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內廷獻策(上)

隋朝大興城也就是唐朝的長安城,唐朝的主要變化也就是修築大明宮和興慶宮,兩朝的城池格局基本不變,開皇二年,名匠宇文愷參照孝文帝所建洛陽城和北齊鄴都南城,耗時一年兩個月修建而成。

整個城池由大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其中大宮城又叫大興宮,兩側爲掖庭宮和東宮,是宮女和太子居住之地。

大興宮北面是皇帝和后妃們生活之處,而南面三座大殿爲舉行朝會之地,三殿中間的大興殿兩邊又有門下和內史兩省,以及弘文館、史館、舍人院等機構。

而皇城就是尚書省各部以及兩臺、十一寺、十二衛等朝廷中樞衙門所在,由昭陽門街將皇城一分爲二。

進入大宮城的正門叫承天門,進入皇城的大門叫朱雀門,相對而言,進入朱雀門比較容易,但須有門籍才能入內。

上午,元慶來到了朱雀門前,他今天穿一身新布袍,頭戴新平頂巾,頗顯精神。

他走到朱雀門前,一名當值的監門衛軍官上前攔住他,他上下打量元慶一眼,“可有門籍?”

元慶取出玉佩出示,“我有這個!”

楊堅前天對他說過,憑此玉佩可以隨時進宮。

監門衛軍官湊上一看,頓時肅然起敬,他連忙一擺手,“公子請進!”

........

此時在內朝兩儀殿,大隋皇帝楊堅正在和重臣們商討對突厥用兵事宜,除皇帝楊堅,還有太子楊勇、晉王楊廣、尚書左僕射高熲、尚書右僕射楊素、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刑部尚書薛胄、上柱國宇文述、賀若弼、燕榮等等幾十名文武重臣。

進攻突厥的決策已經定下,下面關鍵是怎麼打?從哪裡出兵,誰來統兵?

“各位愛卿,朕先提一個方案。”

楊堅走下龍位,已有官宦在廷中豎起一隻木架,架上掛着一幅北方地圖,地圖上並沒有畫出楊堅的進軍方案,他拾起一根木杆,指向漠北說:“這次攻打突厥,主要是集中兵力對付東部突厥,擊潰都藍部,讓突利部能取而代之,穩住東部突厥局勢,然後,我們再集中兵力進攻西突厥達頭,但這一次不打,這次我們只打都藍部。”

他又將木杆下移到邊境處,緩緩道:“朕這兩天反覆考慮,我們可分三軍出塞,一軍走幽州道,一軍走馬邑道,另一軍走靈武道,這三軍分別進攻都藍突厥的東中西,令他首尾難顧,爲了協調三軍作戰,朕考慮讓漢王爲都元帥,總領三軍,各位愛卿以爲如何?”

太子楊勇點頭讚道:“父皇考慮周全,兒臣完全贊成。”

晉王楊廣眼中卻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不安,五兄弟中從來都是他領兵出征,軍權由他掌握,怎能讓漢王取代他的軍事地位?他起身笑道:“父皇,可容兒臣說一句。”

楊廣曾是徵南大元帥,又爲揚州總管,經營南方十年,有力緩和了南方漢人對隋王朝的怨恨和懷疑,無論政治和軍事方面楊堅都對他頗爲信任,便笑着點點頭,“你說吧!”

楊廣看了衆人一眼,朗聲道:“父皇三路出軍的方案是極佳,但父皇有沒有想過,三支軍隊各自相隔千里,根本就難以協同,戰場之機瞬息而變,今天發現一支敵軍,須要兩軍合擊,等另外一支軍隊得到命令已是五六天後,情況早發生變化,反而會做出錯誤的決策,貽誤戰機,所以兒臣以爲,設都元帥來總調度指揮,不可取。”

“臣支持晉王的意見!”

楊素起身向楊堅行一禮,“臣征戰多年,深知突厥用兵就在於機動靈活,騎兵行軍一日數百里,我們切不可拘泥於形式,被動作戰,三軍相隔千里,協同作戰確實不現實。”

楊堅陷入一種沉思之中,太子楊勇卻知道楊廣的真實用意,他是不想漢王楊諒取得軍隊指揮權,滅陳朝後,楊廣自持功高,開始野心漸露,雖然他僞裝得很好,瞞住了父皇和母后,但他的心思瞞不過自己,楊勇不好開口,他迅速向高熲使個眼色。

高熲會意,他也起身道:“陛下,有所失必有所得,三軍雖相隔千里,但那是在隋境,入漠北後,三軍就會逐漸靠攏,臣很擔心若沒有協同作戰,反而會被都藍突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臣倒以爲不必分三軍,就以漢王統領一軍從馬邑出軍,再由突利從西面協同隋軍作戰,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楊素和高熲說得都有道理,楊堅背手在廷上那踱步,沉思破敵之上策,就在這時,一名侍衛走進內廷,高舉一枚玉佩稟報,“陛下,一名少年在宮外求見,他說他有破突厥之策。”

內廷頓時一片譁然,坐在後面的宇文述一聲怒斥,“胡鬧!重臣廷議軍國大事,關小兒何事?還不退下!”

