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月夜之戰

沒錯!就是這對手鐲,蕭銑認出了眼前這對晶瑩潤潔的手鐲,正是當年他在長安賣給楊元慶的那對手鐲,那是仁壽四年,蕭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他還沒有加入南華會,還在落魄之中。

這對手鐲令他心中涌起了一種對往事的思懷,想起了他和楊元慶一次次交往,人是感情動物,就算是梟雄也會有軟弱的時刻。

就在蕭銑心緒難寧,舉棋不定之時,這對手鐲儼如一汪清泉,依附在它上面的往事情懷,汩汩流入蕭銑焦躁的內心,使他心中再次寧靜下來。

韋雲起體會到了蕭銑內心的變化,他又不失時機地說:“樑公或許不知道吧!竇建德已經投降,楚王殿下賜銀五千兩,放他歸田。”

這個消息令蕭銑渾身一震,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楊元慶能饒竇建德,爲何就不能饒自己?

心中思緒萬千,蕭銑嘆了一口氣,“且讓我靜思片刻。”

說完,他起身走出大帳,似乎有點無禮,但岑文本理解他的心情,歉意地告罪一聲,立刻跟出了帳,大帳內只剩下韋雲起和邴元真兩人。

韋雲起注視着桌上的手鐲,楊元慶給他說過,如果蕭銑看見手鐲,他肯定會有想法,現在看來,果不其然。

韋雲起心中充滿了好奇,這對手鐲裡究竟藏着什麼秘密?

“韋司馬,蕭銑會不會撤軍回豫章郡,兩廂不管?”邴元真有些擔憂地低聲問道。

韋雲起卻沒有什麼擔心。只有有岑文本在,就算蕭銑走出昏棋,岑文本也能替他糾正過來,韋雲起淡淡一笑,“我想他應該明白,很多事情他已身不由己。”

大帳外,蕭銑負手慢慢走着。他需要最後做出決斷,岑文本則默默無語地跟在他身後。

“你說楊元慶將來會怎麼安置我,和竇建德一樣嗎?”蕭銑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岑文本。

岑文本沉吟一下道:“我覺得應該是給樑公一個虛職,比如樑國公之類,同時讓樑公遠離故樑舊地。比如住在洛陽或者長安,樑公應該會默默無聞地過下去。”

“那寶月呢?楊元慶會實現他的承諾嗎?”

“應該會,畢竟以他的身份,不會言而無信,再說他也需要一個蕭樑貴族之女爲妃,這樣有利於安撫南方士族,我倒覺得這是楊元慶的本心。”

蕭銑嘆了一口氣,梟雄固然不該畏死,但此時他卻英雄氣短,他一直有兩件事最放不下。一是他的性命,他不想死,他想活下去。

其次是他的寶貝女兒,月仙能不能得到一個好歸宿?但他也知道,沒人敢娶他蕭銑的女兒。或許讓她做淑妃,得到楊元慶的庇護,也是她的歸宿。

直到這時,蕭銑終於沒有了猶豫,他內心漸漸堅定起來,思路也清楚了。就算他相信李密,李密將來一樣不會容他,與其相信李密這種做不了大事之人,還是不如順大勢而爲。

事到如今,他蕭銑已經無路可走了,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壓在楊元慶身上。

想到這,他仰頭長嘆一聲,“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我蕭銑既無力問鼎,何不讓路給問鼎之人……時間已經漸漸到了五更時分,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隋軍大營內依舊是一片漆黑,但營帳內卻沒有士兵入睡,兩萬騎兵和一萬步兵都已經列隊就緒,刀光閃爍,長矛如林,冰冷的鎧甲散發着陣陣殺氣。

