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

在胡家大院住了幾天,何璟總是旁若無人的四處閒逛,心裡也想看清楚,號稱花費了三百萬銀子的豪宅到底是怎麼個奢華法。

越這麼看仔細了,他就越發忍不住的喜愛起來,他想,人生若是能在這樣的宅邸裡養老送葬,那也真是平生一大幸事,算是沒有白活一趟呢。

可惜,這裡再好,那也不是他的,他還不敢逼着胡家將這棟大院讓給他。

身爲閩浙總督,他兼任福建巡撫、福州船政大臣和福州將軍,又要管臺灣島和東南海防,實際職權異常強悍,基本是三省一艦隊,比李鴻章還彪悍。

比起左宗棠,他要忙的多。

在胡家遊玩了近半個月後,何璟終於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回到福州繼續做他的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

差不多就是同一天的晚上,顏士璋總算是從京城回來了,風塵僕僕的就回清雅堂去找胡楚元,這才知道胡楚元已經搬到了百獅樓。

百獅樓是胡家真正的大廳堂,位於胡家大院的正中央,從大院的二門到百獅樓之間鋪設着一條三十多米長,六米餘寬的道路,純用漢白石。

百獅樓的一樓只有三間房,中間是會客廳,東側是書房,西側是花廳,也就是傳統的“東書房、西花廳”佈局。

胡楚元這些天一般都是在東書房裡,各位掌櫃有事來找他,也直接到書房裡說話。

胡楚元有的是錢,犯不着和自己過不去,更不會虛僞到假惺惺過着節儉樸素的生活。

他所使用的這間東書房大的離譜,兩百多個平方,本身就有藏書閣和一間午寢室,正中間放着一張大紅木的書桌,桌面近兩米半寬、五米長,用的是一塊整板的上等烏枝紅木。

烏枝生長的非常慢,一整板就能用來打造這麼大的書桌,那至少有一千年的壽齡。

這樣的書桌在整個江浙目前還只有胡家有,其他大戶人家也有烏枝紅木傢俱,但都要小很多,而像這樣的一個桌子僅是木材就要花費三萬兩銀子,絕對能傳世五百年。

保護的好,經常上蠟,千年都不會壞,幾百年後還能和新的一樣。

顏士璋匆匆跑進來,看到胡楚元正坐在這張書桌前看書,書桌上還攤開幾張練字的紙。

胡楚元一擡頭,也看到了顏士璋,當即笑道:“顏先生,您可總算是回來了,我還以爲您拿着銀票跑了呢!”

知道他是開玩笑,顏士璋呵呵一笑,這就準備在書桌旁的側席上坐下,卻一眼看到胡楚元身前的木桌是用了一整塊的紅木烏枝板材,心中不由得暗暗乍舌,心想,胡雪巖的奢靡之風可見一斑。

像這樣的桌子,兩江總督衙門都沒有,也就是燕京城的那些鐵帽子親王家裡能看到。

奢靡啊!

胡楚元則和顏士璋問道:“京城裡的事情疏通的怎麼樣?”

顏士璋道:“因爲萬老尚書非要我留在他家多住一段時曰,共同研究一下那幅墨寶,所以耽擱了半個多月。不過呢,我們總算是查出了那幅墨寶的代筆者,不是別人,就是趙左。所以啊,差不多也能值當個三千五百兩銀子,萬老尚書很喜歡,也就收下來了。”

胡楚元微微皺眉,道:“我不是讓你重新買一幅真跡嗎?”

顏士璋道:“我確實是另外買了一幅,可萬老尚書不想要,他以爲我想重新出仕,覺得其中難度太大,不敢收。我說是替您疏通一下,他則說是心意領了,也願意幫忙,只是他年歲已高,不久就要辭官回鄉,所以讓我將墨寶送給了孫家鼐。孫狀元是當今皇上的帝師,深得兩宮太后的喜愛,曰後前途無量。”

話是可以這麼說,可孫家鼐想要爬出頭,那還有得等呢!

等他爬出來了,黃花菜都涼了。

胡楚元猶豫了片刻,問道:“孫家鼐收了嗎?”

