022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六第1249章 四方滅金策第1000章 戰爭纔是最大的生意第1206章 儒之大者,爲國爲民第293章 美酒換佳人第278章 潘巧蓮來了第99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立威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590章 大宋出藍翔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1290章 錢引如毛第466章 地產興邦 九第826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 三第742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十八第1382章 我們議和吧第710章 功勞夠了第629章 新的商市第428章 大儒中的壞人第419章 大儒 六第894章 存天理,滅邪魔 五第472章 難兄難弟 一第442章 李綱同學第1161章 共和國的崛起 七第1182章 共和國的崛起——崩潰的開始第745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十一第695章 寶塔山下第751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一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955章 階級敵人武好文 上第357章 立憲老爺第778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五第六章 潘巧蓮(求收藏,求推薦)第821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二第102章 海上的生意經(求收藏,求推薦)第862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二第885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二第1172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八第1482章 讓大汗先走第1121章 真理之船第1229章 至少還有太后和東遼第584章 解放思想第696章 強盜來了 上第531章 沒有最奸,只有更奸 九第1439章 雙鴨江市第九十四章 又見紀才子第183章 大宋官家橫刀立馬圖第107章 海上有云臺 完第890章 存天理,滅邪魔! 一第406章 界河商市 上第293章 美酒換佳人第813章 史上最大的地產商第1032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燕京城下第538章 奸黨的崛起 六第514章 奸臣孝子 完第316章 一定要中進士第1092章 妖法厲害第1337章 敵在避暑宮 完第1013章 兵臨城下 一第1487章 東宋,你要小心啊!第761章 高俅冤枉 二第1181章 共和國的崛起——既生禧,何生古第652章 太快了第1440章 段譽危險!第1501章 大周的死穴第238章 乞丐之都第597章 大宋真的是天朝 上第560章 馬家軍、博士團第507章 這很封建 二十二第199章 蕭好古第1272章 復古六君子第二十六章 唱賣 完(求收藏,求推薦)第1270章 復古黨人——瘋狀元第504章 這很封建 十九第560章 馬家軍、博士團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985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保護費還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