一千五百名陌刀重甲兵站列在最前面,他們手執輕盾和陌刀,如一尊尊天神般巍然屹立,從面罩眼孔中射出的凌厲殺機,令人心驚膽寒。

在陌刀軍身後是八千刀盾軍,這也是爲了進攻營盤,堅固的巨盾足以抵擋暴雨般的箭矢,刀盾軍殺進大營,將會徹底摧毀敵方弓弩兵的防禦陣線,爲騎兵的進攻開啓道路。

在刀盾軍後便是兩萬騎兵,他們纔是今晚的主角,纔是今晚擊潰魏軍的中堅力量,這是隋軍最精銳的兩萬騎兵,早在豐州時代,他們便跟隨楊元慶抗擊突厥入侵。

兩萬騎兵戰馬矯健如龍,騎兵魁梧強壯,手執銳利的長矛和戰刀,在戰馬後的矛鞘內,還有十根精鋼短矛,用於集體投射,無堅不摧。

楊元慶便在騎兵中間,他左手執團龍盾,右手握磐穎劍,頭戴鷹棱金盔,身披鐵甲,胯下騎着他的追風赤影馬,今天他將親自指揮騎兵,沖毀李密的大營。

他目光注視着遠方長達數十里的山崗,山崗叫做赤龍崗,他覺得這就是天意,天下英雄,除了他楊元慶外,誰還敢稱赤龍。

“殿下,時辰到了。”王君廓低聲提醒着他。

楊元慶緩緩點頭,“傳我的命令,軍隊出發!”

沒有戰鼓,沒有軍號,軍隊無聲無息地出發了,陌刀重甲兵在刀盾士兵的幫助下騎上了戰馬,這裡離魏軍大營還有五里之遙,沒有戰馬的支撐,他們走不了那麼遠的路程。

一隊隊隋軍在荒野裡列隊疾行,清冷的月光照在他們身上,雖然已是初春,夜風裡依然帶着一絲寒意。

遠處的赤龍崗像一條的巨大的臥龍,橫亙在遼闊的原野上,數裡外,一條數丈寬的河流蜿蜒南下,在流出十幾裡後,便注入更加波光浩淼的長江。

戰爭已經成爲了這支軍隊的家常便飯,沒有人爲即將到來的大戰而感到興奮,一切都是那麼平常,那麼冷酷。

死亡對於這些戰士來說,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榮耀卻是永恆,他們從來沒有失敗過,昨天、今天,也包括未來,他們會用鮮血和不屈來捍衛自己的榮耀。

三萬隋軍的到來早已被魏軍的斥候和巡哨發現,緊急軍情迅速傳到了魏軍大營,李密調集了三萬弓弩軍嚴正以待,不僅是前方,後面也傳來了警報,杜伏威軍和蕭銑軍也漸漸接近了魏軍大營。

李密幾近絕望,蕭銑最終沒有被說服,他還是選擇了和隋軍合作,這使李密的最後一線希望也破滅了。

黑暗中,三支軍隊早有默契,杜伏威軍在三裡外的西北,將衝擊魏軍的西大營,蕭銑軍在三裡外的東南,將衝擊魏軍的東大營。

而三萬隋軍將直接進攻魏軍的中軍大營,戰爭即將爆發的壓抑使十八萬魏軍喘不過氣來。

但對魏軍威脅最大的卻不是來自三個方向的敵人,而是他們自己,士氣低迷,鬥志薄弱,厭惡戰爭、恐懼死亡,思念自己的親人,戰爭最恐怖的軍心渙散,如同毒藥一般在每個魏軍士兵的血液中流淌。

魏軍已經快到崩潰的邊緣,就只差壓垮他們的士氣的最後一擊。

時間終於到了五更,楊元慶儼如狼一般擡頭仰望一輪圓月,清冷的月色中彷彿添加了幾分腥紅,他緩緩抽出戰刀,高高舉起。

“咚!咚!咚!”

震人心魄的巨大戰鼓聲終於敲響了,每一擊鼓聲都彷彿震天撼地,一千五百名陌刀重甲兵緩緩發動了,他們一步一步向四百步外的魏軍大營走去。

每一步都凝重如山,雪亮的陌刀在月光照耀下閃爍着森森冷光,他們就像來自地獄的黑暗殺神,黑暗在他們身上流淌,他們所散發出的強大殺氣連月光也爲之黯淡。

隋軍騎兵似乎感受到這種難以忍受的殺機,戰馬前蹄揚起,長長嘶鳴,噠噠地後退幾步,被騎兵緊緊勒住繮繩。

魏軍三萬弓弩兵足足拉長了兩裡,他們排列成三隊,繃緊的嘴脣,乾澀的咽喉,微微顫抖的手臂,連李密都感受到了士氣的異常低迷。

他猛地拔出戰刀厲聲高喝:“我們六倍於敵軍,何懼之有,殺一名隋軍賞黃金十兩,取楊元慶人頭者,賞黃金十萬兩,明珠五百鬥,封江都王!”