侍衛惶恐,連忙退下,楊堅目力頗好,他一眼看見玉佩,心念一動,連忙喊道:“回來!”

侍衛又停住腳步回來,楊堅招手,“把玉佩給朕!”

侍衛捧着玉佩上前,楊素頓時嚇出一身冷汗,叫苦不迭,他認出這枚玉佩正是前天聖上給孫兒元慶那枚,高熲也認出來了,他心中驚疑,元慶來做什麼?這可不是寫詩,他能有平胡之策?

楊堅接過玉佩,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便吩咐侍衛,“賜他白衣,帶他進來。”

侍衛匆匆下去,楊堅又回到龍座,笑而不語,他對元慶印象非常好,總覺得他是一個踏實少年,並不浮華,他來獻平突厥之策,必然事出有因,而且他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再好好考慮一下楊素和高熲之策,到底是三路出兵還是一路出兵。

可以說,元慶的打岔來得正是時候。

殿內除了楊素和高熲之外,其餘人都不知情,只有楊廣猜到一二,他是有心人,已經悄悄通過楊堅的侍衛,把前天父皇獨自出奔的經過詳細打聽了,他知道父皇出奔遇險,被楊素之孫所救,事後父皇還把龍鳳玉佩賜給他。

看來這個獻平突厥之策的少年就是楊素之孫,他偷偷向楊素看去,他想知道,這是不是楊素刻意安排,他很懷疑,一個小小少年,懂什麼平突厥之策?

楊素現在心亂如麻,他什麼都不知道,他很擔心元慶如果亂出謬論,可能有性命之憂,這一刻楊素已經決定請罪救孫。

楊堅雖不知道是不是楊素事先安排,但他會看,他見楊素臉色蒼白,額頭上已見汗,坐立不安,他便猜到,恐怕楊素也不知情。

這時,侍衛將已穿上白衣的元慶帶進兩儀殿,元慶沒有身份,須穿白衣覲見,他快步上前,跪下磕頭,“小民楊元慶叩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口齒很清晰,但心中有點緊張,儘管他知道楊堅不會翻臉殺救命恩人,更不會隨意殺楊素之孫,最多是不召見,既然召見就不會是爲了殺他,這一點他心中有底。

只是闖軍國大政之堂還是一件冒險之事,就看他思考一夜的方案能否說動皇帝。

楊堅微微一笑,“少年郎,你很有膽量,不僅能搏殺野豬,還敢闖朝廷內堂。”

元慶朗聲道:“陛下,保家衛國,匹夫有責,我雖年少,也願爲陛下分憂!”

一般而言,能坐在兩儀殿開會之人,都已在政治上非常成熟,連剛剛斥責侍衛的宇文述都不再多言,他也看出這個少年和聖上的關係不一般,似乎他們認識,連楊素和高熲都沒吭聲,怎麼輪到他多嘴。

不過還是有一人不知趣,沒有看出這裡面的微妙關係,這個人便是上柱國賀若弼,他一向就是沒有眼色,自恃軍功,不把滿朝文武放在眼中,幾次得罪楊堅,以至於羣臣請斬賀若弼。

此時賀若弼見這個少年竟然不知高低,說什麼雖年少,也願爲陛下分憂,他頓時怒火高熾,厲聲喝道:“我等大將都知自謙,你一個黃毛孺子,也敢妄稱獻平突厥策?”

........

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1章 南陽事件第17章 參軍之謎第6章 秘密武器第6章 一劍之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6章 戰前會議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5章 少女遇窘第8章 暗鬥不息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1章 重返京城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9章 壯士秦瓊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等待消息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章 家法伺候第1章 重返京城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2章 計取飛狐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2章 最後抉擇第5章 上兵伐謀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5章 貌合神離第7章 大利望族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章 羽翼已成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9章 壯士秦瓊第9章 帝心生嫌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章 返回太原第81章 老孃不幹第3章 神秘使臣第1章 初入楊府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0章 除夕意外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6章 軍心不穩第51章 草原異變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章 公主請客第19章 勢力擴張第43章 丹陽公主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3章 拜彌勒教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95章 隱患爆發第7章 羅藝告密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7章 拜訪沈家第6章 牽制荊襄第29章 陌刀之秘第5章 元慶回京
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1章 南陽事件第17章 參軍之謎第6章 秘密武器第6章 一劍之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6章 戰前會議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5章 少女遇窘第8章 暗鬥不息第18章 百戰之功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1章 重返京城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9章 壯士秦瓊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等待消息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章 家法伺候第1章 重返京城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2章 計取飛狐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2章 最後抉擇第5章 上兵伐謀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5章 貌合神離第7章 大利望族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章 羽翼已成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9章 壯士秦瓊第9章 帝心生嫌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章 返回太原第81章 老孃不幹第3章 神秘使臣第1章 初入楊府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0章 除夕意外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6章 軍心不穩第51章 草原異變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章 公主請客第19章 勢力擴張第43章 丹陽公主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3章 拜彌勒教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95章 隱患爆發第7章 羅藝告密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7章 拜訪沈家第6章 牽制荊襄第29章 陌刀之秘第5章 元慶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