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期而至

楊玄獎和楊巍率數百人一路北逃,在安定城遇到了謝氏兄弟,衆人結伴北上,這天上午,軍隊出了彈箏峽,抵達了平高縣。

一路之上,楊玄獎鬱鬱寡歡,他有三個兒子,長子楊峭在大業九年攻打洛陽時陣亡,第三子楊峰在他離開安陸郡、逃往上洛郡的半途和妻子一起走失,而次子楊嵴又不幸遇伏擊陣亡。

“三叔,只要我們活着就還有希望,我想峰弟應該沒有事,他一定和三嬸躲在哪裡?以後我們會找到他。”

儘管楊巍的心中也一樣有喪父之痛,但他還是挺住了,一路之上安慰叔父。

楊玄獎嘆了口氣道:“弘農楊氏在我們這一輩已經毀了,我只希望元慶能看在祖父的份上,重新把弘農楊氏的旗幟豎起來,不要讓弘農楊氏從此消亡。”

“三叔放心吧!元慶不會讓弘農楊氏消失。”

楊巍一本正經道:“將來他爭奪天下,他也需要一個家族背景,我瞭解他,弘農楊氏一定會在他手上興起。”

楊玄獎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如果真是這樣,父親在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

這時,前方忽然傳來一片歡呼,楊玄獎和楊巍都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兩人一起催馬奔上前去,只見遠方出現了一支騎兵隊,約萬餘人,獵獵飛揚的旗幟正是豐州軍旗赤鷹旗。

楊巍激動得大喊起來,“三叔,是我們的軍隊,是赤鷹旗!”

衆人跟着大聲歡呼,一起奔上前,片刻,騎兵隊飛馳而至,爲首大將金盔鐵甲,鞍橫破天槊,目光冷肅。威風凜凜,正是豐州之主楊元慶。

“是元慶!”

楊玄獎也認出來了,內心的激動使他眼睛都紅了,在關中生死存亡之際,楊元慶還是趕來了。

謝思禮、謝映登以及楊巍上前向楊元慶施禮,楊元慶微微嘆息道:“我剛剛接到關中快報,長安之事我已經知道了,我一路疾奔南下。還是慢了一步。”

楊玄獎上前哽咽道:“元慶。你能來,便足以讓你父親含笑於九泉。”

“三叔,很抱歉來晚了。”

楊元慶歉然道:“豐州剛剛結束和突厥的大戰。也同樣滿目瘡痍,我也知道關中守不住,只是沒有想到丟得這麼快。三天之內就完了。”

楊玄獎咬牙切齒道:“都是楊玄敬那狗賊賣主求榮,不過他惡有惡報,被謝二郎一箭射死,還有楊峻和楊嶸,他們竟然喪心病狂,出賣了父親,這種不忠不孝之人,李淵居然還用他們。”

楊元慶冷笑一聲,楊玄感遲早會死在家族手中。早在十幾年前他被趕出家族時,便有這個感覺,今天果不其然,一個沒有遠見的家族,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這時,楊元慶在人羣中找到了楊侑,他連忙上前躬身施禮。“豐州總管楊元慶參見代王殿下!”

楊侑見到楊元慶,他忽然想起自己早逝的父親,想到父親向楊元慶託孤,他眼睛一紅,從馬上跳下來。雙膝給楊元慶跪下,磕一個頭。顫聲道:“二叔受侄兒一拜!”

楊侑這個舉動把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楊元慶心裡卻明白,當年他早已給自己磕過頭了,楊元慶連忙扶起他,“殿下請起,臣萬萬擔待不起。”

楊元慶命人牽上一輛馬車,讓楊侑上了馬車,微微笑道:“殿下是想去洛陽,還是想去江都?”

