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兩線反擊

豐州以南的河面上也一樣被茫茫大雪覆蓋,雪已經停了,太陽遠遠升在半空,溫和地照耀着大地。

在寬達十幾裡的黃河河面上,佈滿了黑壓壓的小黑點,遠遠望去,儼如大把黑芝麻撒在皚皚白雪之上。

當黑點越來越近,卻是數千架滿載隋軍士兵和物資的大雪橇,每輛雪橇由兩匹挽馬拉拽,在厚厚的白雪疾速奔跑。

在每輛雪橇旁邊,跟着奔跑着十幾匹戰馬,它們用厚厚的軟布裹着肚子和腿部,長時間地在冰面上奔跑,冰面的寒氣會讓戰馬無法忍受。

這是一萬五千名隋軍將士,爲首大將便是豐州總管裴仁基,此時靈武郡已經被一萬唐軍佔領,他們的任務就是南下奪回靈武郡。

可以說,這是隋軍反擊的開始,當隋軍在馬邑郡的決戰中戰勝了突厥,隋軍反擊唐朝的部署便全面開始實施了。

事實上,早在隋軍被迫撤離靈武郡時,楊元慶已經將反擊唐軍的計劃送到了裴仁基手中,所謂危機,就是危和機的組合,在危險中看到機會。

在渡過突厥的危險後,那他們迎來了機會,幾乎每一個隋軍將士的心中都憋着一股氣,甚至包括老將裴仁基,他心中也是充滿了復仇的殺機,擊潰唐軍,把他們趕出靈武郡。

“裴總管,其實讓唐軍佔領靈武郡,他們就會從隴右和關南遷移人口來,那時我們再佔領靈武郡,豈不是更有收穫?“

問話之事是坐在裴仁基身後的秦懷玉,裴仁基也很喜歡這個年輕機靈的徒孫,總是把他帶在自己身邊。

裴仁基微微笑道:“靈武郡有豐沛的水源灌溉,又有足夠的熱量,土地肥沃而廣袤。一直便是我們的糧倉,如果被唐軍奪走,對我們糧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更重要是,我們必須要配合楚王殿下的全面反擊策略,打擊唐朝的囂張氣焰。”

裴仁基見秦懷玉還是若有所思,知道他還不是很滿意自己的答覆,又笑道:“這就好比你和人打架。旁邊有多人在看。包括很多依靠你保護的人,剛開始你被人打趴下了,但你馬上具有了反擊能力,你說會等過幾天再來報仇,還是立刻把對方打趴下?”

秦懷玉也笑了起來,“總管當我是孩童呢!我明白總管的意思。我們現在反擊是在鼓舞大隋軍民的士氣,奪回重要的戰略之地。”

裴仁基點了點頭,他目光又投向遠方。他對擊潰唐軍,奪回靈武郡充滿了信心……淮陽郡宛丘縣,一支一萬騎兵組成的隊伍正疾速向南進發。這同樣也是一支隋軍騎兵,爲首大將正是河南總管徐世績,他也接到了楊元慶的命令,命令他佯攻荊襄。

騎兵隊在一望無際的雪原上,沿着寬闊的官道迅速向南疾奔。兩邊是成片的麥田,冬小麥已經種下,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着,等待着明年開春的到來,再遠處是一座座村莊,四周被河流和樹林環繞,此時已是清晨,村莊冒起了炊煙。

徐世績抿着嘴一言不發,這段時間他的心情不太好,中原大戰之後,他幾乎就沒有什麼事了,無論是遠征高麗的戰爭還是發生在馬邑郡的隋突大戰,都沒有他的份,他覺得自己有點被邊緣化了。

當然,他也明白,關鍵是隋軍沒有攻打青州,否則自己也不會這麼清閒,心中雖然有點不平,但他畢竟是一方總管,他得服從大局,服從楊元慶的指揮。

隊伍又向前奔行了一段路,離宛丘縣已經不遠,徐世績見路旁有一片茂密的松林,雖然松樹上掛滿了積雪,但樹林裡面似乎還比較乾燥,他隨即馬鞭一指,大家進樹林休息片刻。

十幾名斥候先向樹林裡奔去,片刻出來大喊:“總管,樹林裡沒事,可以休息!”

騎兵們紛紛離開了官道,牽馬進了松樹林,松林裡瀰漫着一股松脂的清香,到處是一堆堆積雪,這是從樹上落下的雪,大部分地方都比較乾燥,地上鋪着厚厚的松針。

士兵們紛紛找松樹坐下,給戰馬餵了乾草和水,從馬袋裡取出凍得冰冷的麪餅和幹羊肉片,撒上鹽末和辛辣料,捲起來便大口啃咬,又取過水壺猛喝幾口,低聲談論起馬邑郡的隋突大戰,這是所有人都關心的事情。

徐世績也坐在一棵樹下,慢慢吃着乾糧,心中卻在想着攻打青州之事,他有一種預感,解決完突厥後,楚王下一步極可能就是取青州了。

這時,他的副將高子開坐在他身邊,笑道:“總管,你說我們索性就拿下荊襄算了,幹嘛還要佯攻?”

“拿下荊襄,就靠我們這一萬騎兵?”

徐世績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以爲佔領一個地方就這麼簡單嗎?洛陽有二十萬唐軍,一旦他們攻下洛陽,下一步就是吞併中原,也可以,他們佔中原,我們拿荊襄,你認爲現實嗎?”