顏士璋笑道:“董其昌的墨寶,哪個不想要啊,老尚書那是已經有了幾幅真跡,雖然喜歡,卻不以爲貴。孫家鼐那裡倒還沒有,當然很高興。”

“那就好!”胡楚元笑了笑,心裡並不是很高興,總覺得錢沒有花在刀刃上。

孫家鼐至少還要再等幾年才能掌握實權,什麼時候疏通他都來得及。

顏士璋則道:“東家,我這些天在京城其實還見了一些人,原先是不想見,可都是萬老尚書暗中引薦,不得不見。多是一些湖南湖北的進士,也有江西、江浙籍的,目前都在翰林院做修編,少數幾個已經混了各部主事的閒差。”

“哦?”胡楚元有些好奇,問道:“見他們做什麼?”

顏士璋道:“東家有所不知,朝廷每三年舉行一次會試,但凡遇到皇帝即位、新婚,太后大壽,這都要增加一次恩科會試。每一次會試都會選出三百多名進士,可天下哪有那麼多的空缺,近乎有一半的進士都找不到實缺,只能在京城裡等着。如果家裡有些錢,疏通賄賂各部官員,或許能撈一個京官職務,疏通地方大員則能撈一個知縣。老尚書替我引薦的這些人大多都是正值青壯,頗有志向和才幹,只是暫時還沒有輪到空缺。”

胡楚元默默點頭,大體明白了萬青藜的意思。

他隨即和顏士璋問道:“是不是要幫這些人找個實差?”

顏士璋微微頷首,道:“雪中送炭,替人謀事,此恩勝於再造。我將這些人的資料都整理了一番,也暗中做了觀察,有兩個浙江籍的進士,我已經出錢替他們疏通到戶部。另外還有兩湖籍的進士十二人,江西籍的進士四人,江浙籍的進士七人,這些人就只能安排到江南各省,資歷高的可任知府,資歷低的可從知縣做起。”

聽他這麼一說,胡楚元心裡就更明白了。

浙江籍和他是同鄉,兩湖籍屬於湘系,江西籍屬於萬青藜和梅啓照的同鄉。

在清朝做官做事,同鄉必然就是最重要的力量,相互支援,相互扶持,共稱一黨。

胡楚元點了點頭,讓顏士璋將名單交上來,仔細瀏覽每個人都資料。

他大略數了一下,總計二十三人,被顏士璋列爲一等人才的有七人,分別是湖南人霍鴻機、張百熙、屠仁守,廣東人戴鴻慈,江蘇人廖仲山,廣西人唐景嵩,江西人劉鴻熙。

此外還有十六人,胡楚元赫然從中發現了江西人羅大佑和湖南人黃家駒。

這一刻,他顫抖了。

重生?

仔細一看資料,兩個人還都是同治十年辛未科進士及第,黃家駒是二甲第七十一名,羅大佑是三甲及第。(確實是真的,這個羅大佑後來還在臺灣任臺南知府,死於任上,當地建有一座羅公亭紀念他!)

乃們顫抖吧!

胡楚元當即一揮手,將顏士璋招過來問道:“這兩個人的能耐如何?”

顏士璋道:“任道臺有餘,任巡撫則不足,我所列一等七人,才能都可出任巡撫。這些人中,霍鴻機的才幹又更高一籌,東家一定要推薦給左宗棠左大人。這樣的人才留於京師,那就是糟蹋了。”

胡楚元默默點頭,道:“好,你替我寫幾封推薦書函,兩湖籍推薦給中堂大人,霍鴻機、戴鴻慈和江蘇籍、江西籍的一起推薦給梅啓照大人。”

“好!”顏士璋立刻取來筆墨,又道:“其實,我還有另外一個人要推薦,此人山東煙臺籍,自幼生活在京師,如今在戶部補缺任主事一職,祖父王兆琛曾任山西巡撫,父親王祖源現任四川成綿龍茂道臺。”

胡楚元問道:“叫什麼,有什麼特長?”

顏士璋道:“王懿榮,自幼勤學,經學淵博,有過目不忘之能,極其擅長鑑定古玩文物,書法和金石學的造詣在京師頗有盛譽。那幅董其昌代筆之作的具體出處連萬老尚書都未能鑑定出來,就讓人請他來判斷,年紀不過三十三歲,卻能一眼看出趙左和沈士充的書法差異,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奇才!”

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
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