“侄兒不知,一切由二叔安排。”

楊元慶嘆息道:“當年我向你父親保證過,要保你們兄弟三人一生平安,洛陽被瓦崗軍所逼,王世充兩戰皆敗,使洛陽形勢危急,而江都已和中原隔絕,除非是乘海船過去,但我估計也保不了多久,我還擔心你大哥和二哥的生命安全,爲了你的安全,你先去靈武郡或者五原郡暫住,等天下安靖,我再送你回中原。”

楊侑點點頭,“侄兒聽二叔安排!”

楊元慶一招手,大將楊家臣上前聽令,“請總管吩咐!”

“你率五千軍護衛代王殿下去九原縣,把他交給大夫人和江夫人,讓她們好好照顧殿下。”

“末將遵命!”

楊元慶又對楊巍和楊玄獎道:“三叔和楊巍也一起回去吧!”

楊玄獎一愣,“元慶,你不回去嗎?”

楊元慶搖了搖頭,冷冷道:“天下哪有這麼便宜之事,不向李淵收一點利息,我會放過他嗎?”

“也好!”

楊玄獎爲楊元慶的勇氣所壯,欣慰地笑道:“我也不勸你,你自己當心。”

“三叔一路保重!”

楊元慶目送五千騎兵護衛着楊侑的馬車漸漸遠去,這纔對謝思禮和謝映登笑道:“這麼多年,辛苦兩位了。”

謝映登嘆了口氣道:“辛苦倒是不辛苦,只是眼睜睜地看着楊玄感好容易才建立基業,最後又丟掉了,真的感到很痛心。”

楊元慶安慰他道:“李淵是八柱國李虎之孫,再加上他很會籠絡人,關隴貴族和大部分關隴士族都會支持他,這是他能取勝的根本,他並不是代表自己,他的背後是整個關隴勢力,他奪取關中是情理之中。”

謝思禮憂心忡忡道:“李淵勢大,總管真要和他較量嗎?”

楊元慶搖搖頭笑道:“他現在是全盛之時,我手中只有五千騎兵,當然不是他對手,不過他勾結突厥,利用用突厥軍來牽制我,險些毀滅整個豐州,這口惡氣我不能不出。”

楊元慶回頭一招手,從身後上來一名男子,此人年約四十歲,用頭巾裹頭,穿一身黑色緞袍,並不是豐州軍人,他向楊元慶施一禮,“參見楊總管!”

楊元慶笑着向謝思禮介紹,“這位靈武郡大族梁氏的族長,名叫樑師衆,他弟弟樑師都是隴西薛舉的心腹。”

楊元慶又取出一封信遞給謝思禮,“煩勞使君再替我去一趟薛舉部,把這封信交給薛舉。樑師衆會和你一起去。”

謝思禮明白了楊元慶的意思,他接過信道:“卑職不會讓總管失望。”

楊元慶又向樑師衆拱拱手,“一切有勞先生了。”

樑師衆連忙躬身道:“多蒙楊總管照顧我家族,替總管效力是應該的。”

謝思禮和樑師衆告辭了楊元慶,帶着十幾人,向隴西郡而去,楊元慶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這纔對衆人笑道:“現在我們入關中。向李淵賀喜去!”

.......

從北部進入關中有兩條路。一條是蕭關道,從平涼郡走彈箏峽進入關中,另一條是馬嶺道。也就是沿着馬嶺水河谷南下,這兩條道最後在涇水合二爲一。

不過這兩條道地勢崎嶇不平,適合遊牧騎兵殺入。而不適合輜重車輛通行,歷史上,北方遊牧騎兵便多次利用這兩條道殺進關中。

這次楊元慶率領五千騎兵便從蕭關道進入關中,他們利用夜間行軍,十分隱蔽,加上離長安城破只過去三天,關中一片混亂,到處是前去投降李淵的亂匪,而各縣官員也還來不及任命。各隘口的守軍也都逃亡,新守軍還未到,沒有任何人留意到這支與衆不同的騎兵。