高子開撓撓頭,“這倒也是啊!荊襄和我們隋朝不挨邊,朝廷送份公文都過不來。”

“佔領一處地方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當地士族是否肯接受你,民衆是否擁護,官員是否忠心,軍隊的糧食怎麼解決,這些都是大問題,當年楊玄感佔領關中,關中人肯接受他嗎?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還有我們佔領河北,僅僅是佔領罷了,爲了真正控制河北,讓河北人歸心,楚王殿下不知費了多少心機,耗費多少錢糧,到現在纔開始動河北官場,這都快一年了。”

徐世績說得這,嘆了口氣又道:“還有中原,其實也是麻煩事,我們撤離時,你看有誰挽留我們?唐軍過來時,你看又有誰起義反抗?中原人比較認同瓦崗軍,要是瓦崗軍還在,我們想奪取中原,那就很難了,這個我比誰都明白,這也是殿下讓我留守中原的緣故。”

高子開低頭沉思片刻,又道:“這麼說,李密離開中原是其實是一個失策,是這樣嗎?”

“恰恰相反!”

徐世績笑了笑,“翟讓雖然短視,但他很仗義,有肉大家吃,有錢大家用,打土豪,奪官倉,把糧食分給貧窮農民,所以河南民衆對他率領的瓦崗軍非常擁護,但李密則認爲翟讓得罪士族,成不了大事,所以把他殺了,自立爲魏王,但殺了翟讓,他在中原也漸漸呆不下去,只能被迫南遷江南,一方面是避開隋唐的威脅,另一方面是想尋求南方士族的支持。”

高子開雖然也出身北海高氏名門,但他是員武將,只知道服從任務打仗,從沒有考慮這種大局,今天徐世績一番話忽然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默默點了點頭,“我明白了,以後還請徐總管多多指教,我很想知道這些東西,而不是一味的打仗。”

徐世績拍拍他肩膀,笑道:“那我先給你佈置一個題,你自己考慮,爲什麼殿下不直接拿下青州賑災,而是讓青州災民逃到河北去再賑災?”

高子開眉頭皺成一團,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徐世績卻笑道:“邊走邊想吧!”

他又對周圍的軍官道:“通知弟兄們出發了!”

‘嗚——’號角聲吹響,這是出發的命令,隋軍騎兵紛紛收拾上馬,奔上了官道,馬蹄轟鳴,一萬騎兵又向南方疾奔而去……正如唐相竇軌的預測,楊元慶率軍在次日中午時分殺到了長安,軍隊佔領了灞上軍營,在軍營內他們得到糧食、肉食和草料的補充,士兵們飽餐一頓,都紛紛休息了。

一夜的強行軍,使人馬都已困頓不堪,在一間空房內,楊元慶則站在沙盤前沉思着下一步的行動。

昨晚行軍時,他已看到了一路上的烽火,長安必然已經知道了隋軍殺來的消息,他可以想象現在長安城的嚴陣以待。

雖然從一開始,楊元慶就並沒有打算奪取長安,那畢竟不太現實,他們沒有帶攻城武器,想攻下近三丈高的城牆,那幾乎不現實。

但就這麼繞城而走,這也不符合他的此行的目的,他要把長安和關中擾得雞飛狗跳,逼李淵全線撤軍,至少把大部分軍隊都撤回來,爲他的反攻創造條件。

這次長安該怎麼打?楊元慶久久沉思着,這時,門外傳來稟報聲,“啓稟殿下,斥候回來了。”

楊元慶精神一振,立刻道:“命他進來!”

片刻,一名斥候校尉匆匆走進房間,單膝跪下稟報:“啓稟殿下,卑職探得長安情報。”

“說吧!”

“稟報殿下,長安城今天九座城門關閉了八座,只有明德門開了一個時辰,現在已經關閉了,卑職調查了一些情況,聽說守城的主將是相國竇軌,守城士兵都是羽林軍和金吾衛,還動員了兩三萬青壯協助守城,城頭上混亂,他們主要集中在東城和南城一帶。”

楊元慶目光注視沙盤,這時他的目光落到北面,那是他極爲熟悉之處,他從小就在那裡打獵爲生。

“龍首原的駐軍有多少?”楊元慶記得龍首原有一個大軍營。

“回稟殿下,龍首原軍營就是金吾衛的軍營,他們已全部入城,軍營內空無一人。”

“空無一人?”

這時,楊元慶心中忽然生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6章 抽中死籤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9章 壯士秦瓊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8章 反間之計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江南隱憂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8章 裴閥態度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1章 夜授密旨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4章 斷然拒絕第53章 四子巧郎第5章 出海遠征第49章 引發上怒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章 如期而至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7章 內衛情報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1章 高麗水師第7章 古怪心思第3章 意外相遇第2章 意外收穫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5章 吞併靈武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1章 果斷殺伐第7章 金剛引狼第55章 陰差陽錯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章 烽燧血戰第9章 恆山之亂第11章 月圓之夜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4章 難得一致第9章 生死之鬥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章 風雨前夜第65章 蕭後心機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8章 親情如水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17章 西征情報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章 發現主力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章 羽翼已成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章 深藏不露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0章 軒然大波
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6章 抽中死籤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9章 壯士秦瓊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8章 反間之計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江南隱憂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8章 裴閥態度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1章 夜授密旨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4章 斷然拒絕第53章 四子巧郎第5章 出海遠征第49章 引發上怒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章 如期而至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7章 內衛情報第71章 北市試錢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1章 高麗水師第7章 古怪心思第3章 意外相遇第2章 意外收穫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7章 凌晨偷襲第15章 吞併靈武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1章 果斷殺伐第7章 金剛引狼第55章 陰差陽錯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章 烽燧血戰第9章 恆山之亂第11章 月圓之夜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4章 難得一致第9章 生死之鬥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章 風雨前夜第65章 蕭後心機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8章 親情如水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4章 入伍斥候第17章 西征情報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章 發現主力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章 羽翼已成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章 深藏不露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0章 軒然大波