雖然重賞難以兌付,但誘人的賞賜還是多多少少振奮了一點士氣,士兵們開始張弓搭箭,弩軍士兵刷地舉起了軍弩,黑黝黝地弩箭對準了一步步靠近的黑暗殺神。

‘一百五十步了。。。。。一百二十步!”

李密大吼一聲,“射!”

三萬弓弩軍同時發射,暴風驟雨般的箭矢鋪天蓋地射向百步外的重甲陌刀軍,一千五百名陌刀軍同時舉起了輕盾,這是用藤條曬乾浸油後編制的輕盾,輕巧堅固。

鋪天而至箭矢儼如蝗蟲般撲來,遮蔽了月色,‘啪!啪!啪!’地射進了重甲士兵中,光平的藤盾頓時像刺蝟一般插滿了箭矢。

但強大的箭陣遭遇了剋星,居然沒有一個隋軍士兵倒下,他們繼續前行,一步一步,逼近了魏軍營柵,已經只有五十步了。。。。。

密集的箭雨射了三輪,近十萬支箭傾泄而出,可除了十幾名陌刀士兵因被射中眼孔而倒地外,再沒有一人被射倒。

魏軍弓弩兵開始有些混亂起來,紛紛後撤,每個人眼中都流出恐懼之色,在他們可以射殺一切的箭雨中,這一千多名重甲步兵竟然巍然不倒,儼如不死之身,這種對心理的震感足以抵消李密開出的重賞。

李密也倒吸一口冷氣,他終於知道這是一支什麼軍隊了,傳說中的重甲步兵,隋軍的第一大殺器,就是這支軍隊頂住了數萬突厥騎兵的衝擊,李密開始膽寒了。

就在這時,隋軍的鼓聲忽然加急,鼓聲咚咚急響,這就是發動衝鋒的命令,一千五百名陌刀步兵齊聲大喊,如百溪匯流,迅速彙集成一條巨龍,向三十步外的魏軍大營衝殺而去……()

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章 梳理上谷第33章 跨境剿匪第58章 宮亂之根第37章 疑兵之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0章 一夜軍變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9章 夜襲江城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0章 關鍵人物第91章 突厥慶功第9章 一名小兵第7章 羽翼已成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章 入伍斥候第33章 猛將須陀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章 不露聲色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8章 舊情難動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4章 泊舟九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章 露出破綻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9章 側翼佈局第9章 敵後戰線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以小欺老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章 中元前夕第32章 圍魏救趙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7章 元家之慾第73章 計賺敵降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致命一擊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4章 河邊誤認第9章 貿易之利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章 返回太原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8章 反間之計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4章 當局者迷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章 一戰成名第9章 綠茶疑蹤第42章 局勢複雜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章 透露底線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章 初入楊府第2章 欺人太甚第6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8章 玄感野望
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章 梳理上谷第33章 跨境剿匪第58章 宮亂之根第37章 疑兵之計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0章 一夜軍變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9章 夜襲江城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0章 關鍵人物第91章 突厥慶功第9章 一名小兵第7章 羽翼已成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章 入伍斥候第33章 猛將須陀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章 不露聲色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8章 舊情難動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4章 泊舟九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章 露出破綻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9章 側翼佈局第9章 敵後戰線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以小欺老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章 中元前夕第32章 圍魏救趙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7章 元家之慾第73章 計賺敵降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致命一擊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4章 河邊誤認第9章 貿易之利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章 返回太原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8章 反間之計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4章 當局者迷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章 一戰成名第9章 綠茶疑蹤第42章 局勢複雜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章 透露底線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章 初入楊府第2章 欺人太甚第6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初查齊郡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8章 玄感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