兩天後的清晨,楊元慶率領五千騎兵抵達了長安城以西十里外的三橋鎮。

五千騎兵在官道上列隊緩緩而行,神情很悠閒,就像長安駐軍剛剛訓練歸來,前方三裡外便是長安城。高大的城池巍然矗立,身旁人來人往,李淵與關中軍民約法十二條,軍紀嚴明,對關中之民秋毫不犯。因此過來行人和商賈對這支騎兵也沒有放在心上,還不時有年輕世家子弟羨慕這支騎兵的威風凜凜。請求將領准許他們從軍。

這時,遠處慢慢悠悠來了一輛牛車,牛車裡坐着一個老者,頭戴烏紗小帽,身着青袍,面容白皙而清瘦,雖然看起來已七十歲,但精神矍鑠,面色紅潤,身體保養得很不錯。

不過老者此時卻是滿臉怒容,一路低聲罵道:“什麼寬厚仁德,分明心胸狹窄,銜記舊仇,就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這種心胸還想爭天下?老夫是何人,竟然用門吏來接待,什麼李叔德,李失德還差不多!”

他一路忿忿不平,牛車卻險些和旁邊的騎兵撞到一起,將他晃了一下,老者這才注意到,身旁有一隊騎兵經過。

他見這支騎兵足足有五千餘人,騎兵高大,戰馬雄健,盔甲鮮明,弓刀銳利,隊伍整齊有序,顯示騎兵控馬技巧極高,這是一支很強大的騎兵,老者有些愣住了,中原幾時有這麼強大的騎兵?

這時,他又發現這支騎兵竟然是用隋朝赤旗,而不是李淵的白旗,他更疑惑了,正好此時,楊元慶從旁邊經過,老者一眼看見他,眼睛驀地瞪大了,他有點不相信地揉揉自己眼睛,是楊元慶,老者驚得脫口喊出,“楊元慶!”

楊元慶回頭看見他,也愣住了,“蘇閣老!”

這個坐在牛車裡的老人,竟然是老相國蘇威,楊元慶又驚又喜,連忙上前施禮,“元慶參見蘇閣老!”

這個老者正是大隋名相蘇威,他因爲幾年前的李景案被楊廣免職,一直賦閒在武功縣家中,楊玄感幾次請他出仕,他怎麼也不肯,今天天不亮。他便來找李淵求官,不料李淵記當年被貶去馬邑郡的舊恨,藉口還沒有起牀,只派一個鎧曹參軍武士彠和他面談,令蘇威深感恥辱,便憤然離去,不料回家半路上卻遇到了楊元慶的軍隊。

他驚得呆住了,半天沒有反應過來,指着楊元慶結結巴巴道:“楊總管,你也...投降李淵了?”

........

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章 動之以情第65章 蕭後心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8章 分配不公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8章 風雨欲來第35章 衛南漁翁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8章 調兵遣將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1章 雙猛大戰第28章 洛陽來使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章 假途滅虢第83章 事態嚴重第9章 綠茶疑蹤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6章 解囊救窘第54章 兵臨城下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9章 回馬一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54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9章 臨危下船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7章 兩強對陣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56章 士信之擇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5章 少年雙猛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7章 楊家有女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8章 暗箭難防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55章 兩座崔府第8章 天下十猛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章 露出破綻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9章 趙郡小村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9章 風過雁門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交換戰俘第9章 臨危下船
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章 動之以情第65章 蕭後心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8章 分配不公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8章 風雨欲來第35章 衛南漁翁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8章 調兵遣將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1章 雙猛大戰第28章 洛陽來使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章 假途滅虢第83章 事態嚴重第9章 綠茶疑蹤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6章 解囊救窘第54章 兵臨城下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9章 回馬一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54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9章 臨危下船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7章 兩強對陣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56章 士信之擇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5章 少年雙猛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0章 月夜之戰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7章 楊家有女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8章 暗箭難防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55章 兩座崔府第8章 天下十猛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章 露出破綻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9章 趙郡小村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9章 風過雁門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交換戰俘第9章 臨危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